(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 格式:docx
- 大小:84.52 KB
- 文档页数:7
从《力》的改变来看新旧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有新旧两版。
旧版是02年审查通过,是应用最广的一个版本。
介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物理在教学,教科书,教法,模块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下面我将用《力》这一章节的改变来对比一下新旧两版教材的差异。
两版教材都努力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注重科学思想方法的讲解,文字阐述富于逻辑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具体有以下几个细微差别:(1)、新教材将“力”放在第三章,并且改名叫“相互作用”。
新版教材首先学习运动学的知识。
以前力学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环节。
在初中,学生已与物理学有了初步的接触,但还是停留在套公式解题,对知识并没有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学生刚升入高中,科目种类突然增多,难度明显增加,每个学生都会有一段适应期,这段时期学习能力不高。
然而力学作为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高一物理的重要内容,非常重要,学习难度也很大。
力学作为第一章的确不合适。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物理学习也是如此。
新教材第一章的大部分内容,像“速度”“加速度”在初中时就已经有了了解。
这样,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学习。
(2)、先讲基本作用力,后讲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性质力,先依次讲解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后,再具体分析受力与运动情况的关系。
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特点,并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加以应用。
在力的部分,是由探究弹力、研究摩擦力等再过渡到研究各种受力的方法上,在牛顿运动定律的部分,是由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出发,去寻求力和运动的关系,获得科学规律。
这种安排则是从生活角度出发,从具体的形象思维。
(3)、在插图设计上,新旧教材也各不相同。
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插图能突破时空的局限,把古今中外、宏观与微观、过去与现在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知识和科技成果生动形象地层现在学生面前。
旧教材中照片较少,多是绘制插图,虽然可以把抽象内容直观化,但缺乏真实性,学生学习时容易产生纸上谈兵的感觉。
第五章曲线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4电势能和电势(电势能要求定量计算)
5
6
7
8
9
——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三章磁场
〔原〕第十八早电磁感应〔新〕第四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1划时代的发现(增加)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三、楞次定律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四、椤次定律的应用4楞次定律
五、自感现象5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增加)
六、日光灯原理(删除)6互感和自感
*七、涡流7涡流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
〔原〕第十七章交变电流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二、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新〕第五章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
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静电现象的应
电容器与带4
电粒场
高中
物理
四、静电屏蔽
六、回旋加速器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
〔原〕第二册(必加选) 〔阅读〕电容式传感器
〔阅读〕动圈式话筒原理 〔实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新〕第六章 传感器 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传感器的应用(一) 3传感器的应用(二) 4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第十九章原子核。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旧版教材中,物体的运动描述采用质点的概念,而新版教材中则引入了物体和质点的区别。
选择合适的参考系可以简化问题的研究,坐标系不再需要增加“坐标x”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在路程与位移、速度的变化、力的合成等知识点中,新版教材更加清晰明了地表述了这些概念。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新版教材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采用实验数据处理的方式,通过拟合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来给出加速度的定义。
同时,也推导出了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XX。
此外,新版教材还引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新旧版教材在力的分类、形变的类型、胡克定律、摩擦力、矢量合成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基本相同。
但新版教材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上,更加简洁明了。
删除了文章中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改写了每段话,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做垂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
XXX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猜想和假说,并进行了逻辑推理。
他的研究成果被用作课堂实验验证和外推理论。
第三章讲述了相互作用的分类,包括拉伸、弯曲、扭转形变和无形变类型。
胡克定律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学生需要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也是相互作用的一部分,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第四章是牛顿运动定律,其中“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是XXX增加XXX的观点。
学生需要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数据处理也是需要突出的部分。
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用弹簧显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共点力平衡与超重失重合并为一节课文,增加了“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第五章讲述了曲线运动,其中增加了演示实验“钢球离开轨道时的速度方向与轨道(曲线)有什么关系?”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选修1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
别
首先,我们将比较高中物理选修1的新版教材和旧版教材之间的区别。
新版教材的出现通常是为了更材内容,与时俱进,并更好地满足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
以下是新版教材和旧版教材之间的主要区别:
1. 内容更新
新版教材通常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更新。
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些新的领域和理论可能会出现在新版教材中。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准确、最新的物理知识。
2. 教学方法
新版教材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研究。
这可能包括更多的实验、案例研究和互动式研究活动,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
3. 教学资源
新版教材可能会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电子版教材、配套的教学视频、在线题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效果。
4. 技术支持
新版教材可能还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在线研究平台、研究指导等。
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技术工具进行研究,并获得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5. 教学目标
新版教材可能会有更新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更加贴合现代社会和职业需求,帮助学生培养更全面的物理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选修1的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新版教材通过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资源增加、技术支持提供以及教学目标更新等方面,力求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物理教育。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有明显的变化,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一、知识结构方面新旧教材结构上有所不同。
删去部分内容,补充了部分内容,使得知识线条更加明显、流畅。
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原子物理和一些科学前沿的基础知识,无计算难题。
而动量守恒定律不做为高考命题范围,这样一来与动量守恒、动量与能量及磁场中与动量有关的问题就不再出现,而这类习题恰是令我们头痛的难题,这就会大大减轻同学学习物理的负担。
二、教学内容方面新增加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与体验,使内容的探究性、连贯性和趣味性都更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更好。
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通俗化。
因而复习起来不会是炒冷饭,有助于同学们学好物理。
三、教育理念方面新教材重视联系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除了知识线索上变化之外,另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探究过程重视了。
无论是某种能量的定义还是规律的得出,多处运用了探究的方法。
而对习题难度要求有所降低,重在过程,重在探究。
让同学们对物理有兴趣,可以学好物理,可以得高分。
这样有利于物理学科各项目标的落实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有了新的变化,作为教师随之改变备课和讲课思路,要注重备出体现教材精神的教案,讲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课,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新教材的特点:1.注重基础性:基础性主要体现于下列三方面:(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探索;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引入,这不仅让学生们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让他们经历一些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倡的“注重自主学习”的理念。
人教版新旧物理教材比较摘要:本文以曲线运动为例比较了新一轮课改前后人教版新旧物理教材,通过比较新旧教材的结构、内容、方法,鼓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做新课改的推动者,探索更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曲线运动新旧教材教材比较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新旧高中物理教材进行比较,对落实素质教育、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及探索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文以曲线运动为例,比较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简称新教材)和全日制高中物理第一册(简称旧教材)。
1.曲线运动新、旧教材结构内容比较1.1教材结构内容的总体分析。
总的来看,章节编排顺序基本不变。
新教材大体继承了原教材“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线索。
关于平抛运动的学生实验,旧教材基本上属于测定性实验,测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而新教材则把该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在第三和第四两节分别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新教材把旧教材第四节匀速圆周运动改成第五节的圆周运动,旧教材是先学习向心力,再学习向心加速度,而新教材是先学习向心加速度,再学习向心力。
新教材把旧教材第六节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和第七节的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改成了一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并增加了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1.2具体结构教材内容的分析。
1.2.1测定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新教材在理论分析平抛运动前,先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具体教学设计是,先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特点,在获得结论之后,利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进一步探究平抛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的特点。
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体现抛体运动的普遍规律,进而拓展到斜抛运动。
1.2.2重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学习。
新教材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一节中,通过对红蜡块运动的分析,让学生悟出: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在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别研究,即在知道两个方向的分运动情况下可以分析和求解它的合运动,在知道它的合运动的情况下可以分析和求解其两个方向的分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2新旧教材的比较茶坝中学赵天涯一、章节编排顺序的比较顺序基本不变,主要变化有:1、原来的曲线运动由一章分为了两章《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新增斜抛运动(选学);原《圆周运动》改为《匀速圆周运动》;原第6节《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和第7节的《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改成了《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一节;新增《圆周运动与人类文明》。
2、原来得万有引力定律章节中的《万有引力》《引力常量的测定》和为一节《万有引力定律》但是内容不变。
3、机械能章节《势能》与《动能动能定理》顺序交换。
新增《能源的开发与利用》4、新增章节《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二、新、旧教材总体特点比较(1)从知识结构方面看新、旧教材结构上基本相同,新补充的内容,主要使知识线索更加顺畅。
因此,教学活动中不大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
(2)从教学内容方面看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使内容的连贯性和趣味性更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更好,也为了较好的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发现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不会对教学工作产生多大的影响。
(3)从教育理念方面看新教材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
如何在新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创造,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却是实施新课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从教学策略方面看新教材中对部分内容在文字处理进行了微调,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教学内容生活化,通俗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材变化的意图分析( 以曲线运动为例)第1个变化:新教材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一改传统特点.许多原来的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都改成了探究实验.“探究平抛物体运动的规律”是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从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变而来,所以看起来增加了一节内容,其实总课时数是没增加的,新教材这样处理,教学理念变化很大,实验功能和教学线索截然不同。
“抛体运动的规律”的处理,第一,较注重体现抛体运动的普遍规律,而不仅仅是具体的平抛运动的解题方法。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有明显的变化,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一、知识结构方面新旧教材结构上有所不同。
删去部分内容,补充了部分内容,使得知识线条更加明显、流畅。
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原子物理和一些科学前沿的基础知识,无计算难题。
而动量守恒定律不做为高考命题范围,这样一来与动量守恒、动量与能量及磁场中与动量有关的问题就不再出现,而这类习题恰是令我们头痛的难题,这就会大大减轻同学学习物理的负担。
二、教学内容方面新增加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与体验,使内容的探究性、连贯性和趣味性都更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更好。
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通俗化。
因而复习起来不会是炒冷饭,有助于同学们学好物理。
三、教育理念方面新教材重视联系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除了知识线索上变化之外,另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探究过程重视了。
无论是某种能量的定义还是规律的得出,多处运用了探究的方法。
而对习题难度要求有所降低,重在过程,重在探究。
让同学们对物理有兴趣,可以学好物理,可以得高分。
这样有利于物理学科各项目标的落实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有了新的变化,作为教师随之改变备课和讲课思路,要注重备出体现教材精神的教案,讲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课,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新教材的特点:1.注重基础性:基础性主要体现于下列三方面:(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探索;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引入,这不仅让学生们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让他们经历一些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倡的“注重自主学习”的理念。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第一章静电场
4 电势能和电势(电势能要求定量计算)
5
6
7
8
9
5 磁
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人教版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第三章磁场
〔原〕第十六章电磁感应〔新〕第四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1 划时代的发现(增加)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三、楞次定律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四、椤次定律的应用 4 楞次定律
五、自感现象 5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增加)
六、日光灯原理(删除) 6 互感和自感
*七、涡流7 涡流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 第五章交变电流
〔原〕第十七章交变电流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二、表征交
变电流的物理量〔新〕第五章交变电流
1 交变电流
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原〕第十四章恒定电流一、欧姆定律
二、电阻定律电阻率三、半导体及其应用(删除)四、超导及其应用(删除)五、电功和电功率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七、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新〕第二章恒定电流1 电源和电流(增加)
2 电动势(要求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定量计算)
3 欧姆定律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焦耳定律
6 电阻定律
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的观点推导)
8 多用电表(增加,以例题,说一说,做一做的形式展开)
9 实验: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10 简单的逻辑电路(增加)
高中
物理
四、静电屏蔽
六、回旋加速器静电现象的应电容器
3
与带4电磁粒场3子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第六章传感器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原〕第二册(必加选) 〔阅读〕电容式传感器 〔阅读〕动圈式话筒原理
实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第十九章原子核
单位制和实验
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