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新课堂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22
卢瑟福原子模型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定参照物后,只看有没有位置的变化。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四、杠杆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3、杠杆的应用省力杠杆:L1﹥L2 F1﹥F2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L1﹤L2 F1﹤F2费力省距离;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五、其他简单机械1、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
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石灰附中九(1)班黎伟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1、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宇宙、星系(银河系)、恒星(太阳)、行星(地球)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怎样的?地球在离太阳的第几轨道上运动?2、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组成物质的分子的大小用什么做单位来量度?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结构与什么的结构相似?3、物质有几种状态?他们的微观模型各有什么特点?4、什么叫质量?质量有什么特性?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些?单位符号分别是什么?单位进率分别是怎样的?要熟悉常见的物体的质量的大小。
5、实验室测质量的工具是什么?它有哪两种?知道天平的结构。
日常生活中用什么来测质量?6、怎样正确使用天平?怎样正确调节天平的平衡?怎样用天平测液体(或有腐蚀性的物体)的质量?7、怎样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8、什么叫密度?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密度有什么特性?9、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公式中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密度公式的含义是什么?变形公式有哪些?分别可以求什么量?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10、密度的单位是什么?它的常用单位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密度的单位的含义是什么?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有什么特点?水的密度是多大?11、测密度的原理是什么?测密度需要测哪些量?分别用什么仪器?使用量筒测体积时应注意些什么?怎样正确使用量筒来测液体或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12、怎样测固体的密度?(包括:实验的器材、实验的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的设计等)13、怎样测液体的密度?(包括:实验的器材、实验的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的设计等)14、通常情况下,固体、液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不大,密度变化也小。
所以要知道气体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要知道水的密度受温度影响的特点?水在什么温度下的密度最大?一般物质受温度影响的规律和水结冰的规律有什么不同?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教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教材分析:机械运动是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运动每天,学生都会见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运动现象.在前面《多彩的物质世界》一章中,学生学习了组成宇宙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的知识——即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对“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等概念已经有了相当好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既要让学生明白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又要让学生明白“静止”物体的存在,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讲历史故事,引入新课.听故事,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
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在空中随手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的故事.让学生在惊奇中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观看课本图12.1—1,发挥联想,它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点?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提高对机械运动概念的认识。
问题1:(1)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2)观看足球比赛录像片段,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的特点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问题2: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静止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吗?(3)应用知识,回答问题:课桌、黑板、篮球架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4)能举出绝对不动的物体的例子吗?(5)观看图片、影片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认识运动的普遍性。
观看足球比赛片段,回答相应的问题,由浅人深地提高对机械运动的认识。
讨论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设计目录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4)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4)第二节质量 (6)¤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8)第三节密度 (10)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2)¤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4)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6)第十一章复习和总结 (18)第十二章运动和力课时安排 (21)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21)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23)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5)第四节力 (27)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 (29)第六节二力平衡 (31)第十二章复习和总结 (34)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时安排 (38)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38)第二节重力 (39)第三节摩擦力 (41)第四节杠杆 (43)第五节其它简单机械 (45)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46)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49)第一节压强 (49)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51)第三节大气压强 (54)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6)第五节浮力 (57)第六节浮力的应用 (59)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62)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65)第一节功 (65)第二节机械效率 (67)第三节功率 (69)第四节动能和势能 (71)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73)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 (75)第十六章热和能 (78)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78)第二节内能(1) (80)第二节内能(2) (83)第三节比热容(1) (85)第三节比热容(2) (87)第四节热机 (89)第五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91)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93)第一节能源家族 (93)第二节核能 (95)第三节太阳能 (97)第四节能源革命 (99)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03)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复习 (105)知识复习建议: (109)【模拟试题】 (120)【试题答案】 (131)6.在如图1所示的四种电路图中,电路连接正确且电流表测L1电流的图是() (149)A B C D (149)0.6 (153)0.2 (153)N (158)A (187)A (189)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5m (197)B、用手把2个鸡蛋举高1m,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为10J (197)C、一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200kg (197)D、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 (197)A (198)B (198)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
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
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窗棱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1)分子的大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10-10m做单位来量度。
(2)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注: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都会变小(水例外,水结冰时体积变大),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这主要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4.纳米技术(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
1nm=10-9m。
(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1~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等都有应用。
随堂练习1.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宇宙是由许许多多的星系组成的C、宇宙中各种物质都是静止的D、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太阳不是2.物质是由组成的,在观察分子时要用镜观察。
(课本第5页)3.以下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分子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4.请结合固、液气、三态的微观区别填写下表:5.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态、液态、态的形式存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会学生“学”领先一步领跑一生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2.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要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3.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4.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重难点我掌握师生互动疑难解惑知识点1:原子的结构.【例1】(2008·钦州)如图11-1-1所示,氢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图,其中正确的是().图11-1-1【解题思路点拨】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的周围,电子绕核高速旋转.【参考答案】 A知识点2: 微观粒子大小的比较.【例2】(2008·昆明)对下列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核、质子B.原子核、分子、质子C.质子、原子核、分子D.分子、质子、原子核【解题思路点拨】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微观世界尺度从大到小可按: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的隶属关系来记.【参考答案】 A聚焦中考热点:【例3】(2009·成都)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解题思路点拨】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电子在周围绕核高速旋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中有更小的微粒——夸克.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等微观粒子,由于空间尺度太小,凭肉眼无法观察到,只能凭电子显微镜等高科技手段,才能观察到.可见,选项A、B、D都是错误的.【参考答案】 C快乐基础训练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基本能力1.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C ).A.原子和电子组成的B.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D.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2.(2009·上海)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A).A.电子B.质子C.中子D.原子3.(2008·无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B.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C.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D.分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B.液体也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C.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D.只要是物质,就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5.物质在凝固时,体积一般会( B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6.关于物质分子的排列方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A.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有规则B.液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完全没有规则C.气态的物质的分子受到力的很大的约束D.不同状态的同一物质的分子排列是一样的7.(2008·三明)在“地球、夸克、原子、米粒”的物质世界中.尺度最小的是(C).A.地球B.原子C.夸克D.米粒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B.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C.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D.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排列方式是差不多的,几乎没有什么变化.9.(2008·海南)描述宇宙天体间的距离,最常用的单位是(B).A.年B.光年C.纳米D.千米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A.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都变小B.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都变大C.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不变D.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一般体积不变11.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把它们叫做分子.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10-10米.12.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13.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纳米科学技术是研究长度在0.1 nm到100 nm 的科学技术.14.如图11-1-2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图11-1-2课外延伸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提升解题能力15.(2008·上海)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16.(2008·温州)如图11-1-3所示,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A).A.建立模型的过程B.得出结论的过程C.提出问题的过程D.验证证据的过程图11-1-317.(2008·徐州)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B ).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B.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D.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18.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就是最精细的结构C.液态物质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D.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人们对宇宙天体和微观粒子的研究都有一定的限度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容易压缩B.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因而具有流动性C.当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时,体积一定变大D.多数物质由液态变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20.(2008·南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D.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靠近我们21.(2008·义乌)下列有关太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太阳是宇宙中唯一能发光的天体B.月球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亮的行星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D.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22. 情景:用肉眼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可以发现它们的结构十分紧密.可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物质的内部组成,发现分子间并不是一个接一个的紧挨着,而显得比较稀松.问题: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是否有距离呢? 猜想:分子间有一定的距离.探究:(1)用量筒分别量取50cm 3的水和酒精. (2)将水倒入酒精中,发现酒精和水的混合液的总体积小于100 cm 3.结论:根据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分子间有一定的距离 .创新思维训练知识的拓展 能力的延伸23.情景一:夏天,小明为了解热,自己制作冰棒.当他将制好的冰棒连同冰棒模从冰箱内取出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 现象:原来与冰棒模口齐平的水结冰后,竟然向外“鼓”起来了.情景二:小红擅长用蜡塑像.可每次将熔化的蜡水倒进模型中冷却后,原来与模口齐平的蜡水中间却凹下去一个坑.问题:物质的温度降低后,体积增大还是缩小? 猜想:甲:水结冰时膨胀了,表明物质温度降低时体积要增大.乙:蜡水凝固时向内凹进,表明物质温度降低时体积要缩小.丙:有的物质降温体积缩小,有的物质降温时体积增大.由小明和小红的经历,结合你自己的思考和经历,你更支持谁的看法?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将水、食油、熔化的蜡烛、洗发精分别装满四个相同的小玻璃杯,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内,待它们全部凝固后取出,观察体积的变化.结果了现:只有水结冰后表面向外鼓出来,其余液体降温后,表面都向内凹进. 交流:(1)除了_____以外,一般的液体凝固后体积都要_____.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分子之间的距离要变____. 【参考答案】 丙,水结冰体积增大而蜡水凝固成蜡体积却缩小;水,缩小;小.名师诠释理清思路 归纳总结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中有更小的微粒:夸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大小关系从大到小排列为: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2.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的微粒称为分子.分子的尺度极小,通常以10-10m 作单位来量度.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分子,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3.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电子在周围绕核高速旋转,就像行星绕太阳周转一样.4.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在状态变化时体积要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物质在不同的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下表列出分子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下的微观结科海观潮:轻松快乐一分钟等离子态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其实物质还有第四种状态,那就是等离子态.等离子态又叫做物质的第四态,它是气体,不过其原子失去电子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因为两者的量相等因此又叫做等离子态,它可导电而且受磁场影响,热气体中,因为原子高速碰撞而造成电离现象,形成等离子态.分子受热时分裂成原子状态的过程称为离解.若进一步提高温度,原子的外层电子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变成带电的离子,这个过程称电离.发生电离(无论是部分电离还是完全电离)的气体称之为等离子体(或等离子态).等离子体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粒子组成的气体.由于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故等离子体的净电荷等于零.等离子态与固、液、气三态相比无论在组成上还是在性质上均有本质区别.首先,气体通常是不导电的,等离子体则是一种导电流体.其次,组成粒子间的作用力不同.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净的电磁力,而等离子中的带电粒子间存在库仑力,并由此导致带电粒子群的种种特有的集体运动.另外,作为一个带电粒子系,等离子体的运动行为明显的受到电磁场的影响和约束.第二节质量教会学生“学”领先一步领跑一生1.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2.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比它大的常用单位有t;比它小的常用单位有g和mg .一头大象的质量为6×103kg= 6 t;一枚硬币的质量为6×10-3kg= 6 g= 6×103 mg.3.把一块钢锭压成钢板,质量不变;把这块钢板从地球上带到月球上,质量不变;一瓶矿泉水冷冻后结成冰,质量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室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使用前应注意: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填“能”或“不能”)5.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水平放置,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此时横梁(天平)平衡.若横梁的左臂偏高,应将平衡螺母向左旋动,若横梁的右臂偏高,应将平衡螺母向右旋动.(2)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必要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3)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所对的刻度 .重难点我掌握师生互动疑难解惑知识点1:质量概念的理解.【例1】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水凝固成铁块B.将一块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C.菜刀被磨光以后D.将铁丝用拔丝机拉长【解题思路点拨】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和状态无关.铁水凝固成铁块,虽然状态变了,但质量没变;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虽然位置变了,但质量也没变;铁丝拉长后,虽然形状变了,质量也不会改变.可见选项A、B、D均是错误的.菜刀在磨的过程中,有部分铁被磨掉,所含铁变少,因此质量变小.【参考答案】C知识点2:质量的估测.【例2】(2008·密云)在下列的动物中,质量可能是2kg的是( ).A.一只老母鸡B.一只老鼠C.一匹马D.一只麻雀【解题思路点拨】物理量的估计是同学们学习中比较困难的一种能力,这需要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一定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一般以斤两来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可把千克换成我们熟悉的单位(斤、两)来比较.由于1kg=1公斤=2斤,质量为2kg(4斤)的物体可能是一只老母鸡. 【参考答案】A聚焦中考热点:【例3】(2009·江苏)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11-2-1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测量图11-2-1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11-2-1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 g.【解题思路点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首先要将天平水平放置,把游码归零后,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使天平平衡.图甲中的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左端重、右端轻,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轻的一端)调节,才能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所对的刻度.图中标尺上每大格代表1g ,每小格代表0.2g,游码所对的刻度应以其左端所对刻度线为准,游码所对刻度为2.4g,题中被测物体质量:m=50g+2.4g =52.4g.【参考答案】水平;右;52.4.快乐基础训练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基本能力1.一块冰融化成水,它的( A ).A.状态改变,质量不变B.状态不变,质量不变C.状态改变,质量改变D.状态不变,质量改变2.某一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于( C ).A.物体的形状B.物体的状态和温度高低C.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D.物体的位置和温度3.质量是100 g的物体可能是( B ).A.一把椅子B.一包方便面C.一只大公鸡D.一支铅笔4.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C ).A.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砝码生锈B.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C.在测量中,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指针指到刻度盘的中央,然后读出质量数D.不用天平测量过大、超过天平测量范围的物体5.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100 g铁比100 g棉花质量大B.一根生锈的铁棒,用砂纸把表层的锈除掉,铁棒的质量不变C.一艘油轮从沙特开往日本,船上装有108kg的原油,平安抵达目的地,在此次运输中,原油的质量由于地理位置变了,质量也变了D.一瓶饮料,宇航员就是把它带到月球上质量也不变6.(2009·泰安)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D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7.(2008·广安)天平的每个砝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在下述情况中会发生变化的是(D).A.用摄子取放砝码B.气温升高C.掉在干净的水泥地板上砸了一下D.生锈了8.要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量方法正确的是(C).A.把一枚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测量B.测一根大头针和一个铁块的总质量,然后减去铁块的质量C.测100枚大头针的质量除以100D.以上三种方法都一样9.“解放牌”载重汽车本身的质量是 3.8t,合 3.8×103 kg= 3.8×106 g;一粒人工合成金刚石的质量一般约为200 mg,合0.2 g= 2×10-4 kg.10.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单位:(1)成年人的质量:70 kg;(2)一杯水的质量:200 g;(3)一头大象的质量:10 t;(4)一根火柴的质量:70 mg .11.为了测量玻璃杯中盐水的质量,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DCBFAE(写字母).A.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B.用天平测空的玻璃杯的质量;C.调节天平横梁平衡;D.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E.算出杯中盐水的质量;F.把盐水倒入空的玻璃杯中.12.对于天平上的平衡螺母和游码这两个可调部件来说,在称量前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中,不能调节游码;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往右盘中添加砝码应当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填“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课外延伸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提升解题能力13.(2008·包头)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质量约是985( C ).A.tB.kgC.gD.mg14.(2009·自贡)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C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C.往右盘增加砝码D.往右盘减少砝码1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这物体的质量约为50g,就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他应该(B).A.减少砝码B.增加砝码C.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16.(2008·湘西)在用托盘天平测质量的实验中,如果使用了沾有油污的砝码,则( B ).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C.测量结果仍然很准确D.测量结果偏大偏小是不能确定的17.若游码未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就调节横梁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其测量值比真实值(A).A.偏大B.偏小C.一样大D.无法确定18.(2009·莆田)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室中常用天平.生活中有时也用如图11-2-2甲所示的案秤,它们的工作原理相同.使用案秤时,应先将游码移至秤杆左端 零 刻度线处,此时若秤杆右端上翘,应将调零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调,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某次测量,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1-2-2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3.2 Kg.图11-2-219.( 2009·晋江)小丽同学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发现天平的指针指在图11-2-3甲所示位置,若要使天平平衡,应将 平衡螺母 向 左 (填“左”或“右”)旋动.图11-2-3乙是一次正确测量的情景(天平下方为游码标尺的放大图),则物体的质量是 63.4 g .图11-2-3用这架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估计金属块的质量在150g 左右.试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100g 、50g 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左偏.小丽同学接下去应进行的操作 用镊子夹取20g 砝码1个放入右盘中,如果大了再换成10g .20.(2008·苏州)小明利用天平测一块小石块的质量.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2)他测量小石块质量时的情形如图11-2-4所示,其中违反操作规定的是 物体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被测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往应放在右盘) .(3)图11-2-4中小石块的实际质量是 22.8 g .图11-2-4创新思维训练知识的拓展 能力的延伸21.有8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7个质量相同,有1个的质量比其他7个大.给你一架用天平,只称两次,你能找出这个小球吗?简述你的方法.【参考答案】 先拿6个出来对半分了称第一次:如果一样重,那就剩的两个称第二次;如果不一样重,就把重的3个分出来选2个称第二次.名师诠释理清思路 归纳总结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和状态无关.2.质量常用的单位从大到小排列为:t →kg →g →mg ,它们相邻的进率是103.3.实验室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的使用规则可用口诀记忆:一放平、二调零,三调螺母梁平衡,天平调好不要动,左物右砝两盘盛,先放大、后放小,最后平衡游码找,砝游之和是读数,若物砝位置反,读数砝游要相减.4.天平在使用过程中,有两次平衡:第一次是称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第二次是称量时,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之平衡.科海观潮:轻松快乐一分钟“半斤八两”的由来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为统一度量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当时为了统一计量而制定了斤两的十六进位制.有的书上记载了这样的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半斤自然就是八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这也是成语“半斤八两”的由来.有意思的是,当时十六两秤叫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作买卖的人要诚实,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直到1959年6月25日,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保留市制.市制原定为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第三节密度教会学生“学”领先一步领跑一生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 .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2.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表示为ρ=m/v .公式中ρ表示密度,单位是kg/m3;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v表示体积,单位是 m3 .若m的单位用g,v的单位用cm3,ρ的单位就是g/cm3 .密度的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g/cm3 = 1×103kg/m3.3.水的密度ρ水= 1.0×103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水质量为1.0×103 kg .4.由密度公式还可推导出另外两个求质量和体积的公式:m=ρv和v=m/ρ .重难点我掌握师生互动疑难解惑知识点1:密度概念的建立.【例1】下表是小明同学在探究物质的密度时记录的数据:(1)分析、比较序号为________的数据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分析、比较序号为l、2、3及4、5、6或7、8、9的数据可知:对于同种物质,是一定的,而对于不同物质,是不同的;(3)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解题思路点拨】本题通过分析同种物质和不同物质的质量、体积的数据,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参考答案】(1)1、2、3或4、5、6或7、8、9;(2)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质量跟体积的比值;(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密度.知识点2:密度公式的理解. 【例2】对于公式ρ=m/v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题思路点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密度相同.该公式是密度的定义式,密度可通过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计算出来,但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参考答案】C聚焦中考热点:【例3】 ( 2009·荆门)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11-3-1所示,由图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大B.c物质的密度最大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图11-3-1【解题思路点拨】根据图像比较a、b、c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一般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找(画)一条与纵坐标平行的直线,分别交a、b、c于三个点,这三个点的体积相同,比较它们的质量,质量越大的物质,密度越大;二是找(画)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分别交a、b、c于三个点,这三个点的质量相同,比较它们的体积,体积越小的物质,密度越大.由此可见,a物质的密度最大,c物质的密度最小.在b 物质上选任意一个特殊点,可计算出它的密度为1×103kg/m3.【参考答案】 A。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资料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本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
物质三态的性质:固体:分子摆列密切,粒子间有强盛的作使劲。
固体有必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地点,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使劲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立的形状,拥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凌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周八方运动,粒子间作使劲轻微,易被压缩,气体拥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和太阳系相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纳米科技:( 1nm=10 m ),纳米尺度 :( 0.1-100nm )。
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自己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地点、温度等没关。
物理量符号:m。
单位: kg、 t、g、mg 。
1t=103kg,1kg=103g,1g=103mg天平: 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出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可以把砝码弄脏、弄湿;湿润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可以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3、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 )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理横梁上的均衡螺母,使天均匀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摇动幅度相等)。
( 3 )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理游码,使天平平衡。
(4 )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可以用天平称量质量。
三、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别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类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相关,遇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没关。
公式:单位: kg/m3g/cm3 1 ×103kg/m3=1g/cm3。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这就是我们今天的闯关任务1. 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 了解原子核的结构。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3.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4. 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下面是拿起武器闯关的时候了过关武器1. 我们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而有的分子只有一个原子组成。
质子原子核2. 原子中子电子过综合关目标检测1. 看一看,应该怎么填?(1)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的物理性质(选填:“相同”或“不同”)。
组成物质的分子物质原来的性质(选填:“保持”或“不保持”)(2)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存在、、三种状态。
(3)完成下表:(4)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
(5)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
(6)将“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夸克、万里长城、分子、宇宙、质子”按照尺度的大小,由大到小顺序排列起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 nm=10-9m。
一般分子的直径_____(填“大于”或“小于”)1 nm。
(8)有六种物质:铁、水银、水晶、白酒、牛奶、巧克力。
请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成两类,并按照示例填空。
分类一(示例)分类二分类三2.读一读,应该选哪项?(9)关于科学家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B.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C.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10)下列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变大的是()A.铁水B.猪油C.水D.液态的蜡3.想一想,应该怎样答?(11)我们将一定体积的小米倒入一定体积的黄豆中,经搅拌后,其总体积减小,说明两种物质中存在间隙,你能解释为什么将酒精和水混合后其总体积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吗?(12)为了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教科书中用到了“拟人类比法”。
你知道是如何运用的吗?现在,到了展示我们才能的时候了纳米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代表新的科学技术水平。
人们发现,将某些物质的尺度加工到1~100 nm,它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能与较大尺度时发生了异常的变化。
例如,“碳纳米管自从1991年被发现以来,就一直被誉为未来的材料,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常温下导电,几乎不产生电阻”。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纳米技术对研究新型超导材料有何意义?我们还想学到更多的知识液晶通常我们把物质的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某些有机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它们一方面像液体,具有流动性,另一方面又像晶体,分子在某个方向上排列比较整齐,因而具有各向异性。
我们把这些物质叫做液晶。
液晶是不稳定的,外界影响的微小变化,如温度、电场等,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变化,改变它的光学性质。
例如有一种液晶,只要外加很小的电压,就会由透明状态变成不透明状态。
除去电压,又恢复透明状态。
利用液晶的这种性质,可以制成显示元件:在两块薄玻璃板中间放入液晶,两侧玻璃的表面镀上薄薄的导电层,其中一侧的导电层被分割为一些细条,细条间互不相连。
当某些条形导电层和另一侧的导电层间加上电压时,这些细条下面的液晶变得不透明,挡住了液晶下面反射来的光,所以看起来是黑的。
不同的细条可以组成不同的文字和图案。
液晶显示的优点是工作电压低(1.5~30 V)、功耗小(10~80 μW),常与集成电路配套使用。
还有一类液晶具有灵敏的温度效应。
例如,有的液晶当温度升高时颜色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变化,温度降低时,又按相反顺序变化。
液晶的这种性质可以用来探测温度。
如果在病人皮肤表面涂一层液晶,由于肿瘤部分的温度与周围正常组织的温度不一样,液晶就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这种液晶还可以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
把液晶涂在印刷线路板上,由于短路处温度升高,这个地方液晶显示的颜色就与其他地方不同。
虽然液晶在1888年就被发现,但是直到本世纪60年代人们将液晶应用于显示技术之后它才备受重视,继而又陆续发现了液晶的许多其他效应。
近来,液晶理论又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得到了发展。
可以预见,液晶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你认为液晶分别与固体和液体有哪些异同点?2. 液晶具有何特性?这种特性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文章中说:“可以预见,液晶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你认为液晶可能在哪些方面有重要应用?二质量这就是我们今天的闯关任务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下面是拿起武器闯关的时候了1. 记住质量的概念、单位;知道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 记住托盘天平的构造、调节方法、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用它去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一般步骤。
3. 大致知道其他常用测量质量的工具的主要操作方法,如学生天平、市场中的各种秤。
4. 记住几种常见的测量质量的特殊方法。
第一关质量1. 填空题(1)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_________。
质量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t=___ kg,1 kg=______mg。
(3)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____,一头大象的质量约 6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0.6_____,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为80_____。
2. 选择题(1) 下列过程使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 一杯水结成冰B. 将一块铁压成铁片C. 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部分D. 将一矿石由地球运往太空(2) 质量为1.5 kg的物体最有可能的是( )A. 一位初三学生的质量B. 一只小墨水瓶的质量C. 一辆自行车的质量D. 一只公鸡的质量质量的测量第二关质量的测量1.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要将天平放在________上,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_______,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_______。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若指针向左摆4格,向右摆2格,则需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旋动,才能使天平平衡。
2.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____盘放物体,____盘放砝码;取放砝码用_______。
在测物体的质量时,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把右盘中的砝码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一些,天平才能平衡。
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当把一只最小的砝码加入右盘中时嫌多,而取出这只最小的砝码又嫌少时,应通过调节_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3. 如图12-2-1所示为测一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的情况,则此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
4. 某同学测一小瓶水质量的过程中,测量结果如图12-2-2所示,则小瓶的质量为_____;小瓶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瓶中水的质量为_____。
过综合关目标检测1. 填空题(1) 在地球上重0.05 kg的一块手表,随宇航员一起到达月球。
在月球上这块手表的质量是_______g。
(2)如图12-1-3所示,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进行调节时,发现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的右侧,这时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
2. 选择题(1) 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 铁水凝固成铁块B. 将铁块加热至600 ℃C. 把菜刀表面磨光D. 将铁丝通过拔丝机拉长(2) 一位同学在测某物体的质量时,往天平右盘里无论怎样加减砝码,都不能使横梁平衡。
可采用的方法是( )A. 交换左、右两个托盘B. 调节平衡螺母C. 移动游码D. 同时移动游码和旋动平衡螺母(3)一架用久了的天平,砝码已严重磨损。
若用这样的天平去称量物体的质量,其结果是()A. 偏大B. 偏小C. 是准确的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3. 为了测一小瓶油的质量,小红采用了如下步骤。
A.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B. 瓶放左盘,称得瓶的质量。
C. 瓶内倒入油后,称得瓶和油的质量。
D. 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
E. 将游码置于左端零位置。
F. 将天平整理好。
(1) 小红遗漏的步骤G是。
(2) 将正确步骤按顺序排列(用字母表示):。
现在,到了展示我们才能的时候了1. 小明家的一个水龙头因关闭不严,导致滴水不止,他用质量为100 g的烧杯放在水龙头下接滴水,1 min后将装有水的烧杯放到已调好的天平盘中,逐渐在另一个盘中加砝码,当把最小的砝码放入盘中,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
当横梁平衡时,右盘里有100 g、10 g的砝码各一个,其中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杯中水的质量为。
按照这个速度计算,一昼夜要浪费多少kg的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请你帮小明想出一种办法。
2. 8个外形相同的球,其中一个质量偏小。
你能否用一架天平只称两次就找到这个球?写出操作过程。
我们还想学到更多的知识质量这个概念的定义不止一种。
奇怪吧?要知详情,我们可以进入搜狐网站,键入“质量的定义”进行网页查询。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创关任务1.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下面是拿起武器创关的时候了1.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运动。
3. 在机械运动中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4.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
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而言的,取决于观察者所处的观察角度。
第一关机械运动下列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划破夜空流星的运动B. 铁锅生锈C. 植物结果开花D. 水的蒸发第二关参照物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任何物体的静止是相对的B.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C. 参照物必须选静止的物体D. 物体运动状态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2.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同。
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3. 小明、小雁到书城买书。
小明乘坐电梯到三楼,小雁在二楼的长椅上阅读,则相对于地面,小明是的,小雁是的。
4. 发射宇宙飞船,研究它离开地面升空运动的时候,是选择以为参照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