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级《动物行为学》复习题学生使用资料讲解
- 格式:pdf
- 大小:14.77 KB
- 文档页数:6
中考生物专项复习重点演练:动物的行为(解析版)一、选择题1.音像店的老总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慢慢地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A.防备行为 B.社会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答案】D【解析】【解答】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慢慢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是通过学习、仿照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D【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体会和“学习”逐步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比较:类别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形成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出生后逐步学习形成的行为获得途径由遗传物质操纵的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适应特点适应相对稳固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进化趋势无脊椎动物行为的要紧形式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更加达2.动物行为关于坚持个体生存和种族连续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雄鸟占据巢区,建筑鸟巢是防备行为 B.蜥蜴自动断尾是攻击行为C.公鸡报晓,北雁南飞是先天性行为 D.只有脊椎动物才有后天性行为【答案】C【解析】【解答】A、雄鸟占据巢区、建筑鸟巢是与繁育有关的行为属于繁育行为,A不符合题意;B、紧急情形下蜥蜴自动断尾是为了吸引敌害的注意,爱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备行为,B不符合题意;C、公鸡报晓是随着昼夜交替形成的昼夜节律行为、北雁南飞是随着季节变化形成的季节节律行为,都属于节律行为。
C符合题意;D、从扁形动物开始就有学习行为了,如训练蚯蚓走迷宫,因此不是只有脊椎动物才具有学习行为。
D不符合题意。
动物行为学资料一般来说,动物行为学中所说的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通常指动物各种形式的运动,鸣叫发声,身体的姿态,个体间的通讯和能够引起其他个体行为发生反应的所有外部可识别的变化,如身体颜色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和气味的释放等。
动物行为确切定义: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在生理状况的改变所做出的整体性反应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动物只有借助于行为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以最有利的方式完成取食、饮水、筑巢、寻找配偶、繁殖后代和逃避敌害等各种生命活动,以便最大限度地确保个体的存活和子代的延续。
二、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1. 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2. 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3. 保护和挽救珍稀濒危动物4. 可促进仿生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等的发展。
5. 动物福利问题. 关于动物行为的适应,也可以区分为基因型适应和表现型适应。
前者是在进化的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产生,因此是可遗传的;后者只表现在一个个体身上,它是不遗传的。
表现型适应常常与动物的学习过程、成熟过程和短时的生理调节有关.1、自然选择2、动物的交往与争斗3、动物的联络方法4、动物的行为特征(1)性行为(2)母性行为(3)采食行为(4)学习行为5、早期经验与行为6、遗传对行为的影响7、内分泌对行为的影响8、行为学与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饲养在农场的动物与其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
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动物康乐。
动物康乐是指动物身体健康和心理愉快,包括无疾病、无损伤、无异常行为、无痛苦、无压抑等。
一切给动物压力、使动物感受痛苦的应激因素均能影响动物的康乐和产品质量,所以,减少动物痛苦,改善动物福利有助于提高家畜产品质量。
2. 动物福利包括的内容(1)动物免受饥饿的自由,为动物提供清洁的饮水和保持健康精力的食物,使动物免受饥渴之苦。
(2)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动物能够舒适的休息和睡眠。
动物行为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是什么?a) 动物的外貌特征b) 动物的营养需求c) 动物的行为表现d) 动物的遗传特性2. 动物行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学习经验d) 全部都是3. 动物行为分类中行为目的的分类属于下列哪一类?a) 行为的产生机制b) 行为的表现形式c) 行为的功能d) 行为的发生时机4. 动物的二次行为是指什么?a) 完全受遗传因素控制的行为b) 通过学习或经验获得的行为c) 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行为d) 不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的行为5. 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是什么?a) 个体独立生活b) 完全随机的交互行为c) 社会等级体系d) 不受环境影响二、判断题1.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的行为模式和适应性的学科。
( )2. 动物行为的产生机制包括发育成熟和环境刺激。
( )3. 动物的社会行为完全受遗传因素控制。
( )4. 社会行为只存在于群居动物中。
( )5. 动物的个体行为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和繁殖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 )三、简答题1. 解释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是动物的行为表现以及行为产生的机制。
研究对象包括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观察和实验室实验两种方式。
野外观察可以观察动物在自然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实验室实验则可以对某些行为进行控制和重复观察,以验证或推测特定的行为机制。
2. 什么是行为的目的分类,举例说明。
行为的目的分类是指根据行为实现的功能来进行分类。
比如,求偶行为是为了找到合适的配偶并进行繁殖;攻击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争夺资源;觅食行为是为了获得能量和营养等。
通过对行为目的的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行为表现和行为背后的生态适应性。
3. 解释动物行为的遗传和环境影响。
动物行为的产生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遗传影响是指个体通过遗传基因获得了一定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环境影响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受到外界刺激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
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考点整理●什么是动物行为学?●行为●包括个体行为和种群行为,通常是指动物各种形式的运动(跑、跳、游泳和飞翔等)、鸣叫发声、身体的姿态、个体间的通讯和能够引起其他个体行为发声反应的所有外部可识别的变化(如身体颜色的改变、面部表情的变化和气味的释放等)●动物所做的有利于眼前自身存活和未来基因存活的任何事情●所作的任何事情包括动物的各种运动形式,发声鸣叫,面部表情等都是行为●所作的任何事情一定是动物的一个个体、一个整体所干的一件事,而不是指它体内的生理活动●动物通讯,如视觉通讯、听觉通讯、嗅觉通讯、触觉通讯、电通讯,甚至包括昆虫的信息激素,雌蛾释放性激素来吸引雄蛾,这些都是通讯。
所有通讯都可以视为行为●行为一般是动态的过程●例:猎豹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追击羚羊(捕食行为)●但行为并非都有身体的运动●一直看上去完全不动的羚羊,屹立在山巅,这往往表示他是这个区域的主人,这是一种炫耀行为●一只负鼠遇到敌害时假死,这时表面上静止,而体内新陈代谢加剧,为下一步逃脱在蓄集能力,是一种防御行为●行为普遍具适应性意义●动物的行为都是在长期进化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更有利于其生存和种族延续●例:南极的王企鹤用富有脂肪的腹部皮肤将卵盖佳,真到特出幼岛。
它始終翘起足尖走路,绝不让卵落地这种行为是对寒冷环填的适应。
枯叶蝶静止是颜色体形极象一张干枯的落叶,很容易瞒过敌害●行为学行为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生物学,或者说行为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目的:生存、繁衍●表象:刺激→反应●原则:效率——能量、基因传递●动力:自然选择—适合度与进化稳定策路●适合度的概念●适合度(个体水平)●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的三种能力:生存能力、繁殖能力和子代存活能力●广义适合度(基因水平)●一个个体在后代中传播自身基因的能力●进化稳定策略ESS●种群稳定后,种群内的大多数个体所采取的行为策略●鹰鸽博弈策略●雄粪蝇博弈策略●为什么要研究动物行为学?●发现动物行为的规律●认清自己●保护动物●如何研究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比较心理学-—实验室设计实验●行为学研究法-—野外观察●研究实例●黑头鸥为何要将蛋壳残片从巢中移走?。
10级《动物行为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行为(动物行为学中所说的):利他行为:生物节律:潜在学习:固定行为型:敏感期:交叉养育:感觉:子代印记:防御行为:核域:拟态:行为发育的内稳定性:领域:动物的文化行为:潮汐节律:亲代投资:性二型现象:信号:性逆转:玩耍学习:习惯化:迁移:二、单选和多选题单选1.对于攻击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和战斗 B攻击有肉体和非肉体方式C攻击中双方都受到伤害 D攻击中双方都不受到伤害2.老鼠的出现,猫发现老鼠,并做好捕鼠的准备,这与()相关A外界刺激和动物感官的功能状况 B外界刺激与动物的生理特性C外界和内部刺激 D动物的机体结构( )3.繁殖行为的程序正确的是()A性别决定→性选择→抚幼 B性识别→交配→抚幼C求偶→交配→抚幼 D性选择→交配→抚幼4.下列实例中不是模仿学习的是()A英国的“山雀偷奶” B幼小猩猩能从石缝中吸水C小儿随妈妈学跳舞 D一雄鸡啼明,百鸡齐鸣5.下列实例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A竹节虫的体色和乌鸦的聚众鸣叫 B竹节虫的体色和鸟类的鸣叫C竹节虫的体色和雄性马鹿相互之间呼号 D竹节虫的体色和小猴总是避开猴王多选题1 影响社群大小的主要生态因素有(A B )A食物 B捕食者 C 温度 D 光2 动物领域的作用是(ABCD ):A保证资源;减少干扰 B调节密度;促进扩散 C防止疾病传播;D心理支持。
3 灵长类社群类型包括(ABCD )。
A 独居种 B双亲家庭群 C单雄群D多雄群4 动物领域的标记类型有(ABCD )。
A 视觉标记B 声音标记 C气味标记 D电标记5 动物属于使用工具行为的是( CD )。
A鸟把坚硬的食物从空中扔向坚硬的岩石 B鸟把贝类从高空扔下来摔破它的贝壳 C秃鹫用喙衔石块咂鸟蛋 D啄木地雀用喙咬住一根仙人掌刺探取小树洞中的昆虫。
6 动物的文化行为是( AC )。
A不可遗传的 B可遗传的 C 与进化过程不同 D与进化过程相同7 亲代抚育由雌性个体提供的几个假说(ABC )。
中考生物复习知识梳理与配套练习:动物的行为知识梳理一、动物的行为1.动物行为的分类(1)按行为的目的及功能分为:社会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等。
(2)按行为的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概念通过遗传获得,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形成时间先天后天主要影响因素遗传物质环境行为意义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举例蜘蛛结网、蚂蚁筑巢、蜜蜂采蜜、飞蛾扑火、大雁南飞、小鸟喂鱼老马识途、惊弓之鸟、老虎钻火圈、动物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动物绕道取食联系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二、动物的社会行为1.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蚂蚁、蜜蜂、猴、狒狒、鹿、象、白蚁、大雁、狼等。
3.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4.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如蜜蜂的“舞蹈语言”、母鸡的多种鸣叫声、蚂蚁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等。
5.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配套练习一、选择题1.“孔雀开屏”属于鸟的哪种繁殖行为( )A.育雏 B.求偶 C.筑巢 D.产卵答案:B2.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A.蚂蚁的群体中有蚁后、蚁王、兵蚁、工蚁B.狒狒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C.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有明确分工D.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答案:D3.下列现象不属于同种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 ( )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向同伴发出叫声B.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C.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声D.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答案:C4.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B.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C.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D.学习行为在个体生活经历中获得答案:C5.下列关于动物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B.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都能奔跑和跳跃C.哺乳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D.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鳍游泳答案:C6.2019 年央视春晚,武术表演《少林魂》以磅礴的气势、整齐的动作,给全球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题复习试卷(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及参考答案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①②④]B.结构[②]分泌的滑液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C.结构[①]及其内外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D.结构[③]使关节具有灵活性【答案】C【解题思路】: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图中的③是关节面,①是关节囊,②是关节腔,④是关节面上的关节软骨,A错;关节腔中的滑液是图中的①关节囊分泌的,B错;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图中的①表示关节囊,C对;能使关节更加灵活的是关节面上覆盖的关节软骨,关节软骨是图中的④,D错。
故选C2.高等动物的运动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其完成一个动作的正常生理活动顺序是()①骨骼肌收缩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产生动作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A.③①②B.②③①C.①②③D.②①③【答案】A【解题思路】: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因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①骨骼肌收缩、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产生动作故选A3.人完成每一个动作都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和肌肉组成B.骨与骨之间通过肌肉相连形成骨骼C.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D.运动系统完好,人就能正常运动【答案】C【解题思路】A.人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而不是“主要由骨和肌肉组成”;B.骨与骨之间通过骨连结相连形成骨骼,而不是“通过肌肉相连形成骨骼”;C.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如肱二头肌;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行为学试题和答案试题1: 动物行为的定义是什么?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可观察的活动,包括运动、沟通、社交行为等。
它是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展示了动物在适应生存和繁殖过程中的行为策略和适应性。
试题2: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直接观察法:观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并进行记录与描述。
- 实验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研究动物对特定刺激的反应。
- 非入侵性观察法:使用传感器、摄像机等技术设备,通过远程监测和记录来研究动物行为。
- 模型建立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理解和预测动物行为。
试题3: 动物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动物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遗传因素:动物行为中的一些特征和性可以通过遗传机制遗传给后代。
- 环境因素:动物对环境中的刺激和资源分布做出反应,并在其行为中体现出来。
- 社会因素:群体中其他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结构对动物的行为产生影响。
- 生理因素:生理状况、内分泌水平等生理变化也会对动物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试题4: 动物行为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动物行为学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 保护生物学: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模式和性,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促进野生动物的保护。
- 农业和畜牧业: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和需求,改善生产环境和饲养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
- 动物行为疗法:通过观察和影响动物行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心理疗法。
- 动物训练和认知研究:通过研究动物认知和研究行为,改善动物训练方法和智力研究。
以上是动物行为学试题的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有更多问题,请随时提问。
生物动物行为学知识点1. 引言生物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的行为模式、行为机制以及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存策略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物动物行为学的核心知识点。
2. 逃避行为逃避行为是动物面临危险时采取的一种逃避反应。
动物通过逃避行为来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捕食。
逃避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迅速奔逃、伪装成其他物体、发出警告信号等。
逃避行为的发展和进化与动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密切相关。
3. 繁殖行为繁殖行为是动物为了繁衍后代而展示的特定行为模式。
繁殖行为的目的是促进雌雄之间的配对和交配过程,从而进行繁殖。
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育儿等环节。
不同物种的繁殖行为方式各异,有些动物会展示出复杂的求偶舞蹈,有些动物会选择一夫一妻制等。
4.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指动物在群体中相互之间进行的行为活动。
动物社会行为通常涉及到资源争夺、社会地位、合作与竞争等方面。
例如,狮子社会群体中会存在领地争夺和种群内部等级结构等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研究对于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5. 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动物行为学中的重要内容。
动物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学习包括条件反射学习、习得学习、观察学习等不同形式。
与学习紧密相关的是动物的记忆力,记忆能力的发展使得动物可以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并在以后的行为中加以利用。
6. 导航行为导航行为是指动物在移动过程中如何准确地找到目的地的行为能力。
动物导航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通过地标、地磁、太阳方位等感知来导航。
一些迁徙动物能够依靠导航行为找到迁徙的路径和目的地。
导航行为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动物的行为机制有帮助,也可以为人类的导航技术提供借鉴。
7. 智力和问题解决智力和问题解决是指动物在面临复杂环境和任务时,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些高级动物具备较高的智力水平,可以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认知任务。
10级《动物行为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行为(动物行为学中所说的):利他行为:生物节律:潜在学习:固定行为型:敏感期:交叉养育:感觉:子代印记:防御行为:核域:拟态:行为发育的内稳定性:领域:动物的文化行为:潮汐节律:亲代投资:性二型现象:信号:性逆转:玩耍学习:习惯化:迁移:二、单选和多选题单选1.对于攻击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和战斗 B攻击有肉体和非肉体方式C攻击中双方都受到伤害 D攻击中双方都不受到伤害2.老鼠的出现,猫发现老鼠,并做好捕鼠的准备,这与()相关A外界刺激和动物感官的功能状况 B外界刺激与动物的生理特性C外界和内部刺激 D动物的机体结构( )3.繁殖行为的程序正确的是()A性别决定→性选择→抚幼 B性识别→交配→抚幼C求偶→交配→抚幼 D性选择→交配→抚幼4.下列实例中不是模仿学习的是()A英国的“山雀偷奶” B幼小猩猩能从石缝中吸水C小儿随妈妈学跳舞 D一雄鸡啼明,百鸡齐鸣5.下列实例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A竹节虫的体色和乌鸦的聚众鸣叫 B竹节虫的体色和鸟类的鸣叫C竹节虫的体色和雄性马鹿相互之间呼号 D竹节虫的体色和小猴总是避开猴王多选题1 影响社群大小的主要生态因素有( A B )A食物 B捕食者 C 温度 D 光2 动物领域的作用是(ABCD ):A保证资源;减少干扰 B调节密度;促进扩散 C防止疾病传播;D心理支持。
3 灵长类社群类型包括(ABCD )。
A 独居种 B双亲家庭群 C单雄群D多雄群4 动物领域的标记类型有(ABCD )。
A 视觉标记B 声音标记 C气味标记 D电标记5 动物属于使用工具行为的是( CD )。
A鸟把坚硬的食物从空中扔向坚硬的岩石 B鸟把贝类从高空扔下来摔破它的贝壳 C秃鹫用喙衔石块咂鸟蛋 D啄木地雀用喙咬住一根仙人掌刺探取小树洞中的昆虫。
6 动物的文化行为是( AC )。
A不可遗传的 B可遗传的 C 与进化过程不同 D与进化过程相同7 亲代抚育由雌性个体提供的几个假说(ABC )。
A父亲身份难定假说:B配子释放顺序假说 C幼体关联假说 D基因突变假说8 多数动物在每天的一定时间内活动。
动物根据昼夜活动的特性,分为(ABD )。
A昼行性 B晨昏性 C杂食性 D 夜行性9社群大小和组成的调控因素有(ABCD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迁入 D迁出10 动物的通讯方式有( ABCD )。
A视觉通讯 B 听觉通讯 C 化学通讯 D 接触通讯11 动物属于使用工具行为的是( ABC )。
A细腰蜂用大颚咬住一块小卵石当锤子使用 B射水鱼准确地喷出一股水流把昆虫击落到水面上并把它吃掉C猴子用木棍钩取食物 D鸟把贝类从高空扔下来摔破它的贝壳。
12 动物潜在学习的价值是( ACD )。
A对环境的熟悉 B 确立个体在社群中的地位和优势 C 对环境的了解 D提高逃避捕食者的能力13 喜欢群居的动物(特别是小群体)常形成永久性的社群,这些动物有(ABCD )。
A狼,B狮子,C多数灵长类,D某些啮齿类动物物14 动物通讯的种内功能( ABCD )。
A 报警信号B 食物信号C 求偶和交配信号D 个体对抗时信号15 动物体现年节律行为有(ACD )。
A动物休眠 B饥饿时捕食、C动物换毛 D动物换羽16染色体断裂存在可能的方式(BCD )。
A复制,B重复和倒位, C易位, D 缺失17.下列情况中属干繁殖行为的有( ABC )A雄性马鹿的呼号和抵角战斗 B雌昆虫分泌性外激素C捕鸟蛛的雌性吃掉雄性 D不同种的动物染色体不同18.下列实例中属于动物的定向行为的是( BCD )A雄蛾通过触角感觉雌性的性外激素 B蚂蚁利用分泌物而觅食C大麻哈鱼利用水的电波而洄游 D蝙蝠利用超声波而飞翔以避它物19.大山雀在黎明时总是先鸣叫,然后再捕食,这是与( CD )的关系。
A适应光线后再捕食 B防御行为和对环境适应C防御行为和对光线的适应 D更多的获食20.下列所列动物依靠化学定向的是 ( AB )A蚂蚁、蜜蜂、河鲀 B蚂蚁、鸽、河蟹C蜜蜂、狗、白蚁 D狗、白蚁、豹鼠21.捕食是动物获食的主要手段,且捕食有多种方法.下列实例属于捕食范围的是(ABC ) A斑马吃草茎、角马吃叶鞘 B射水鱼将水从口中射出击中昆虫C黄安康背鳍具肉穗 D犰狳把身体卷缩成团22.一群鸭中有一只修饰羽毛,其他个体都随之修饰羽毛,这是(AC )行为A联想学习 B习惯化 C模仿学习 D A、B、c均不是23.种群繁衍是动物行为的目的之一,所以动物往往具抚育行为,下列符合抚育行为的是( ABC )A哺乳动物的胚胎在子宫内发育 B母兽遇敌口叼幼仔行走C亲鸟以鸣叫声给雏鸟以学音示范 D长臂猿之间常呼号以示位置24.在自然环境中,被食动物避免被其他动物吃掉而保存自己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被食动物都具有反捕食策略,下列实例属于反捕食策略的有( BC )A牛用舌卷吃长草,羊吃短草 B套索蜘蛛可分泌一种雌蛾的性外激素C雨蛙栖于绿叶间,体呈绿色 D寄居蟹生活于螺壳内25.缪勒氏拟态是模仿者和被模仿者皆不可食,下列属于缪勒氏拟态的是( AB )A黄蜂与土蜂 B瓢虫与虎甲 C竹节虫与竹 D副王蝶与王蝶26.列动物中属于封闭式社群的动物是( AC )A野猪种群 B大象种群 C猩猩种群 D蚂蚁种群27.下列现象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BC )A瓢虫的假死 B河马的吼叫 C肺鱼的夏眠 D ABC均不是四、判断正误1雄性动物在寻找配偶和向异性求偶时采取主动行为。
(√)2多数动物的亲代投资是雌性大,雄性小。
也有的动物亲代投资是雄性大,雌性小。
(√)3动物在不适宜迁移的条件下,只要再具备一些诱发迁移的环境因素,动物就会开始迁移。
(Ⅹ)4在动物发育期间各种行为是陆续出现和消失的,一种行为在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出现了,但此后不久就可能消失或发生变化。
(√)5烟草天蛾的变态不能说明正在发育的动物激素是如何引起神经系统变化从而又引起行为发生变化的。
(Ⅹ)6行为遗传学基本问题是基因如何影响和控制行为的问题。
(√)7一个饥饿的动物对食物的选择性往往会大大下降,此时它会吃一些平时不去吃或不喜欢的食物。
(√)8子代受亲代养育的时间较长其猎食对象就一般具有较强的防御和逃避能力。
(√)9袋鼠产出的幼体发育程度较差,要经历一个长长的乳头附着期,亲代抚育工作全部两性个体完成。
(√)10研究表明,任何动物都具有几种不同的导航机制,当其中一种导航机制一时失灵时就会启动其他备用定向导航机制。
(√)11颈雉和家鸡进行杂交,其雄性的杂交后代在啼鸣时的头颈位置刚好介于两个亲本之间。
(√)12动物都接受环境的各种刺激,为生存必须具有能接受信息的感受器,靠效应器、内分泌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13雄性动物为争夺雌性动物进行战斗行为。
(√)14具有明显优势的狒狒群,低位次的雄狒狒与高位次雌狒狒交配次数不相等。
(Ⅹ)15研究表明,任何动物都具有几种不同的导航机制,当其中一种导航机制一时失灵时就会启动其他备用定向导航机制。
(√)16现在已知,天蛾幼虫前足神经肌肉系统衰退、前足行为的丧失是由化蛹前的蜕皮甾类激素的一次分泌高峰引起的,退化结果是神经元从行为回路中移走,蛹中的前足行为丧失。
(√)17在饥饿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动物对食物往往就会进行选择和挑剔,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能量摄取率。
(Ⅹ)18鸭嘴兽卵生,哺乳;针鼹卵生,幼体出生后独自留在巢中,雌兽定期回来喂奶。
亲代抚育工作全部有雌性个体完成。
(√)19大多数蝙蝠(不是所有种类)都能利用回声定位搜寻猎物,蝙蝠在飞行中搜寻猎物时不断发出一系列的高频声(超声)脉冲,人耳无法听到如此高音调的声响,因此寻食的蝙蝠对人来说是安静无声的。
(√)20从人类出发,动物迁移都是有害的,尽可能减少有动物迁移。
(Ⅹ)21一些蜡嘴雀饮水时整个啄都浸入水中,另一些蜡嘴雀饮水时只是啄的前端浸入水中,杂交后代在饮水时啄浸入水中的深度刚好介于两个亲本之间。
(√)22研究行为遗传经常使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是 VT=VG+VE+VI (√)23单细胞动物不具有神经系统的有形结构,具有细胞的感应性,表现为刺激从细胞一点到另一点的波状传递。
(√)24动物学习行为是增加它存活和生殖的机会,是动物从经历中获益,使行为能更好适应环境条件。
(√)25雌性动物不喜欢具有稀奇古怪装饰和奇特行为的雄性个体。
(Ⅹ)26蟾蜍、青蛙、蟋蟀、大角羊采用“卫星”行为的交配方法。
即安静地等待机会,伺机中途拦截雌性个体强行交配。
(√)27试验表明,鲑鱼能对天然水体中所不曾有的化学物质产生印记并依此找到它们出生的溪流。
(√)28烟草天蛾是一种完全变态昆虫,在变态期间神经系统必须有序地调控二个很不相同的发育阶段,即幼虫、蛹和成虫。
(Ⅹ)29在社会隔离的条件下,幼白冠雀学会呜叫的敏感期是在孵化后的第10日龄和第50日龄之间。
(√)30动物的觅食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和随着新情况的出现而不断发生适应性变化,这是动物行为对环境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
(√)31自然界的很多食物味道不好或有毒和有危险的,因此捕食动物在遇到不熟悉的食物时常不谨慎,轻易去吃它。
(Ⅹ)32真兽亚纲的动物幼体发育程度比有袋类要好得多,没有乳头附着期,断断续续吸奶,直到断奶为止。
(√)33动物表现型变异等于基因型、环境和两者相互作用力之代数和。
(Ⅹ)34神经网是最早出现的神经组织、细胞之间传递信息,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神经组织。
(√)35习惯化适应意义是动物对无害刺激重复做出反应会浪费很多时间和能量,减少一些重要活动上的时间。
(√)36有性生殖的物种分化为雌性和雄性,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的生殖行为极不相同。
(√)37大多数蝙蝠(不是所有种类)都能利用回声定位搜寻猎物,蝙蝠在飞行中搜寻猎物时不断发出一系列的高频声(超声)脉冲,人耳可听到如此高音调的声响。
(Ⅹ)38神经系统对激素的反应包括神经元的生产、消亡、神经元结构的改变。
特别是树突的生长和退化。
(√)39研究发现,挪威鼠可利用其他鼠的行为指引自己的行为发育。
(√)40实验表明,把含有雌激素的药丸植入新孵化的雄斑马雀体内,它们会毫无影响。
相反,用雌激素处理的雌雏可使脑的呜叫区扩大,但仍不如雄鸟脑中的呜叫区大,雌激素显然能使脑雄性化。
(√)41贮食行为意味着在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存在着周期性的食物短缺。
(Ⅹ)42亲代养育期的长短是同觅食技巧的难度呈正相关的。
(√)43一般说来,觅食效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44雄鱼参加亲代抚育对自己非常不利,降低亲代抚育的效益—投资比。
(Ⅹ)45雌性海马把卵产在雄性海马的携卵袋内,由雄性海马孵化。
(√)46动物习惯于对自己无害的其他动物相处,绝不会对有害于自己的凶猛动物习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