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SOL地球科学-溶质运移-theory
- 格式:ppt
- 大小:8.17 MB
- 文档页数:39
土壤溶质运移模型土壤溶质运移模型是研究土壤中溶质迁移、分布和转化的数学模型,它在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一、基本原理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数学方程描述土壤中溶质的输运过程。
这些方程通常是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建立的,考虑到土壤水分运动、扩散、吸附、降解等因素。
通过解析或数值计算方法,可以模拟出溶质在土壤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
二、应用领域土壤溶质运移模型在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农业方面,它可以用于评估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指导农田管理措施的制定。
在环境科学领域,土壤溶质运移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地下水中污染物的传输速率和范围,提供科学依据用于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治。
三、研究进展近年来,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一方面,模型的建立变得更加精确,考虑到了更多土壤特性、水力参数和垂直流动等因素。
另一方面,模型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拓展,可以模拟多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行为。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型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
土壤溶质运移模型是研究土壤中溶质迁移、分布和转化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有效预测土壤污染的风险和影响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模型,并结合实地调查和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校正。
随着模型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它将在农业和环境科学的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意:本文所涉内容仅用于描述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研究进展,禁止进行商业化宣传、联系方式公布及其他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请根据需要自行进行补充和修改,以满足具体需求。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111429422.7(22)申请日 2021.11.29(71)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地址 20110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72)发明人 魏亚强 曹心德 赵玲 续晓云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代理人 涂凤琴(51)Int.Cl.G06F 30/28(2020.01)G16C 10/00(2019.01)G16C 20/10(2019.01)G06F 113/08(2020.01)G06F 119/14(2020.01)(54)发明名称一种COMSOL与PHREEQC耦合的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环境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OMSOL与PHREEQC耦合的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方法,通过获取COMSOL模型的待输入参数数据以及指定时间步长;将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以及指定时间步长输入至预构建的COMSOL 模型,计算得到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对应的组分的浓度结果;基于Python库PhreeqPy计算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对应的组分的浓度结果,将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对应的组分的浓度结果输入至PHREEQC中,并进行地球化学反应过程计算,得到下一时间步长以及地球化学反应计算结果;整理重建所述地球化学反应计算结果,并将所述地球化学反应计算结果导入预构建的COMSOL模型中;直至按照所有时间步长模拟得到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
实现了多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的高效模拟。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4页CN 114201931 A 2022.03.18C N 114201931A1.一种COMSOL与PHREEQC耦合的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获取COMSOL模型的待输入参数数据以及指定时间步长,所述输入的参数数据与所述指定时间步步长一一对应;步骤S2、将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以及指定时间步长输入至预构建的COMSOL模型,计算得到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对应的组分的浓度结果;步骤S3、基于Python库PhreeqPy计算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对应的组分的浓度结果,将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对应的组分的浓度结果输入至PHREEQC中,并进行地球化学反应过程计算,得到下一时间步长以及地球化学反应计算结果;步骤S4、整理重建所述地球化学反应计算结果,并将所述地球化学反应计算结果导入预构建的COMSOL模型中;步骤S5、重复步骤S2‑步骤S4,直至按照所有时间步长模拟得到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
一维非饱和溶质运移模型预测方法
一维非饱和溶质运移模型预测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收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或野外测试收集一维非饱和溶质运移的数据,包括溶质浓度/质量的时间变化和位置变化。
2.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一维非饱和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例如使用质量守恒方程和某种传输模型(如对流-
扩散)来描述溶质的运移。
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型来适应具体情况。
3. 参数估计:根据已知的实验数据和模型方程,利用数值或解析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
参数通常包括扩散系数、非饱和土壤的水分特性曲线参数和溶质吸附等。
4. 模型求解:使用已估计的参数和数学模型求解溶质运移方程,得到预测的溶质浓度分布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5. 模型验证:将预测结果与其他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如果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则可以认为模型是可靠的。
6. 模型应用:利用建立的运移模型和参数,对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例如预测地下水中污染物的传播范围和速率,为环境管理和污染物处理提供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建立一维非饱和溶质运移模型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和参数,因此在使用模型进行预测时,应谨慎评估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修正。
第五节 溶质运移问题的简单解析解由第二节的对流弥散方程可知,溶质运移问题比地下水运动问题更复杂,更难求得解析解。
只有当含水层为均质各向同性,而且计算区域几何形状简单时,才有可能求得解析解。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解析解。
一. 一维问题简单的解析解实验室中的土柱试验就是一个简单的一维问题。
一个土柱中装满砂,用水饱和并且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向下流动。
水中的示踪剂浓度为0。
试验开始时土柱上部换装示踪剂浓度为C 0的溶液,一直保持到试验结束。
如果不考虑吸附、化学反应和放射性衰变,取流向为x 轴,则对流弥散方程(6-91)简化为x c u xc D t c x L ∂∂-∂∂=∂∂22 (6-184) 初始条件00)0,(≥=x x c边界条件⎩⎨⎧≥=∞≥=00),(0),0(0t t c t c t c 该问题的解为(Ogata 和Banks ,1961):⎥⎥⎦⎤⎢⎢⎣⎡++⎪⎪⎭⎫ ⎝⎛-=)2()exp(22),(0t D t u x erfc D x u t D t u x erfc c t x c L x L x L x (6-185) 式中 )(e r f c—余误差函数; )e x p (—指数。
在天然情况下,一维运动往往出现在有一段平直的被污染的河流或渠道,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以固定速度u 作一维流动,如图6—25图6—25渠道渗漏作为一个线源引起的地下水污染Sauty (1980)求得该情况下的解为⎥⎥⎦⎥⎢⎢⎣⎢+--=)2()exp()2(2),(0t D t u x erfc D x u t D t u x erfc c t x c L x L x L x (6-186) (6—185)式和(6—186)式在第二项前面符号不同。
当Peclet 数Lx D xu Pe = 相当大时,上二式第二项比第一项小得多,故近似有)2(2),(0t D t u x erfc c t x c L x -=(6-187) 公式(6—187)适用10≥Pe 的情况。
2021基于COMSOL软件模拟分析土体中建构砂柱后的水盐运动范文 引言 我国渤海湾、黄河三角洲以及江苏东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滨海盐渍土,据统计其面积为2万多 km2,如何对这些后备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使用与管理,一直是土壤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由于滨海盐土具有含盐量高、养分低、地下水位埋藏浅、矿化度高、土质粘重等特点,需要经过改良后才能利用。
改良工程中,如何使质地黏重、渗透性差的盐土快速脱盐是生产实践中最重要的关键问题。
打孔注入砂性土柱(简称砂柱) 工艺技术是目前工程改良实践中一种很有效的技术,可以解决黏质低渗性盐土的难渗透问题,达到暗管排水达不到的渗透效果。
砂柱对土壤的改良应用早在 1981年便有相关实验研究,该技术目前已经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江苏启东工业园等地进行了实践应用。
但目前的工程技术都是采用内设竖砂柱的方式,对于其他砂柱设置方式的效果比较和内在机理,尚缺乏相关的深入研究和定量分析。
20世纪 80 年代后,许多学者基于室内土柱实验,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水分和盐分一维运动的规律,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
但对于 2-D 土壤水盐土柱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研究,由于其问题的复杂性,研究报道较少,左强曾对2-D 均质土壤排水条件下饱和非饱和水盐运动规律进行过初步数值模拟研究,采用了有限单元法迭代求解。
对于江苏一带的砂质滨海盐土,张亚年曾用 HYRDUS 软件进行过暗管排水条件下水盐运移的数值模拟。
COMSOLMultiphysics 软件 (原 Finite ElementModeling Laboratory) 是一个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多物理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用来求解线性、非线性问题,和时间有关的稳态、瞬态问题,以及和几何形状有关的一维、二维和三维问题。
与专门针对土壤水盐模拟的软件相比,COMSOL 在处理实际问题和数值计算上适用性更广,可模拟一些更复杂的工程设置方式。
目前运用 COMSOL 软件于土壤中的计算和模拟,主要局限于地下水和土壤水入渗的研究,Wissmeier 将该软件应用于土壤中杀虫剂的运移模拟,对运用 COMSOL 模拟土壤溶质运移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软件适于土壤溶质运移的模拟。
求解Stokes-poroelasticity问题的基于Nitsche方法的多物理场有限元方法求解Stokes-poroelasticity问题的基于Nitsche方法的多物理场有限元方法引言:多物理场问题是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前沿课题,其中包括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等领域的耦合。
求解这些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于研究地下水文学、岩土工程学和生物力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Nitsche方法的多物理场有限元方法,用于求解Stokes-poroelasticity问题。
一、Stokes-poroelasticity问题的数学模型Stokes-poroelasticity问题是描述固体-流体耦合问题的数学模型,主要用于描述多孔介质中的固体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该问题中,固体部分通过固体力学方程描述,而流体部分通过Stokes方程描述。
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1. 固体力学方程:(1) 动量平衡方程:$-\nabla\cdot\sigma = b$;(2) 应变-位移关系:$\epsilon = \frac{1}{2}(\nabla u + \nabla u^T)$;(3) 边界条件:$\sigma \cdot n = t$;2. Stokes方程:(4) 动量平衡方程:$-\nabla\cdot\sigma_f + p\nabla = f$;(5) 边界条件:$\sigma_f \cdot n - pn = t$;3. 溶质传输方程:(6) 质量守恒方程:$\nabla\cdot(k\nabla p_f) = 0$;(7) 边界条件:$k\nabla p_f \cdot n = 0$;其中,$\sigma$和$\sigma_f$分别表示固体和流体的应力张量,$u$和$p$表示固体和流体的速度和压力,$b$和$f$是给定的力和体力源,$k$是渗透率。
上述方程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需要合适的数值方法进行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