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东北地区2017导游证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备课讲稿
- 格式:pptx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15
2018年《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题第二章东北地区各省基本概况第一篇:2018年《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题第二章东北地区各省基本概况2018年《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第二章东北地区各省基本概况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辽宁省是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A.()B.()2.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A.()B.()3.黑龙江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
()A.()B.()二、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1.()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A.黑龙江省 B.浙江省 C.江苏省 D.辽宁省 2.()铁路密度居全国第一。
A.辽宁 B.北京 C.天津 D.上海3.()是迄今为止在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
A.金牛山人化石遗址B.辽宁红山文化古遗址C.庙后山古遗址D.千山遗址三、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被誉为大兴安岭佳肴中的三大珍品。
A.驼掌B.鹿尾C.牛黄 D.熊掌 E.犴鼻2.辽宁极具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有()等。
A.贝伦舞B.二人转C.辽剧D.海城高跷秧歌E.傩舞 3.下列关于辽宁概况,说法正确的有()。
A.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B.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C.辽宁铁路密度居全国第一D.辽宁盘锦红海滩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红海滩奇观E.海城仙人洞是亚洲最长的地下水溶洞,素有“九曲银河”之称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1.A 2.A3.B 辽宁省二、单项选择题1.D 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2.A 辽宁铁路密度居全国第一3.A 金牛山人化石遗址三、多项选择题1.BDE 犴鼻、熊掌、鹿尾2.BCD 有二人转、辽剧、海城高跷秧歌等3.ABCD E改为本溪水洞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上捜索公众号“导游名师堂+”,进入“在线题库”,2 微信上捜索小程序“导游考试宝典”3.微信上捜索公众号“导游名师堂”,进入“在线课程” 《导游考试宝典》作者简介赖启航,长期从事导游资格考试研究与考前培训工作,在中国旅游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有《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考点精讲与章节练习》(2018年9),《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一本通》(2017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考点精讲与全真模拟综合》(2017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一本通》(2016年),四川省导游考试一本通》(2015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一本通》(2013年)、《四川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习题集》(2008年)等多种全国导游考试辅导教材,使考生明确复习重点,练题有针对性,习题命中率极高,有效提高考生成绩,在业界享有极高口碑,深受全国广大考生欢迎。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常洲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链接学制:三年制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占有学分:4学分一、课程定位《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
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
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
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2.1课程基本理念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
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
2018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模拟题库2018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模拟题库第二章东北地区各省基本概况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辽宁省是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
()2、1625年后金迁都沈阳定名为燕京。
()3、海城仙人洞是中国最长的地下水溶洞,素有“九曲银河”之称。
()4、吉林省名源于朝鲜语“吉林乌拉”,意为“松花江沿岸”,简称吉林。
()5、长白山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
()6、金文揭示北魏祖先拓跋鲜卑的起源。
()7、金源文化指女真族以阿什河流域阿城为中心创造的文化。
()8、黑龙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3处:太阳岛、镜泊湖、长白山天池。
()9、黑龙江饮食文化包括齐鲁饮食文化、满洲饮食文化、俄罗斯饮食文化。
()10、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11、黑龙江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
()12、吉林铁路密度居全国第一。
()13、本溪是中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被誉为“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
()14、吉林白山市是东北三宝的主要产地。
()15、辽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沈阳和大连。
()16、吉林省主要通航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图们江和鸭绿江。
()17、吉林省成为全国唯一的省与本省中一个市重名的省份。
()18、鲜卑文化存留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嘎仙洞的摩崖石刻。
()19、满族“三大怪”是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
()20、吉林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吉林和长春。
()21、吉林雾凇为北国风光之最,名列中国四大奇观之一。
()22、东北三宝是人参、貂皮和鹿茸。
()23、吉林省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24、黑龙江省文化源流可归结为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和满族文化。
()25、黑龙江极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是贝伦舞。
()26、黑龙江省会是齐齐哈尔。
()27、黑龙江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哈尔滨和齐齐哈尔。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常洲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链接学制:三年制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占有学分:4学分一、课程定位《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
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
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
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2.1课程基本理念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
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设计及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课程教案( 2019 —202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授课学时: 84授课班级: 19导游任课教师:课程设计(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概况的了解,夯实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提高其审美素养,提高导游词创作能力,为今后导游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学情分析17级学生的特点主要如下: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我定位比较模糊。
有了半年的专业学习基础,学起本门课程会相对比较容易。
教材分析本门课程使用的教材由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统编教材专家主编的《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教材。
该教材中对于中国各省份的概括有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特别是民俗风情和特产和美食方面。
但是对于各省主要的旅游景区、景点只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深度不够;辅助教参则对省的主要景点较为深入的介绍,是上课备课有益的补充。
学科知识能力结构框图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启发引导、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是中国31省、市、自治区的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课堂教学设计部分三、教学方法:教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引导、任务驱动四、板书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含授课各环节、时间分配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和资源准备组织教学点名准备上课导入案例:浙江省名称的由来,你知道吗?思考回答问题导入法引发思考,引出本次的教学内容:浙江省概况讲授新课1.地理、气候与行政区划2.交通3.历史沿革4.民族与宗教5.旅游资源6.特产与美食7.民俗风情学生观摩、听课、讨论讲授法利用多媒体,通过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启发引导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浙江导游基础知识。
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听课、讨论讲授法、讨论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增强对浙江物产和民俗的了解拓展延伸根据所学内容,归纳浙江省为何能够成为旅游强省?学生演练启发引导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相关知识面,让学生通过思考获得出相关结论。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导游概述1.1 导游的定义与职责1.2 导游的工作内容与程序1.3 导游员的素质要求与职业规范第二章:旅游地理知识2.1 中国地理概况2.2 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2.3 旅游景观欣赏与保护第三章:旅游景点知识3.1 著名旅游景点介绍3.2 旅游线路设计原则与方法3.3 旅游纪念品的选购与推荐第四章:旅游政策法规4.1 旅游法的基本内容与导游权益4.2 旅游行业管理规定与导游职责4.3 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与预防第五章:导游技能与艺术5.1 导游讲解技巧与方法5.2 导游服务沟通与应变能力5.3 导游员的仪容仪表与礼仪规范第六章:地方导游知识6.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色与文化6.2 著名城市与地方旅游资源6.3 地方风俗习惯与民族风情第七章:历史知识7.1 中国历史概述与重要事件7.2 历代帝王与著名历史人物7.3 历史文化名城与名迹第八章:文学知识8.1 中国文学作品与作家8.2 诗词鉴赏与名句解析8.3 旅游文学创作与导游词编写第九章:跨文化交流知识9.1 导游在国际旅游中的角色9.2 主要客源国文化特点与习俗9.3 跨文化沟通技巧与应对策略第十章:导游业务操作10.1 导游服务程序与标准10.2 导游团队管理与协作10.3 导游职业发展与规划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导游的定义与职责补充和说明:导游不仅是旅游活动的引导者,更是旅游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导游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准确的信息,解释文化背景,确保游客的安全,以及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在教案中,应详细阐述导游的职责和在旅游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重点环节二: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补充和说明:了解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对于指导导游进行有效的旅游规划和讲解至关重要。
教案中应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以及它们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强调重点地区的特色资源。
重点环节三:旅游纪念品的选购与推荐重点环节四:旅游法的基本内容与导游权益补充和说明:旅游法是导游工作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教案中应详细介绍旅游法中与导游权益相关的内容,如工作条件、劳动保障和法律救济途径。
【旅游资源】世界文化遗产1处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座吉林、集安;国家5A级旅游景区6家长白山、伪满皇宫、净月潭、长影世纪城、六鼎山、世纪雕塑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处长春市莲花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松花湖、八大部一净月潭、仙景台、防川;国家地质公园5家吉林靖宇火山矿泉群、吉林长白山火山、吉林乾安泥林、吉林抚松、吉林四平;吉林市是冰雪体育旅游城市。
吉林雾凇,为北国风光之最,名列中国四大奇观之一。
【文化艺术】文学创作以杨泰师、王孝廉为代表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展现了渤海国时期较为繁荣的文学创作景象;耶律倍和元好问的诗歌创作书写了辽金时期文学的多元与活力;而“满族说部”、《蒙古秘史》和戏剧《虎头牌》则反映了元明时期吉林的英雄史诗和史传文学以及戏剧创作的兴盛;清代文学创作更加多样,从歌谣、祭词、传说、故事到曲艺、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各民族文学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吉林三杰”的诗歌创作表现了吉林近代文人的忧患情怀,以说部《碧血龙江传》为代表的叙事文学则表现了吉林近代文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九一八”事变后,以抗日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成为吉林现代文学的主线;秧歌吉林秧歌是一种舞蹈、歌唱、戏剧的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地秧歌、高跷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杆、背杆、橛杆等多种表现形式。
地秧歌是几种秧歌中最为普及、最灵活的一种。
满族说部第二节 东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旅游资源——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座哈尔滨、齐齐哈尔;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镜泊湖、五大连池、太阳岛;国家5A级旅游景区5家哈尔滨太阳岛、五大连池、镜泊湖、汤旺河区林海奇石景区、漠河北极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处伊春市汤旺河林海奇石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哈尔滨市松花江避暑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辽宁省●辽宁是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
●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
●辽宁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
●萧军是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知名左翼作家,1925年参军。
●辽宁陆路交通比较发达,省内高速公路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枢纽向四周辐射状。
●近海生物有3大类520多种。
●境内河流300余条,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7条。
●民俗风情主要由汉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的传统习俗构成。
●1608年4月,努尔哈赤与明边将立碑划界。
●1625年3月,后金迁都沈阳,后定名为盛京。
●在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有5万年左右。
●辽宁的文学创作古已有之,但形成较大影响的是抗战时期的“东北作家群”。
●辽宁的菱镁矿质地优良,是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种。
●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
●辽宁铁路运营里程超过了3900千米,密度居全国第一。
●辽宁地貌:六山一水三分田●水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丹东、营口、锦州港为两翼。
●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到东西西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
●辽宁在秦时,置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
●据我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二州之城。
吉林省●地形: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中部以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部平原两大地貌区。
●气候: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交通:铁路网大体可分为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两个走向;铁路以长春为中心。
●历史:从先秦开始,吉林就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行政区域管辖之下。
●清康熙时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省名源于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松花江沿岸”简称吉林。
●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