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固体、气体溶解度
- 格式:doc
- 大小:594.0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知识点总结】本部分内容包括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内容,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学习时要注意抓住概念的特点,注意去理解概念的内涵,要注意对相似概念进行比较学习,如对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对比去理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但是,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人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溶解度的含义: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②温度。
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压强: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5、溶解度曲线: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的第2课时,主要学习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以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应用,并为以后学习溶液的浓度、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作了铺垫。
溶解度的教学主要涉及概念教学、定量分析方法教学、物质分离方法教学等,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关系。
本节内容属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必需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知道一些简单的转化方法,但是因为大多数的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导致学生定量分析溶液的能力的是有欠缺的。
这一阶段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不能很好的联系化学知识,需要得到适当的引导。
他们对化学实验现象、未知领域以及与前认知相冲突的情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情境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性表格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掌握溶解度曲线中点、线、面的含义,能利用溶解度的知识分离混合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实验活动掌握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而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通过描绘溶解度曲线,提升数据处理和图形分析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特征分析出物质提纯的方法。
3、通过对溶解度的学习,感知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实际生活、生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的认识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探究的精神在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评价目标】1、通过对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学习,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认知水平(认知结构水平)。
2、通过溶解度表格和曲线的形式定量分析物质的溶解度,诊断并发展学生定量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定量的探究发现水平)。
初三化学教案(2023)七篇初三化学教案(2023)篇1一.知识教学点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2.溶解度曲线3.气体溶解度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2)了解溶解度曲线2.难点:正确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3.疑点:溶解度与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4.解决办法:(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可以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度与溶解性在概念上的不同。
(2)通过一些基础练习,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3)通过例题的示范,学生的练习,可以更清楚地使学生理解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导入]: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不溶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那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呢?[板书]:一.溶解性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
[学生活动]:根据生活实践讨论: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总结板书]:2.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如何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钾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在相同温度下,将氯化钠、硝酸钾分别加入相同量的溶剂中,观察哪一种可以溶解更多一点。
[总结]: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大小:(1)在一定温度下(相同)(2)在一定量溶剂里(相同)[目的]:锻炼学生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引出溶解度的概念作铺垫。
[板书]:二.固体溶解度(溶解性的定量描述)[教师活动]:介绍固体溶解度。
[板书]: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练习]:下列叙述是否正确:(1)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3)20℃时,在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8克。
第 2课时溶液物质的溶解度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理解溶解度含义。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线。
(3)掌握固体、气体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1)在划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体验比较的方法,。
(2)在总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过程中,应用图表的方法。
(3)培育自学、阅读、查找相关数据的能力和剖析能力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绝对和相对的辨证关系。
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溶解度观点;画溶解度曲线图。
教课难点:经过溶解度曲线图剖析问题。
教课用品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用品:可乐雪碧媒体:投影教课过程[ 复习发问 ] 如何比较不一样物质的溶解性大小(举例说明)[ 叙述 ]各样物质的溶解能力一般不同样,而且受外界要素的影响。
[ 发问 ]那么,如何来比较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把权衡溶解能力的“尺子”──溶解度。
[ 发问 ]什么是溶解度?[ 发问 ]溶解度观点应从几方面考虑?[ 叙述 ]溶解度是指在必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板书 ]三、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1)必定温度2) 100 克溶剂(水)3)达到饱和时4)单位:克 /100 克水5)符号: S[ 例题 ]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 克/100 [ 稳固练习 ] 书 p77 谈谈下表中各物质在100 克溶剂(往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克水。
表示什么意义?20℃时所表示的意义?重申“温度、达到饱和时,最多”[ 叙述 ]可见在同样温度时,各物质的溶解度是不一样的。
[ 阅读 ]书 p77 最后一自然段[ 思虑 ]可否把在20℃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状况用数轴的形式表示?[ 板书 ]2. 物质在 20℃时溶解度分类溶解度在10 克 /100 克水以上易溶溶解度在1~ 10 克 /100 克水可溶溶解度在~ 1 克/100 克水微溶溶解度在小于0.01 克 /100 克水难溶[ 发问 ] 依据表中的各物质溶解度判断各属于哪一种状况?[ 小结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溶解度》【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3、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4、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1、饱和溶液的涵义;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课时1: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 3 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CAI 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时2: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2课时第一课时【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
”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 (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 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投影方案,交流共享】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大家好,我是英东中学的陈国聪,我讲授的课题是“溶解度〞。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第2节《物质溶解的量》的第二课时,包括固体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不可缺少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是同学们经常接触的一类成分比拟复杂的化学物质,也是同学们比拟熟悉的一类分散体系。
在上册化学就经常遇到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稀盐酸等。
学生虽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现象,但缺乏深入的了解,也没有从化学角度去研究。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物质溶解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下一章酸、碱、盐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很好素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去认识溶解度,享受互助的乐趣,来到达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精神。
3、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建立、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应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二、说教法授课采用设疑、分组讨论、启发、讲授、归纳、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在“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感性认识,把教与学统一起来。
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地设疑,提问,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
以讨论交流的方法来理解溶解度,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此外,其他各种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将得到充分的表达。
三、学法指导在“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明白:1、在理解溶解度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100g溶剂、到达饱和状态才能确定溶解度。
2、某些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3、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关系4、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四、教学设计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根据以“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为知识线索,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1:定义:(1)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2:影响因素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
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3: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特征:(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t3℃时A的溶解度为80g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A溶解度是80g。
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4:气体的溶解度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一)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1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 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二)(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一较“陡”、如硝酸钾·小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初中化学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化学溶解度概念并举例)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初中化学固体溶解度的定义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初中化学固体溶解度的定义以及化学溶解度概念并举例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固体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有哪些固体物质溶解度与什么有关呢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可分为哪三种情况化学溶解度概念并举例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三种情况固体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
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有哪些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有Ca(OH)2、Li2SO4、Li2CO3、Na2SO4、La2SO4、Ce2(SO4)3、CdSeO4、Er2(SO4)3、CeSeO4。
2020南京中考题型-----溶解度曲线专题知识储备:1.固体溶解度[S]:⑴定义: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没指明溶剂时,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指在水中的溶解度。
简而言之,溶解度就是一个“数”,这个“数”就是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100g 水”里所能溶解的“最大值”。
⑵溶解度含义及简单计算: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含意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
20℃时,50g水最多溶解氯化钠18g,此时欲溶解36g氯化钠至少需水100g,欲溶解108g氯化钠至少需水300g。
(饱和溶液中,质:剂==S:100)⑶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注意:颗粒大小和搅拌只能影响溶解的速率。
2.溶解度曲线应用:(注:A、B、C代表物质依次为——硝酸钾、氯化钠、熟石灰或气体)⑴会比较S大小:0℃时溶解度大小顺序为B、C、A ,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⑵会查S并进行简单推算、判断:①t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25g。
②t2℃一瓶饱和A溶液的浓度为33.3%。
③t2℃把25gA物质放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125g,浓度为20%,所得溶液是否饱和:不是;降温至t1℃,所得溶液质量为115g,此时溶液是否饱和:是。
⑶会判断饱和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情况:①t2℃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溶液浓度将变小,B溶液浓度将变小,C溶液浓度将不变。
②t1℃三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A溶液浓度将不变,B溶液浓度将不变,C溶液浓度将变小。
③t1℃三物质的饱和溶液(杯内有剩余晶体),升温至t2℃,A溶液浓度将变大,B溶液浓度将变大,C溶液浓度将变小。
A溶液中能看到的现象是晶体减少,C溶液中能看到的现象是晶体增多。
④t1℃的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升温时浓度变小的是C,降温时浓度变小的是A、B。
⑤t2℃时三个物质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顺序为A、B、C,降温至t1℃时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B、A、C(可画水平线判断:A溶解度虽下降但并没有低于C在t2℃的“高度”)。
气体溶解度的含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气体溶解度是指气体在液体或固体中溶解的程度,通常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气体的量来表示。
气体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现象,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化学工程、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
气体的溶解度与溶剂、溶质以及环境条件有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从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步展开这一主题,探讨气体溶解度在不同领域中的意义和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气体溶解度的含义,介绍文章的结构和说明本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以及气体溶解度的应用和重要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阐述气体溶解度的意义,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气体溶解度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气体溶解度的含义,通过对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和重要性的分析,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概念。
同时,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气体溶解度的重视,认识到在许多领域中,包括化学、生物、环境等方面,气体溶解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最终,本文旨在启发读者对气体溶解度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增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正文2.1 气体溶解度的定义:气体溶解度是指单位压强条件下单位温度下溶液中溶解气体的数量。
一般来说,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加,这符合亨利定律的描述。
亨利定律指出,在一定温度下,气体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关系。
气体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摩尔溶质/升溶液。
当谈论气体溶解度时,常常提到溶解度的极限值,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气体在液体中的最大溶解度。
这个极限值对于许多工业和实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引课】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硝酸钾易溶溶水,碳酸
钙难溶于水,溶解性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性质,我们划分的
依据是什么?这跟本节所学内容-----溶解度有关。
主问题一:固体溶解度
1、PPT出示
问题:
①你能判断上面三种溶液中哪种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强吗?为什么?
②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除此
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
③如何限制这些条件,使研究问题更简单方便?
④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是什么?
2、引出溶解度曲线定义,学生标画四个关键词
3、【应用】20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说出它表示
的具体含义。
在此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
为:
4、溶解度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观看视频及表格
总结出影响因素。
5、溶解性与溶解度有什么关系,学生自学P200,教师用
数轴总结。
6、学生自学P201,总结出溶解度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7、PPT出示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讨论交流】从图像
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8、【归纳总结】
(1)点:①任意点: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交点: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
A.上升型(如硝酸钾);
B.平缓型(如氯化钠);
C.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3)面:①线下:不饱和溶液
②线上:饱和溶液,且有未溶晶体
9、练习
(1)20℃时,A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
(2)90℃ABC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
(3)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下降的物质是__________ (4)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5)思考:饱和石灰水溶液升温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主问题二:气体溶解度
[问题探究] 气体的溶解度如何表示?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归纳提升]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 kPa 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除了跟气体本身性质和溶剂种类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如压强和温度有关。
02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