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会泽五星厂铅锌矿矿床地质成因浅探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云南会泽滥银厂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滥银厂铅锌矿位于云南省会泽县境内,是云南省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
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为了准确预测该矿床的成矿规律和寻找新的找矿方向,本研究拟开展滥银厂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综合信息的成矿预测研究,旨在深入解析该矿床的成矿规律,为该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1、矿床地质特征:对滥银厂铅锌矿的地质背景、构造特征、岩石类型、矿物组合及矿化蚀变等进行详细的野外观测、采样和室内鉴定。
2、矿床物质组成:通过原位测量和室内实验,综合分析矿床中的元素含量、矿物组合、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探讨其成因机制。
3、矿床空间分布规律:利用现代地球物理勘探手段,研究滥银厂铅锌矿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矿床三维模型,揭示其矿床构造和成矿演化历史。
4、成矿流体特征: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手段,研究滥银厂铅锌矿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pH值、矿床形成时代和成矿机制。
5、成矿预测: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结合现代找矿理论和技术,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预测滥银厂铅锌矿和周边区域有矿点的位置和类型。
三、研究意义1、深入认识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机制,有助于科学地解析滥银厂铅锌矿的成矿演化历史和成矿模式,为矿床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2、矿床物质组成分析和成矿流体特征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矿床的成因机制和演化历史,为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3、建立矿床空间分布规律和三维模型不仅可以为深入理解矿床提供便捷和直观的手段,更能为矿床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
4、成矿预测旨在在现有矿产资源的基础上,预测矿床的增量潜力,为矿产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支撑。
四、研究方法与进度安排1、方法该研究主要采用野外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室内矿物学和物质组成分析、现代地球物理勘探、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等多种手段,综合分析矿床的地质特征、物质组成、成矿流体特征、矿床空间分布规律等,进行成矿预测。
2019年 1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89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滇西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吴云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滇西地区铅锌矿床位于滇西地区的南部,是该地区规模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因此通过实地调查对滇西地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
滇西地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控矿层位特征、构造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特征;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则主要来源于地层与岩浆,并且该地区一系列的北东向断裂构造与东西向断裂构造对矿床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关键词:滇西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2-0089-2A brief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pb-zn deposit in west yunnanWU Yun-hui(China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kunm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Kunming 650000,China)Abstract: The lead-zinc deposits in Western Yunnan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Western Yunnan and are the largest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is area. Therefor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lead-zinc deposits in Western Yunnan are analyz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Western Yunnan mainly include ore-bearing formation,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orebody characteristics and wall rock alteration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lead-zinc deposits mainly come from strata and magma, and a series of NE-trending fault structures and E-W-trending fault structures in the area also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s.Keywords: western Yunnan; lead-zinc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of deposits滇西地区铅锌矿床位于一个多金属矿集区内,该多金属矿集区富集金、铜、锌、铅、铁、锡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区构造复杂,并且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岩浆活动,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1]。
云南会泽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年龄现状分析摘要: 云南会泽铅锌矿是川-滇-黔成矿区中南部的重要矿产之一,蕴藏丰富的矿藏资源,也是中国铅、银矿的重要生产地之一,该区的矿产品味高、规模大,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的关注,会泽铅锌矿自被发现以来,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学者们对矿床的成矿背景、成矿的构成物质、流体来源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
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地质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文对该区地质特征及成矿年龄进行研究可以为解释和分析矿床的成因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会泽铅锌矿;地质特征;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P618.4文献标识码:A0引言云南会泽铅锌矿区内的矿产资源体量较大,矿区的地理位置处在云南省会泽县的西南方向,该矿区的主要矿藏有铅矿、锌矿,受矿区地质条件的影响,再加上复杂的地质结构,近几年来,各专家学者开展了云南会泽铅锌成矿背景、成矿物质、成矿的流体来源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通过研究云南会泽铅锌矿的地质特征及研究现状,能建立起符合实际的成矿原因模式。
1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矿区内的出露的地层处于前寒武纪基底及沉积盖层,大体呈西-北走向,矿床成因特征明显。
有明显出露的岩浆岩,为峨眉山玄武岩,矿体主要受西-北向断裂的影响。
经过同位素特征分析后显示,矿床在晚三叠时期形成,沉积盖层为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流体。
1.1地层结构该区出露了6个地层,分别是元古界昆阳群(东川群)变质褶皱基底、震旦系—晚志留统台地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层、泥盆系—中晚侏罗统伸展背景台地-陆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层、白垩系陆相红层以及新生代陆相磨拉石沉积层,每个地层以不整合的形式隔开,前寒武纪基底沙姆瓦系变质岩及奥陶-三叠系沉积岩盖层为云南会泽铅锌矿的主要地层,大体上呈NE走势。
其中,盖层岩性主要的组成有:碎屑岩、白云岩、页岩、砂岩、碳酸盐岩等组成,膏岩层和煤层夹藏其中。
1.2地质构造云南会泽铅锌矿地质构造特征大致上呈WN走向,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早期区域性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构造线是一系列褶皱和断裂,走向为NE走向,在地质构造的后期,受百利片麻状花岗岩侵位的作用,形成了近SN走向的叠加挤压,紧闭褶皱及其伴生断裂、裂隙及劈理为其主要表现[1]。
会泽铅锌矿类型会泽铅锌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矿产资源,其特点和形成机制与其他矿石有所不同。
本文将介绍会泽铅锌矿的类型及其相关特点,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矿产资源。
会泽铅锌矿是指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的一类铅锌矿石。
该矿床是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形成的,其形成机制主要与构造和岩浆活动有关。
会泽地区位于东南—西北向的滇东南—西北向构造带上,构造复杂,岩性多样,是铅锌矿形成的有利条件。
会泽铅锌矿主要分为云铅锌矿和云锌铅矿两种类型。
云铅锌矿是指铅矿物和锌矿物共生的矿石,其中以铅矿物含量为主。
云锌铅矿则是指锌矿物和铅矿物共生的矿石,其中以锌矿物含量为主。
这两种类型的铅锌矿在会泽地区广泛存在,且有着相似的矿床特征。
云铅锌矿和云锌铅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在会泽地区,晚中生代的岩浆活动非常活跃,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和深成岩。
这些岩浆活动不仅提供了铅锌矿物形成的热液来源,还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岩浆活动还使得地下水温度升高,溶解了岩石中的铅锌等金属元素,形成了热液。
热液是会泽铅锌矿形成的重要载体。
热液中富含的金属元素与地下水中的硫化物结合,形成了硫化物矿物。
硫化物矿物中的铅矿物和锌矿物在地下水中沉积,并通过岩石裂隙和断裂带等通道聚集形成矿床。
这种类型的矿床通常形成于中低温的条件下,温度对矿床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会泽铅锌矿的矿石性质与矿床类型密切相关。
云铅锌矿的矿石主要由铅矿物和锌矿物组成,其中铅矿物主要有黄铅矿、方铅矿等,锌矿物主要有闪锌矿、菱锌矿等。
云锌铅矿的矿石则以锌矿物的含量为主,主要有菱锌矿、闪锌矿等。
会泽铅锌矿在工业和冶金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铅和锌是重要的有色金属,在现代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铅主要用于电池制造、化工原料等领域,锌则主要用于镀锌、合金制造等领域。
会泽铅锌矿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资源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会泽铅锌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矿产资源,其形成机制与构造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云铅锌矿和云锌铅矿是会泽铅锌矿的两种主要类型,其矿石的组成和特点略有不同。
探讨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会泽铅锌矿在我国算是大型的铅锌矿床了,也是国家主要生产铅锌矿之一。
本文通过对云南会泽铅锌矿矿区的特征和规律分析,阐述了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岩相古地理和成矿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条件,认为矿床成因为多期次、多阶段、复成因的热水沉积一动力改造型迭加矿床。
关键词:铅锌矿;地层特征;矿床成因1 地质概况会泽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
其东部受昭通——曲靖隐伏断裂所限,西部为小江断裂。
该区在晋宁——澄江运动后,结束了地槽历史,小江断裂以东出现了大范围的不均匀沉降,形成了以NE向褶皱断裂为主的构造带,该区自此进人了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
中生代期间,该区属于南北地洼区川滇地洼系的一部分和云贵地洼区西北部的一部分。
区内铅锌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准地台康滇东部边缘隆起带——昭通——牛首山隆起带北段及其与滇黔台坳接触带附近,总体上呈NNE向带状展布,从空问位置上看,会泽铅锌矿恰好位于滇川黔成矿带之中部。
区内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主要由一套海相碳酸盐、碎屑岩组成。
区域断裂构造主要有小江断裂带、北东构造带和垭都一紫云断裂带,控制了该区铅锌矿床的发育、分布和地层厚度变化、岩相古地理及区内岩浆岩活动。
区域岩浆活动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广泛分布于该地区。
2 矿区地层特征矿床的形成离不开层积岩的堆积,矿床自然也就形成层叠式(见图1)。
矿区内保留有一整套完整的碳酸岩沉积建造,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盆系的海口组和宰格组;石炭系地层从老到新有大塘组、摆佐组、威宁组和马坪组一整套完整的地层;还有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一茅口组及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各地层之间均呈整合接触或假整合接触关系。
另外,在矿区沿山坡和沟谷还分布有第四系地层的冲积、洪积砂粒粘土层。
其中下石炭统摆佐组(C1b) 是该区主要的赋矿层位,厚约60 m.最厚可达276.5 m。
岩性为灰白色一红褐色中至粗晶白云岩.中间偶夹有灰岩或硅质灰岩薄层,两者呈渐变过渡关系,蚀变特征明显。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云南省会泽县五星铅锌矿地质成因探讨张 晨,段必飞(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〇六队,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认为矿床成因属于中低温热液铅锌多金属矿床。
矿石工业类型为碳酸盐岩石中的裂隙脉状铅锌矿床。
希望此观点为今后该地区寻找此类型多金属矿提供指导及相关依据。
关键词:会泽县;铅锌矿;地质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12-0049-21 区域地质该区所在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西缘(Ⅰ),康滇地轴东侧,滇东台褶带(Ⅰ3),会泽台褶束(Ⅰ33)。
区域构造属北东走向的大箐--风波嘎背斜断裂构造带的南端,矿床产于该背斜轴部附近及两翼,矿体分布在北西15°~45°构造断裂中。
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铅锌矿床。
矿区地层主要是上震旦统和下寒武统地层。
构造主要是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1]。
区域地层出露较全,有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
区域断裂和褶皱构造均较发育。
其中区域主干断裂有南北向的小江大断裂,北东向的昭通—曲靖大断裂,隐伏的断裂有攀枝花-会泽-者海断裂。
褶皱构造以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为主,主要有乐马厂-大宝厂背斜,大箐-风波嘎背斜,矿山厂-金牛厂背斜。
向斜构造有马树塘-大冲头向斜,罗布古向斜等。
区域次级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向的较发育并多与上述三背斜相伴,合称背斜断裂构造带。
区域岩浆活动主要有与峨眉山玄武岩为代表基性喷出岩,在滇东北有广泛分布,另外有少量基性岩侵入,属海西期产物;在金牛厂一带,有小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属燕山期的侵入体。
2 研究区地质2.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前震旦系,震旦系、古生界地层,其中元古界分布极少,震旦系和古生界地层分布最广[2]。
(1)前震旦系。
紫红色板岩夹灰色灰质页岩及褐色砂质板岩。
云南会泽五星厂铅锌矿矿床地质成因浅探[摘要]五星厂铅锌矿体产于渔户村组含炭泥质白云岩与硅质白云岩、硅质岩的层间破碎带及其旁侧羽状裂隙中。
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五星厂铅锌矿属热水喷流沉积-后期改造型铅锌矿床。
[关键词] 铅锌矿床地质成因云南会泽五星厂1区域地质概况五星厂铅锌矿处在滇东北铅锌成矿区北西部,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Ⅰ级)之滇东台褶带(Ⅱ级)的会泽断裂(Ⅲ级)之西侧见图1。
它经历了晋宁、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各期强弱不等的构造运动,长期稳定持续沉降的陆棚浅海环境加上板块构造作用形成本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
本区长期沉降沉积了从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巨厚的盖层。
区域构造以北东向、北东东向褶皱为主,断裂次之;背斜多被轴向逆断层破坏,基本属两翼对称的褶皱,总体上构成一个走向北东的复背斜,背斜与轴向逆断层组成断褶带控制本区域重要铅锌矿带分布。
区内岩浆岩活动以基性喷发为主。
华力西期强烈的基性岩浆喷溢形成了分布广泛、厚度巨大的玄武岩系。
基性和酸性侵入岩规模小。
区内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黄草岭组、黑山头组、大龙口组;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筇竹寺组、沧浪铺组、龙王庙组、中统陡坡寺组;泥盆系上统宰格组;二叠系下统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及第四系,其中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泥盆系上统、二叠系下统地层为铅锌矿主要赋矿层位。
2矿床地质特征2.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Pt2d)、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古生界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1y)、古生界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1q)、古生界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叙述见下(表2-1)。
2.2构造五星厂铅锌矿处于金牛厂—矿山厂北东向控矿断褶带的北西侧,北东向背斜南东翼五星厂逆断层上盘,与隐伏构造带的复合部位。
夹持南北向及北东向区域性骨架皱褶构造,两组断裂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断裂。
会泽铅锌矿粘土矿物特征及成因分析作者:刘峰杨秀丽来源:《地球》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会泽铅锌矿矿体和摆佐组围岩地层中的粘土矿物进行矿物组份、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二者为同一物质,均为不整合构造环境下的陆源沉积所致;并根据矿体中粘土矿物的层理消失、化学组份未变等特征推测成矿流体为塑性(熔融体)形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是峨眉地幔柱活动分离出来的的成矿流体沿构造不整合面充填贯入的,并对其中粘土矿物进行了构造改造。
[关键字]粘土矿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成矿流体会泽铅锌矿[中图分类号] P6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36-3云南会泽铅锌矿是国内铅锌矿研究的热点,关于其成因认识百家争鸣[1-8]。
该矿山的矿体及围岩中赋存有大量的粘土矿物,张长青[9]对矿体中粘土矿物做过K-Ar年龄测试分析。
本文通过对赋存于矿体、矿体顶底板附近及摆佐组围岩地层中的粘土矿物的组成、化学成份、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区地质特征进行成因分析。
1 地质概况滇东北地区曾经历隆起和断陷海槽古沉积环境,沉积地形起伏,出露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中沉积的泥页岩不连续广为分布[10]。
矿区出露上震旦统和古生界地层,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和基性火山岩。
地层之间接触方式有断层接触、假整合接触、整合接触和喷发不整合接触四种方式。
摆佐组地层(C1b)夹厚10~20cm的黄褐色的薄层状、透镜状的粘土层。
矿体赋存在摆佐组地层(C1b)中,和地层产状变化一致。
围岩蚀变不发育,热液作用较弱;矿体边部碳酸盐围岩地层仅发生大理岩化重结晶,厚度为数毫米至数十毫米。
2 样品地质特征2.1 矿体中粘土矿物粘土矿物在矿体中有三种赋存形式:(1)充填于结构松散的硫化矿物颗粒之间;(2)包裹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方解石等矿物;(3)呈“S”形的透镜体(图1),透镜体长约1.5m,宽约0.5m,主轴方向和顶底板大致平行,边部为脉状硫化矿物穿插呈“毛刺状”。
会泽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严鑫熔;李元
【期刊名称】《地下水》
【年(卷),期】2006(28)6
【摘要】本文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讨论了成矿的地质环境、物质来源、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建立了矿床的成矿模式.
【总页数】3页(P123-125)
【作者】严鑫熔;李元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
【相关文献】
1.云南省会泽铅锌矿现状及矿床成因探讨 [J], 王若宾
2.云南会泽麻栗坪观音岩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 [J], 沈良;饶细辉;韦文彪;张苗红;陶永林
3.广西龙塘—东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J], 侯立
4.广东省英德市衫木塘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J], 薛朋
5.云南会泽铅锌矿矿物结构构造特征成因意义分析及矿床成因探讨 [J], 刘峰;徐洪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论坛2017年12期︱473︱简述云南会泽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喻加启云南文山蔚鑫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云南 文山 663000摘要:本文主要在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找矿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对元素分布规律进行探讨,这不仅可对成矿预测的规律进行总结,同时对找矿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实际开展找矿工作时需要对其进行重点解剖,最后通过工程完成验证,必须在工作中对上述要求进行充分满足。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法模式;分散元素分布;会泽铅锌矿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12-0473-021 矿区地质概况 扬子准地台西南缘的滇东北拗陷盆地是会泽铅锌矿区主要地理位置,同时也说明会泽铅锌矿区所处地形为盆地,会泽铅锌矿区是我国主要的铅、锌锗产地,铅锌矿区地层基底的主要构成部分为前震旦系,而上震旦统以及古生界则是组成盖层的重要部分,最终促使两层式结构的形成。
在会泽铅锌矿区中最为主要的赋矿地区就是摆佐组矿区,需要注意的是灰白色、肉红色粗晶白云岩和致密块都在上述范围的涵盖之内。
断裂是矿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会泽铅锌矿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矿山厂、麒麟厂、银厂坡断裂,上述断裂与成矿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北东构造带是矿床的主要位置,对成矿来说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也可将其看为构造地质背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图1 会泽铅锌矿区地质简图2 矿床地质特征2.1 矿体形态、规模和产状从平面角度来说,左列式是矿体的主要分布形式,但从剖面角度看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其延伸状态为阶梯式。
骤然尖灭以及膨缩现象普遍存在于矿体中,对其走向进行分析后发现,该矿区长度约为800m,倾斜长度约为720m,垂直延伸长度为1100m,厚度波动较大,大约在0.7-40m 之间,经探测后发现其中共存在30余个矿体,从规模上来说各矿体存在极大的差距与悬殊。
其中规模最大的矿体为6#以及8#,6#铅金属重量达到78万吨,8#铅金属重量达到100万吨。
2016年第35卷第2期249~251页云南地质C N53-1041/P I S S N1004-1885云南会泽县金钟以则铅锌矿特征及成因浅析班曰箭,李智初(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O六队,云南昆明650217)摘要:金钟以则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充填于小江深大断裂带旁侧的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中,赋Ba、Cu、Pb、Zn元素,后期矿围岩为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上段(e^3),本区渔户村组岩层富含构造作用使这些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形成含矿热液并沿断裂破碎带充填富集成矿。
关键词:构造控矿;热液充填型矿床;铅锌矿;云南会泽金钟以则中图分类号:P618.42、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85 (2017) 2-3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属滇东台褶带会泽台褶束。
超壳深大断裂之小江断裂带从矿区西侧通过,区域构造主要呈南北向,并伴随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次级断裂组出现,尤以北北东向断裂显著,控制了铅锌矿带的展布。
1矿区地质1.1地层区内主要出露元古界和古生界寒武系,各地层单元由新〜老分述如下:()寒武系下统沧浪铺组:可划分为乌龙箐段(e1,)和红井哨段(e^11)。
前者岩性为黄、灰绿色粉砂质页岩;后者岩性为灰色及紫色中至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间夹薄层状粉砂质页岩。
(2)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可划分上、下两个岩段。
筇竹寺组下段(e^2)岩性为暗绿、黄绿、绿色泥质页岩,夹薄层至中层状细砂岩。
筇竹寺组下段(e^1)岩性为灰黑含碳页岩,层间含钙、铁质结核。
()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段。
渔户村组上段(e^3)岩性为深灰色薄〜中层钙质粉晶白云岩、泥质粉晶白云岩,含硅质条带,为矿区铅锌矿主要含矿地层。
渔户村组中段(e^2)为浅灰至深灰色薄层状硅质岩。
下段(e^1)为灰、青灰色中层状粉晶白云岩。
(4)震旦系灯影组(Z2dn):青灰〜暗灰色厚层藻类白云岩。
1.2构造小江断裂带从矿区西侧通过,矿区位于五星厂背斜东翼,矿区内断层较发育,并控制着铅锌矿的布展(图 1)。
会泽铅锌矿类型会泽铅锌矿是中国云南省会泽县的一座重要的铅锌矿床,属于石英脉型矿床。
石英脉型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其形成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下面将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性质、成因机制和开采利用等方面介绍会泽铅锌矿的类型。
矿床地质特征:会泽铅锌矿位于华南造山带的中段,地处滇中地区,是该地区的重要金属矿床之一。
矿区主要由构造岩基底的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
矿床主要发育在构造岩基底的断裂带和褶皱带中,矿体呈脉状或层状分布。
矿体走向大致为北北东-南南西,倾角一般较大,矿体规模较大,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矿石性质:会泽铅锌矿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铅矿、闪锌矿等。
黄铅矿是铅的主要矿石,其化学成分为PbS,硬度为2.5-3,呈铅灰色,有金属光泽。
闪锌矿是锌的主要矿石,化学成分为ZnS,硬度为3.5-4,呈黑色,有半金属光泽。
这些矿石矿物在会泽铅锌矿中以脉状或层状分布,有较高的品位,是重要的金属资源。
成因机制:会泽铅锌矿的形成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热液是地下岩浆上升过程中释放出的高温流体,其中富含金属元素。
在地壳深部,热液通过断裂带和裂隙进入地表,与周围的岩石发生作用,形成矿床。
会泽铅锌矿的形成主要受到构造和岩浆活动的控制。
在构造带和褶皱带中,断裂和褶皱的活动为热液的上升提供了通道,使其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开采利用:会泽铅锌矿是中国重要的铅锌矿矿床之一,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矿床规模大,矿体赋存较为集中,品位较高,适合大规模的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
矿石经过选矿和冶炼等工艺流程,可以提取出铅和锌等有用金属。
铅广泛应用于电池、合金、防腐等行业,锌主要用于镀锌、合金、电池等领域。
会泽铅锌矿的开采利用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泽铅锌矿是一座重要的铅锌矿床,属于石英脉型矿床。
该矿床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矿床地质特征明显,矿石性质良好,成因机制清晰,开采利用广泛。
在未来的矿产资源开发中,会泽铅锌矿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云南会泽五星厂铅锌矿矿床地质成因浅探
[摘要]五星厂铅锌矿体产于渔户村组含炭泥质白云岩与硅质白云岩、硅质岩的层间破碎带及其旁侧羽状裂隙中。
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五星厂铅锌矿属热水喷流沉积-后期改造型铅锌矿床。
[关键词] 铅锌矿床地质成因云南会泽五星厂
1区域地质概况
五星厂铅锌矿处在滇东北铅锌成矿区北西部,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Ⅰ级)之滇东台褶带(Ⅱ级)的会泽断裂(Ⅲ级)之西侧见图1。
它经历了晋宁、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各期强弱不等的构造运动,长期稳定持续沉降的陆棚浅海环境加上板块构造作用形成本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
本区长期沉降沉积了从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巨厚的盖层。
区域构造以北东向、北东东向褶皱为主,断裂次之;背斜多被轴向逆断层破坏,基本属两翼对称的褶皱,总体上构成一个走向北东的复背斜,背斜与轴向逆断层组成断褶带控制本区域重要铅锌矿带分布。
区内岩浆岩活动以基性喷发为主。
华力西期强烈的基性岩浆喷溢形成了分布广泛、厚度巨大的玄武岩系。
基性和酸性侵入岩规模小。
区内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黄草岭组、黑山头组、大龙口组;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筇竹寺组、沧浪铺组、龙王庙组、中统陡坡寺组;泥盆系上统宰格组;二叠系下统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及第四系,其中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泥盆系上统、二叠系下统地层为铅锌矿主要赋矿层位。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Pt2d)、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古生界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1y)、古生界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1q)、古生界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叙述见下(表2-1)。
2.2构造
五星厂铅锌矿处于金牛厂—矿山厂北东向控矿断褶带的北西侧,北东向背斜南东翼五星厂逆断层上盘,与隐伏构造带的复合部位。
夹持南北向及北东向区域性骨架皱褶构造,两组断裂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断裂。
在区域性皱褶形成过程中,由于南北向及北东向挤压应力的作用,有利的导矿及容矿构造组合。
方铅矿沿断裂的裂隙充填形成矿脉。
2.3岩浆岩、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
区内未发现侵入岩类分布。
变质作用较弱,最常见的蚀变为硅化、退色蚀变及重结晶作用,其次为黄铁矿化、重晶石化、碳酸盐化等。
其中硅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与本区矿化关系密切。
2.4矿体特征
区内的铅锌矿化主要发育在灯影组和渔户村组浅海相海退的沉积序列之中,矿体产于渔户村组含炭泥质白云岩与硅质白云岩、硅质岩的层间破碎带及其旁侧羽状裂隙中。
围岩为泥质白云岩和粉砂岩,矿体大致与岩层走向一致,倾角与岩层相同的层间破碎带,均为容矿构造。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树枝状,少量呈细脉状、条带状产出。
2.5矿石特征
该区矿石矿物组合简单,主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其次为褐铁矿、菱锌矿、铅钒、白铅矿、孔雀石及少量镁钛矿。
脉状矿为铅锌黄铁矿重晶石型,有白云石及石英等矿物;矿石由方铅矿及少量闪锌矿、石英、重晶石、白云石等组成。
似层状层状为黄铁矿型矿化,矿石由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及少量石英组成。
方铅矿主要呈脉状沿羽毛状裂隙充填,矿化不均匀,方铅矿呈浸染状、团块状、细脉状分布,沿走向连续性差。
石英、方解石、重晶石脉、黄铁矿细脉、团块较为发育,铅矿石中含黄铁矿较多。
2.6矿石化学成份
从结果看区内沉积时代愈老二氧化硅的含量越多,时代愈新白云岩的沉积越少。
2.7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方面突出的特征是黄铁矿呈鳞片状和同心壳状结构发育。
矿石为细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前者由金属硫化物充填于围岩的节理裂隙中,构成网脉状矿石;后者由金属硫化物胶结碳酸盐岩角砾和石英碎块构成。
2.8同位素特征
区内同位素硫的变化为+7.0—+28.7%,变化达21.7%,其中方铅矿硫的变化于+9.7—+18.80‰,变化达9.10‰,黄铁矿硫的变化于+14.3—+28.7‰,其变化和蒸发硫酸盐近似,而与岩浆岩截然不同。
就说作为硫化物矿石重要组合的硫的源与火成岩关系不大。
3矿床地质成因浅探
在该区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为一穿时地层单位,处于震旦系灯影组末期,寒武系开始的转折、过渡阶段,此时康滇古陆遂渐上隆。
使该区域处于浅海相海退的沉积序列之中。
正是这一岩相古地理的特殊条件,沉积了巨大的磷块岩矿床,富集了多种金属矿物质。
渔户村组热液沉积及相伴的正常沉积岩中,均含较高的Ba、Cu、Pb、Zn、Fe、As等元素,尤其是Ba在矿石围岩中均有较高的含量,表明同沉积的成矿溶液是一种不同于正常海水的含矿热卤水。
成为铅锌矿的重要赋矿层位。
该区矿床地质成因主要为地层、岩性、断裂等三大因素。
五星厂铅锌矿成为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及脉状富铅锌矿体,矿体均赋存于渔户村组含炭泥质白云岩与硅质白云岩、硅质岩的层间破碎带及其旁侧羽状裂隙中,具有较严格的赋矿层位和赋矿岩性,局部见脉穿层矿化,即矿化与后期构造作用也有较密切的关系。
因此,本区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后期改造型铅锌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