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内容与形式》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28.00 KB
- 文档页数:32
《合同法》及合同的概念1. 《合同法》的概念合同法规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统一的《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
《合同法》是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的基本法律,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同法》第一条即对制定《合同法》的目的作了明确规定:“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了维护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
”2. 合同的概念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民法中的合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合同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的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的合同是指债券合同,即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
广义的合同除了民法中的债权合同之外,还包括物权合同、身份合同,以及行政法中的行政合同和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等。
我国《合同法》中所称的合同,是指狭义上的合同。
此外,《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还明确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合同,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总之,合同是指具有平等民事主体资格的当事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经过自愿、平等、协商一致而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的协议。
在我国古籍《周礼》中,将合同称为傅别、质剂、书楔等。
合同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使商品交换得以实现的法律形式。
马克思指出:“先有交易,后来才有交易发展为法制……这种通过交换和在交换中才产生的实际关系,后来获得了契约这样的法的形式。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合同法制化是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基础上,为发展和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法律工具。
它调整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保护各自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推动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