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三个经济带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32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沿海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包括台湾省)。
面积占全国13.6%,人口占全国42%。
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辽宁中南部、京津唐、沪宁杭地区都集中于此,重要的农业基地——黄淮海平原的大部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也分布在这一带。
从全国看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通讯设施的基础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与海外有传统的经济联系,信息灵通,对外交通便利。
对外开放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和广西沿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等经济开放区都在这一地带。
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加强传统工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加快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外引内联和对外、对内两个辐射扇面的作用,使这一地带逐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基地,海洋开发的基地,培养向全国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基地,向全国传送新技术、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
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若干人口、城镇密集地区出现环境容量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这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交通网络,加强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横向联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商品性、创汇型的农业生产,把长江三角洲、渤海圈和珠江三角洲建成为环太平洋带上的重要经济地域。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9个省区,面积占全国29%,人口占全国35.6%。
这一地带能源、各种矿产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
东北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内蒙古有广阔的天然牧场,大部分省的农业比较发达,是中国粮、油、棉、糖的重要产区。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与发展一、本课先是分地带分析各地带的发展特点,然后又站在更高的层次,从总体上讲述三个地带协调发展的方向。
今后我国三个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选择适合各带的发展方向。
为此,各地带在确定其方向时,应首先分析其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其优劣势作出选择。
这种分析决策的方法不但在宏观领域内可以应用,小到如一个省、一个城市、一个项目等微观领域,也可以应用。
所以,本课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各地带的特征和发展方向之外,还应让学生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本课的知识点较多且分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组织,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分析每个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时,都是从工业、农业、交通和与其他地带相比所特有的方面来分析。
这些知识在初中地理中也有涉及,因此,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特别注意与初中地理的区别:初中地理主要是分部门来讲述,如“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工业”等等;而本课是分地带来总结,把初中地理的内容落实在三个地带上。
考虑到有关中国地理的知识学生是在三年前学习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参照初中地理的有关章节进行补充,或是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回忆,让学生自己总结某些特征。
比如东部地带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这一个特征,就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都有哪些,比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沪宁杭地区、京津唐地区、辽中南地区、山东半岛地区、成渝地区等基地,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主要的工业基地都分布在东部地带,由此得出东部地带工业发达、西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征。
三、在东中西三个地带中,东部地带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点,当然,这些特点是通过与其他两个地带相比较而得出的。
教材从工业、农业、交通、国际化程度、科技文化水平、城市发展水平这6个方面列举了东部所具有的优势特点。
关于这些特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东部说成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区,是因为几个最具实力的工业基地都分布在这里:辽中南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则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讨论与分析: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三大经济地带差异表现(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3)三大经济地带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4)三大经济地带如何协调发展(1)划分以及差异性的表现:三个经济地带的提法,最早出自1983年国家制定的第七个五年计划。
当时根据全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它们相互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1、东部经济地带自北向南依次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
中部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省(区)。
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市、区)。
从人口和面积看,东部地带地狭人稠,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1.8%和16%,而西部地带地广人稀。
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2%和57%;中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2、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上。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表: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固然很重要,事实上人均GDP指标更具可比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要比GDP总值的差距小得多。
另外,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速度代表了潜力。
一个落后地区,假如有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可以缩小的,反之,则会差距更大。
从课文表1.2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2)造成东、中、西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区位因素等;有社会经济因素,如资源、历史、科技教育、政策、产业结构等。
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
---------------------------------------------------------------最新资料推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基础知识回顾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辽、冀、京、①东部经济地带: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②中部经济地带: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1/ 48基础知识回顾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
(2)具体经济差异表现主要方面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以产业结构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农业经济比重大,西部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具有一定过渡性特征---------------------------------------------------------------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进程快,工业产值比重高,外资企业、中进程相对滞后,工业民营企外合资企业、产值比低,以传统工业化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型工业为主体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平高、城市分布密水平低、城市分布密城市化度大度小对外开放程度高低3/ 48基础知识回顾温馨点拨 (1)经济地带的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港、澳、台外的所有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及北京市;中部9 省呈“T”型分布。
(2)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二、南方与北方 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练习题1.划分三个经济地带的依据是()A .自然条件B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 .历史背景D .产业结构2.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并非由于()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B .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C .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D .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3.我国下列重点建设项目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A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B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C .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D .霍林河煤矿建设工程4.下列省区既有经济特区,又有沿海开放城市,且有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A .广东、广西B .广东、福建C .广东、海南D .浙江、福建5.下列地理事物是由大到小或由强到弱排列的是()A .人类活动:东部季风区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一青藏高寒区B .作物熟制:东部一中部一西部C .所占面积:东部一中部一西部D .经济 GDP 的增长:西部一中部一东部读“我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图”,回答6~8题。
6.我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特点是(A .点、线、面开放格局同步发展B .沿边省区的省会与沿海城市同步发展C .东、西部地区同步发展D .沿边省区的省会与边境城市同步发展7.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开放格局的发展相比不是利用了()A .交通便利B .经济国际化程度高C .劳动力资源丰富D .土地资源丰富8.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于(A .1980年B .1984年C .1988年D .1992年9.三个经济地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差别是()A .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 .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的配置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D .经济发展度和产业结构配置10.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东部占50%以上B .中部占1/4以上C .西部占1/5以上D .东部在增加,中西部在减少11.长江沿岸从下游到上游体现了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的基本趋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沿江城市分布顺流排列正确的是:重庆、宜宾、武汉、九江、南京、南通B .沿江钢铁工业中心逆流排列正确的是:上海、武汉、马鞍山、重庆、攀枝花C .旅游资源由下到上逆流排列正确的是:峨眉山、三峡、黄鹤楼、苏州园林D .穿过长江的铁路由上游到入海口,依序分布的是:成昆、成渝、川黔、焦柳、京广、京九、京沪12. 有关我国三个产业地带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部地带三类产业比例合理,产业结构相对较优B. 中部地带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二产业都大于三产业C.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比重最小D.产业结构反映经济的优劣,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越大13. 下列重要城市中属东部经济地带的是()A. 北京、上海、南宁B. 重庆、武汉、南京C. 天津、大连、合肥D. 沈阳、长春、哈尔滨14. 可以作为东部地带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 )A.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B. 农副产品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C. 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D.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海洋开发基地15. 有关三个经济地带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把部分污染型工业逐步转移到中西部B、把农牧产品的加工企业逐步转移到东部C、优先安排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D、充分发挥三个地带各自的优势,实现协调发展16.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有()A. 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B. 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方便C. 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D. 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17. 就东部经济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最高B. 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带C. 能源原材料不足,水资源相当丰富D. 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具有科学文化优势18.我国西南地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淡水资源相当缺乏B.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C.地形崎呕,交通困难D.过垦过伐,生态环境恶化19.中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铁路运输能力不适应山西煤炭外运的需要②淡水资源短缺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④工农业基础比较薄弱⑤东北森林的过度砍伐A.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24.读图1-10,回答问题。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知识归纳⎪⎪⎩⎪⎪⎨⎧←⎪⎪⎪⎪⎪⎪⎪⎭⎪⎪⎪⎪⎪⎪⎪⎬⎫⎪⎪⎪⎪⎪⎪⎪⎩⎪⎪⎪⎪⎪⎪⎪⎨⎧⎪⎩⎪⎨⎧⎪⎩⎪⎨⎧⎪⎩⎪⎨⎧东部改革开放起步早结构相对较优东部地区的心理特征不同地域差异社会经济基础存在着社会和经济原因地理区位不同气候地形自然原因影响因素较慢发展速度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个省市区西部西部次于东部发展速度次于东部经济发展水平个省市区中部中部最快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个省市区东部沿海东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10914——学法建议1.学习本节内容首先是要掌握三个经济地带的地理分布,各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组成的省市区要结合中国政区图加以识记,同时结合区位特征、地区特征加以识记,如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台湾省外的所有沿海的省市区和北京市(不临海),西部经济地带包括西北地区的5个省区和西南地区的5个省市区。
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统计图及统计数据的运用。
一是根据三个经济地带田)P 的增长、三个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和三个地带田)P 所占比重的变化,总结三个经济地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
二是根据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与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差异的关系。
3.要注重对经济地带性差异形成原因的分析,可将三个经济地带进行成因比较。
如对三个经济地带自然原因的分析如下表:潜能开发思路分析A选项中北京、上海、南宁均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B选项中重庆属西部经济地带,武汉属中部经济地带;C选项中的合肥及D选项中的长春、哈尔滨也均属中部经济地带,均不符合题意。
思维诊断解答此题时由于对东部经济地带的范围识记不清晰,容易错选C 或D。
排除障碍的方法是:除北京市外,其他东部经济地带的所有省市区都濒临海洋,某城市是否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看该城市所在的省市区是否濒临海洋即可知。
思路分析目前我国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都远大于第一产业,这说明东部地带生产力水平较高,各行业都得到了发展,经济发展能力在第二、三产业得到了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