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ecycle2第二课时教案

Recycle2第二课时教案

Recycle2第二课时教案
Recycle2第二课时教案

Recycle 2

Merry Christmas!

What would you like?

He is Father Christmas now.

Here’s the turkey.

第2课时

教学内容:Recycle 2 Listen and number the rooms. Look, listen and write. Look, ask and answer.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练习,适当复习前面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式

2.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练习,适当复习前面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式

教学难点:在游戏活动中,正确的拼读单词

教具准备:

1 房间、物品、食物等的单词卡片

2 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Sing the number song

2、教师在教师四周分别贴上房间及房间内家具、食物的图片。

教师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学生就所见到的词说一说。

3、Listen and do

“Point the noodles/run to the living room/…”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听一听、做一做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Listen and number。

打开书本,看到图片。教师与学生就图片进行问答:

What can you find in the picture?

教师读房间的单词,学生找出相应房间,并标上序号。

2、look, listen and write.

小组之间讨论故事对话的内容,并试着完成填空,师生在一起订正。

3、Look,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family?Where’s Jhon? Is this Jhon’s…? What’s his/her job?

学生读以上问题,结合图片上的内容用以上问题提问,并试着回答。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找朋友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一个主题。组长发给每人一张词卡(允许几个孩子拿的相同),组长出示单词,有相应词卡的孩子必须马上走到组长面前。错的孩子走到前面出题。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猜词比赛

请一个孩子到前面说:“The word has seven letters. They are n-o-o-d-l-e-s.”,其余的学生仔细听,看谁最快猜出单词。猜对的同学必须把单词拼读一遍。

板书设计:

Recycle 2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family?

Where’s Jhon?

Is this Jhon’s…?

What’s his/her job?

2 花的学校 优秀教案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luò xià huānɡ yě kǒu dí tiào wǔ()()()() kuánɡ huān fànɡ jià cāi chū shǒu bì()()()()2.选字组词。 裳棠 海()衣() 湿碰 ()撞()润潮() 3.找出下面花朵中不是同一季节开花的一项,用“”标出。(1)桃花杜鹃花梅花月季 (2)荷花菊花牡丹向日葵 (3)桂花牵牛花芙蓉百合 (4)腊梅水仙杜鹃马蹄莲 4.按原文填空。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在竹林中吹着()。 于是,()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在绿草上()、()。 参考答案 1.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放假猜出手臂 2.棠裳碰湿湿 3.(1)梅花(2)菊花(3)牵牛花(4)腊梅 4.落下荒野口笛一群一群突然跳舞狂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 花的学校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2 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课件出示)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儿怎么样?(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 (板书:2花的学校) 二、默读课文,读文质疑。 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导言: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你们知道吗?泰

戈尔写《花的学校》时,已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花儿很欢乐的?(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板书:跳舞狂欢跑出来)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板书: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说一说。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天真烂漫)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资料不错吧,请微信搜公众号关注: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花儿们的学校是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1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大量的汉字。对这首诗歌来说,能准确、流畅地朗读不是问题。8个生字要掌握,3个会认字。生字词的学习尽量让学生自学完成。课中在进行生字词的反馈记忆,这样更好地加强识字教学,为诗歌轻松入情入景地朗读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柳彻子笔下的巴学园是孩子们心中理想的学校,他们在那里幸福、快乐自由地成长。那么泰戈尔笔下的花孩子们的学校又是什么样子 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复习 1、开火车复习词语 2、自由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三、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 狂欢的舞。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 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节。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花的学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儿童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皮活泼而具有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后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飞翔起来。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会写“落、荒”等 13个字,正确读写“阵雨、荒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读5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关了门做功课”“地下的学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等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2.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共计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识字学词;把握内容;通过朗读,想象花儿们“跳舞狂欢”的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通过朗读,体会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体会想象的好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积累运用 1、出示词语 走过荒野吹着口笛互相碰触 跳舞狂欢簌簌地响扬起双臂 2、用上面的词语说一句拟人句 3、诗人泰戈尔以孩子的视角写《花的学校》时,已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二、想象品味,关注表达 1、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出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2、交流:哪些地方充满了奇特的想象? 3、相机出示第三、四、五段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①指名读 ②多神奇呀,花儿也有自己的学校,它们在地下的学校学些什么?(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学怎么生长,学怎么吸收营养........)看来花儿们的学习生活和我们的差不多。 ③如果散学前跑出来游戏,老师要罚站,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心情怎样?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 ④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导朗读 ⑤被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花儿们最开心的是什么时候? 出示出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指名读,读出花儿的开心。 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为什么?(拟人)

《花的学校》优秀教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花的学校》优秀教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 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节诗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第三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第四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2.花的学校(优质教案)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像。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出示)(2 花的学校),板书课题。(板书:2 花的学校) 3.齐读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 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课件出示) (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指名读预习任务。

花的学校优秀教案审定

花的学校优秀教案审定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4.能通过想象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体会拟人的写法。 5.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通过想象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体会拟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领略一下它的美丽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可范读,学生跟读。 3.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写了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像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像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三、识字写字 1.出示本课需要识记的生字、多音字,让学生读一读。 2.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5.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6.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 字记字方法。(1)按照字的结构划分识记生字;

花的学校教案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裳”等生字,会写“荒、舞、够、臂”等字,理解“润湿”“碰触”“狂欢”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3.会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这句诗吗?你知道这句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泰戈尔,印度著名的诗人。(课文后面有资料袋,生可自主积累)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另一首优美的诗歌——《花的学校》。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师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师出示田字格,引生认真观察并牢记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汤——扬汪——狂劈——臂 C.注意这些字的结构: “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宽点; “舞、猜、臂”字横画较多,要注意书写均匀。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荒野、口笛、狂欢、簌簌地、衣裳、双臂、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荒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簌簌:文中是指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本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想象了哪些事物,它们是什么样的表现?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诗的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部分(3-5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放假了。 第三部分(6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课文。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复述本诗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a)句: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小学语文2.花的学校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大胆想象说说“花的学校” 里可能发生的事情。 教师小结,谈话过渡:课文《花的学校》是著名作家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领略一下它的美丽吧! 二、介绍作者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

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 》、《飞鸟集》、《眼中沙》等。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出版于1886年。当时,风华正茂的泰戈尔,正值春风得意。他的第一个女儿刚好降生,事业上也不断取得成功。温馨的家庭,锦绣的前程,使得青年诗人身心愉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了这本著名诗集。诗集问世之后,泰戈尔也因此被誉为“儿童诗人”。有人说,《新月集》是天使带给人间的浪漫,是天堂送给大地的诗篇。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荒野口笛罚站放假衣裳 (重点指导生字“荒、裳”为翘舌音;后鼻音“裳”;多音字“假”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地(dì de)假(jiǎjià)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地(dì de) 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5>土地、田地;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 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②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假(jiǎjià) jiǎ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等。 jià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放假、寒假、暑假等。 练读一读。 ①燕子妈妈高兴地(de)对小燕子说:“我们要飞到南方过冬,小青蛙在地(d ì)下冬眠,明年春天大家才会见面。”。 ②放假(j ià)了,我和爸爸去旅游,在一个公园里我看到很多假(jiǎ)山。 (3)理解词语(5) (7)(8) (9)(10) (11)

《花的学校》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2 花的学校∣人教部编版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认识“荒、笛、罚”等5个生字,学会“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散文诗。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够借助具体语境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中花儿富有的灵性及文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泰戈尔的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荒、笛、罚”等5个生字,学会“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感知诗歌大意,能够简单描述诗歌画面。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引入 1.教师直接板书课题:花的学校,引导学生读题并由题质疑(为什么会有“花的学校”?难道花儿们也有自己的学校?这个学校是不是教人种花的……),教师适时引入:孩子们,你们的小脑瓜里问题可真多哇!这节课就让我们自己到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2.简介课文作者(课件出示泰戈尔的头像及文字简介: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课文是一首散文诗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直接引题法,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观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听边注意部分生字、句子的正确朗读。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提醒他们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将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3.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同桌间互相检查朗读,注意在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及时予以提醒、纠正。 (2)抽政课文中的生字卡片,指名朗读生字,同时试着给生字组词、扩词(其中一个必须是文中的词语),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裳”在文中读轻声,且是后鼻音,同时,注意“假”是多音字,在词语“放假”中读第四声,另外,“荒、狂”两个字都是含有介母的后鼻音,注意发音时不能将中间的介母丢了。 (3)巩固生字认读小游戏:将生字卡片随机发放给班里的同学,指名没有拿到卡片的同学完成“找生字”任务。如一同学问:“落、落、落,你在哪儿?”手持生字卡“落”的同学快速站起来,高举卡片回答:“落、落、落,我在这儿。” (4)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利用形近字比较、形声字形旁加声旁以及汉字添加部分等方式记住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长句子: A.“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 B.“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C.“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D.“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 5.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在朗读的过裎中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6.再读课文,说说自己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都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了这些花孩子特别喜欢六月的阵雨,一下雨,他们就在绿革上跳舞、狂欢。 生;我知道了雨一来,花孩子们就放假了。 生:我知道了花孩子们一看到下雨就非常激动开心。 生:我还知道放假后这些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要回家去找妈妈。 师:初读课文就知道了这么多的信息,孩子们,你们在朗读的时候确实做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新月集》,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散 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但又没有分行和押韵。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先描写了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接着想象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们,雨一来就放假了;然后 想象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最后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画面与画面之间衔接紧密,浑然一体。 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充满儿童情趣,赋予雷云、东风、花朵等人的行为。 花儿生长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 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第八自然段的两个疑问句使感情得到了升华。“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则把孩子和母亲的感情表达得质朴而强烈。 学情分析: 文章是散文诗,文中拟人化的表达,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是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是情感真挚饱满的。欣赏这样拟人化的词句,需要边读边想象边品味,发 现其中的独特之处、新鲜之处、美妙之处。在《大青树下的小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养成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的意识,并能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词句的方法,因此教学中应继续培养学生关注新鲜感的词句,边读边想象边品味的习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会写“落、荒”等13个字,正确读写“阵雨、荒野”等词语。

花的学校优秀教案审定

2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4.能通过想象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体会拟人的写法。 5.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通过想象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体会拟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领略一下它的美丽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可范读,学生跟读。 3.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写了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像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像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三、识字写字 1.出示本课需要识记的生字、多音字,让学生读一读。 2.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5.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6.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按照字的结构划分识记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落:“氵”要写在“艹”下边,各字上边是“夂”不是“攵”,横撇是一笔。 假:三部分都要细窄,中间扁框封闭、右边扁框不封闭。 7.练一练 四、梳理结构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写了自然界中雷雨交加,花跑出来狂欢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在孩子眼中,花和他们一样要读书,过着不自由的校园生活,雨来了才放假;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描写大雨来临时狂风大作的景象以及花孩子的表现; 第四部分(第7-9自然段):花孩子急急忙忙赶回家,投向妈妈温暖的怀抱。

《花的学校》优秀说课稿

《花的学校》优秀说课稿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部编版《花的学校》教案5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花的学校》人教部编版 《花的学校》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荒野、落下”等词语,发现有新鲜感的词语就抄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花孩子的调皮、活泼,感受课文充满童趣的语言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灵性,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 4.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妙处,会写拟人句。 教学重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荒野、落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花孩子的调皮、活泼。 教学难点: 1.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灵性,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 2.感受课文充满童趣的语言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谁能说一说那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学生自由表达。 2.美丽的学校里有美丽的花朵,可是你知道吗?花儿也有学校,出示题目。学生质疑:花的学校在哪里?是怎样一所学校呢?花孩子们要到哪里去呢? 3.课前准备:(出示泰戈尔图片)泰戈尔,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 4.(齐读课题):花的学校。 5.提出质疑:花儿怎么会有学校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3.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4.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它们就像花朵一样在等着我们,让我们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去采蜜吧。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荒、笛、罚、假、裳。 (1)比较认知“荒”“慌”和“扬”“杨”: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或者变换偏旁而成,比较容易识记。 (2)“笛”注意字的结构,书写时不要多笔少划。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把字写好看。(配合图片认知进行) 5.小组展示自己找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集体展示。小蝴蝶找到了这些词语,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找的多吧。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狂风带来了六月的阵雨,花儿一起开放,他们扬起美丽的脸庞,尽情地跳起舞来……让我们一起去花的学校,去看一看花的生活吧! 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huāng)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dí)。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注意语速的快慢,读出相应的情景。在朗读时要想象花儿在草地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f á)他们站墙角的。

《花的学校》优秀教案审定

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4.能通过想象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体会拟人的写法。 5.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通过想象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体会拟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花

的学校,领略一下它的美丽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可范读,学生跟读。 3.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写了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像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像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三、识字写字 1.出示本课需要识记的生字、多音字,让学生读一读。 2.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5.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6.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 方法。 (1)按照字的结构划分识记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花的学校》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花的学校》第二课 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学习段。 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学习第二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指导学习第三段。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学习第四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校对于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为了进行好知识的教授,就必须要提前备课做好教学设计。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到底该如何写教学设计了?下面给大家分享《花的学校》教学设计,以供参考学习。 课文内容分析: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新月集》,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但又没有分行和押韵。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先描写了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接着想象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们,雨一来就放假了;然后想象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最后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画面与画面之间衔接紧密,浑然一体。 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充满儿童情趣,赋予雷云、东风、花朵等人的行为。花儿生长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 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第八自然段的两个疑问句使

感情得到了升华。“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则把孩子和母亲的感情表达得质朴而强烈。 学情分析: 文章是散文诗,文中拟人化的表达,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是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是情感真挚饱满的。欣赏这样拟人化的词句,需要边读边想象边品味,发现其中的独特之处、新鲜之处、美妙之处。在《大青树下的小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养成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的意识,并能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词句的方法,因此教学中应继续培养学生关注新鲜感的词句,边读边想象边品味的习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会写“落、荒”等13个字,正确读写“阵雨、荒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 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1.认读5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 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关了门做功课”“地下的学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花的学校》教案设计

2花的学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通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深入感受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泰戈尔的儿童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生活,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快乐。花们也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学校,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去体验他们的学习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及简要资料,教师介绍作者。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简要介绍作者,使学生对泰戈尔有初步的认识,丰富文学素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提出疑问。 3.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读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4.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荒(huāng)野口笛(dí)罚(fá)站放假(jià)衣裳(shɑng) 教师相机点拨:“假”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ià,“裳”在“衣裳”中读轻声。 (2)去拼音读一读。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这些生字的。 预设:生1:“荒、笛”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 生2:我家附近有一家店铺,名字是“霓裳”,所以我就记住“裳”的字形了。 (4)多音字练习。课件出示: 选一选。 假①jiǎ②jià 真假( ) 暑假( ) 假( )发假( )日 (5)理解“荒野”和“口笛”。 ①出示“荒野”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②出示实物口笛,向学生介绍。会吹口笛的同学为大家吹一吹。 (6)出示带有会写字的词语,开火车读。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罚站放假互相一所能够猜出扬起双臂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启发学生自主识字。 三、再读质疑,感知大意 1.再一次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汇报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预设:花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花们的妈妈是谁? 花们的老师是谁?……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通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深入感受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 二、教学目标 1.“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生活,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快乐。花们也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学校,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去体验他们的学习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及简要资料,教师介绍作者。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 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提出疑问。 3.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读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4.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荒(huāng)野口笛(dí)罚(fá)站放假(jià)衣裳(shɑng) 教师相机点拨:“假”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ià”,“裳”在“衣裳”中读轻声。 (2)去拼音读一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