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无机粉体的水中分散研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140.22 KB
- 文档页数:4
超细粉体的水性超分散剂研究进展郑仕远;吴奇财;周朝霞;刘刚;熊邦虎【摘要】超细粉体具有极高的比表面能而难于在水介质中稳定分散.具有锚固基团和溶剂化链结构组成的超分散剂能显著降低体系的总表面能,因而可用于分散超细粉体.文章概述了超细粉体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机理、双电层理论和空间位阻理论,以及颗粒分散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如分子组成结构、pH和分散剂用量.重点介绍了水性超分散剂的种类包括聚羧酸型、聚马来酸酐型和聚磺酸型等及其合成方法.%It is dificult for urtrafine powder to be dispersed in waterborn system owing to its high specific surface energy. However, hyper -dispersant, containing anchoring group and solvate chain structure, could be used in dispersing ultrafine powder through reducing the total surface energy of system rapidly. The mechanism of dispers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ultraline powder in water, such as double -layer and steric repellenc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dispersion kinetics, such as molecular composition, pH value and dosage of dispersant. Particularly, the types of hyper - dispersant, for instance, the polycarboxylate, the poly maleic anhydride and the polysulfonate and the synthetic methods of hyper- dispersant associated were summarized in detail.【期刊名称】《涂料工业》【年(卷),期】2011(041)005【总页数】6页(P74-79)【关键词】超分散剂;超细粉体;分散;水介质【作者】郑仕远;吴奇财;周朝霞;刘刚;熊邦虎【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川,永川,402168;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川,永川,402168;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川,永川,402168;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川,永川,402168;上海泰格聚合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37.81超细粉体运用十分广泛,然而由于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比表面能,其高热力学不稳定性导致极易团聚,影响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研究的内容及发展现状引言:超细粉体制备技术是一门研究如何制备具有纳米级颗粒尺寸的粉体材料的学科。
该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和环境科学等。
本文将探讨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的研究内容及其发展现状。
一、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的研究内容1. 材料选择:超细粉体制备技术要求选择适合的原料,如金属、陶瓷或聚合物等,并考虑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制备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2. 制备方法: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物化法等。
物理法主要有磨碎法、气雾法和凝胶法等;化学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溶剂热法等;物化法则是将物理法和化学法相结合,如高能球磨法和溶胶冻胶法等。
3. 控制参数:超细粉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一系列参数,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液浓度和溶剂选择等。
这些参数的调节将直接影响到粉体颗粒的尺寸和形貌。
4. 表征分析:制备好的超细粉体需要进行表征分析,如粒径分布、比表面积、晶体结构和形貌等。
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测定等。
二、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的发展现状1. 研究热点: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优化:研究人员不断改进传统的制备方法,提高制备效率和控制颗粒尺寸的精度。
- 纳米材料的表征手段研究:随着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的发展,对其表征手段的研究也日益重要,以满足对纳米材料粒径和形貌等更准确的表征需求。
- 新型超细粉体的应用研究:超细粉体在材料科学、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正积极探索新型超细粉体的应用潜力。
2. 发展趋势:- 多学科交叉: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的研究已经从单一的材料学领域扩展到了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这将进一步推动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的发展。
- 绿色制备: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绿色制备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自组装技术:自组装技术是一种通过物体自身的相互作用实现组装的方法,近年来在超细粉体制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细粉体团聚的原因及超细粉体分散方法在超细粉体技术中超细粉体团聚和超细粉体分散无疑是最关键的技术。
分级、粒度测量、混匀及储运等作业的进行,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颗粒的分散程度。
1.产生超细粉体团聚的原因 1.1 分子间作用力引起超细粉体聚团 众所周知,分子之间总是存在着范德华氏引力,是短程力。
但是,对于由极大量分子集合体构成的体系,多个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颗粒间分子作用力的有效间距可达50nm以上,属于长程力。
超细粉体颗粒间的分子作用力是超细粉体团聚的根本原因。
1.2 颗粒间静电作用力引起聚团 在干空气中大多数颗粒是自然荷电的。
颗粒获得的最大电荷量受限于其周围介质的击穿强度,在干空气中约为1.7×10坩电子/crn2。
荷电颗粒与其它物体接触时,颗粒表面电荷等量吸引对方的异号电荷,使物体表面出现剩余电荷,从而产生接触电位差。
1.3 颗粒在湿空气中的粘结 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65%时,水蒸气开始在颗粒表面及颗粒间凝聚,颗粒间因形成液桥而大大增强了粘结力。
液桥粘结力主要由因液桥曲面而产生的毛细压力及表面张力引起的附着力构成。
2 超细粉体颗粒分散途径 2.1 表面改性法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研究者采用表面改性法进行超细粉体分散研究,表面该性虽然可以改善超细粉体颗粒的抗团聚性能,但由于改性颗粒表面推动了本来性质,给它的应用带来很大影响,有时甚至会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已经研究出了用有机溶剂收集保存纳米粒子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使纳米粒子在溶剂中的团聚大幅度降低,但不能解决在空气中的超细粉体团聚问题。
2.2 机械分散法 机械分散是指用机械力把颗粒聚团打碎,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超细粉体分散方法。
机械分散的必要条件是机械力(指流体的剪切力及压应力)应大于颗粒间的粘着力。
通常机械力是由高速旋转的叶轮或高速气流的喷嘴及冲击作用引起的气流强湍流运动而形成的。
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改进分散设备来提高分散效率。
机械分散较易实现,但由于它是一种强制性分散方法,相互粘结的颗粒尽管可以在分散中被打散,可是颗粒间的作用力没有改变,排出分散器后会迅速重新聚团。
扫描电镜超细粉末分散技术的研究扫描电镜超细粉末分散技术的研究分析如下:
扫描电镜是研究各种类型分子筛和催化剂表面形态、微观结构等必不可少的分析手段,近年来由于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用途的新材料研究应运而生,应用电镜分析粉末颗粒,特别是超细粉末及1μm以下小晶粒的研究越来越多,实验中发现,按照常规粉末分散法制备超细粉末,由于样品本身物理或化学原因,超细粉末颗粒之间容易聚集成团,严重影响试样表面细节的观测及图像的清晰度,必须采取有效的分散技术使团聚颗粒均匀分散,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针对小于1μm的分子筛粉末,着重研究考察了不同分散介质和分散剂对超细粉末试样的分散技术,研究表明使用分散剂对超细粉末有明显分散作用,有利于提高电镜分析质量。
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研究的内容及发展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细粉体制备技术在材料科学、化学工业、医药领域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超细粉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高活性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广泛应用于催化剂、涂料、电子材料等领域。
本文将着重介绍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的研究内容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
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物理方法主要有机械法、凝胶法、气相法等;化学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沉淀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物理方法中的机械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超细粉体的方法。
通过机械力的作用,将原料粉体不断粉碎,直至达到所需的颗粒尺寸。
常用的机械法有球磨法、高能球磨法等。
机械法制备的超细粉体具有颗粒尺寸均匀、形状规则等特点,但制备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易产生热量,需要进行冷却。
凝胶法是一种通过凝胶的形成来制备超细粉体的方法。
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和反应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通过溶胶聚合到凝胶颗粒上,形成胶体颗粒,经过干燥后得到超细粉体。
反应凝胶法是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还原剂发生反应,生成凝胶颗粒,再经过煅烧得到超细粉体。
凝胶法制备的超细粉体具有颗粒尺寸可调、分散性好等特点,但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溶胶的形成和凝胶的稳定性。
气相法是通过气相反应制备超细粉体的方法。
主要有气溶胶法和气相沉积法。
气溶胶法是将溶胶颗粒悬浮在气体中,通过气体的传输和控制,使溶胶颗粒在气相中聚集成为超细粉体。
气相沉积法是将气体中的原料分子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超细粉体,然后通过凝聚机制使其沉积到基底上。
气相法制备的超细粉体具有纯度高、颗粒尺寸可调等特点,但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气体流动和温度条件。
在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的发展现状方面,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兴起,纳米粉体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纳米粉体是指粒径小于100纳米的超细粉体。
纳米粉体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活性,表现出与传统材料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无机粉体分散技术讨论实践液相是指物质以液态形式存在的相。
通常在分散过程中碰到的液态介质大体可分为3类,即水、有机极性液体(常用的有乙二醇、丁醇、乙醇、环己醇、甘油水溶液及丙酮等);有机非极性液体(常用的有环己烷、二甲苯、苯、煤油及四氯化碳等)。
依据颗粒性质选择适当的分散介质,可以较简单保证制得充分分散的悬浮液。
在过去几十年的分散讨论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选择分散介质的粗略的基本原则,即非极性颗粒易干在非极性液体中分散,极性颗粒易干在极性液体中分散,即所谓相同极性原理。
例如,大多数无机盐、氧化物、硅酸盐颗粒及无机粉体,如陶瓷、熟料、白奎、玻璃粉等易在水中分散;锰、铜等金属粉末、刚玉粉以及有机粉末易在有机极性液体中分散;大多数非极性颗粒易在非极性液体中分散。
但是,很多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聚四氟乙烯、聚乙烯等)及具有非极性表面的颖粒在水中与具有极性表面的颗粒在非极性液体中往往处于猛烈的团聚状态,在不进行任何分散处理是难以达到分散悬浮状态为。
事实上,所述的易干分散,也只是相对而言的。
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常常还必需得采纳肯定方法予以进一步的分散或强化才能达到要求。
至干后者就更需要采纳特别的处理方法才能得以获得充分分散的悬浮体。
一、物理分散1.1超声分散超声波具有有波长短、貌似直线传播、能量简单集中的特点,从而产生猛烈振动,并可导致液相中的空化作用等很多特别作用。
超声分散是将所需处理的颗粒悬浮体直接置于超声场中,用适当的超声频率和作用时间加以处理。
它是一种强度很高的分散手段,所以被用在难以分散的固一液或液一液体系的分散中。
超声乳化用于分散难溶的液态药剂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实例.例如应用油酸浮选萤石,在14℃时用22kHZ:超声处理60S。
的分选效果与32℃时无超声处理效果相当,在对煤油乳化时几乎无其它方法能达到超声乳化至1—2m乳状分散体.石原透等在用超声波对高铁铝钡土的分散中认为颗粒的超声凝集与分散重要由超声频率及徽细粒度的相互关系所决议.实脸结果表明,方铅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及石英除在颇率为。
超细粉体在液相中分散性能的评估方法浅析
超细粉体颗粒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比表面能,处于热力学极不稳定状态,在制备和后处理过程中极易发生粒子凝并、团聚,形成二次颗粒,使粒子粒径变大,最终在使用时失去超细粉体所具备的特有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超细粉体的分散技术是超细粉体技术中最关键的技术。
因此,检测超细粉体的分散性能,成为了一项评估超细粉体技术质量水平的重要项目。
超细粉体通常是指尺寸大约在1nm~1μm之间的微小固体颗粒,由于此状态下的粉体颗粒的表面能较大,单一的物理或化学分散都具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物理分散不能长期有效的保持物料稳定性,而化学分散的前提是必须借助物理方法解团,使物料处于充分分散状态,进而添加分散剂,通过表面键合,形成稳定分散。
实际操作中中,超细粉体的分散往往是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互结合进行的,即通过物理方法分散液相中的物料,之后,采用化学方法,使物料长期稳定分散。
一、分散性能评价的指导原则
评价超细粉体颗粒在液相中的稳定性的指导原则有两个方面:
1、若超细粉体颗粒在液相中的沉降速度慢,则认为粒子在该体系中的悬浮时间长,分散稳定性好;
2、若超细粉体颗粒在液相中的粒径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则认为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良好。
二、分散性评价指标
根据以上两个指导原则,近年来有关学者研究并开发了一系列评价超细。
超细粉体在液体中的分散杨永康;何勇;铁旭初;饶泽青【摘要】阐述了超细粉体在液体中分散的机理以及分散方法,对各种分散方法进行了比较.总结了超细粉体分散性的评定原则,展望了提高分散性的途径和前景.【期刊名称】《建材技术与应用》【年(卷),期】2006(000)005【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超细粉体;液体;分散;分散剂;稳定性【作者】杨永康;何勇;铁旭初;饶泽青【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公路管理局,安徽,阜阳,236000;新疆伊犁州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新疆,伊犁,83500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7引言在超细粉体技术中,超细粉体的分散无疑是最关键的技术。
在超细粉体的制备过程中,“粉碎与反粉碎”实际上就是粉碎过程中新生粒子的分散和团聚问题,它对最终产品的细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级处理中,超细粉体分散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分级效果和分级产品的细度及均匀性;另外,分散性的好坏对超细粉体的输送、混合、均化和包装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因此,研究超细粉体的分散问题是当今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
1 超细粉体分散的定义以及分散机理超细粉体分散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超细粉体的分散实质上就是使颗粒在一定环境下分离散开的过程。
超细粉体的分散介质通常是气体和液体。
本文只对超细粉体在液体中的分散进行论述。
Parfitt将颗粒分散过程分为掺合、浸润、颗粒群(团粒和团块)的解体、已分散颗粒的絮凝等4个阶段。
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外因和内因影响的,粉体在液体中的分散过程本质上也是受这两种基本作用支配。
其外因是指液体对粉体颗粒的影响,即粉体颗粒与液体的作用——浸湿(Immersion),内因是指液体中粉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2]。
粉体颗粒在液体中的分散机理也就是浸湿和液体中粉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