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一、引入课题。
1.出示口算100-46= 48+22=24×4= 360+204=125×8= 10000-308=75÷5= 5×70×2=2.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运算定律有哪些?你还记得吗?二、归纳整理。
1.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
回顾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和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0有关的运算。
(1)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与0有关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仍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不能作为除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5.28○4.99 0.1○0.01 3.12○3.120 4.8○4.68在比较3.00○3和3.12○3.120时,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性质。
3.复习小数的改写和小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0.5kg=()g 1.5t=()kg0.25km=()m 25cm=()m4.07t=()kg 405g=()kg1207300000=()亿学生独立填一填,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换算计量单位的。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41.0369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整数的近似数分别是多少?41.0和41作为41.0369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哪个数更精确些?41.0末尾的0能不能省略?先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整理与复习二》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二》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以及数的估算。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此外,学生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点,并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熟练运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和速度。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4.数的估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小组讨论、个人练习、集体反馈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堂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易错点,并进行互动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一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题目进行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及反思)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对四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进行总复,帮助学生回顾重要概念和技能,并加强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总结四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要点;2. 练和巩固各种数学技巧;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单元一:几何图形1. 复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2. 练根据给定条件绘制指定几何图形;3. 比较和分类不同几何图形。
单元二:分数1. 复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2. 加减分数的练;3. 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
单元三:时间1. 复时、分、秒的概念和换算;2. 日常事件的时间顺序和计算;3. 解决涉及时间的问题。
单元四:金钱1. 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金额表示;2. 进行简单的货币加减法运算;3. 解决涉及金钱的问题。
单元五:数据收集与统计1. 复调查问题的制定和数据收集;2. 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3. 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回顾各自所学单元的重要知识点;2. 游戏活动:设计不同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竞争中巩固数学技能;3. 综合练:提供一系列综合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
教学评价1. 口头问答:教师随机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 练册评分:根据学生完成的练册情况,评价他们的练和巩固情况。
教学反思本次总复习教案注重学生对重要知识点和技能的回顾和巩固。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总复习》优
秀教案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站提供的这套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复习小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使同学进一步巩固对于小数概念的认识、理解,能够在实际运用中正确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引导同学能够根据整数和小数的内在联系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通过迁移类推和对比的方法,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的体验,得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通过复习,培养同学正确认识自我知识状况的态度,积极进行合作交流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复习整理使同学进一步巩固对于小数概念的正确认识、理解,能够灵活地进行运用,解决各种实际的问题。
总复习第1课时《小数意义与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125页,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小数的意义、性质、读写方法以及大小比较方法,会正确读写小数和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点移动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会正确改写名数。
会正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会正确改写小数。
3、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有关知识的归纳与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概括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建立学习的信心。
【重难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的知识整理。
【教法学法】:归纳法、演示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情分析】:本校四(4)班的学生在课堂表现上是很积极向上的,而且成绩也比较理想。
小数的加减法这个单元的知识其实对于孩子们而言不是一个难点,只要计算认真、仔细,他们都会对知识的吸收有较深的印象和收获。
虽然大家学得都不错,但是通过这次的复习,也发现存在个别同学在计算角度的过程中书写格式不规范。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复习今天开始总复习,首先回顾一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你们知道小数由哪几部份组成吗?二、知识梳理,巩固提高(1)填写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①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填一填。
②全班汇报交流。
(2)练习巩固①25.367的整数部分是(),十位上是(),表示(),个位上是(),表示(),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是(),表示(),百分位上是(),表示(),千分位上是(),表示()。
②0.9里有()个0.1,1里有()个0.1,0.32里有()个0.1和()个0.01(3)小数的性质①化简小数。
A、知识点回顾: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B、练习巩固:化简下面的小数.030= 3.800= 4.10=②按要求改写小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期末复习《整理与复习》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倍数的认识、图形的对称与旋转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这一单元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理解倍数的意义,认识图形的对称与旋转,学会使用平均数、中位数等方法来处理数据。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倍数、图形的对称与旋转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后,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熟练,特别是在分数的加减法和数据的处理方面。
因此,在复习课时,需要针对这些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熟练进行分数的加减计算。
2.理解倍数的意义,能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3.认识图形的对称与旋转,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或旋转。
4.学会使用平均数、中位数等方法来处理数据,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倍数的认识,如何快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3.图形的对称与旋转的判断。
4.数据的处理,如何使用平均数、中位数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实践、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倍数的认识、图形的对称与旋转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相关内容。
2.练习题,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倍数的认识、图形的对称与旋转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各种题目。
3.学生分组,每组4-5人,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倍数的认识、图形的对称与旋转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相关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各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总复习-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对整个下册内容进行复习。
包括数的拓展、简单的数据统计、有关时间和角的初步认识、空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熟悉数的拓展,掌握数字的大小和顺序;2.掌握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如表格和图形的制作;3.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和换算方式,并掌握日常生活中时间的简单计算方法;4.具有初步的角度概念,并了解角的特征,并可以在图形中找到角;5.掌握空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能够简单地判断图形的性质。
三、具体教学安排及内容:1. 数的拓展1.大小比较和顺序: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顺序,如大小比较游戏、数轴表示法等。
2.数的结构和拆分: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可以有多种组成方式,如用百位十位个位表示法和人民币面额示例。
3.数与计算:练习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 数据统计1.数据收集和表格制作:让学生认识到数据来源及如何收集数据,并制作数据表格。
2.图形表示和分析:通过画图的方式分析数据展示数据特征。
3. 时间1.时间基本单位的认识:介绍年、月、日、小时、分钟、秒等时间单位,并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时间的日常计算: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个时间单位进行日常时间的简单计算。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时间。
4. 角1.角度的基本认识:通过图形等几何实物,让学生了解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角度的识别:如钝角、直角、锐角,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辨识并掌握角的特征。
5. 空间图形1.空间平面图形:通过几何实物等教具,来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并掌握每种平面图形的数学概念及特征。
2.空间立体图形:通过模型等三维实物教具,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并掌握每种立体图形的数学概念及特征。
同时也让学生区分每种图形的异同。
四、教学评价:1.通过日常的检测和练习,评估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对数学的感悟度。
2.阶段性考试:从本次的课程中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对教学的成效进行总结和评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课教案8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阶段一:确立问题设计方案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一亿滴水有多少?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
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二本人继续担任四年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68人,大部分学生身心健康,活泼好动。
在新学期开始,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各类作业、课堂认真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自觉学习的意识,创造情景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复习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有:观察物体(为)、三角形、图形运动(二);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有: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实践与综合领域的内容有: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综合与实践等。
所以,对本册教材的复习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与过程体验,体现知识的概括、总结、分类、系统化的过程,要改变学生的复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复习方法。
复习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复习重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复习难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措施:这册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基本概念多,也比较抽象,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的基础。
通过总复习把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梳理,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方法恶化其他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并把各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另外通过总复习,查漏补缺,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课时:8课时总序:第1课时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复习内容: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复习目标:1、整理和复习第一单元知识,使学生学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2、熟练掌握小数部分的各个数位名称以及数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4、并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复习重难点:学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