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文现象2(3节)教学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21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洪水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和危害。
2.理解我国风暴潮灾害的类型、时空差异及危害。
3.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课本的预习,让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了解。
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并给予积极评价.二、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洪水灾害1.我国①________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是②________多,③______少;④________多,⑤________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⑥______坡和⑦______坡多,⑧______坡和⑨______坡少。
3.⑩____________是影响我国X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在东部⑪__________,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4.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⑫______________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
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⑬______________地区。
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5.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加重了洪灾的隐患。
只有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⑭__________与⑮__________的过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减轻洪水灾情。
知识点二、风暴潮灾害1.我国风暴潮灾害广泛发生在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南沿海主要为⑰____________,主要发生在⑱________。
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⑲______季和⑳______季。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22______________ 1.○21____________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洞庭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河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河流》主要介绍河流的定义、形成、分类、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了解河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地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河流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河流的成因、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河流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河流的定义、形成、分类、特点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的定义、形成、分类、特点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2.难点:河流形成的原因及其分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的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河流的定义、形成、分类、特点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河流的形成原因、分类及其特点。
重点讲解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如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等。
4.案例分析:以我国某一著名河流为例,让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特点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河流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总结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
7.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河流的知识点,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2课时)东明一中地理组编制:卢秀燕校对:王少宾时间:2013-3-18【学习目标】1、了解洪水类型分布差异,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形成、危害及发生机制2、我国风暴潮的时空分布及原因3、我国水文灾害多发区及其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4、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游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1、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对比1954年和2019年洪水异同,分析人类活动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3、分析长江中下游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导学过程】知识点一:洪水灾害【自学探究】一、洪水灾害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①东部多,西部少;②,;③,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
2、暴雨洪水:①影响我国、、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②暴雨成因:、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③发生时间:与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月,自南向北推移。
④分布:(1)分布:(2)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
5、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也可以认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随堂练习1】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⑥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⑥2.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 ( )A、暴雨洪水B、融雪洪水C、冰凌洪水D、其他洪水3.我国黄河冰凌洪水不可能发生的河段是:()A、黄河上游宁夏河段B、黄河上游内蒙古部分河段C、黄河中游山西河段D、黄河下游部分河段4.冰凌洪水的发生主要在:()A、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河段B、河流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的河段C、河流完全封冻的冬季D、河流完全解冻的夏季知识点二:风暴潮灾害及【自学探究】二、风暴潮灾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1、主要危害: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绪论一、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一)研究对象1、水文学——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水体——以一定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水的总称。
水的形态包括大汽水、河流水、湖泊水、海洋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水、地下水、土壤水、生物水等。
(二)水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本课程的内容结构1、主要内容(1)水分循环及水量平衡(水文学的核心内容)(2)水的数量、质量及分布(3)各种水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4)各种水体的类型结构及运动规律(5)水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与生态系统、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6)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2、本课程的内容结构二、水文学的发展简介水文学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从经验到理论、从定性到定量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水文现象定性描述阶段1、时期:远古——14世纪未2、标志(1)世界上最早的水文观测:中国和埃及(大禹冶水、随山刊木)(2)水经注吕氏春秋定性描述各大河流的源流、水情、水文循环的初步概念(3)特点水文观测定性描述经验积累(二)水文科学的形成阶段1、时期:15世纪初——19世纪未2、特点:(1)概念描述进入定量描述(2)水文理论的形成3、标志(1)1674年p.佩罗提出了水量平衡概念(2)1775年谢才提出了谢才公式(明渠畅流等流速公式)(3)1802年道尔顿提出蒸发公式(4)1856年达西定律形成(三)应用水文学阶段1、时期:20世纪—20世纪五十年代2、特点(1)水文观测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2)应用水文学发展3、标志(1)工程水文学成为应用水文学的主要分支(2)产汇流理论计算公式(3)森林水文学、城市水文学的形成(四)现代水文学阶段1、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2、特点:(1)水文技术科学的发展(2)分支科学不断诞生(3)研究方法趋向综合(4)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成为重点3、标志(1)雷达测雨(2)中子散射法测土壤含水量(3)放射性示踪测流(4)同位素测沙(5)卫星遥感及GIS的利用(6)水文模拟、随机分析、系统分析方法(7)水文研究自动化(8)水资源的评价、管理、优化利用三、水文学体系(一)按水体的分类(对象)(传统分类法)(二)系统水文学体系1、水文学的学科体系2、普通水文学:水文学基本理论、方法3、水文测验学4、区域水文学(1)流域水文学(2)河口水文学(3)山地水文学(4)平原水文学(5)坡地水文学(6)干旱区水文学(7)岩溶区水文学5、应用水文学(1)工程水文学(2)城市水文学(3)森林水文学(4)农业水文学(5)土壤水文学6、新技术方法(1)随机水文学(2)模糊水文学(3)系统水文学(4)遥感水文学(5)同位素水文学四、水文学地理研究方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一)水文学的地理研究方向1、水文学的三个研究方向(1)地理学方向(2)地球物理学方向(3)工程学方向2、水文学地理方向(地理水文学)(1)水文学与地理学共同隶属、分别分支(2)侧重水体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总体演化趋势,与其它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水体差异的区域性研究(3)特点:宏观性、区域性、综合性(二)水文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1、地理学的学科体系2、水文学是地理学自然地理的学科分支学科自然地理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等。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情景导入先考虑———————2016年5月7日以来,抚河流域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造成、等619县(、区)2万人受灾,2人遇难,紧急转移安置与需紧急生活救助人数万人。
考虑探究:(1)我国洪水灾害为什么会非常严重?提示: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2)我国洪水灾害有哪些特点?提示: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分布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根底知识要记牢———————一、洪水灾害1.我国洪水灾害的特点(1)总体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2)分布特点: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③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类型暴雨洪水雨涝成因台风暴雨、梅雨锋暴雨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时空分布时间是是:每年4~9月;空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盆地、关中地区、云贵高原局部地区时间是是:雨季;空间: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的东部平原地区比较暴雨洪水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是是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1)状况:①农业受影响最为严重。
洪水灾害和风暴潮灾害②东部平原地区威胁严重。
③洪灾隐患加重、灾情日益严重。
(2)原因:①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河流泄洪才能下降。
②低洼地的开发和建立,低洼地的资产、人口等密度加大。
(3)措施:①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水土流失。
②控制低洼地的过多经济活动。
二、风暴潮灾害1.分布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2.分类一、我国的洪水灾害1.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分布洪水灾害的形成与气候、地貌和水文等因素以及人类活动有关,其中气候因素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因素。
我国的洪水灾害包括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三种类型。
二、我国的风暴潮灾害风暴潮是我国最严重的灾害之一,东部海岸地带深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