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电子教案2014(1)[322页]
- 格式:pptx
- 大小:7.78 MB
- 文档页数:160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第一讲绪论课题:1、讲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课题形式:讲授、两课时教学目的:1、讲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2、讲解机械制造一般过程概述教学要求:1、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2、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教具: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多媒体讲解、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本课程题目为《机械制造基础》,因此我们研究的内容都是围绕机械制造过程展开的。
那么到底机械制造过程有哪些呢?二、教学内容:1.本课程学习意义熟悉各种工程材料性能,合理选择材料;初步掌握和选用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及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方法;选用公差配合了解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与方法扩大知识面(特种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2.本课程知识体系“工程材料”部分:以剖析铁碳合金的金相组织为基础,以介绍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合理选材为重点;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压”、“焊接”,认识这些加工方法的用途和实现方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理解公差配合概念与选用;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毛坯选择”、“金属切削加工技术”、“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特殊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了解用途与应用场合3.学习方法总结归纳各章节学习目的,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宏观)突出各章重点与细节,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入认识(微观)在相关生产实习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结合课本知识,继续自学4.机械制造的概念将原材料(毛坯)和相关辅料转变成为成品(机械零件)的过程5.机械制造主要过程技术准备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检验和装配产品检验和装配(1)技术准备阶段制订工艺规程原材料选则与供应刀具、夹具、量具的配备热处理设备和检测仪器的准备(2)毛坯制造阶段方法多种,常见的有铸造、锻压、焊接和型材铸造:金属液态成形,各种尺寸、形状复杂的毛坯或零件。
(适应性广、成本低廉)锻压:用外力对金属坯料施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锻造与冲压,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生产效率高、节省材料)焊接:相互分离的金属材料借助于原子间的结合力连接起来。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方法;(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熟悉机械加工方法、工艺及设备;(4)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利用实验、实训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谨治学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2. 机械制造的过程与方法3.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章:金属材料1.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分类2. 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 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第三章:机械加工方法1. 切削加工2. 铸造加工3. 焊接加工4. 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及工艺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2. 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3. 工艺方案的优化第五章:现代制造技术1. 数控加工技术2. 技术3. 3D打印技术4. 智能制造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及过程;(2)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机械加工方法、工艺及设备;(4)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1)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2)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与优化;(3)现代制造技术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2. 实验设备:金属材料性能测试仪、机床、焊机等;3. 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4. 参考资料:学术论文、行业报告、案例分析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课堂测试等;3. 综合素质:团队协作、创新意识、遵守纪律等。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过程。
(2)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加工方法和技术。
(3)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目的、分类和特点。
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加工方法、顺序、路线、夹具和刀具等。
3.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铸造、焊接、切削、磨削、钻孔、铰孔、镗孔等。
4. 机械制造中的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5. 机械制造中的质量与生产率:质量控制、生产率提高、工艺优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
(2)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3)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夹具、刀具选用。
(2)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计算和控制。
(3)机械制造工艺优化和生产率提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机械制造技术。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2)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机械制造设备。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
2. 评价内容:(1)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的掌握程度。
教学计划:理论(56学时)实训(8学时)总计(64学时)第一章:机械制造技术概论(4学时)教学重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其组成第二章: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20学时)2.1工件(1学时)2。
2工件的基准与定位(2学时)2.3 金属切削刀具(4学时)课内实训一:刀具角度刃磨及测量(4学时)2.4 金属切削机床(2学时)2.5 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基本规律(4学时)2.6 金属切削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3学时)教学重点:刀具相关知识以及金属切削规律第三章: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10学时)课内实训参观工厂(2学时)3.1车削加工(2学时)3。
2铣削加工(2学时)3.3钻削、铰削与镗削加工(2学时)3.4磨削加工1学时3.5齿形加工1学时教学重点:各种加工方法的用途以及方法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2学时)4。
1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2学时)4.2零件图的审查(1学时)4。
3毛坯的确定(1学时)4。
4定位基准的选择(2学时)4。
5工艺路线的拟订(2学时)4。
6确定加工余量(1学时)4.7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1学时)4。
8工艺过程经济分析(1学时)4.9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1学时)教学重点:工艺路线的拟定第五章典型零件的加工(6学时)5。
1 轴类零件的加工(2学时)5。
2 盘、套类零件工艺设计(1学时)5。
3箱体零件加工工艺(1学时)课内实训简单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2学时)教学重点:加工路线的设计第6章机床夹具及其设计方法(4学时)6。
1机床夹具概述(0.5学时)6.2车床夹具(0。
5学时)6.3铣床夹具(0。
5学时)6。
4钻床夹具(0.5学时)6。
5镗床夹具(0.5学时)6。
6专用夹具设计方法(0.5学时)6.7专用夹具设计实例(0.5学时)6。
8组合夹具简介(0.5学时)教学重点:各种夹具的设计特点第七章: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6学时)7。
1机械加工质量概述(0。
5学时)7.2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学时)7。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
2.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和工具。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a.锻造工艺b.焊接工艺c.切削工艺d.冲压工艺3.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4.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具5.机械制造实际操作三、教学重难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来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示范法:通过示范来展示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组织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机械制品,引起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兴趣。
2.知识讲解1)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3)讲解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和工具。
3.示范实践1)教师通过示范,展示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及其工作原理。
2)学生观摩示范并模仿教师进行实践操作。
4.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指导,进行机械制造的实践操作。
包括使用材料和工具进行加工、装配等。
5.总结归纳教师对本堂课所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2.布置作业,希望学生能够总结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
七、教学资源1.机械制造教材及PPT。
2.机械制造相关的实物展示。
八、课后作业1.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
2.研究一种新型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和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实践环节时间较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下次可适当增加实践时间,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工艺。
2. 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
3. 培养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概述: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流程及发展趋势。
2. 金属材料:金属的性能、常用金属材料及选用原则。
3. 机械加工方法:铸造、锻造、焊接、切削、磨削、抛光等。
4. 机械加工工艺: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案的制定。
5. 机械制造中的质量控制:质量概念、质量控制方法、不合格品的处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机械加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
2. 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性能指标、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质量控制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机械加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机械制造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制造过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机械制造概述、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
2. 第二课时: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机械加工方法。
3. 第三课时:机械加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实践操作。
5. 第五课时:课程总结、考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教材,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提高课堂效果。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第一讲铸造工艺及其对铸件结构的要求【教学目标】1. 熟悉铸造的优缺点及应用;2. 掌握铸造工艺分析及铸造工艺图的绘制;3. 掌握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教学重点】1.绘制典型铸造工艺图的方法及步骤;2.具有分析零件铸造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教学过程】一、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1.多媒体和讲解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概念;2.展示和讲解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二、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多媒体和讲解铸造收缩率的确定;多媒体和讲解加工余量的确定;多媒体和讲解拔模斜度的确定;多媒体和讲解最小铸出孔和槽。
三、型芯设计1.展示和讲解型芯头的设计;四、铸造工艺图的绘制1.多媒体和讲解绘制铸造工艺图的方法及步骤;2.展示和讲解铸造工艺图绘制实例;五、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1. 展示和讲解铸造工艺对铸造结构的要求。
第二讲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其对铸件结构的要求【教学目标】1.掌握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2.掌握防止缩孔和缩松的措施。
【教学重点】1.影响合金流动性和收缩性的因素;2.防止缩孔和缩松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合金的流动性1.多媒体和讲解流动性的概念;2.多媒体和讲解合金的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3.展示和讲解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二、合金的收缩1.多媒体和讲解收缩的概念;2.多媒体和讲解影响收缩的因素;3.展示和讲解缩孔和缩松的形成4.展示和讲解缩孔和缩松的防止方法;第三讲铸造应力、铸件变形、铸件裂纹和结构工艺性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铸造应力和变形的危害及产生原因;2.掌握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教学重点】1.铸造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产生原因;2.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教学过程】二、合金的收缩5. 铸造应力(1). 展示和讲解铸造热应力和机械应力产生的原因;(2). 多媒体和讲解减小和消除铸造应力的方法。
6. 铸件的变形(1). 展示和讲解铸件变形产生的原因及危害;(2). 多媒体和讲解防止铸件变形的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案备课组长签名—颜克伦教师签名
二工件表面
待加工、已加工、过渡表面
2(?讲解、演示并视频短片 辅助理解切削用量三要
素: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 量
教学方法时间分配
讲解、演示常见机械加工方 法的切削运动 结合图例讲解切削中形 成的工件表面
结合图例分析主运动与进 给运动
三.切削用量 三要素:切
削速度、进
给量、背吃刀量
1)切削速度Vc ——切削速度是刀具切削刃上的某 一点相对于待加工表面在主运动方向
上的瞬时速度。
车外圆时计算公式如下
Vc = (7? dw n) /I 000
式中Vc ----- 切削速度 单位m/min 或m/s
dw ----- 待加工表面直径单位mm n ------- 工件转速 单位r/min 或r/s
2 )进给量(f) ------- 是指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
工件的位移量。
主运动、进给运动、合成进给运动;
2、切削中形成的工件表面形状
待加工表面
过渡表面。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2.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3.了解机械制造中的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4.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的定义和概念;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3.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4.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视频或实例,激发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机械制造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理论讲解:(1)机械制造的定义和概念: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和概念,包括机械制造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
(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介绍机械制造中常见的工艺和方法,如切削、冲压、焊接、铸造等,并解释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3)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介绍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质、机械性能和耐久性等因素的考虑,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和工装选择。
(4)应用实例:通过一些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互动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机械制造案例,要求他们通过讨论和合作,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机械制造实践活动,例如利用3D打印机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和方法,并培养他们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供有关机械制造相关书籍和网站的推荐,以便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互动情况;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3.设计一份笔试或实践性评估,以检验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4.听取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资源: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用于理论讲解和案例演示;2.机械制造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3.机械制造相关书籍和网站的推荐。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机械制造基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能。
教学难点:1. 机械制造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2. 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材料;2. 机械制造实验室或工作室;3. 相关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机械制造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械加工、装配和调试等内容。
2. 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能,如切削加工、焊接、铣削等。
步骤三:实践操作(4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指导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实践操作,如切削加工、焊接、铣削等。
3. 强调操作安全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步骤四:实践总结(15分钟)1.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并分享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
2.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步骤五: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与机械制造相关的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机械制造知识的掌握程度。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机械制造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机械制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参加机械制造竞赛和实践项目,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1. 实践操作表现评估: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包括操作技能、安全意识等方面。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机械制造基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3. 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操作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机械制造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学生对机械制造的了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
- 解释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如车床、铣床、钳工工具等。
- 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操作方法,如车削、铣削、钳工操作等。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台车床或铣床。
-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制造实践操作,如车削一个简单的零件或铣削一个平面。
- 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操作和正确使用工具设备。
4. 问题解答(10分钟)- 鼓励学生提出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操作和提高效率。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 强调机械制造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贡献。
-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机械制造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辅助工具:1. 课件或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图表。
2. 实验室或工作坊,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和设备。
3. 教材或参考书籍,用于知识讲解和问题解答。
教学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
2. 提问学生对机械制造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其对机械制造基础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或工厂,了解实际的机械制造流程和现代化设备。
2. 组织学生参加机械制造技能竞赛或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
3. 鼓励学生进行机械制造相关的个人或小组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第一讲绪论课题:1、讲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课题形式:讲授、两课时教案目的:1、讲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2、讲解机械制造一般过程概述教案要求:1、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2、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教案重点:1、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教案难点:1、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教具:多媒体图片教案方法:多媒体讲解、课堂提问教案过程:一、案例导入:本课程题目为《机械制造基础》,因此我们研究的内容都是围绕机械制造过程展开的。
那么到底机械制造过程有哪些呢?二、教案内容:1.本课程学习意义熟悉各种工程材料性能,合理选择材料;初步掌握和选用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及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方法;选用公差配合了解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与方法扩大知识面(特种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2.本课程知识体系“工程材料”部分:以剖析铁碳合金的金相组织为基础,以介绍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合理选材为重点;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压”、“焊接”,认识这些加工方法的用途和实现方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理解公差配合概念与选用;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毛坯选择”、“金属切削加工技术”、“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特殊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了解用途与应用场合3.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归纳各章节学习目的,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宏观)突出各章重点与细节,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入认识(微观)在相关生产实习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结合课本知识,继续自学4.机械制造的概念将原材料(毛坯)和相关辅料转变成为成品(机械零件)的过程5.机械制造主要过程技术准备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检验和装配产品检验和装配(1)技术准备阶段制订工艺规程原材料选则与供应刀具、夹具、量具的配备热处理设备和检测仪器的准备(2)毛坯制造阶段方法多种,常见的有铸造、锻压、焊接和型材铸造:金属液态成形,各种尺寸、形状复杂的毛坯或零件。
(适应性广、成本低廉)锻压:用外力对金属坯料施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锻造与冲压,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生产效率高、节省材料)焊接:相互分离的金属材料借助于原子间的结合力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