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发展历程
- 格式:ppt
- 大小:250.50 KB
- 文档页数:13
高中生物学发展史知识小结必修一(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1.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3.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4.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5.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1.1895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三)酶的发现史1.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
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体的科学,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下面是生物学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 古希腊时期(公元前400年前):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分类生物的观念,奠定了生物分类学的基础。
2. 中世纪(公元11世纪到15世纪):生命科学在欧洲的修道院里得到了发展,天主教会对生物学的研究和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3.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5世纪到17世纪):生物学开始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人体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得到了重要发展。
4. 18世纪:卡尔·林奈(Carolus Linnaeus)提出了现代生物分类系统,创建了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基础。
5. 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由梅德尔提出的遗传学定律也对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6. 20世纪:遗传学的发现和发展成为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
向,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使人类基因组研究成为重要领域。
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生物学的进一步深入。
7. 当代生物学:现代生物学越来越注重综合性的研究,例如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迅速发展。
此外,微生物学、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分支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生物学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使得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人类社会和生物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生物学发展历史及前景中国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
在中国古代,一些古代哲学家、医生和农业专家对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古代哲学家老子和孟子都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在医学领域,黄帝内经这本古代医学经典书籍对生命的产生、发展和治愈给予了深入的研究。
此外,古代农业专家颜之推在植物学和农业科学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现代中国生物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西方科学的引进和中国教育体系的,许多中国学生有机会到国外接受先进的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技术。
这些学生回到中国后,开始在教育机构建立生物学教育和研究的基础。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的生物学研究逐渐得到了国际认可。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的科研经费持续增加,科研设施和实验室也不断改善。
中国的生物学家在基础研究、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此外,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也在迅速发展。
中国在农业领域的转基因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多个转基因作物品种,如抗虫蛋白水稻和抗倒伏水稻,这些品种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改善耐盐碱土地利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国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的生物医药公司正在开发一系列新药和生物诊断工具,如基因治疗和免疫疗法。
中国科学家还在研究肿瘤生物学和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的生物学前景非常广阔。
中国政府已经将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列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
中国在投资和培养生物学人才方面持续加大力度。
中国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也在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技术能力。
中国还加强了与国际科学界的合作,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和科学交流活动来促进生物学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中国的生物学发展历史丰富多样,从古代哲学家到现代科学家都对生物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在基础研究、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生物科学发展史生物科学发展史既包括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又包括科学家研究生命现象时所持有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既包括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又包括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思路、研究方法时有出现。
预计今年高考理科综合中的最后2个生物大题有可能以生物科学发展史有背景出题。
现就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生物科学发展的问题进行一次专题小节。
一、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描述性生物学阶段:20世纪以前2.实验生物学阶段: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1953年3.分子生物学阶段:1953年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二、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生物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从客观世界获得原始的第一手材料的方法。
观察包括人的肉眼观察及放大镜、显微镜观察。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只有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
3.假说和实验:在观察中往往会发现问题,为了要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是先是提出某种设想或假说,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设想或假设。
4.模型研究:常用的生物学模型有以下几种:①生物模型:又叫模式生物,如大肠杆菌、果蝇、小鼠等②机械和电子模型:如DNA双螺旋结构、仿生学、人工智能等③抽象模型:如生态学、种群遗传学中的数学方程等三、高中教材中提到的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问题必修本第一册1.细胞学说: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P3)2.染色质:染色质这个名词最早是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主要是指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叫做染色质。
(P32)3.植物细胞全能性: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培养,由于细胞分化而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P41)4.酶的发现: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说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即胃蛋白酶);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经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生物学发展史简述生物学是从分子、细胞、机体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包含的范畴相当广泛,包括形态学、微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化学等。
生物学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古代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期和现代生物学时期。
1.萌芽时期指人类产生(约300万年前)到阶级社会出现(约4000年前)之间的一段时期。
这时人类处于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类还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原始人开始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并有了原始的医术,这一切成为生物学发展的启蒙。
2.古代生物学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
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有了生物知识的积累,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进入搜集事实的阶段。
在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被后人称为,古代生物学。
古代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剖学和生理学),他们的学说整整统治了生物学领域1000年。
其中亚里士多德没有停留在搜集、观察和纯粹的自然描述上,而是进一步作出哲学概括。
在解释生命现象时,亚里士多德同先辈们一样,认为有机体最初是从有机基质里产生的,无机的质料可以变成有机的生命。
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贾思勰(约480—550年)著有《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了相关变异规律,首次提到根瘤菌的作用。
沈括(1031—1095年)著有《梦溪笔谈》,该书中有关生物学的条目近百条,记载了生物的形态、分布等相关资料。
3.近代生物学从15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得到巨大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开始后,生物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
如细胞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孟德尔遗传学的提出。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功能、发育和遗传等方面的科学。
它以显微镜观察细胞、利用生化、基因工程等手段揭示细胞内分子和生物化学反应,为研究生命现象、疾病治疗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就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程1. 17世纪与18世纪:原型显微镜的发明,发现单细胞生物在17世纪,由于荷兰人李文虎和哈特索克等人的努力,最早使用玻璃球制成的原型显微镜诞生了。
随后,苏黎世的伯格和莱顿的利韦内虎等人分别发现了像酿酒酵母、线虫等单细胞生物。
这些研究奠定了细胞生物学这一学科的基础。
2. 19世纪:发明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随着微生物学和生物学的发展,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出现,让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组成成分。
格兰特、维特格伦、施万等人发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细胞内结构,揭示了细胞内分子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
3. 20世纪初:发现细胞分裂的遗传基础1902年,神经生理学家瓦尔贝格首次提出了“染色体”一词,为细胞分裂的遗传基础奠定了基础。
1905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发现,并在1920年代得到了证实。
当时,指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成为了一个共识。
随后,施泰因和沃兰陶著述了第一个关于细胞分裂的教材,并开创了遗传方面的研究。
这些基础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细胞分裂、遗传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 20世纪60年代:发现DNA是遗传物质1944年,奥塞尔和阿弗里等人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而这个发现对于进一步的研究将有非常大的启示。
50年代后期,克里克和沃森发现了DNA的结构,揭示了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机制,为现代遗传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5.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物技术的发展,细胞生物学入门简易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基因工程、免疫学、细胞培养、影像学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细胞生物学变得更加容易入门,同时也提高了对细胞的认识,对癌症、代谢疾病等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1世纪生物学发展历程摘要:一、21 世纪生物学发展的背景二、21 世纪生物学的主要成就三、21 世纪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四、21 世纪生物学对社会的影响正文:21 世纪生物学发展历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1 世纪生物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21 世纪生物学发展的背景、主要成就、发展趋势和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对21 世纪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21 世纪生物学发展的背景21 世纪,人类进入了生物科学的时代。
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其发展对于人类认识生命现象、揭示生命规律以及探索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生物学在21 世纪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学科。
二、21 世纪生物学的主要成就1.基因组学:21 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图谱,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奠定了基础。
2.蛋白质组学:通过对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3.干细胞研究:21 世纪初,干细胞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组织再生、疾病治疗以及发育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4.神经生物学:对大脑功能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对记忆、学习等认知过程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21 世纪生物学的发展趋势1.微观领域的发展:未来生物学将继续向微观领域发展,如基因编辑、蛋白质工程等,以期在分子层面上解决生命现象的本质问题。
2.跨学科研究:生物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将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背后的规律。
3.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等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在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21 世纪生物学对社会的影响1.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生物技术,如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有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2.促进经济发展:生物科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DNA 是如何被证明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的发现对生物学以及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答:1856-1865年,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试验发现遗传的根本规律及别离和自由组合定律1868年,米歇尔就已经发现了核酸。
20世纪初,德国科赛尔和他的两个学生琼斯和列文弄清了核酸的根本化学构造,把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1912年,摩尔根发现遗传的交换链锁规律1928年,美国科学家格里菲斯用一种有荚膜、毒性强的和一种无荚膜、毒性弱的肺炎双球菌对老鼠做实验。
发现死的有荚菌中的核酸可以使活的无荚菌全部转变为有荚菌称该核酸为"转化因子"。
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从有荚菌中别离得到活性的"转化因子",并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1952年,赫尔希和他的学生用同位素标记,做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结果发现噬菌体将带35S标记的空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带有32P标记的核酸全部注人大肠杆菌,并在大肠杆菌内成功地进展噬菌体的繁殖。
这个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构造的分子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意义DNA双螺旋构造被发现后,人们立即以遗传学为中心开展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遗传的分子机理――DNA复制、遗传密码、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那么、作为遗传的根本单位的基因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相继被认识。
在此根底上相继产生了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这些生物技术的开展必将使人们利用生物规律造福于人类。
现代生物学的开展,愈来愈显示出它将要上升为带头学科的趋势。
二、认为基因组方案的意义是什么?近年基因组研究有哪些重要进展?答:人类基因组方案的意义在于:(1)确定人类基因组中3万个左右编码基因的序列及其在基因组中的物理位置,研究基因的产物及其功能。
(2)了解转录和剪接调控元件的构造和位置,从整个基因组构造的宏观水平上理解基因转录和转录后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