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加热器运行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3
高压配电室电气设备操作规程范本1. 设备操作前准备1.1 操作人员应熟悉高压配电室的布置图、操作手册、设备名称、功能、工作原理等相关资料。
1.2 操作人员应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帽等,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1.3 操作人员应检查所有设备的电源是否已经切断,并确保设备处于无电状态。
1.4 操作人员应检查安全开关、限位器、保护装置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
2. 设备操作步骤2.1 针对每个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2.1.1 先检查设备的电源是否已经切断,并使用万用表等仪器进行电压检测,确保设备处于无电状态。
2.1.2 根据操作手册或相关资料,找出设备的开关、按钮、旋钮等操作部件。
2.1.3 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设备调整或设置,确保设备满足要求的工作状态。
2.1.4 根据需要,将设备接入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确保电源稳定并符合要求。
2.1.5 根据需要,启动设备,并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检测工作,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2.1.6 在设备工作期间,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温度、电流、电压等参数,并记录相关数据。
2.1.7 在设备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设备的关闭操作,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3. 设备操作注意事项3.1 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或相关资料上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严禁随意更改操作流程。
3.2 操作人员应时刻保持警觉,注意设备运行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如异常声音、烟雾、异味等,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
3.3 操作人员应注意设备周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区域,保持干燥、清洁、通风,并确保周围没有易燃、易爆物质。
3.4 操作人员应注意设备运行中的电流、电压和温度等参数,确保其在允许范围内,并及时报告超过范围的情况。
3.5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绝缘性能,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6 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手册中规定的设备停电、断电和断开电源的操作步骤,确保设备操作的安全性。
高压加热器规程第某篇高压加热器检修工艺规程第一章高压加热器结构概述第一节高压加热器工作原理1.1概述我厂330MW机组给水系统串联布置了三台高压加热器,该加热器是由青岛青力锅炉辅机有限公司设计并制造的卧式、“U”型管管板式加热器,水室为半球形封头,小开口自紧密封式人孔结构。
高压加热器是配装机容量为330MW机组的回热设备,能有效地提高进入锅炉的给水温度,是汽机回热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设计合理,运行安全可靠,能大大提高电厂的热效率,降低热耗,节省能源。
1.2工作原理:从汽机来的抽汽是温度较高的过热蒸汽,过热蒸汽从加热器的蒸汽口进入,首先在高加过热蒸汽冷却段完成第一次热传递。
过热段是利用蒸汽的过热度加热即将离开本级高加的给水,使给水出口温度进一步提高。
之后蒸汽进入高加饱和段,在此进行第二次传热。
饱和段是加热器主要的传热区,加热蒸汽在此释放大量的潜热并凝结成饱和疏水,大大提高了给水温度。
饱和疏水聚集在设备下部,并在压差的作用下靠虹吸原理进入疏冷段,在此,饱和疏水再次释放热量,加热刚进入高加的给水,完成第三次传热,最后疏水成为过冷水(低于饱和温度)经由疏水出口离开高加本体。
第二节高压加热器结构组成2.1结构简介水室为半球形封头加自紧密封人孔结构,水室内部装有二行程的隔板(为不锈钢罩壳)、给水进口端的换热管装有不锈钢防磨套管。
水室封头和管板分别采用SA516Gr.70和20MnMoNb材料,二者用焊接方式联成一体,水室人孔采用高压人孔自紧密封结构,密封可靠,拆卸方便,便于检修。
2.1.2管系:管系由管板、U形管、隔板、定距管、拉杆等组成。
管板采用高强度合金钢20MnMoNb,其正面堆焊低碳钢,使其焊接性能良好。
传热管根据结构的需要为U形管型式,选用规格为Φ19某2.3的进口优质碳钢管材料SA-556C2。
高加传热管根据传热的区域不同,设置三个传热段,即过冷段、饱和段、疏冷段。
过热段为钢结构包壳,里面由数块隔板交错间隔布置,组成蒸汽行程,使传热更充分。
高压加热器技术规范书2024年4月1.总则2.设备规范3.技术要求4.质量保证5.供货范围6.技术资料及交付进度7.监造、检查和性能验收试验8.技术服务与联络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热电机组辅机设备的高压加热器,本期工程安装二台机组,每台机组配备2台高压加热器。
它提供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供货范围、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技术规范书的意见和同技术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在签订技术规范后,因标书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买方有权以书面形式提出补充要求。
具体项目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
1.5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6卖方对供货范围内的高压加热器成套设备负有全责,即包括分包(或对外采购)的产品。
分包(或对外采购)的主要产品制造商应事先征得买方的认可。
2设备规范2.1型式:立式、盘管形式设计工况、给水进/出口温度、加热蒸汽参数、上下端差等:根据汽机热平衡图(电子版)。
高压加热器的外形及接口定位尺寸在订货后根据设计院要求修改。
2.2.高加主要数据汇总表(空白处卖方填写完整)2.2.1CB15-8.83/1.6/0.8编号项目单位数据编号项目单位数据1号高压加热器1给水入口温度℃正常104最高1582给水出口温度℃~170 3给水流量(正常/最大)t/h130/133 4给水压力MPa16 5加热蒸汽压力(额定/最大)Mpa0.85 6加热蒸汽温度(额定/最大)℃261/259 7壳程设计压力Mpa(a)8管程设计压力Mpa(a)9壳程设计温度(过热段/凝结段)℃10管程设计温度℃11上端差℃12下端差℃13管侧阻力Mpa14汽侧阻力Mpa15总换热面积m216壳体规格(外径×壁厚)(过热段/凝结段)mm×mm17换热管规格(外径×壁厚)mm×mm18换热管材质编号项目单位数据19壳体材质20集水管材质21腐蚀裕度(管程/壳程)mm/mm22焊缝系数(管程/壳程)1/1 23外型尺寸,外径、长mm,mm24净重kg25重量(充水后重量)kg26数量台12号高压加热器27给水入口温度℃~170 28给水出口温度℃215 29给水流量(正常/最大)t/h130/133 30给水压力MPa1631加热蒸汽压力(额定/最大)MPa 2.226/2.396 32加热蒸汽温度(额定/最大)℃365/372 33壳程设计压力MPa(g)34管程设计压力MPa(g)35壳程设计温度(过热段/凝结段)℃36管程设计温度℃37上端差℃编号项目单位数据38下端差℃39管侧阻力MPa40汽侧阻力MPa41壳体壁厚(外径×壁厚)过热段/凝结段mm×mm42换热管规格(外径×壁厚)mm×mm43换热管材质44壳体材质45集水管材质46总传热面积m247腐蚀裕度(管程/壳程)mm/mm48焊缝系数(管程/壳程)1/1 49外型尺寸,外径×高mm,mm50净重kg51重量(充水后重量)kg52数量台1 2.2.2B15-8.83/0.8编号项目单位数据1号高压加热器1给水入口温度℃正常104最高158编号项目单位数据2给水出口温度℃~175 3给水流量(正常/最大)t/h130 4给水压力MPa165加热蒸汽压力(额定/最大)Mpa0.85/1.05 6加热蒸汽温度(额定/最大)℃255/316 7壳程设计压力Mpa(a)8管程设计压力Mpa(a)9壳程设计温度(过热段/凝结段)℃10管程设计温度℃11上端差℃12下端差℃13管侧阻力Mpa14汽侧阻力Mpa15总换热面积m216壳体规格(外径×壁厚)(过热段/凝结段)mm×mm17换热管规格(外径×壁厚)mm×mm18换热管材质19壳体材质20集水管材质21腐蚀裕度(管程/壳程)mm/mm编号项目单位数据22焊缝系数(管程/壳程)1/1 23外型尺寸,外径、长mm,mm24净重kg25重量(充水后重量)kg26数量台12号高压加热器27给水入口温度℃~175 28给水出口温度℃215 29给水流量(正常/最大)t/h130 30给水压力MPa1631加热蒸汽压力(额定/最大)MPa 2.248/2.497 32加热蒸汽温度(额定/最大)℃365/376 33壳程设计压力MPa(g)34管程设计压力MPa(g)35壳程设计温度(过热段/凝结段)℃36管程设计温度℃37上端差℃38下端差℃39管侧阻力MPa40汽侧阻力MPa编号项目单位数据41壳体壁厚(外径×壁厚)过热段/凝结段mm×mm42换热管规格(外径×壁厚)mm×mm43换热管材质44壳体材质45集水管材质46总传热面积m247腐蚀裕度(管程/壳程)mm/mm48焊缝系数(管程/壳程)1/149外型尺寸,外径×高mm,mm50净重kg51重量(充水后重量)kg52数量台13技术要求3.1高加技术要求3.1.1本次订货设备与CB15-8.83/1.6/0.8及B15-8.83/0.8汽轮机匹配,每台机组配2台立式高压加压器。
电厂汽轮机高压加热器投用管理规定
1) 控制高加温升率
投用高加或对高加进行验漏时,注意缓慢开启高加注水门向高加水侧注水,同时控制给水温度变化率在合格范围之内。
一般给水温度变化是以加热器出水温度变化为准,当加热器启、停或工况变化时,控制温度的变化在2℃/min,以保证管板和管束有足够的时间均匀地吸热或散热,防止因温度变化过大对高加热冲击造成的损坏。
在开启高加进汽门时,同样要控制进汽温升速度在合格范围之内。
此项按规程规定执行。
2) 维持高加运行的正常水位
运行中必须加强对汽液两相流工作状态监控调整,禁止无水位或低水位运行(正常水位线为汽液两相流信号管位置),以减少上级疏水对#4高加内部汽水冲刷,汽液两相流旁路门和危急疏水门必须关闭严密。
3) 加强运行人员故障诊断能力
岗位人员必须提高对高加内漏的判断能力,平时加强对不同工况下端差及疏水水位等相关数据收集,并做好参数分析工作。
不允许高加危急疏水门动作后高加仍投入运行,直至动作数次后才解列退出运行。
在发现水位异常或出现可疑水位时先解列高加,对高加给水侧进行小流量验漏,避免泄漏管束周边管束受损。
第一部分汽轮机设备规范1 主机技术规范1.1 汽轮机型式和主要技术参数:超高压、双缸、中间再热、单轴、双分流、单抽、凝汽式汽轮机汽轮机型号:N150/C135—13.24/535/535/0.981额定转速: 3000r/min额定功率: 135MW最大功率: 157MW主蒸汽阀前额定主蒸汽压力: 13.24MPa(a)主蒸汽阀前主蒸汽温度: 535℃主蒸汽额定流量(抽汽/冷凝): 467.88/459.61t/h最大进汽量: 484 t/h再热蒸汽进汽阀前压力: 3.839/3.784MPa(a)再热蒸汽进汽阀前温度: 535℃额定再热蒸汽流量: 412.51/405.64t/h调整工业抽汽流量:额定:80t/h 最大:160t/h 调整工业抽汽温度: 343.7℃ (经减温后为200℃) 排汽压力: 4.1/5.39 KPa调整工业抽汽压力: 0.981Mpa(a)额定工况下热耗: 7468.5/8224.7KJ/KW.h额定工况下汽耗: 3.466/3.064Kg/KW.h额定给水温度: 248.1℃冷却水温度: 20/33℃回热级数: 共七级(二高、四低、一除氧) 级数: 1C+5P+10P+2*6P(28级)发电机技术参数:型号: WX21-085LLT额定功率: 150MW额定容量: 176.5MVA额定电流: 6469A额定电压: 175750V功率因数: 0.85滞后额定工况下各级抽汽参数:旋转方向:从机头向发电机端看为顺时针制造厂家: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投产日期:2007.8.81.2 各种工况下主要参数比较:1.3 汽轮机特性说明:1.3.1 本机组承担电网基本负荷,也能起调峰作用。
调峰范围为40~100%额定负荷。
1.3.2 采用30%额定容量的二级串联旁路系统。
1.3.3 本机组允许频率变化范围49~50.5HZ。
1.3.4 本机组在甩负荷维持空负荷运行的时间不超过15min。
汽轮机组运行规程目录第一篇汽轮机技术性能要求1.汽轮机设备规范及主要技术特性2.汽轮机保护、联锁及试验3.汽轮机启动4.汽轮机运行维护5.汽轮机停机第二篇除氧器、给水及高压加热器运行1.除氧器运行2.给水系统运行3.高压加热器投入、停止及运行维护第三篇辅机启动、停止及运行维护1.一般水泵启动、停止及运行维护2.凝结水系统运行3.凝汽器投入、停止及运行维护4.低压加热器投入、停止及运行维护5.主机润滑油系统运行6.密封油系统运行7.顶轴油系统及盘车装置运行8.EH油系统运行9.净油装置运行10.润滑油处理及存贮系统运行方式11.闭式冷却水系统运行12.发电机内冷水系统运行13.真空系统运行14.氢气系统运行第四篇补充水、工业水、循环水系统运行1.补充水系统运行2.工业水系统运行3.循环水系统运行4.开式水系统运行第五篇主机事故处理1.事故处理原则2.紧急故障停机3.蒸汽参数异常4.负荷骤变处理5.汽轮机水冲击6.真空下降处理7.机组强烈振动8.轴向位移增大9.偏离周波运行10.机组通流部分损坏11.火灾事故处理12.汽轮机严重超速13.发电机甩负荷14.润滑油系统工作失常15.EH油压低处理16.主油泵联轴器故障处理17.汽水管道故障18.厂用电中断处理19.循环水中断处理20.调节控制系统异常第一篇汽轮机运行规程1.1 汽轮机设备规范及主要技术特性1.1.1 主要设备技术规范型号:N300—16.70/537/537—6型形式: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双缸(高中合缸)双排汽凝汽式。
旋转方向:从机头向发电机方向看为顺时针。
制造厂家:东方汽轮机厂额定功率:300WM ( E C R )最大功率:330WM ( V W O)额定蒸汽参数:主蒸汽16.70Mpa/537℃再热蒸汽 3.2Mpa/537℃背压 5.19Kpa额定主蒸汽流量:903.1T/H最大主蒸汽流量:1025 T/H转速:3000r/min冷却水温:22.5℃给水温度:277℃额定工况净热耗:7923.8KJ/KW.H轴系临界转速:(计算值)高中压转子1769.1r/min低压转子1698r/min发电机转子(一阶/二阶)1393.8/3401.5r/min通流级数:总共27级高压缸1个调节级+ 8个压力级中压缸6 个压力级低压缸2×6个压力级给水回热级数:高加+除氧+低加(除氧器滑压运行)表1—1—1 额定工况下各段回热抽汽参数抽汽数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加热器1HR 2HR 3HR DEA 5LR 6LR 7LR 8LR抽汽级数调节级 6 9 12 15 16/22 17/23 18/24 19/25( 后)抽汽压力13.3 5.82 3.557 1.666 0.792 0.453 0.252 0.127 0.061(Mpa)抽汽温度(℃)382.5 312.5 439.7 336.5 271.5 206.4 138.6 86.2抽汽流量63.10 69.42 36.42 56.07 25.62 24.63 23.06 50.24(T/H)最大抽汽压力(Mpa)5.87 3.74 1.74 0.91 0.52 0.29 0.15 0.07末级叶片高度:851mm汽轮机本体外形尺寸:(长×宽×高)mm18055×7464×6434(高度指从连通管吊环最高点至运行平台距离)1.1.2 主要技术特性1.1.2.1 结构特点1.2.1.1汽缸本体高中压合缸,通流部分反向布置,高压缸为双层缸结构,材料为ZG15Cr2Mo1铸件,允许工作温度不大于566℃。
浅谈对高压加热器的基本认识大唐韩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韩城 715400为了提高热经济性,现代火力发电厂都采用回热循环,回热加热器是电厂热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
我公司II期机组高压加热器为表面式,是汽水两种介质通过金属受热面来实现热量传递的,是安装于给水泵和省煤器之间的加热器。
因水侧压力高,称为高压加热器。
下面就我们II期的高加做一简要说明。
一、外部构件如图所示,每台高加汽室装有放空气门,用于启动过程中排出汽侧的不凝结及杂质气体,我们现场的高加均在A、B侧各布置了一个启动排汽;此门理论上应在高加投运前开启,见有汽冒出即可关闭,但在现场实际操作过程此门长期关闭,如果要操作此门前,应注意设法避免其打开后对真空系统的影响,当然我们实际中有连续排汽既可以满足要求。
图示的不凝结汽体排出口连接的是高加的连续排汽管道,正常运行中此门应打开,用以连续排出高加内的不凝结气体,连续排汽至除氧器,将高加运行时不凝结的气排出,保证了加热器运行中的传热效果,并能防止加热器腐蚀,所以高加运行时连续排气阀应开启。
为了防止高加运行中超压,在高加汽侧装有安全阀,当压力超过规定值时,会自动泄压。
同时许多高加设计生产厂家考虑到当高加水侧停用,而高加U型管内的水不流动后,此时若汽侧不严有漏汽进入,可能引起U型水管膨胀而超压,所以也设计有水侧安全阀,但是有许多厂家也认为没这个必要,这是个值得商榷的技术问题,我们实际只在壳侧装有安全阀。
另外每台高加根据具体情况汽室、水室均设有几个放水门,当系统停运检修时放水使用。
这就不用多说了。
三台高加的水侧管为大旁路布置,即三台高加进水共用一只电动隔离阀、一只电动出水门和一只旁路管。
当任何一台高加内漏时,三台高加需全部停运,同时,应根据要求汽轮机带负荷,我们规程明确规定三台高加停运汽轮机可以带不大于600MW负荷。
正常疏水管道:用于排出本段抽汽凝结后的疏水。
同时在图示壳侧底部设有危急疏水管道接口,当高加某些情况下水位异常升高后及时排出多余的水,以保证系统安全、经济的运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压加热器技术条件GB 10865-89 Specification for high-pressure feedwater heaters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89-03-25批准1990-01-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规定了“U形管管板式”和“螺旋管集箱式”高压加热器产品性能地要求及质量地评定.本标准适用于对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回热系统中水侧设计压力为6~38MPa,设计温度不大于350℃;汽侧设计压力不大于10MPa、设计温度不大于510℃地U形管管板式和螺旋管集箱式高压加热器产品性能地评定,也适用于对相类似地疏水冷却器和蒸汽冷却器产品性能地评定.2 引用标准ZBJ 98 013 电站安全阀技术条件JB 3343 高压加热器制造技术条件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3 术语3.1 高压加热器地热力设计工况高压加热器运行时,各个参数达到高压加热器热力设计值时地工况.3.2 高压加热器地热力性能在热力设计工况下,高压加热器地主要指标:a.给水端差;b.疏水端差;c.汽侧压降;d.水侧压降.3.2.1 给水端差高压加热器进口蒸汽压力下地饱和温度与出口给水温度之差.3.2.2 疏水端差离开高压加热器汽侧地疏水温度与进入水侧地给水温度之差.3.2.3 汽侧压降介质流经高压加热器汽侧地压力损失(不包括静压损失).3.2.4 级间压差一组高压加热器中邻近两台高压加热器进口蒸汽压力之差.3.2.5 水侧压降给水流经高压加热器水侧地压力损失.3.3 投运率机组经72h试运行后,停机消除缺陷经24h试运行后正式投运起,在一年内高压加热器可以运行地小时数与机组运行地小时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1) 4 技术要求4.1 高压加热器地设计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定》和《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及JB 3343等有关规定.4.2 给水端差设有内置式蒸汽冷却段高压加热器地给水端差应不小于-2℃,无蒸汽冷却段地高压加热器地给水端差应不小于1℃.当给水端差要求小于-2℃时,应采用外置式蒸汽冷却器.末级高压加热器地出口给水温度不得低于设计值4℃.4.3 疏水端差设有内置式疏水冷却段高压加热器地疏水端差不小于5.5℃.当疏水端差要求小于5.5℃时,应采用外置式疏水冷却器.4.4 汽侧压降高压加热器汽侧地压力损失不大于高压加热器级间压差地30%.4.5 高压加热器各种接管内地介质流速应符合如下规定:4.5.1 U形管管板式高压加热器给水管内地水速在16℃时不大于3m/s;螺旋管集箱式高压加热器给水管内地水速在16℃时不大于4m/s.4.5.2 疏水出口管内地水速不大于1.2m/s;当疏水为饱和疏水且水位不受控制时,其疏水管内水速不大于0.6m/s.4.5.3 疏水进口管内地介质流速.4.5.3.1 双相流体地质量流速应不大于下列两者中地小值:G=77.16;G=1220 (2) 4.5.3.2 疏水进口扩容后地蒸汽流速应不大于45.7m/s,且蒸汽质量流速不大于式(3)计算值:G=38.58 (3) 4.5.4 蒸汽进口管内地蒸汽流速不大于式(4)计算值:(4) 上三式中 G——质量流速,kg/(m2·s);ρ——扩容后地蒸汽密度,kg/m3;v——蒸汽流速,m/s;p——蒸汽进口管处地蒸汽压力(绝对),MPa.4.6 高压加热器地制造应符合JB 3343地有关规定.4.7 高压加热器地主要附件4.7.1 高压加热器地安全附件高压加热器地保护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地有关规定.4.7.1.1 高压加热器地水侧应设置安全阀.4.7.1.2 高压加热器汽侧安全阀应符合ZBJ98013地规定,其流量应能通过下列流量地较大值:a.高压加热器最大给水流量地10%;b.U形管-管板式高压加热器一根传热管完全断裂时,在内外压差地作用下,两个断口流至汽侧地给水量按式(5)计算:(5) 螺旋管-集箱式高压加热器存在φ10mm裂口时,在内外压差地作用下,一个裂口流至汽侧地给水量按式(5)计算:(6) 式中——传热管破断流出地给水量,m3/s;d——传热管地公称内径,mm;——水侧设计压力,MPa;——汽侧设计压力,MPa.4.7.1.3 高压加热器地给水进水阀应能在高压加热器两根管子完全断裂时,保证在汽侧满水前关闭且同时打开旁路.高压加热器给水进口阀地关闭时间应不大于式 (7)计算值:(7) 为下列流量中地较大值:a.高压加热器最大给水流量地10%;b. (8)上两式中T——高压加热器两根管子完全断裂时,水充满最高水位以上地汽侧空间所需地时间,s;V——高压加热器最高水位以上地汽侧空间,m3;——高压加热器最大给水流量地10%或传热管地四个断口流至汽侧地给水量地较大者,m3/s;d——管子公称内径,mm;——水侧设计压力,MPa;——汽侧设计压力,MPa.4.8 水位控制高压加热器地疏水调节阀应有良好地调节特性,以保持高压加热器地正常运行.4.9 高压加热器地年投运率应不小于85%.4.10 单台高压加热器传热管管子和管口地泄漏根数见表1.表 1注:①双列高压加热器按机组容量地1/2计算;②蒸汽冷却器和疏水冷却器地管子和管口地泄漏根数不多于8根.4.11 高压加热器应具有合理地结构、可靠地安全性能,并能承受机组负荷地变化.5 高压加热器地测试5.1 高压加热器地热力性能地测试应符合本标准和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地规定.5.2 高压加热器地测试应满足下列要求:a.高压加热器在设计工况下运行;b.高压加热器应保持正常水位;c.高压加热器汽侧应排除非凝结性气体;d.使用合适地仪表;e.正确地测试方法.5.3 高压加热器地测试宜在投运后地第一年内进行.6 高压加热器地运行高压加热器地运行应符合水利电力部颁发地《火力发电厂高压加热器运行维护守则》和高压加热器制造厂提供地高压加热器产品说明书地有关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上海电站辅机厂、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哈尔滨锅炉厂及东方锅炉厂等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负责起草人陈建生、薛之年.本标准参照采用美国热交换学会《表面式给水加热器标准》.。
高压加热器说明书高压给水加热器设计使用说明书(岱海电厂2×600MW亚临界机组高压加热器)06.3618.023 编制:校核:审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二OO四年八月二十日目录一、概述二、高压给水加热器技术数据三、高压给水加热器结构四、高压给水加热器的运行与维护五、高压给水加热器换热管泄漏检修方法六、高压给水加热器防腐及贮存方法七、检验一、概述1、说明高压给水加热器(简称高加)是火力发电厂回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它是利用汽轮机的抽汽来加热锅炉给水,使其达到所要求的给水温度,从而提高电厂的热效率并保证机组出力。
高加是在发电厂内最高压力下运行的设备, 在运行中还将受到机组负荷突变,给水泵故障,旁路切换等引起的压力和温度的剧变,这些都将给高加带来损害。
为此,高加除了在设计、制造和安装时必须保证质量外,还应加强运行、监视和维护,加强操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才能确保高压加热器处于长期安全运行和完好状态。
本机组高加的运行维护和使用除按本说明书外,用户还应按有关规程,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加进行使用、维护和监视,以满足电厂安全,经济和满发的要求。
2、主要设计制造标准2.1 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法规第Ⅷ篇第一分篇 2.2 美国热交换器学会“HEI”表面式给水加热器标准 2.3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2.4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探伤》2.5《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检察规程》2.6 哈锅HG40.2002.014《引进型高压加热器制造、检验和验收技术条件》3、系统布置本机组高加系统采用单系列、卧式大旁路布置,有三台高加(从锅炉的方向依次称为第1、2、3高加)及附件组成:即JG-2150-1高加,JG-2200-2高加,JG-1650-3高加和附件。
在给水进入锅炉前,主给水从除氧器水箱经给水泵进入高加管程,在高加内通过汽轮机抽汽对主给水进行加热。
高加为逐级疏水,在正常情况时3号高加疏水去除氧器。
第四章加热器系统运行规程1.加热器系统设备规范2.加热器系统的投运和停运2.1加热器系统投运前的检查2.1.1执行机组启动前检查卡相关部分2.1.2确认加热器及其管道冲洗合格,有关试验校验合格。
2.1.3确认凝结水系统,给水系统运行正常,水质合格。
2.1.4确认有关阀门,表计等电源送上,信号灯良好。
2.1.5确认压缩空气系统运行正常,压力满足;气源至各用户的隔离阀开启。
2.1.6有关阀门经校验合格,动作正常。
2.1.7打开所有表计的隔离阀。
2.1.8确认水位计等报警及保护动作正常。
2.1.9确认各疏水调节阀动作正常,并已投入自动控制。
2.2加热器系统的投运2.2.1执行APS启动操作卡2.2.2加热器投运操作原则:2.2.2.1高、低加热器原则上随机组滑启滑停,当因某种原因不随机组滑启滑停时,应按“由抽汽压力低到高”的顺序投运各加热器,应按“由抽汽压力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停止各加热器。
2.2.2.2严禁将泄漏的加热器投入运行。
2.2.2.3加热器必须在水位计完好,报警信号及保护动作正常的情况下才允许投运。
2.2.2.4加热器投运时,应先投水侧,再投汽侧;停运时,先停汽侧,再停水侧(在水侧有必要停时)。
2.2.2.5加热器水侧投入时,应先开启加热器旁路阀,再关闭进出水阀。
2.2.2.6投运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热器出水温度变化率小于56℃/hr。
2.3加热器系统的停运执行APS停机操作卡2.3.1正常运行中加热器退出操作(一般高加隔离为三台高加一起隔离)。
2.3.1.1按抽汽压力高到低的顺序逐级退出高加抽汽,退出过程中,应逐渐关闭抽汽电动隔离阀,注意加热器出水温度变化率不得超出限值。
注意控制机组负荷变化。
2.3.1.2确认抽汽逆止门前的气动疏水阀应开启。
2.3.1.3关闭高加至凝汽器连续排气一、二次阀。
2.3.1.4逐渐关闭上一级高加至本级疏水阀,注意上一级高加事故疏水阀动作正常。
2.3.1.5关闭本级加热器正常疏水隔离阀和事故疏水隔离阀。
高压加热器安装、运行、维护、使用说明书济南市压力容器厂1.用途及结构特点1.1 用途高压加热器的作用是用汽轮机抽汽来加热锅炉给水,以提高机组的热效率。
1.2 结构特点本工程高压加热器为U形传热管、管壳式换热器。
布置形式分为:顺置立式。
设备上设有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附件,以确保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汽侧安全阀设置在壳侧筒体上,开启压力见1#、2#高压加热器装配图;水侧安全阀设置在给水管道上,开启压力为17MPa。
压力表分别装在汽侧筒体上、给水进出口、蒸汽进口和疏水出口管道上,温度计装在给水进出口、蒸汽进口和疏水出口管道上,详见系统图。
2.安装2.1 安装时给水加热器周围要留有足够的空间,来满足拆装、保养和维护的需要。
2.2 为了确保加热器能安全地运行的避免不必要的维修,不要使加热器管道承受过大的力和力矩。
2.3 安装前的检查2.3.1 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
2.3.1.1 检查设备外形是否符合图样要求,是否在运输中产生碰伤情况。
2.3.1.2 检查各接口件是否有松动、锈斑、裂纹及螺纹磕碰现象,如果有上述情况出现,应及时与制造厂联系。
2.4 安装2.4.1 加热器应轻轻地放置在基础上或支撑结构上,并垂直找正,设备中心线偏差不得超过5mm。
2.4.2 加热器的支座应牢固地固定在基础或支撑结构上。
所有地脚螺栓都应用螺母锁紧以防脱落。
2.4.3 安装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等安全附件。
2.4.4 进行整体的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的压力应按照设备总图所标定的压力分别试验,不得超压试验。
试验时不能使用制造厂配的压力表。
2.4.5 装设保温层,以增加其热效率。
2.4.6 设备的技术数据及接口详见设备总图。
3. 启动3.1 启动前应首先调整安全阀,使当汽侧压力超过图示压力时安全阀要能够自动启跳。
调整其它的安全附件,以达到调节灵活,动作准确。
各种阀门在各种开度时都应灵活可靠,无卡涩现象。
3.2 打开进水阀门和排气阀,进行充水,在加热器的管程充满水后,关闭排气阀,然后逐渐打开汽门,使设备投入运行。
五、高压加热器1.设备概况1.1高压加热器编号及规范高加的用途主要是提高锅炉给水温度和机组热效率。
我厂#1、#3、#4机组(N型机组)各配有两台高压加热器,即:#5、#6高压加热器,两台高加均由哈尔滨锅炉厂制造。
#2机组(K型机组)配有三台高压加热器,即:#6、#7、#8高压加热器。
1.2结构说明1.2.1高压加热器的结构:N型机的GJ—350—5和GJ350—6型高压加热器分别接到汽轮机一段和二段抽汽上,该两台加热器均为具有内置式蒸汽冷却器和疏水冷却器的立式加热器,其结构见图:1。
加热器是焊接结构,由外壳和管系组成。
加热器外壳由优质碳素钢板圈成形的,是一个可拆卸的筒体。
筒体下部焊有锻制法兰,上部焊有椭圆形冲压封头,封头中心焊有蒸汽入口管座和吊环二只,后者供加热器外壳或加热器整体起吊用。
外壳的圆筒部分有各种管座:水位计接管座,凝结水连接管座,以及从高一级加热器来的疏水管座等。
加热器底盖由椭圆形封头和锻制法兰组成,封头上焊有圆筒形底座,整个加图:1热器的重量均由固定于基础上的底座来承担。
在底部封头上焊有联箱管头和冲压成的弯头,为了使管系固定牢靠,在联箱管和配水管的两侧用钢板焊接起来。
加热器的管系是由两个配水管、两个联箱管和四个连接管以及中心引出管、隔板和盘香管等焊接组合而成。
联箱管、配水管和中心管在上部弯头处同联接管焊接在一起,见图:2所示为其间连接情况;以及水流回路。
在管系的全长内均焊有隔板,构成管系的骨架。
配水管内焊有孔板,孔板上有φ4毫米疏水孔,分配管被孔板分隔为两段,孔板的位置即为水在管系中一个流程的分界。
配水管的下部与焊在底盖上的进水联箱相连,在上部通过弯头和联结管、中心引出管连接在一起,连接管内焊有孔板。
联箱管内也焊有孔板,借孔板把水分隔为几个流程,孔板位置即为下一个流程的分界。
联箱管下端焊于底盖,顶端则通过弯头和连接管与中心管相连接。
联箱管与配水管相互交错布置呈180°角。
工程高压加热器技术规范书编制单位: XXXX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年月日工程高压加热器技术规范书审核:校核:编制:目录一技术规范 (1)1 总则 (1)2 工程概况 (1)3 设计及运行条件 (1)4 技术要求 (3)5 技术数据表(卖方提供并保证) (10)6 清洁、油漆、包装、运输与储存 (14)二供货范围 (17)1 一般要求 (17)2 供货界限(含设计界限) (17)3 供货范围 (18)三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 (20)1 一般要求 (20)2 资料提交内容及进度 (20)四监造、检验/试验和性能验收试验 (22)1 总则 (22)2 设备监造 (22)3 工厂检验与试验 (25)4 性能验收试验 (27)五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 (29)1 现场技术服务 (29)2 培训及技术配合 (30)3 设计联络 (30)4 售后服务 (30)六大(部)件情况(卖方填写) (31)七分包与外购(卖方填写) (32)八技术性能违约金支付条件 (33)九交货进度 (34)附图:汽轮机各工况热平衡图 (35)一技术规范1 总则它包括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卖方提供一套满足本技术规范和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 如未对本技术规范书提出偏差,将认为卖方提供的设备符合技术规范书和标准的要求。
偏差(无论多少)都必须清楚地以书面形式提出,经买卖双方讨论、确认后,载于本技术规范书。
1.4 卖方须执行本所列标准。
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卖方在设备设计和制造中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标准必须遵循现行最新版本的标准。
1.5 合同签订1个月内,按本技术规范的要求,卖方提出高压加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试验、运行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买方,由买方确认。
高压加热器检修工艺规程
第二节高压加热器概述
高压加热器是用汽轮机的抽汽来加热锅炉给水,以提高机组的热效率。
高压加热器为卧式结构,U形换热管、双流程,水室采用自密封结构。
加热器的壳体和管束在出厂前经过水压试验。
壳体是钢板焊接构件。
为保证其焊接质量,焊缝都经100%无损检查。
壳体和水室是焊接连接。
水室由半球形封头和圆柱形筒身及管板组成。
管板钻有孔,以便插入U形管。
水室组件还包括给水进口管、出口管、排气接管、安全阀、化学清洗接头和引导水流按规定流动的分隔板以及带不锈钢石墨密封圈的人孔盖、人孔座。
U 形管的管子是经焊接和爆炸胀于管板上的。
U 形管进口端加装长度为150mm的专用不锈钢衬管,以防涡流对管端的损害.钢制隔板沿整个长度方向布置,隔板又借助拉杆和定距管固定。
在加热器里装置不锈钢防冲板,可使进入壳侧液体和蒸汽不直接冲击管束,以免管子受冲蚀。
这些板都布置于壳体各进口处。
进入加热器的蒸汽换热过程中,分为三个阶段.即过热蒸汽冷却段,凝结段,疏水冷却段.
主要材质表。
第x篇高压加热器检修工艺规程第一章高压加热器结构概述第一节高压加热器工作原理1.1 概述我厂330MW机组给水系统串联布置了三台高压加热器,该加热器是由青岛青力锅炉辅机有限公司设计并制造的卧式、“U”型管管板式加热器,水室为半球形封头,小开口自紧密封式人孔结构。
高压加热器是配装机容量为330MW机组的回热设备,能有效地提高进入锅炉的给水温度,是汽机回热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设计合理,运行安全可靠,能大大提高电厂的热效率,降低热耗,节省能源。
1.2 工作原理:高压加热器是一种传热设备,给水经除氧器加热除氧后由给水泵送入上级高加,通过传热管被抽汽加热后,流入本级高加,然后进入下级高加,再送入锅炉。
从汽机来的抽汽是温度较高的过热蒸汽,过热蒸汽从加热器的蒸汽口进入,首先在高加过热蒸汽冷却段完成第一次热传递。
过热段是利用蒸汽的过热度加热即将离开本级高加的给水,使给水出口温度进一步提高。
之后蒸汽进入高加饱和段,在此进行第二次传热。
饱和段是加热器主要的传热区,加热蒸汽在此释放大量的潜热并凝结成饱和疏水,大大提高了给水温度。
饱和疏水聚集在设备下部,并在压差的作用下靠虹吸原理进入疏冷段,在此,饱和疏水再次释放热量,加热刚进入高加的给水,完成第三次传热,最后疏水成为过冷水(低于饱和温度)经由疏水出口离开高加本体。
高压加热器的三段(即过热段、饱和段、疏冷段)均按不同的热交换模式采用先进的结构,并为其完成充分的热传递配置了恰当的传热面积,使加热器的设计更科学、合理,大大提高了电厂热效益。
第二节高压加热器结构组成2.1 结构简介高压加热器是卧式、U形管管板式结构,它的传热区段分为过热蒸汽冷却段、蒸汽凝结段、疏水凝结段三段组成。
2.1.1水室水室为半球形封头加自紧密封人孔结构,水室内部装有二行程的隔板(为不锈钢罩壳)、给水进口端的换热管装有不锈钢防磨套管。
水室封头和管板分别采用SA516Gr.70和20MnMoNb材料,二者用焊接方式联成一体,水室人孔采用高压人孔自紧密封结构,密封可靠,拆卸方便,便于检修。
论汽机高压加热器运行的常见问题分析发表时间:2017-07-13T14:37:54.7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作者:朴成浩[导读] 分析汽轮机启动中的特点,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和正确的运行方式对保证设备健康水平和安全、经济运行有深刻的意义。
因此,提出各种保障措施确保高压加热器能高效正常地运行。
大庆石化公司热电厂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汽轮机在整个发电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发电厂三大主要设备,汽轮机在启动过程中,汽轮机各部件的金属温度将发生十分剧烈的变化,汽轮机的启动是指汽轮机转子从静止状态升速至额定转速,并将负荷加到额定负荷的过程。
这不仅因为高加投运与否直接与电厂出力和经济效益有关,而且会直接影响整个机组的安全性。
从冷态或温度较低的状态加热到对应负荷下运行的高温工作状态。
现电厂对高加的正常运行,其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近年全国各电厂发生的高压加热器故障情况,主要由管束爆管、水位失控、配套件发生故障及操作不当所引发。
分析汽轮机启动中的特点,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和正确的运行方式对保证设备健康水平和安全、经济运行有深刻的意义。
因此,提出各种保障措施确保高压加热器能高效正常地运行。
关键词:汽机;高压加热器;影响一、高压加热器的启停及运行原理加热器的启、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随机组负荷的高低启停,另一种是随机组的启停而启停。
运行中,当注水到工作压力时,关闭注水门,此时检查水侧压力是否下降以及汽侧放水门是否有水流出,以判断管子是否泄漏,若漏水则不能投入运行。
高参数大容量的机、炉,一般多采用单元制,机组多采用滑参数启停,此时高压加热器也可随同机组一起启停。
预热后打开水侧进、出口阀门的强制手轮,开启注水门,向加热器水侧注水,随着注水压力的上升,开启水室放空气门,当见水自空气门流出后关闭空气门。
以规程规定的速度使加热器汽侧升压,汽侧压力升高后,疏水水位上升,根据压力和水位情况,投入疏水器,进行逐级疏水,根据负荷情况也可疏至低压加热器。
火力发电厂高压加热器运行维护守则(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高压加热器运行维护守则》的通知(83)水电电生字第47号1979年我部曾颁发《火力发电厂高压加热器运行维护守则(试行本)》,经过几年来的试用,对大型机组正常投入高压加热器,保证机组出力和节约能源,起了积极作用。
1981年我部又组织有关单位对该守则进行补充与修改。
现正式颁发《火力发电厂高压加热器运行维护守则》,原试行本同时作废。
各单位在执行中,对本守则的意见请随时函告我部。
1983年5月16日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确保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经济满发,汽轮机在运行时,各高压加热器(以后简称高加)均应经常投入运行。
第2条如因故障必须停用高加时,应按照制造厂规定的高加停用台数和负荷的关系,或根据汽轮机抽汽压力来确定机组的允许最大出力。
第3条为了防止在高加管子破裂时可能造成汽轮机进水和高加筒体爆破及由此而造成人身事故,高加系统必须配置完好的保护装置,高加投入运行时保护装置必须同时投入使用。
第4条我国进汽压力为90at(1at=9.80665×104Pa)及以上的100MW以上大型机组,目前广泛采用U形管式和盘管式这两种表面式高加,本守则主要是对此而编制的,各发电厂编制现场规程时应以本守则为依据。
由于高加热力系统型式多样,在编制现场规程时,尚需按照设备的结构特点、制造厂家的要求结合现场具体条件加以充实。
第5条各厂编制的现场规程中,应附有下列技术资料:(1)高加热力系统图,包括给水、抽汽、疏水等系统;(2)高加保护装置系统图;(3)高加给水的设计通流量和最大允许通流量;(4)通过试验求得高加进汽压力和出口水温的关系曲线;(5)疏水调节阀门开度和负荷的关系;(6)各台高加允许的给水温升值。
第6条设计、制造和安装单位要为实施本守则创造条件。
第二章一般要求一、保护装置第7条高加保护装置应保证在高加发生漏泄、疏水调节阀卡涩等异常情况时,保护汽轮机不进水、高加筒体不爆破、锅炉不断水。
第8条一般用于高加的保护装置有:(1)给水旁路管道,当高加停用时可通过它继续向锅炉供水。
旁路阀和进、出水阀应能与高加高水位自动控制联动。
对未采用联成阀的给水旁路系统,为防止锅炉发生断水,应保证在旁路阀打开后再关闭进、出水阀;(2)高加进汽管道上的逆止阀和电动关断阀,它们由相应高加的高水位信号联动关闭。
如装有双重逆止阀,则这两个逆止阀都应按高加水位讯号联动关闭,以防高加满水倒流进入汽轮机。
除氧器与高加使用同一段抽汽时,应分别装设逆止阀;(3)高加汽侧和水侧防爆安全阀(水侧出口装有逆止阀时无此阀);(4)按照高加水位过高讯号而联动开启的危急疏水阀;(5)高加水位报警装置。
第9条制造厂提供的保护装置应保持完好,并在高加投运时同时投入。
如原设计的保护系统不够完善,应逐步改进或补充辅助的保护装置。
二、疏水系统第10条每台高加应设置疏水自动调节装置,保证在正常运行工况下高加筒体内凝结的疏水连续不断地排出,并保持一定的水位。
该疏水阀,特别是通往除氧器的疏水阀,应尽量靠近下一级加热器的入口。
第11条抽汽压力最低的高加,除了有通往除氧器的疏水管道外,还应有一条通往低压加热器或凝汽器等的疏水管道,使机组抽汽压力降低时,仍能排出疏水。
第12条对装有外置式疏水冷却器的系统,疏水冷却器应经常投入使用,如有缺陷应及时消除。
三、监视、测量仪表第13条每台高加应就地装设给水进、出口温度表,疏水出口温度表,汽、水侧压力表,水位计等。
第14条在控制室内应有高加的总的进、出口水温,各级进汽温度,各高加筒体水位,各疏水调节阀开度等指示仪表。
四、放空气系统及其他第15条每台高加都应在汽侧的适当部位装设排放空气的管道,以便运行时可以连续或定时排放空气。
第16条每台高加的汽侧和水侧均应有放水阀,用于停运和检修时泄压和排尽积水。
第17条在高加水侧管系的最高点应有放气阀,用于注水时排放管系内的空气。
第18条设计机组的管路系统时,应考虑能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安全地进入高加,进行检修。
第三章高压加热器的投入、运行和停用一、高加投入前的准备第19条检查抽汽管道上逆止阀、关断阀(进汽阀)的动作情况,作联动试验。
第20条检查并试验疏水调节装置、高加保护装置等,动作应正确。
第21条高加的各种测量仪表,如压力表、温度表、水位计及照明等均应处于良好状态。
第22条高加进汽阀、放气阀、安全阀、放水阀等开关应正常。
第23条高加首次投入运行或检修后再投入前,应对管束注水检漏,注水温度可根据设备的温度情况决定,以不产生突然的温度冲击为原则。
二、高加的投入第24条根据制造厂或运行规程规定的负荷,按抽汽压力由低到高逐个地投入高加。
投入时可以先通蒸汽,也可以先通给水,但都必须注意尽量减少对高加管板、管口、筒体等部件的热冲击。
第25条投入高加先通蒸汽时的操作步骤为:(1)全开高加汽侧放水阀、排放空气的空气阀以及抽汽管道系统上的疏水阀。
(2)稍开抽汽管道上的进汽阀,对抽汽管和高加进行预热,利用蒸汽对高加筒体、管板和管束的凝结放热,将这些部件逐渐加温到接近高加进口给水温度,使高加汽侧压力接近进口给水温度相应的饱和压力。
此时,可关闭汽侧放水阀及抽汽管道系统上的疏水阀。
(3)开启高加注水阀和水侧放气阀,向高加管束和保护装置等注水,放完空气后关闭水侧放气阀,这时高加水侧各压力表的指示值应等于管道内的给水压力。
管束充满水后,关闭注水阀,全开进、出水阀,全关旁路阀。
(4)逐渐开启抽汽管上的进汽阀。
为了防止高加各部件加热过快,应控制给水温度的变化率不大于5℃/min,以免产生热冲击而引起很大的温度应力,导致管口泄漏、筒体法兰结合面张口等。
进汽阀最终应处于全开位置。
(5)吹洗水位计,调整水位使处于水位计的正常位置。
(6)抽汽压力最低的高加疏水,当装有通往除氧器和凝汽器等管道而不能自动切换时,须根据汽侧压力确定疏水的流向。
第26条机组运行中投入高加先通给水时,则利用给水逐渐对高加进行预热,按第25条(3)进行操作。
当给水进、出水阀全开,旁路阀关闭后,按抽汽压力由低到高逐个投入抽汽。
第27条当锅炉汽轮机单元起动时,高加可以随机投入。
在汽轮机转子冲动前先通给水,进汽阀、抽汽管道系统上的疏水阀、高加汽侧空气阀等均打开,随着汽轮机的升速、增负荷,高加进汽压力升高而逐步加热。
三、高加运行中的定期监视第28条应经常注意高加水位的变化,防止无水位或高水位运行。
对筒体为下部法兰连接的高加,更应特别注意防止水位在法兰结合面附近大幅度波动。
第29条定期记录或监视高加的下述仪表指示:(1)水位计水位;(2)给水进、出口温度;(3)抽汽压力、温度,高加内部汽压;(4)疏水温度;(5)疏水调节阀开度。
第30条应注意监视处于关闭状态的给水旁路阀是否漏泄。
对不同的给水系统,可根据旁路阀后的温度测点或对照高加出口水温与下一级高加入口水温之间的差异来检查。
当发现由于给水旁路阀不严而使高加出口水温下降时,应及时消除旁路阀的漏泄。
第31条应注意监视和核对高加的端差(进汽压力下相应的饱和温度与出口水温之差)。
当端差增大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加以处理。
第32条注意负荷与疏水调节阀开度的关系,当负荷未变,而调节阀开度加大时,管束就可能出现了轻度漏泄。
第33条定期检查并试验疏水调节阀、给水自动旁路装置、危急疏水阀和抽汽逆止阀、进汽阀的联锁装置。
第34条定期冲洗水位计。
检查上下小阀门的通向是否正确,防止出现假水位。
四、高加的停用第35条在机组正常运行情况下检修高加时,应根据制造厂或汽轮机运行规程的规定调整负荷,按抽汽压力由高到低逐个地停用,即:(1)逐渐关闭高加的进汽阀,控制给水温度变化率不大于2℃/min;(2)关闭汽侧空气阀;(3)开启给水旁路阀;(4)关闭高加进水阀;(5)关闭高加出水阀;(6)关闭疏水阀;(7)开启汽侧放水阀,将汽侧疏水放尽。
第36条机组正常运行情况下,当高加水位计、疏水管或连接法兰等发生故障,需停用高加而又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运行时,可以单停汽侧而不停水侧,此时应:(1)逐渐关闭进汽阀,控制给水温度变化率不大于2℃/min;(2)关闭空气阀;(3)关闭疏水阀;(4)切断上一级高加来的疏水;(5)开启放水阀,将汽侧疏水放尽。
第37条高加随机停运时,由于随着负荷的下降,各台高加之间的压差减小,疏水流通可能不畅,引起高加水位升高。
为了防止产生这种情况,可事先打开疏水旁路阀。
第38条高加长时间停水侧而不停汽侧的工况是不允许的。
对现有进汽阀未纳入高水位保护联动的系统,在停用水侧后应手动关闭相应的进汽阀。
如确系保护误动作,能立即将水侧再投入时,可不关闭进汽阀。
五、事故处理第39条高加在运行中发生下述任一情况时应紧急停用:(1)汽、水管道及阀门等爆破,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时;(2)加热器水位升高,处理无效,水位计满水时;(3)水位计失灵,无法监视水位时;(4)水位计爆破又无法切断时。
第40条高加紧急停用的操作如下:(1)关闭进汽阀;(2)手动操作给水旁路装置,切断水侧进出水阀(如系加热器满水故障,则应先切断水侧后再停用汽侧);(3)关闭通往除氧器的疏水阀,并注意筒体内压力不应升高;(4)开启汽侧放水阀进行泄压;(5)按规程规定调整负荷,并通知锅炉值班员;(6)必要时将给水切换到冷母管。
第41条高加水位升高的原因如下:(1)管束漏泄或爆破;(2)疏水调节装置失灵;(3)误操作;(4)负荷降低,疏水压差小;(5)水位表失灵或就地水位表出现假水位。
高加水位升高时应核对水位计,检查给水温度。
确属水位升高时,应采取手动开大疏水调节阀或疏水旁路阀等方法,检查水位升高的原因进行适当处理,必要时停用高加。
第42条高加保护动作后的处理方法是:检查保护动作的讯号、水位情况,查明原因,消除缺陷后,方可恢复高加运行,并投入保护装置。
第四章高加的维护第43条在运行中发现高加水位不正常而停用后,可采用向管束注水、汽侧用水或空气打压等方法来判断管束是否漏泄,并确定漏泄部位。
第44条对U形管高加,漏泄的管子可以用与管子相同或类似材料制成的有锥度的塞子堵住管口,并密封焊好。
管口漏泄时应进行补焊。
对盘管式高加,只需将筒体或芯子吊出,即可对漏泄的管束进行局部更换。
第45条对盘管式高加的联箱,特别是分配管、汇集管的弯头,在检修时应用测厚仪监视壁厚的变化。
第46条为防止给水管道的冲蚀,运行中高加水侧通流量不应超过制造厂规定的极限数值。
对给水母管制系统要注意给水流量的分配。
第47条为防止疏水管道的冲蚀,疏水冷却器应投入运行。
没有疏水冷却器的高加,应加强对疏水管道的监督和维护,并采取适当措施减轻疏水管的振动和冲蚀。
检修时应对疏水管弯头测厚。
第48条大容量机组高加的管束普遍采用碳钢管,为了防止碳钢管的腐蚀须采取以下措施:(1)运行期间给水的pH值和含氧量按部颁《火力发电厂水汽监督规程》的要求,pH值选取高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