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器第二课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ppt教案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017.89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生物学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科书书名: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生命观念:用系统观分析细胞中部分与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能说明细胞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2. 理性思维: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科学探究:结合分泌蛋白的研究过程,了解同位素标记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4. 社会责任:知道生物膜系统与社会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2. 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通过对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的学习认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 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情景导入教师播放重庆北碚山火图片,通过该情景的构建,类比引出细胞内各部门也需要协调配合。
情境导入,引出本节内容。
新课讲授(一)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探究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1页思考·讨论,并给出任务。
2.给出分泌蛋白的定义,并补充胞内蛋白。
3.教师给出过渡语,引出对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研究过程。
4.先从实验的选材、方法展开,讲解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亮氨酸标记实验。
讲到方法时播放视频《同位素标记法》。
5.继续讲解该实验的步骤、现象及结论。
并解决讨论中的问题。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聆听、做笔记观看视频回答问题从实验探究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1.展示PPT,总结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2.播放视频《分泌蛋白的自述》。
3.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在分泌蛋白合成的过程中,各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4.结合图像分析各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情况及原因。
观察、聆听、记录观看视频思考、填空通过生物膜的相互融合引导学生认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从生物膜可以相互融合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成分和结构的相似性,从而引出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高中生物分泌蛋白教案年级:高中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分泌蛋白的生物合成过程3. 了解分泌蛋白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1. 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2.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机制3. 分泌蛋白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教学难点:1. 对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机制的理解2. 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材料:细胞培养液、蛋白质标记物3. 教学实验设计:观察分泌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和运输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蛋白质的概念和基本结构,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二、讲解蛋白质的合成和结构(10分钟)1.讲解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介绍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机制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15分钟)1.通过PPT介绍细胞内分泌系统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包装过程2.讲解分泌蛋白运输的机制和重要性四、实验演示(20分钟)1.进行细胞培养液实验,观察分泌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和运输过程2.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分泌蛋白的生物合成过程五、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分泌蛋白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六、总结复习(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泌蛋白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对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机制有更深刻的了解。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蛋白质的结构、生物合成和运输过程,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并加深对分泌蛋白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泌蛋白的相关知识。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中的一个内容,在学习了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丝分裂等知识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简述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熟练记忆与分泌蛋白有关的细胞器。
2、通过对过程动画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习建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并渗透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中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四、教学方法诱导式启发;动画直观教学;阅读思考。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分泌蛋白的定义展示胰岛素作用模式图,通过讲解胰岛素的合成、分泌来引出分泌蛋白的定义。
讲述分泌蛋白定义: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
例如: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抗体、部分激素。
呼吸酶、血红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
第二部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通过播放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动画,讲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各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配合。
思考:1、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2、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在通过观看动画,讲解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细胞内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
最后展示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1、下列各项中,全是分泌蛋白的是CA.唾液淀粉酶和细胞呼吸酶B.胰岛素和性激素C.抗体和胰蛋白酶D.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2、胰岛细胞中与胰岛素形成和分泌有关的结构是C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B.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细胞膜C.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D.细胞膜、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教材分析《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本节是学习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开端,又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解释细胞膜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2.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2.教学难点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四、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资料分析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思考题准备七、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成分,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我们来认识由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细胞的基本结构。
过渡:通过之前的学习,可以看到细胞膜的功能对于一个细胞的正常运作是必需的;当然细胞膜的功能除了上述介绍的三点,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也可以在后面的学习中逐渐了解,总结。
我们知道有什么样的结构才可能具有什么样功能,功能与结构是相统一的,那么,细胞膜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能完成上述的功能呢?鉴于细胞膜的结构我们还会在第四章详细学习,我们这里主要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看看完成细胞膜功能的是靠细胞膜上的哪些成分来完成的。
借助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我们大可以通过先进的仪器分析得知,但是我们手头上没有大家能利用的仪器。
我们有什么呢?请大家看下面的资料,来分析一下细胞膜的成分。
(投影:1.发现脂溶性的小分子,例如酒精、甘油等很容易通过细胞膜;2.如果用脂质溶剂处理细胞,发现细胞膜被溶解;3.如果用蛋白酶来处理细胞,发现也能破坏膜结构。
第3 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 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说出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过程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技能方面
1、学生能分析材料、实验现象,阐明自己的观点,发展推理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分泌静态模型,加深对该过程的理解,发展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细胞器的协调合作及生物膜系统,树立局部与整体统一、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
调配合完成的。
3通过对科学家的研究的学习,认同科学研究的成功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生物膜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分泌蛋白的形成运输分泌过程。
2难点:分泌蛋白的形成与运输分泌。
三教学过程
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
氨基酸→肽链→未成熟蛋白质→成熟蛋白质→分泌蛋白
二生物膜系统概念:
功能:。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教学设计【提供资料】1.呈现分泌蛋白的定义及举例说明。
分泌蛋白: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
如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
该部分意为帮助学生摸清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分泌蛋白”的定义。
一、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的实验探究【呈现材料】研究原理及方法:利用3H标记的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
——同位素标记法。
实验材料: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并结合图示介绍其部分结构)【强调动画观察重点】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微课形象化、具体化课本文字描述(包括添加例图、到真正的图文结合、环环相扣。
此“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及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细胞膜膜面积、内质网膜面积、高尔基体膜面积)放射性的变化(核糖体放射性、高尔基体放射性)该部分的重要考点,但程,各阶段细胞器及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细胞膜膜面积、内质网膜面积、高尔基体膜面积)、细胞器及细胞膜放射性的变化(核糖体放射性、内质网放射性、高尔基体放射性)等。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1.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
2.合成一段肽链之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至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
3.并且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内。
课本内容未直接呈现。
学习效率及复习效率。
画、同位素标记位置的观察,合成与运输”述“各阶段细胞器膜面积、细胞器放射性的变化”具有协调的配合”的结论。
间存在分工与配合”的结论。
根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经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达成的。
的科学意识。
4.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5.内质网膜鼓出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并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
5.高尔基体对蛋白质作进一步的修饰加工。
6.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
7.囊泡转移至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加工”过程需要能量,该部分的能量来自于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