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疗法时皮肤护理不到位存在问题的要因分析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医学教育·光敏性皮肤病致病因素分析和防治对策王波根据电磁波波长的差异,可以对太阳光线进行划分,100~400nm之间是紫外线,400~780nm之间是可见光,>780 nm是红外线。
其中,在紫外线的整个波段中,100~290nm是短波紫外线(简称UVC),290~320nm是中波紫外线(简称UVB),320~400nm是长波紫外线(简称UVA)[1]。
紫外线会造成皮肤损伤,但是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到达皮肤深度以及造成的皮肤伤害均不相同。
一般而言,短波紫外线不能到达地面,而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是可以到达地球表面并沉积在皮肤。
其中,中波紫外线主要累积在皮肤表层,一旦被表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和DNA所吸收,就会形成嘧啶二聚体,如果机体不能及时地将嘧啶二聚体清除,最终会引起表皮细胞萎缩、死亡,甚至最终形成皮肤癌。
长波紫外线会导致人体内生成大量的自由基,损伤机体遗传物质,真皮组织的纤维结构会被破坏,胶原蛋白流失,皮肤弹性减弱,造成皮肤老化[2]。
如果长波紫外线产生的光氧化物没能及时被清除,就会成为过敏原,许多光敏性皮肤病由此产生。
1致病因素光线对皮肤造成的损伤包括:最基本的晒伤和晒黑,光敏性皮肤病,皮肤癌,皮肤肿瘤,红斑狼疮,因特殊工种导致的职业性光敏性皮肤病等。
常见的光敏性皮肤病有:外源性过敏性皮炎(如光毒性接触性皮炎、光敏性药物反应),特发性过敏性皮肤病(如光化性痒疹、多形性日光疹等),遗传性皮肤病(如角化异常导致的Kindler⁃Weary综合征、着色性干皮病等),日光照射引发的皮肤病(如红斑狼疮、湿疹、银屑病等)。
光敏性皮肤病的形成主要由光的参与导致,由于患者所属地区、职业、性别不同,存在个别身体差异和食用药物等因素,最终会致使形成不同的皮肤病。
1.1地区及海拔因素:光敏性皮肤病的形成和光线关系密切,而紫外线的强度与各地区的海拔关系密切。
在高海拔地区,如我国的西藏和新疆等地区,因为海拔较高,紫外线的强度很大、日照时间也长,这些地区患光敏性皮肤病的人群就相对多于其他地区。
新生儿黄疸光疗时不顺从性分析及护理对策一、背景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一种疾病,约有60%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的症状。
其中,重症黄疸需要治疗,其中光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但是,在光疗的过程中,很多新生儿会出现不顺从性的状况,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主要从不顺从性的原因入手,分析其表现及对策,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二、不顺从性的原因1. 新生儿对光疗的反应对于宝宝来说,被裹在光疗毯中并且头部戴上护目镜是一种不熟悉的、令人不适的体验。
此外,光疗毯会限制宝宝自由活动的空间,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不愿意配合治疗。
2.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黄疸较普遍,而母乳喂养涉及到了妈妈的乳房问题,母亲需要给宝宝的饮食和睡眠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协作,这对于母亲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
3. 宝宝个性和情绪状态每个宝宝的个性和情绪状态都不同,有些宝宝可能会更加不喜欢被包裹在一个光疗毯中,或是不愿意戴上护目镜。
一些情绪问题,如焦虑和不安,也可能会干扰宝宝配合治疗。
三、不顺从的表现1. 宝宝扭动不安宝宝在光疗时可能会扭动腿、抽动胳膊等,让光线无法顺利进行。
这种情况下,手套和脚套会很有帮助。
这种行为的存在并不是不顺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护士给宝宝配备了手套和脚套的话,就可以让宝宝缓解焦虑并且在一个相对稳定和舒适的感觉中接受治疗。
2. 宝宝狂呛或哭闹不少宝宝在光疗过程中会狂呛或哭闹。
这种反应通常是宝宝未应对光疗的困难和不适感到不知所措,出现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反应。
护士可以通过柔和的声音、安抚的姿势和快速的治疗流程来提高宝宝的配合度。
3. 宝宝难以保持同一姿势由于光疗过程中宝宝需要一直保持同一个姿势,对于某些天性比较。
放射治療引起皮膚反應之照顧96.12.03制定治療前照射皮膚的照護放射治療部位的範圍,都是經過電腦精密計算,非經醫師許可不得自行塗改,如果劃的線條模糊時,必需由負責治療的醫師重做描繪,請勿自行劃線,以防照射部位不準確造成正常細胞的破壞。
治療期間照射皮膚的照護(1)治療部位儘量避免用肥皂清洗或磨擦。
如照射部位是頭皮可使用嬰兒洗髮精較溫和,勿過度抓洗頭髮,以減少照射部位的皮膚刺激。
(2)除非醫師建議,否則不可於照射部位塗用藥膏、藥粉、化學藥品,以免增加皮膚的反應。
(3)輕微之癢感,不可用指甲抓,以減少皮膚的刺激及破損,此時可用冷敷。
(4)不可用膠布粘貼,會增加皮膚的負擔,如有美容膠脫落,也不需再補貼。
(5)不可作過度的日光曝曬,如果在陽光下會超過十五分鐘時應做好防曬措施,如著長袖長褲、戴帽子、撐傘等。
(6)照射部位應避免磨擦,穿衣部位應選擇寬鬆棉質的衣物,頸部接受照射者勿穿有領子的衣物以減少脖子表面因磨擦而致皮膚發紅。
(7)治療時身上任何藥膏需除去,減少放射線對皮膚的反應,一般建議治療前4-6小時勿塗抹任何東西。
(8)若有嚴重的皮膚反應,本科醫師將視情況讓您停止治療,暫時休息,或給予軟膏使用。
(9)治療部位如有傷口未癒合,需經醫師檢查之後再決定是否繼續接受治療。
(10)照射過的皮膚最好讓其自行變化生長,不要加外來因素之干擾,以減輕皮膚反應。
(11)攝取足夠的營養、水份以增加破損皮膚的修復能力,如高蛋白、高熱量、維他命C。
治療結束後照射皮膚的照護(1)治療部位的劃線可不必保留,但不要用力擦掉,預防皮膚破損。
(2)治療部位,避免用肥皂或刺激性消毒液清洗及磨擦,等待皮膚完全生長恢復後,才按一般正常方法清洗。
(3)因治療引起之皮膚顏色變深,它會自然退除,無需加外力或特殊療法除去。
(4)治療部位的皮膚會較乾燥,洗完澡後可使用無刺激性一般乳液擦拭。
蓝光治疗中的新生儿皮肤护理对策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在接受蓝光治疗过程中的皮肤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通过对80例新生儿黄疸病例,分析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皮肤问题,进行治疗前、治疗时、治疗后的严密护理,可以使光疗能顺利实施,最大限度保护患儿皮肤,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结论:新生儿黄疸在光疗过程中易出现皮肤问题,且发生原因比较多,如能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则能保证患儿皮肤完整性,提高蓝光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黄染的现象,蓝光照射治疗病理性黄疸简单易行、安全有效,但治疗过程中舒适度的改变导致患儿出现哭闹、躁动等,极易出现意外。
针对新生儿在光疗过程中皮肤极易出现的以下几个问题:皮肤干燥、皮肤过敏、皮肤感染、皮肤意外损伤,我院儿科新生儿病室制定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光疗前、中、后的系列护理对策,从而提高疗效,减少光疗皮肤问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14年1月~2014年6月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男52例,女28例;早产儿32例,低体重儿11例,足月儿48例。
通过查血清胆红素等方法确诊,血清胆红素浓度在13~29mg/dl之间。
血清总胆红素量在220~380mg/L。
2.护理对策2.1蓝光治疗前的皮肤准备:2.1.1患儿入蓝光箱前清洁全身皮肤,禁止在皮肤上涂爽身粉货油类,以免降低光疗效果。
2.1.2暖箱内置鸟巢,既能为患儿营造一个模拟子宫的环境,又能防止患儿手脚碰触暖箱边缘造成皮肤损伤。
2.1.3保证患儿床上勿遗留任何杂物,如棉签、针帽、电极片等,以免压伤患儿皮肤。
2.1.4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导致的感染,或为患儿戴上手套、脚套。
手套、脚套应剪去多余的线头以免缠绕患儿手指、脚趾。
2.1.5正确使用眼罩,我科使用了新生儿光照治疗专用的眼罩,由弹性绷带和眼部保护罩组成,可根据患儿头围大小选择适宜号型,且专人专用,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
光疗甲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光疗甲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脆裂透明胶涂抹的厚度不够,或者温度过高、过低都是脆裂的.原因。
透明胶可以多涂几层,每一层都必须薄而均匀。
以预防脆裂现象产生。
同时光疗胶的操作温度应该控制在20℃左右。
(二)光疗后指甲表面黏湿由于没有用95%酒精认真清洗指甲表面浮胶。
(三)光疗胶不硬化可以的原因有:1.光疗照灯的时间不够,需要加长时间。
2.光疗灯老化或有污渍。
应该每天用清洁剂清洗。
灯管使用超过安全小时,应该立即更换。
3.上了光疗胶的手没有正确放入光疗机内。
没有接受良好的UV光照,需要纠正姿势延长光疗时间。
4.制作法式光疗指甲时,需要延长光疗时间。
除去纸托板时可在光疗指甲的底、侧部多光照1-2分钟。
(四)光疗胶面不平整温度太低所致,可将光疗胶放在温暖的区域升温。
(五)光疗胶流动性大温度过高所致,可将光疗胶放在有空调的室内使用。
(六)光疗胶退色或变黄由于顾客使用防晒产品所致。
应避免接触防晒产品或使用后立即用清洁剂清除。
(七)光疗后指甲色彩暗淡指甲表面浮胶过多,是清洗方法不当或未采用专业清洁剂所致。
轻拍清洁剂少许在指甲黏胶表面,溶解后用力擦除。
(八)彩色光疗胶剥落或不均匀没有采用超强封层胶涂抹于指甲表面或者彩色光疗胶没有充分搅匀,色素沉于瓶底造成。
(九)皮肤刺痛原因可能有:1,光疗胶涂到了皮肤上,需要擦洗掉皮肤部分后再照灯。
2,光疗胶聚合时会释放热量,一次涂抹太厚,聚合时会有灼痛感。
应该每一层都薄而均匀。
当发现有灼痛感时,将手取出后,重新照灯。
(十)光疗笔硬结使用后没有擦洗干净导致,光疗笔使用后,必须用纸巾将笔刷头擦干净。
放射治疗中皮肤护理的要点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皮肤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为了保护皮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皮肤护理要点。
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在放疗期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非常重要。
患者应每天用温水轻轻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化妆品。
干燥的皮肤更容易受损,所以患者在清洁后应立即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并注意保暖,以避免受凉。
2. 避免刺激性物质接触:放射线本身就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因此患者应避免接触各种刺激性物质,如化学物质、化妆品、药物等。
在放疗期间,患者应避免在照射部位涂抹药膏、护肤品等物品,以免加重皮肤反应。
3. 防止阳光直射:放疗后,皮肤对阳光变得敏感,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患者应避免阳光直射,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如果需要外出,应穿长袖衣服、戴帽子、撑伞等措施来保护皮肤。
4. 避免摩擦和压迫:放疗后的皮肤比较脆弱,容易受损。
因此,患者应选择宽松、柔软、透气的衣服和内衣,避免穿戴紧身衣物。
同时,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压迫照射部位的皮肤,如侧卧、趴睡等。
在坐立或站立时,患者可在受累部位垫上柔软的垫子,以减轻压力。
5. 正确使用保护剂: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一些保护剂,如硅霜、氧化锌等。
这些保护剂有助于减轻皮肤反应。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这些保护剂,并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
6. 及时处理皮肤反应:在放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红、干燥、瘙痒、疼痛等症状。
对于这些症状,患者应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抗过敏药、抗炎药等。
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也应注意遵守医生的指示。
7. 增强免疫力:放射治疗可能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使皮肤更容易受到感染和损伤。
因此,患者在放疗期间应注意增强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均衡,适当进行锻炼等。
8. 定期复查与随访:在放疗结束后,患者应定期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激光治疗“光致过敏”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美容和皮肤激光治疗后,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过敏的现象。
部分是治疗后很快发生,部分是48小时左右产生,有些客户在使用了一些修复产品后,也会出现一次过敏现象。
那么,有些是一过性的,有些则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多人,基本上也只能解释为“过敏”两个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One光致过敏的病理和原因光致过敏是一种淋巴T细胞介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
这种反应,首先是机体(面部皮肤)存在某种光敏物质,在激光治疗过程中吸收光能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变成“半抗原”,并在体内和某些大分子物质结合成为全抗原,这些抗原刺激机体的抗体或者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在过敏的过程中,皮肤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接下来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引起皮肤水肿,红肿,出现荨麻疹的症状反应;而迟发性则产生痤疮样的过敏反应:“爆痘”。
通常是48小时前后发生,这种情况以前一直无法解释。
很多美容院认为是“排毒”,释放“激素”或者排泄“重金属”,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确切,但是激素与重金属或者其它不合规的化妆品使用,确实与之相关。
长期使用不当化妆品,过度使用化妆品,会让皮肤逐步处在一种“半过敏”的临界状态之下。
经年累月,顾客的皮肤已经到达了过敏的边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激光是一种较强的外源性刺激,治疗后等于给半过敏,敏感的皮肤“临门一脚”,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我们一直认为“痤疮”是皮肤皮脂腺分泌和痤疮丙酸杆菌导致而成,但这只是诱因之一。
痤疮最终的问题,还是因为机体免疫反应而导致。
也就是个体对于过敏原,比如病菌的排泄物,光刺激过敏抗原出现的过度免疫反应。
Two光致过敏的种类1.荨麻疹样(一过性皮肤红肿过敏):激光治疗后,组胺释放导致荨麻疹样过敏,皮肤会出现水肿,红肿,剧烈瘙痒等典型症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2.痤疮样光致过敏:其本质就是人体免疫的反应,而诱发痤疮(爆痘)的出现。
这种情况,多见于中年女性,至于是否T字区出现油脂,以及是否分泌十分旺盛,这个不直接相关,相反的,皮肤干燥和变薄的客户,这种情况反而更多。
皮肤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皮肤科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涉及到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也涉及到护士的护理和照顾。
在这个领域中,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够提供高质量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然而,在皮肤科护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解决。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皮肤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护人员缺乏综合护理能力在皮肤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对病人进行全方面的护理服务,包括身体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护理等。
但很多医护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非常出色,但在综合护理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他们需要加强对病人的全面护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二、护理流程不规范化在皮肤科护理工作中,护理流程的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
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组织和实践护理工作,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的感染风险。
但实际上,在一些医院中,护理流程的规范化程度还不够高,导致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医疗设备的不足和不全面在皮肤科护理工作中,医疗设备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医疗设备可以有效地帮助医护人员完成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疼痛。
但在现实中,很多医院并没有配备完整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这就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四、护理质量和安全存在问题在皮肤科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和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需要遵守严格的护理标准和操作规范,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的关注和观察。
但在现实中,有些医护人员护理质量把握不准,存在出现操作错误和疏忽的情况,甚至会对病人产生不良影响。
五、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在皮肤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秉持着耐心、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也需要具备很高的沟通技巧。
因为病人和家属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是非常复杂的,护士需要做到心理上的宽慰和心理支持,才能让病人和家属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关于科诺科诺科诺紫外线光疗仪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二)7、科诺紫外线光疗仪治疗系统与传统疗法比较有哪些优点?与传统疗法相比,科诺紫外线光疗仪治疗的最大优点是显效快速、效果持久并且安全。
传统上UVA治疗白癜风的次数非常多,UVA光疗通常需要的30-50次左右的治疗,同时伴随的副作用较多,缓解期也较短,而科诺科诺紫外线光疗仪UVB仅需要一个疗程10次的治疗即可明显见效。
缓解期最长超过3年。
对于白癜风来讲,传统的内服和外用药物治疗基本上很难保证效果。
8、科诺紫外线光疗仪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科诺紫外线光疗仪在治疗白癜风时,存在个体差异。
和以下因素相关:皮肤肤色(皮肤类型)、皮损时间(一般发病时间短的恢复较快)、皮损部位(头面部躯干治疗效果最佳、四肢次之、指背掌心和足底较差治疗亦需要比头面部更多的次数)。
9、身体不同部位治疗效果的差异原因是什么?寻常型白癜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白斑处黑素细胞因T淋巴细胞免疫杀伤死亡所致,T淋巴细胞在进行免疫杀伤时需要识别杀伤目标的"身份",也就是说白癜风是T细胞专一性的识别和杀伤黑素细胞,人类的毛囊中存在处于原始状态的黑素细胞,它们不表达黑素细胞的特征标记,因而一般可以逃脱T细胞的杀伤,白癜风的恢复需要科诺紫外线光疗仪刺激这些残存的处于原始状态的黑素细胞成长成为具有功能的成熟黑素细胞而使白斑皮肤恢复,这也就是白癜风在恢复时,往往先在汗毛孔周围出现色素小岛,而后小岛扩大最后恢复的原因,之所以出现身体不同部位对治疗反应的差异就和人体不同部位毛囊的分布密度、毛囊的类型、该处皮肤的血液供应等原因有关。
手掌心和足底没有毛囊结构,因此治疗最为困难。
10、科诺紫外线光疗仪治疗系统是否安全,会弄伤皮肤吗?科诺紫外线光疗仪治疗白癜风是非常安全的,它通过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国家卫计委的认可,而且一直以来都没有任何不良反映的报告,更没有致癌的风险,可以避免照射的正常组织,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正常皮肤的伤害。
光照疗法时皮肤护理不到位存在问题的要因分析及对策
光照疗法是一种通过荧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
目的是应用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
主要作用是使4Z,15Z-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4Z,15E-胆红素异构体,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
光照疗法时皮肤护理不到位问题的要因分析图
一、光照疗法时皮肤护理存在的问题
1、患儿因素
(1)新生儿机体抵抗力差: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差,皮肤幼嫩、角质层菲薄,皮下组织细胞之间的连接不紧,容易对不良刺激产生红肿、起泡、糜烂,渗出等炎症性病变和过敏,尤其是病情严重、体重轻、体质虚弱、生长发育差的患儿。
(2)患儿不能配合:患儿在蓝光箱内,缺乏安全感,容易哭闹,出汗多,汗液刺激容易出现皮肤病损伤;再加上四肢躁动,容易出现擦伤、抓痕。
2、护士因素
(1)护士责任心不强:护士缺乏责任心,自我监督力度不够,护理不到位,出现皮肤损伤。
(2)护士重视不够:护士对皮肤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自身对皮肤护理重视不足。
(3)交接班不到位:交接班流于形式,未严格床头交接,未能及时解除风险因素,导致皮肤长时间受压,继而出现皮肤损伤。
(4)护士巡视不及时:病人多,夜班时间长,护士工作压力大,护理不到位。
护士过于程序化,对存在皮肤损伤风险的患儿,未缩短巡视时间,导致皮肤损伤的发生。
(5)护士操作不规范:护士动作粗暴,操作不规范,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6)缺乏风险防范意识,预见性护理能力不足:护士经验能力不足,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引起皮肤损伤的风险,预见性护理能力不足,导致了皮肤损伤的发生。
3、其他因素
(1)环境温湿度不适宜:新生儿皮肤皱折多,清洗后水不易擦干;污湿尿布的刺激;潮湿的环境使局部皮肤的抵抗力下降而发生红臀。
(2)大小便刺激:粪便尿液中含有细菌和尿素,在细菌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尿素被分解,产生出一种对皮肤产生刺激的气体氨气,NH3易于挥发,刺激皮肤,引起红臀湿疹。
而且氨气能使皮肤周围的PH值由弱酸性变成弱碱性,对表皮组织和真皮组织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刺激、发红、导致皮肤细菌感染。
(3)材料刺激大:不合格的原材料或生产贮藏过程中原材料受到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污染,这些质材低劣的纸尿裤本身对婴幼儿皮肤有不良的刺激,也会导致红臀。
纸胶布和透明敷贴长时间加热后,胶布的黏性增加,胶布撕下时,皮肤发红或破损。
蓝光箱内有机玻璃床面过硬,早产儿、低体重儿、体质虚弱的患儿骨隆突处易发生皮肤损伤。
4、管理因素
(1)质控不到位:护士长及质控小组对皮肤护理重视不够,监督不到位。
(2)管理教育不到位:护士长对责任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及预见性护理能力未
及时进行培训。
(3)护士人力不足,工作强度大:具有新生儿室入室资格的护士人员不足,护士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
二、解决措施
1、针对“新生儿机体抵抗力差”:增加营养,按需哺乳,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能够满足6个月内婴儿的全部营养需要,还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和免疫因子。
实行保护性隔离制度,置单病种病房,保持床单位平整,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全身皮肤情况,每日洗浴,每2小时翻身变换体位。
2、针对“患儿不能配合”:及时修剪患儿指甲,避免抓伤;使用鸟巢、袜子等对患儿和局部皮肤进行保护;出汗多时及时擦干,进出蓝光箱进行沐浴。
按需喂养,及时更换尿布,使其舒适。
必要时进行抚触,增加其安全感。
3、针对“护士责任心不强”:加强护士责任心,加强管理,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制定奖惩措施,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针对“护士重视不够”:加强护士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规范化培训,列入考核范围,护士长和质控小组加强监管,晨会和每月科室会议反馈。
5、针对“交接班不到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床头交接班,实行责任制护理,责任到个人,护士长加强监督和管理,每日检查,不定期抽查。
6、针对“护士巡视不及时”:加强巡视,定时翻身,使用新生儿巡视卡,巡视卡内容要求及时记录,并签名;新生儿超过5人时,增加N班护士人数,协助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7、针对“护士操作不规范”: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对新生儿护士定期培训考核,每月进行操作和理论培训,提高护士的爱伤观念,避免粗暴的动作。
8、针对“缺乏风险防范意识,预见性护理能力不足”:加强对高危患儿的管理,积极评估患儿的皮肤情况,对易发生皮肤损伤的高危患儿和高危部位,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严格交接班,持续动态评估和观察,一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提高护士的专业警惕性和护理风险存在的意识,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控制和预防高危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
9、针对“环境温湿度不适宜”:提供适宜的环境,避免湿热环境,根据患儿体温设置箱温,湿度55%~65%。
经常查看尿布有无污渍,及时更换尿布,更换尿
布时,先用湿巾,再用抽纸把水吸干,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10、针对“大小便刺激”:纸尿裤要勤换,包兜松紧适宜,避免使用肥皂,对腹泻及出汗多的患儿,要增加更换纸尿裤的次数,纸尿裤一旦污染及时更换。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产生的粪便刺激性小,能降低红臀的发生。
11、针对“材料刺激大”:向家长宣教使用清洁细软、吸水性强的浅色尿布,可为纯棉布;固定留置针时选用透气性好、富有弹性的低过敏的透气敷贴,可反折透明胶布,尽量减少胶布跟皮肤的接触面积。
使用鸟巢、袜子保护患儿和骨隆突处。
12、针对“质控不到位”:护士长和质控小组要加强监督和检查,每月反馈,组织大家学习,护士长经常进行关于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损伤的重要性的教育。
护士长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结合,督促新生儿巡视卡填写及时完整,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风险。
13、针对“管理教育不到位”: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对责任护士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及预见性护理能力的培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为做到的问题,晨会或科务会上反馈,集体进行讨论,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14、针对“护士人力不足,工作强度大”:加强对护士新生儿理论和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对具有新生儿入室资格的护理人员,及时予考核,考核通过人员及时授予入室资格,充实新生儿室护理人力资源。
合理搭配新生儿室护理人员;病人多时,及时增加护理人员,以确保护理安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