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还有一些事公开了但没有市场交易行为的

4.经济福利:

人均水平,人均GDP只是反映收入的平均水平,并没有反映首付的分配情况。

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从地下开采出来后他的价值被计入GDP

5、分析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分歧。

答:主要分歧有:(1)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古典学派认为,人们的预期不是被动地重复过去,而是主动的、有理性的,人们能够利用现有的一切信息形成理性预期并指导自己的行动,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价格、工资就具备完全伸缩性,市场是能够出清的。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即使理性预期存在,价格、工资的刚性

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不能出清。

(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工资具备充分伸缩性,市场能够出清,因此政府干预经济是没有必要的。而凯恩斯学派认为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缺陷,市场出清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政府要担负起市场出清的任务,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是必要的。

6、国民收入的衡量方法有哪些?

收入法用这种核算方法,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GNP–NFP

支出法是把一个国家一年期间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按购买者(需求者)支出的金额(因而也是这些产品和劳务的销售金额)分类汇总而成。

即:Y=

7.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的条件是什么?

率。

8

9

答:(1将储蓄率、(2

(3

(4

率是1%

10

11

答:

12

答:(1

分行业利润率水平偏高,拉动通货膨胀。低效率厂向高效率厂看齐,提高产品价格,拉动通货膨胀。工人通过工会要求同高工资人群有相同工资,从而拉动整个整体趋于高工资。

1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答:(1)长期总供给

主要受人口(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口和资本存量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都会增加总供给;反之则相反。例引进新技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总产量提高,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长期总供给的增加意味着与之对应短期总供给也会增加,这是因为在短期内短期总供给量和长期总供给量会出现偏离,但是在长期内两者必须相等,也就是说,长期总供给是短期总供给的基础。

(2)短期总供给

一个经济的短期总供给主要受工资、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带动成本上升而导致短期总供给减少,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而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则会造成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例工会的成立增加了工人集体谈判的能力,是工人的工资水平增加,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减少,因此企业会减少总供给量,是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成本上升并不会造成一个社会人口和资本存量的变化,也不会改变当前的技术情况,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并不会发生变化。在图中反应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沿着同一条长期总供给曲线左移,表明在短期总供给减少的过程中,社会潜在的总产量保持不变。

1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什么?

答:(1)实际资产效应

人们会由于各种原因持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如货币、基金、股票、债券等。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手中名义资产的数量不会改变(以货币固定其价值的资产,其名义值不变,如货币、固定收益债券等),但以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的实际资产的数量会减少,这就意味着他原来的计划可能要大打折扣,为了实现未来的计划他必须保持实际资产数额不变,因此,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名义资产存量。

结论: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情况就会相反,这就是实际资产效应。

实际资产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因此向下倾斜。

(2)跨期替代效应

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抬高利率水平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货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货币市场上对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为了平衡人们对货币的过度需求,利率水平必然上升。这样,价格水平上升必然带来利率水平的提高。同时,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

结论: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从而减少对商品的需求总量;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则会用当前消费来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量,这就是跨期替代效应。

(3)开放替代效应

15

16

17

0时的18

答:(1)IS曲线是代表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2)LM曲线是代表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MkyhrP。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货币市场上,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3)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IS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IS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LM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考虑到IS曲线和LM曲线的上述移动特点,如果使IS、LM曲线同方向和同等幅度的向右移动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而要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相机抉择),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

19、为什么说IS-LM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要小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的政府支出乘数?

答:在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中,政府购买的乘数dY/dG=1/(1-b),0<b<1,即此时政府购买乘数显然会大于1。而在IS-LM模型中,政府购买乘数dY/dG=z/(1-b)=f/[f(1-b)+qh],其中z=h/[h+dk/(1-β)],很显然0<z<1,f代表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