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对联
- 格式:doc
- 大小:6.37 KB
- 文档页数:4
名人关于求知立学对联
以下是一些名人关于求知立学的对联:
1.清代郑板桥: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栽竹,
直似儿孙。
2.清代蒲松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
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能破吴。
3.清代章学诚:读书贵在得方,不在徒多;作文贵在有物,不在
饰华。
4.清代阮元: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5.唐代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7.宋代欧阳修: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8.唐代刘禹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9.宋代苏辙:治学问宜按部就班,戒浮躁而脚踏实地。
10.唐代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这些对联都表达了名人对于求知立学的深刻见解和态度,对于我们启示和借鉴非常有价值。
五十副古人读书对联读书对联(一)集句联(张应昌)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
集句联(梁同书)读书不求甚解;鼓琴足以自娱。
集句联(蔡鸿逵)除却读书无所好;恍如造物与同游。
自题联(袁枚)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
春联(吴可读)九重春色新承泽;一部秋官旧读书。
格言联(初彭龄)当局能肩天下事;读书要见古人心。
格言联(吴恭亨)读书须知有事在;移山只是争人为。
书塾联(桑调元)放开肚皮吃饭;抖起神气读书。
门联(严树森)两朝恩眷三持节;五岭归来再读书。
赠人联(佚名)非关因果方为善;不计科名始读书。
赠袁枚联(沈凤)天为安排看山处;风来洒扫读书窗。
赠黄奭联(佚名)久病始知求药误;衰年方悔读书迟。
赠李长庚联(阮元)海天飞炮亲挝鼓;夜月扬帆坐读书。
自题联(佚名)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格言联(朱先敏)诚意正心,只四字学;读书静坐,各半日功。
小园联(乌尔衮布)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一亩种菜,一亩栽花。
客厅联(王兰汀)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种花养性,种竹养心。
家塾联(左宗棠)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
格言联(佚名)陶靖节好读书,不求甚解;苏子由学为政,益治其文。
自题坚庵联(于鸿炜)须十年读书,十年养气;可半日接客,半日看山。
堂联(姚文田)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堂联(徐文炯)世间有几许名门,皆因积德。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格言联(佚名)读书好,耕田好,跟好学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格言联(张花榜)想行路出门难,但得居家便是福;除读书写字外,别无生计所由穷。
书室联(李石贞)彼何人,予何人,都是穿衣吃饭;穷亦命,达亦命,不如闭户读书。
家训联(佚名)多积德,多读书,多吃亏,以多为贵;寡意气、寡言语、寡嗜好,欲寡未能。
40自寿联(庄俞)今已无闻,再十年也是无闻,醉酒看花且永日;未能不惑,只一言差堪不惑,读书养气可延年。
厅联(何玉田)读书未即到圣贤,但蹈矩循规,也是吾儒宗派;居室且休论完美,可遮风蔽雨,便为我辈匡庐。
苦读有恒天道酬勤阅读天地0522 0720苦读有恒天道酬勤——读书对联拾萃在书斋学室,常见“学不知足;业精于勤”、“苦读有恒;好学无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读书对联,使人自警自勉。
许多名人学者也撰有不少读书对联。
虽篇幅短小,却意味隽永,给人以启迪。
人们置之座右,奉为圭臬。
南宋大诗人陆游,自幼酷爱读书,他在自已的书房题了这样一副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此联正是他夜以继日、常年不辍的读书创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少年时代家境贫寒,曾在书房里挂了一副自题对联:“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
反映出他矢志苦读,自强不息的精神。
革命老人徐特立一九三八年为王汉秋等青年工人题联道:“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强调要常读“有关家国”大事的书。
历史学家范文澜治学严谨,著述精采。
当年有人向他求教如何作学问,他便指着挂于书房用于自勉的对联代替回答。
联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曾写联自励。
联云:“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这种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一九六二年郭沫若在普陀遇到一高考失意青年,便借用清人蒲松龄的自勉联赠她,以资鼓励,联曰:“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运用了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这两个历史故事,表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对联,看似简单,行则不易。
非有一定的学识、修养是莫能为之的。
而学识、修养的获得还必须以勇气、抱负为前提。
这里有一副孙中山先生的对联,可为我们的座右铭:“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伟强)。
宋濂关于读书的对联
宋濂是明朝初年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以勤奋读书和博学多才而著称。
尽管宋濂本身并未留下大量的对联作品,但我们可以根据其读书理念和人生经历,创作一些符合其精神的对联。
以下是一些关于读书的对联,灵感来源于宋濂的学术精神和成就:
上联:书卷多情聚智慧
下联:笔墨生香绘春秋
横批:博学多才
这副对联表达了读书能够汇聚智慧、书写历史的思想,与宋濂的学术追求相契合。
上联:勤学苦读求真理
下联:深思熟虑著文章
横批:文以载道
这副对联强调了勤奋学习和深思熟虑在追求真理和撰写文章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宋濂的治学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对联是根据宋濂的学术精神和成就创作的,
而非他本人的作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场合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国名人名家对联大全
以下是一些中国名人名家对联的例子:
1.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 生叔季世,有豪侠心,报韩椎秦,兴刘灭项:绝富贵交,为神仙侣,进履辟谷,拜石授书。
3. 十年成败一知己,七尺存亡两妇人。
4. 家传十四篇书,合三苍为一;律讽九千字学,通五经无双。
5.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6. 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赢属国。
7.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忠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8.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9.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10.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11. 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12.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3.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14.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以上对联的作者均为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名家。
这些对联体现了他们对于人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古代名人书房对联一、陆游: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自题“书巢”联。
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
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
放翁嗜书,老而弥笃。
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
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土!二、左光斗: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题书斋联。
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
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
非光斗不能为之。
三、邓子龙: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自题书房联。
此联以意境取胜,上联通过视觉描绘梦境,下联以嗅觉传达书香。
充满诗情画意的书房,乃主人的理想世界。
四、袁枚(四则)<一>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自署“随园”联。
集晚唐诗句为联以署其园。
随园主人好客,骚人墨客,窈窕淑女,云集于此,放酒豪歌,及时享乐。
此联清空潇洒,且有“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之概。
<二>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自题“随园”联。
据传曾有友人想寻他开心,故意向他借阅这坟、典、索、丘四部书,他只好收起这幅对联,因为这是失传了的书,他只是自吹而已。
<三>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题“所好轩”联。
有魏晋遗风,“懒“是愤世嫉俗的缘故,意为淡薄官场生活。
这是明清时代退隐政台、独善其身的文人士大夫人生态度的生动写照。
此公平生好味、好色、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古玩字画,尤好书籍。
其书斋故名为“所好轩”。
<四>朱藤花压读书堂分得桐阴半亩凉自题书斋逃避现实,与世无争,企图营造一个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
半耕半读,自娱自乐,是“性灵派”诗人理想生浩的真实反映。
五、郑板桥(四则)<一>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自题书斋联。
号称“三绝诗书画”,自然“富于笔墨”,老夫子到是不谦虚。
官仅七品,是穷于时而非穷于命。
下联扬起,老当益壮,杜甫诗云:白头虽老赤心存。
使人于安贫乐道之时,仍存奋进之志。
<二>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自题书屋联。
好一幅“月夜读书”图。
此联对仗工稳,词语别致。
撑、锁二字足见怪人笔下之功夫。
名人书屋妙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传习不衰经文典,古今多少秀才俊。
书香门第留千古,文化繁华荟万邦。
文化之花香四溢,书法之美展宏扬。
读书声声如潮涌,阅历岁岁逐年长。
经典之美千古存,智慧之光照人间。
书籍开卷有益心,知识浸润能涵养。
书艺独具神韵美,书香满园芳菲盛。
墨香浓荫醉人心,精神飞扬富人生。
读书使人充实身,行路有良友相伴。
读书为快乐之源,写作为心灵之舞。
青少年多读好书,成年人多做好事。
书香熏陶人生意,阅读启迪人生梦。
知书达理成才路,读书强国兴盛基。
- 1 -。
中国古代八位文人的书斋对联: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苏轼、蒲松龄、陆游、诸葛亮、郑板桥、徐文长、金声、王夫之这八位文人大家的书斋对联分别是什么?托物言志,他们都对自己有着怎样的期许呢?一起欣赏吧!书斋,也就是书房,是中国文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在这里写作。
同时,也将书斋看成一种精神的寄托,为书斋命名、为书斋题写对联,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勉励自我。
1、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据说,苏轼年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夸赞。
他就有些骄傲,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挂在自己书房: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父亲苏洵一日来到他的书房,看见对联,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
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让苏轼看。
苏轼翻开书却发现书上的字他有很多不认得,更不要说理解了,心中十分惭愧。
于是,将联语各加了两个字,成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以此激励自己虚心向学。
2、蒲松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一生热衷于科举,但始终不得志,在他屡试不第之际,他写下这样一副自勉联悬于书斋之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运用了多个典故,意在说明有志向的人、苦心人,最终都会成功、不会被辜负,勉励自己要有恒心有毅力。
这副对联的作者究竟是谁尚有争议,清代吴恭亨的《对联话》记载明末金正希曾题过一副书室对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定吞吴。
”不过无论作者是谁,这副对联的自我勉励是无疑的。
3、陆游: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游的书斋名叫老学庵,陆游的许多作品都以此命名,如笔记《老学庵笔记》、诗《老学庵》等。
在诗《题老学庵壁》中,陆游写道: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古今名人论读书的对联,哪一联最好?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2.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宋)朱熹(为白鹿书院题)3.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元)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明)于谦5.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清)郑成功6.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清)石韫玉)7.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清)包世臣8.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清)包世臣9.读古人书,友天下士。
——(清)包世臣10.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清)姚文田11.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清) 袁枚12.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
——(清)袁枚13.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清)郑成功14.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清)郑板桥15.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孙中山16.都无做官志,惟有读书声。
——蔡元培17.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徐特立18.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鲁迅(三味书屋木刻对联)19.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范文澜20.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21.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
——毛泽东。
**名人书房对联**
上联:智绕书海千帆过
下联:慧通天地万象新
横批:博学多才
对联解释:此对联表达了读书人通过广泛阅读,智慧如同千帆过海,不断增长;而对天地万物的理解也愈发通透,呈现出新的气象。
横批“博学多才”总结了上下联的主旨,即读书可以使人博学多才。
上联:窗前明月照书卷
下联:案上清风翻墨香
横批:月夜读书
对联解释:这副对联以明月清风为伴,描绘了夜晚读书的静谧与惬意。
月光洒在书卷上,清风翻动着书页,墨香四溢,营造出一种极为雅致的读书氛围。
横批“月夜读书”点明了这一场景的时间与活动。
上联:万卷经书凭领悟
下联:一点灵犀通乾坤
横批:心领神会
对联解释:上联强调读书的数量与理解的重要性,下联则用“灵犀”比喻心灵的敏锐和洞察力,能够通达天地间的奥秘。
横批“心领神会”总结了上下联的意义,即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心领书中的深意,神会天地的奥秘。
上联:静以修身阅天下
下联:俭以养德润笔尖
横批:修身养性
对联解释:这副对联强调了读书与修身养性的关系。
上联的“静以修身”出自诸葛亮《诫子书》,意为通过保持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身心,同时“阅天下”表达了读书可以了解天下事的含义;下联的“俭以养德”同样出自《诫子书》,意为节俭可以培养品德,“润笔尖”则暗指通过写作来表达和提升自己的修养。
横批“修身养性”点明了这副对联的主旨。
202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生演讲稿202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生演讲稿1读书人都爱书。
自古以来,不少名人将自己勤奋读书的情趣写成对联,用以自勉或互勉。
宋代学者刘载好学不倦,知识渊博,他的书斋配挂一副自书对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鸣先”,说明学习的勤奋和刻苦。
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无书不读,便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经一老翁指点,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诗人陆游以书为伴,将书斋取名“书巢”,并自题一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民族英雄郑成功酷爱读书,他的自勉读书联寓意深刻,颇有韵味:“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清代一些读书对联各道志趣,清新可读。
咸丰年间学者王文韶手书一联:“好山水游,其人多寿;有诗书气,生子必才”。
学者孙星衍写有一副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曾有不少人书写此联,张贴于书房,以鞭策自己。
文学家王士祯爱好读书写作,曾自题书斋联:“书搜万卷,读书求实用;笔剩一枝,下笔尚真情”。
《四库全书》的总纂纪晓岚写有一副对联:“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联中把自己比喻成“蛀书虫”,热爱读书由此可见。
现代名人的读书对联独具情趣。
蔡元培步入仕途仍不忘读书,曾撰写对联悬于书斋:“都无作官意;惟有读书声”。
沈钧儒的书斋也有一联:“立志俯存千载想;闲淡无过五分钟”。
他立戒清淡,惜时如金。
鲁迅在北京“老虎尾巴”书房西壁挂有一副集屈原《离骚》句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鸟之先鸣”。
他在《彷徨》的题词也引了《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好是这一联的注脚。
周恩来读中学时,撰写一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把如何交友,怎样读书说得明朗透彻。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曾写一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把读书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道理说得透彻明了。
历史学家范文澜在自己书斋中悬有一联,用以自勉:“板凳要坐十年冷;__不写一句空”。
书法人名对联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明·左光斗
- 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清·纪晓岚
-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清·石韫玉
-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清·梁同书
-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中山
-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徐特立
-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蒋介石
-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明·胡居仁
-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清·翁同龢
- 能当大事时同仰,自极清修古与齐——左宗棠
- 肯为徐郎书纸尾,不作太白梦日边——苏轼。
立品如白玉读书上青云[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励志名言网权威发布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更多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相关信息请访问励志名言网。
0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02、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
——《对联集锦》0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郑耕老04、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格言联璧》05、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格言对联》06、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07、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伊萨克·巴罗08、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泰戈尔09、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就不再成为人。
——南森10、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11、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夸美纽斯12、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巴金13、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歌德(德国)14、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
——科洛廖夫15、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16、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17、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鲁迅18、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饭者生疾病。
——章学诚19、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马克思20、区别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欢读书。
——力成文学21、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英国)谚语22、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名家对联100副欣赏在浩瀚的华夏文明中,对联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绝对更是其中的精华。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对联副,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储藏二酉,汇集百家(学富五车,书通二酉)2、文章江海,书籍林泉3、傍百年树,读万卷书4、念古人书,友天下士5、书林漫步,学海遨游6、书山觅宝,学海泛舟7、开卷有益,温故知新8、学不知足,业精于勤9、苦读有恒,好学无时10、若言天下事,须念古今书11、藏古今学术,聚中外精华12、读书必艺文志,处净在通情13、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14、读书溃万卷,文辞例如有神15、都无做官志,惟有读书声16、夜眠人晴后,清早鸣叫先17、修业勤为贵,得意文必高18、广藏古典名著,慢念现代新书19、萃古今之著作,罗中外之篇章20、存有困倦豪杰,无不读书神仙1、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2、身比闲云,月影溪光米济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记机。
(王剡题天台万年寺联及)3、一经飞红雨;千林散绿荫。
(龙门联)4、山静水流上开画景;鸢飞鱼跃哉天机。
5、五车诗胆;八斗才雄。
6、大块焕文章,白云在天,沧波无际;春风扇淑气,杂树生花,群莺飞进。
7、问青牛何人骑去;有黄鹤自天飞来。
8、临水上开轩,四面云山皆流云;凭栏眺望,万家烟火总关情。
(大光亭)9、古今奇观属岩壑;往来名士尽风流。
(杨树悬山阴自在亭)10、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这般亭联及)11、雨过林霏清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
(止息亭联)12、领此湖山,得此佳趣;召以佳景,假以文章。
(水月观音亭)1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刘墉四照亭联)14、风旌不动真乘义;月印常圆领悟因。
(半山亭联及)15、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陈抟老君台联)16、佛法无边,静里常尊者在;慈云广济,空中墨见到如来。
(观音亭联及)17、笔底江山助磅礴;楼前风月自春秋。
(张广楠苏东坡读书台联)18、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19、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名人名言事例名人名言及事例勤奋读书名言:1、三更灯火五更明,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4、只要坚持不懈地刻苦自学,是不必担心不成才的。
——华罗庚5、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谚语)6、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高明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对联)8、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门捷列夫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言。
——陶渊明10、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事例:1、达?芬奇画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
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
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
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
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
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
”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2、孙康映雪夜读: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
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知识。
有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原来是皑皑白雪反映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
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3、头悬梁锥刺骨:战国时苏秦,与魏人张仪同师鬼谷先生。
他夜间读书,苦心钻研,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步上。
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来督促自己努力攻读。
4、被认为是傻子的科学家:本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童年时并不显得聪明,3岁时才学会说话,父母因而认为他是一个傻子。
篇一:名人的读书对联
名人的读书对联
阅读天地
0522 0726
名人的读书对联
古今联语中,有不少是谈论读书的,特别是名人写的用以自勉或勉励别人的读书对联,既具欣赏价值,又有教育作用。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清代学者包世臣:“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都无做官志,惟有读书声。
”
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周恩来:“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
现代作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好事流传千古,良书惠播九州。
”篇二:有关读书的名家对联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神童诗·劝学》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清)袁牧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元)许名奎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宋)程颢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对联集锦》
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
《对联集锦》
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对联集锦》
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清)张月楼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明)唐寅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宋诗纪要》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宋)郑耕老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宋)朱熹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宋)黄庭坚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宋)苏轼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唐)李欣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对联集锦》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对联集锦》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增广贤文》
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清)王永彬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清)朱用纯篇三:关于读书的对联
关于读书的对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包世臣)读古人书友天下士(包世臣)少年说剑气横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黑发不知勤学早
与有肝胆人共事
愿乘风破万里浪
有关国家书常读
鸟欲高飞先振翅
书山有路勤为径长夜读书声满天(李文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中山)无益身心事莫为(徐特立)人求上进多读书学海无涯苦做舟篇四:名人对联集锦
谢鸿轩收藏名人楹联墨迹选
2008-7-10 20:41:37阅读965次
谢鸿轩先生是台湾著名的国学大师,名佑海,安徽繁昌人。
他自幼入塾,饱读四书五经。
十岁学古文,十二岁习诗词,十四岁习作骈体文。
稍长,由芜湖广益中学,升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从校长当代经学大师唐文治,学习治学之道。
抗战开始,谢鸿轩投笔从戎,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9年冬,以第一名毕业。
根据陈予欢《黄埔军校将帅录》所介绍:谢氏生于1917年,黄埔军校第十四期毕业。
历任江西横峰县政府民政科长,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办公室秘书,江西省制茶职业学校教员等职。
1948年当选江西省出席第一届行宪国民大会代表。
1949年到台湾,续任“国大代表”,历任台湾嘉义市女子中学校长,嘉义市工业职业学校及补习学校校长,台湾师范大学、台北辅仁大学、淡江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等校教授。
谢氏致力教育,著作等生,桃李满天下。
主要讲述《骈文选》、《散文选》、《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四书》及《春秋左氏传》。
著述除荣获“嘉新文艺奖”的《骈文衡论》五十万言外。
另有《中国历史歌》、《中外历史纲要》、《本国史表解题纲》、《鸿轩文存》六集、《谢氏述德文编》(骈散文)、《谢氏文献》甲编、乙編各四冊、《美意延年粹编、续编、新编、增编》(均为骈文)和多部当代人物传记。
谢氏酷爱书画和楹联艺术,交游广泛,五十多年来,收藏古今名人楹联书画五千余件,自号“千联斋主人”,張大千大師為其書“千聯齋”额。
谢氏晚年将他所收藏的楹联编成《近代名贤墨迹》十二辑,后又续编六集,共十八集。
当然,这些名家书写的楹联,不一定都是自己所创作的,其中有一部分是通用联,和古代名人的诗句,笔者在选录时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多人同书一联的,选出生年代在前,或是影响较大的书家。
还有不少草书、篆书联,因字迹辨认不易,故未选录。
对联的标点,8字联以内不分句;9字以上,上联结尾用分号,下联用句号,句中用逗号。
偶尔读书斋
四字联
潘耒
释弘一
吴敬恒
郑世恭
易孺
张士保
张载阳
黄文旸
冯汉
宋吟可
黄养辉
孙雪泥
张之江
周亮工
卢象升自乐其乐,得过且过。
与贤为友,所恶勿施。
钩深索隐,测变洞妙。
俱利元道,以俟知奥。
专铭君子,诗咏美人。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得山林趣,结诗书缘。
家有豪气,书无苦声。
焚香默坐,抱膝长吟。
草枯鹰疾,雪尽马轻。
峰峦重迭,云烟缭绕。
大公无我,至德在久。
礼法并重,德学兼修。
乡自用乡法,吾亦爱吾庐。
飒爽动秋骨,流藻垂华芬。
笪重光事为知己用,道以神理超。
伊秉绶地形秦两邑,世业鲁诸生。
梁章钜美花多映竹,高木自成林。
宋湘微雨湿苔绿,清风吹竹香。
姚鼐松门湛虚翠,竹路凝清阴。
邓石如
沈伊默
齐璜
袁克文
汪世鈜
李文田
叶志诜
夏荃
居正
许槤
沈曾植
陈石遗
张人杰
马浮
萨迎阿
曾望颜
马良
陈其采溪浴文鸳翼,秋山入远海,受雨石肤响,但留云对宿,纲纪多暇日,寡欲罕所缺,春秋多佳日,家道称万石,山河天眼里,绮雨洗晴雪,怀新道转迥,决眦入归鸟,湖空月华出,促席延故老,茂林当永日,崇山有鸣鹤,德从宽处积,岁寒知松柏,屏开彩凤尾。
明月出高岑。
流云山气灵。
仍值月相寻。
文章实致身。
识曲听其真。
山水有清音。
经义奉康成。
世界法身中。
天葩吐奇芬。
虑澹物自轻。
深丛隐孤罴。
天和草木骄。
拥褐曝前轩。
修竹引清风。
静流无躁鳞。
福向俭中求。
道妙证鸢鱼。
张继一物有一用,万为期万成。
程颂万高寿宜仙杖,名门有赐衣。
林之夏暴除书袋气,领略菜根香。
郭麟爱石云生座,看书月过楼。
陈其锟雷霆走精锐,冰雪净聪明。
杨逸
柳诒征
德林
成多禄
顾鹤庆
朱桓
梁蔼如
林纾
经亨颐
胡朴安
胡毅
杨度
朱庆澜
蔡公时
余井塘
贺培新
龙启瑞
姜筠
胡景翼
侯桐
胡仁颐
张百熙
任预
沈演公
徐行
平恕
朱为弼
金心兰
吴谷祥
王人文
刘福姚
高振霄
周承德奇文窥楚屈,妙理翫蒙庄。
清谈逢客至,小饮报花开。
风竹散清韵,露梅飘暗香。
合从来洹上,得地在汉中。
泉石多仙趣,风云入壮怀。
,每生欢喜心。
素琴将暇日,佳句染华笺。
梅花传雅韵,瑶草寄幽心。
且从性所翫,庶以善自名。
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
清辉照海月,高才掞天庭。
带经耕绿野,留客酿黄花。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松园遗翰墨,竹洞旧门楣。
过海量鲸力,寻云探鹤情。
隐几看帆席,收书动玉琴。
群言挹其雅,至德秉乎冲。
雨霁风自好,山高水复深。
多行吉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