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 古诗三首
- 格式:pptx
- 大小:89.61 M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二、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四、理解古诗寒食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五、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教材版本:统(编)版六下第3课《古诗三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课文:第3课《古诗三首》年级: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学习日期:课文原文文字版《寒食》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介绍: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著有《韩君平诗集》主题:《寒食》一诗描摹出了寒食节时浓郁绚烂的春景,以及皇室的雍容恩宠、王侯的富贵娴雅,不仅再现了唐时的节日习俗,也呈现出一派承平景象。
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译文: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注解:①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④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⑤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鉴赏:《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歌介绍:《古诗十九首》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
诗中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主题:《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迢迢牵牛星原文赏析与注释翻译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迢(tiáo)迢: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
皎皎河汉女:明亮的织女星。
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女,指织女星。
纤(xiān)纤擢素手: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纤纤,形容手指细长。
擢(zhuó):伸出。
札(zhá)札: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弄:摆弄。
迢迢牵牛星原文赏析与注释翻译迢迢牵牛星原文赏析与注释翻译杼(zhù):织布机上的工具。
终日不成章:一整天也织不出布来。
章,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泣涕:哭泣,落泪。
零:落。
几许:多少。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间(jiàn),隔。
脉(mò)脉:含情凝视的样子。
诗词译文:在银河之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北织女星明亮皎洁。
(织女)纤细而柔美雪白的双手向前伸起,札札地摆弄着织布机。
(她)始终无法织出一块完整的布,哭得泪如雨下。
天河又清又浅,相隔究竟有多远呢?只隔一条清浅的天河,默默地深情凝望却不能说话。
翻译(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迢迢牵牛星原文赏析与注释翻译古诗词鉴赏赏析:《迢迢牵牛星》一韵到底,十句诗中有六句用了叠字且都用在句首,不但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而且对写景写人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
而其所引起的让人对爱情、对生命、对宇宙的思考则更让我动容和感佩。
明代钟惺《古诗归》里曾说“乐府之妙,在能使人惊;古诗之妙,在能使人思。
”此言不虚也。
(叠字: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古诗部分的学习包括生字掌握、古诗大意的理解、古诗情感的掌握、古诗背诵默写。
一、会写的字侯hóu:侯爵公侯侯门似海章zhāng:乐章篇章盖章约法三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充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脉脉含情栖qī:栖息栖身两栖鸦yā:乌鸦鸦片鸦雀无声生字需要掌握读音、书写(字的结构、部件)、组词。
二、多音字处:chù相处 chǔ处理相:xiāng相处xiàng相貌传:chuán 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 mò脉脉纤:xiān纤细qiàn纤夫三、古诗分析寒食[唐]韩翃(hóng)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介绍: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
著有《韩君平诗集》注解:①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④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⑤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傍晚时分,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鉴赏:《寒食》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天景象,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英缤纷的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描摹出了寒食节时浓郁绚烂的春景,以及皇室的雍容恩宠、王侯的富贵娴雅,不仅再现了唐时的节日习俗,也呈现出一派承平景象。
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讲解《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介绍: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主题:《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
译文: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注解:①燕(yān)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鉴赏: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
“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介绍: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于忠肃集》等。
主题:《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包括两首唐诗和一首汉代诗歌。
下边整理分享这三首古诗的原文和译文。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
选自《古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
【导语】《古诗三⾸》⽤托物⾔志的表达⽅法,表达了诗⼈们的抱负和志向。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课⽂原⽂ 马诗 [唐]李贺 ⼤漠沙如雪, 燕⼭⽉似钩。
何当⾦络脑, 快⾛踏清秋。
注释 _________ ①[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②[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络脑]⽤黄⾦装饰的马笼头。
⽯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 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浑不怕, 要留清⽩在⼈间。
注释 _________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指⾼尚的节操。
⽵⽯ [清]郑燮 咬定青⼭不放松, ⽴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_________ ①[任]任凭。
②[尔]你。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知识点 马诗 注释: ⼤漠:⼴⼤的沙漠。
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何当:何时将要。
⾦络脑:即⾦络头,⽤黄⾦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 平沙万⾥,在⽉光下像铺上⼀层⽩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岭上,⼀弯明⽉当空,如弯钩⼀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络头,在秋⾼⽓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勋呢? ⽯灰吟 注释: ⽯灰吟:赞颂⽯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种名称(古代诗歌的⼀种形式)。
千锤万凿:⽆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灰⾮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指⽯灰洁⽩的本⾊,⼜⽐喻⾼尚的节操。
⼈间:⼈世间。
译⽂: ⽯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件事。
即使粉⾝碎⾻也毫不惧怕,只要把⾼尚⽓节留在⼈世间。
⽵⽯ 注释: ⽵⽯:扎根在⽯缝中的⽵⼦。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解析《古诗三首》解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3课,通过三首古诗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意境。
本文将对这三首古诗进行分析和解读,同时探讨它们在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
第一首古诗是《在纸上画一只鸟》。
这首诗以恬静、平和的笔触展现了画家笔下的一只小鸟。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简洁,用寥寥数语勾勒出小鸟的形象,传达了画家内心深处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敏锐观察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第二首古诗是《江雪》。
这首诗刻画了江边冬雪的景象,通过描绘雪花飘飘的场景,展现了江南冬天的宁静和美丽。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使诗歌更具艺术感。
《江雪》通过抒发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启发学生发现周围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首古诗是《寒夜》。
这首诗以夜晚的严寒为背景,运用夜色、月光和冰凉等形象描绘出一种恐惧和寒冷的氛围。
诗歌以形象鲜明的描写和对比激发出读者对冬夜的感受。
这首诗呈现出作者的内心感受,通过描绘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手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看出古诗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智慧和美学观念。
通过阅读古诗,学生可以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心。
其次,古诗具有简洁、意境深远的特点,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不仅可以感受美的力量,更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另外,古诗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古诗三首》作为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课,在学习古诗文化、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这三首古诗的题材、意境和修辞手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古诗三首1. 子夜吴歌子时,月色如水,悄然的夜晚静静降临。
江南的吴地,一片宁静,只有远处才隐隐传来的歌声渐渐清晰起来。
这首《子夜吴歌》是唐代文学家杨炯创作的,描绘了一个年轻人在深夜里放牛与唱歌的情景。
在这首古诗中,杨炯首先写到了当晚的四时:子时、丑时、寅时、亥时,绘画了一个完整的夜晚。
接着,诗人叙述了一个年轻人把牛放到田地里,然后跪在河边读书、歌唱的场景。
这个年轻人孜孜不倦,默默自习,用心品味每一个字句。
通过这首《子夜吴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夜晚的宁静,还可以体验到杨炯对于年轻人的敬佩之情。
在深夜里,这个年轻人不羁放牛,一心向学,勤奋刻苦,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 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其中运用了典故和形象的描绘,以表达对国家兴衰的关切之情。
白居易借古代的故事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衬托得更加深沉:在《长恨歌》中,他通过描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旁敲侧击讽刺了当时的权贵,表达了自己对于乱世的忧虑和对人民衷心的关怀。
诗中的玉兔、胡马等形象也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唐朝盛世的景象和政治腐败所带来的动荡。
《长恨歌》以其唯美的叙事风格,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对社会问题的触及,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3.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驻守在鹳雀楼上,远眺边境西域的景色。
在这首古诗中,王之涣以娓娓动听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楼台高耸,方圆数里;河水潺潺,鹳鸟在天空飞翔。
他最后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结尾,表达了诗人眷恋人间春天的情感。
此诗既有对边塞壮丽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间四月花开的憧憬,展示了作者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知识点:1. 古诗赏析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一种形式,通过精炼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世界的观察。
古诗多使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意境深远,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和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