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量子化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5
能量的量子化
能量的量子化是指能量在某些情况下只能取离散的值,而不能取任意值。
这种现象是由于能量与波长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关系,即普朗克
常数h。
根据这个关系,能量E等于普朗克常数h乘以频率f,即
E=h*f。
这个公式表明,当频率f取某些特定值时,能量E只能取相应的离散值。
这些特定的频率被称为共振频率,对应的能量被称为共振能级。
在这些共振能级之间,能量是连续变化的。
例如,在氢原子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时会发射或吸收光子。
当电
子从一个较高的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会发射出一定波长的
光子;当电子从一个较低的能级跃迁到一个较高的能级时,则会吸收
一定波长的光子。
这些波长与氢原子中电子所处的不同共振能级有关。
除了氢原子外,其他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也存在着类似于氢原子
中电子跃迁现象。
因此,在研究这些物质的能级结构、光谱等方面,
能量的量子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总之,能量的量子化是指在某些情况下,能量只能取离散的值,而不
能取任意值。
这种现象是由于能量与波长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关系,
即普朗克常数h。
在氢原子和其他物质中,能量的量子化对于研究其能级结构、光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物理知识点能量量子化能量量子化是高二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而提出的。
量子力学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物理学分支,它在解释微观粒子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能量量子化则是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能量存在离散化的现象。
一、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认为能量是连续变化的,但是在微观尺度下,事实却是不同的。
据量子力学的理论,能量是以离散的方式存在的,即能量量子化的现象。
这就意味着,微观粒子的能量只能取离散的特定数值。
二、能量量子化的原理能量量子化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普朗克公式普朗克公式是描述能量量子化的重要公式之一。
根据普朗克公式,能量(E)和频率(ν)之间存在着一个常数h的关系,即E=hν。
其中,h被称为普朗克常数,它的数值为6.62607015×10^-34 J·s。
2.能级量子力学认为,原子中的电子存在于不同的能级上。
每个能级有其特定的能量,而且这些能级之间存在着能量差。
当电子跃迁时,能量的变化是以一个量子化的单位进行的。
3.量子态量子态是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的概念。
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状态是用波函数(Ψ)来表示的。
波函数可以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位置、动量等物理量。
三、能量量子化的意义与应用能量量子化的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其意义和应用的几个方面:1.解释原子光谱能量量子化可以很好地解释原子光谱的现象。
原子在受激发状态下会发射或吸收特定的光子,这与能量量子化的离散性质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和分析原子光谱,科学家们能够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从而对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有更深入的认识。
2.推动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能量量子化的原理为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量子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通信方式,可以实现安全传输和加密。
利用能量量子化的特性,科学家们可以构建出高效、高安全性的量子通信系统。
能量量子化光子和能量的离散性能量量子化:光子和能量的离散性能量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属性,它是世界上各种物理现象和化学过程所依赖的主要因素。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将能量分为连续性和离散性两种形式,其中离散性指的是能量在一定范围内的离散取值。
本文将探讨光子和能量的离散性,以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1. 能量量子化的概念能量的量子化来源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根据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的发现,能量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以分离的离散值出现,这种离散值称为能量量子。
能量的量子化表明,能量并不呈现连续的变化,而是按照离散的能级进行变化。
2. 光的能量和光子光是一种无质量、无电荷的粒子,被称为光子。
根据光的量子性理论,光子携带的能量是离散的,能量量子化的思想正适用于描述光的性质。
每个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即能量等于光子频率乘以普朗克常数。
3. 光线的传播和辐射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光在空间中传播的方式和传统的波程有所不同。
波动理论中,光通过波节和波腹的传播形成连续的波动;而量子理论中,光以粒子光子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其传播路径是离散的和分立的。
4. 能量离散性的应用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能量离散性的性质被应用于光子学和量子计算领域,其中光子学利用光的离散能量来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
此外,在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研究中,能量离散性的概念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原子和分子能级间的能量差距,可以进一步理解和解释物质的各种性质和行为。
5. 总结能量量子化的概念为我们揭示了能量的离散性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光子和能量的行为。
在光学、量子计算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中,能量离散性的应用正日益重要。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相信能够更好地利用能量离散性的性质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能量量子化公式
能量量子化是一种理论,它是由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于1905
年首次提出的,该理论表明能量不是一种连续的量,而是以最小的单位——能量量子的形式存在的。
从理论上讲,能量量子化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大量的能量会被
分解成一系列相互独立而具有恒定能量的小包,这就是所谓的能量量子。
这些能量量子不仅存在于现实物理实体中,而且存在于抽象数学
层面。
例如,基本粒子,如电子、质子和中子,就是物理实体中的能
量量子。
爱因斯坦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公式,也就是E=mC^2,其中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
这个公式表明,能量和质量是等价的,可以互相转换。
能量量子化的理论对现代物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支持了在原子
和分子方面做出的许多发现,从而形成了现代的原子物理学和分子物
理学等领域。
目前,它仍然是科学家们积极研究的课题,为许多与能
量量子化有关的问题提供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指引。
总而言之,能量量子化公式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能量是如何被
量子化的,也提供了能量量子化的重要概念和核心思想,为我们理解
和探究自然界奥秘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5节能量量子化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1.了解黑体辐射和能量子的概念。
2.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3.知道能量子。
4.了解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概念。
5.会计算原子跃迁时吸收或辐射光子的能量。
1.了解黑体辐射、一般辐射的特点。
2.理解能量量子化、轨道量子化,初步了解量子理论。
1.探究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2.探究量子理论形成的原因。
知识点一热辐射[观图助学]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人体内能的?冬天在火炉旁烤手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人体内能的?1.热辐射(1)定义: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
(2)特点:热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2.黑体(1)定义: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叫作黑体。
(2)黑体辐射特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思考判断](1)热辐射只能产生于高温物体。
(×)(2)能吸收各种电磁波而不反射电磁波的物体叫黑体。
(√)(3)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越大。
(√)(4)黑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知识点二能量子1.定义:普朗克认为,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是以这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作能量子。
2.能量子大小:ε=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称为普朗克常量。
h=6.626×10-34 J·s(一般取h=6.63×10-34 J·s)。
3.能量的量子化:普朗克的假设认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或者说微观粒子的能量是不连续(分立)的。
爱因斯坦把能量子假设进行了推广,认为电磁场本身就是不连续的,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h为普朗克常量。
爱因斯坦的能量量子化理论一、引言1905年,一位名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年轻物理学家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理论——能量量子化。
这一理论不仅颠覆了当时物理学界的传统观念,更开启了量子力学的崭新篇章。
爱因斯坦的能量量子化理论不仅解释了黑体辐射的问题,还为后来的原子能研究、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能量量子化的提出在能量量子化理论提出之前,物理学家们普遍认为能量是连续的,可以无限分割。
然而,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却与这一观念相悖。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即能量并非连续,而是由一系列离散的能量包(量子)所组成。
三、能量量子化的原理能量量子化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能量只能以一定的离散值存在,而不是连续的。
这些离散的能量值被称为“量子”,其大小取决于具体的物理系统和条件。
例如,在光的辐射中,能量的量子化表现为光子的产生,每个光子具有固定的能量值。
四、能量量子化的影响能量量子化理论的提出对物理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解决了黑体辐射的问题,为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能量量子化理论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和原子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此外,能量量子化还促进了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奠定了基石。
五、能量量子化的应用1. 原子能研究:能量量子化理论为原子能研究提供了基础。
在原子核内部,能量也是量子化的,这解释了为什么原子核具有稳定的能量状态。
通过对原子能级的研究,科学家们成功地开发出了核能和核医学等领域。
2. 半导体技术:能量量子化理论对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半导体材料中,电子的能量状态也是量子化的,形成了所谓的能带结构。
这一特性使得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导电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光电子等领域。
3. 光学与光子学:能量量子化理论为光学和光子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光子的概念使得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光的本质和传播规律。
第一节能量量子化光的粒子考点1 黑体和黑体辐射1.热辐射现象(1)定义: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2)热辐射:①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②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3)热辐射的特性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
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③辐射强度按照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变化而有所不同:a当物体温度较低时(如室温),热辐射的主要成分是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在红外线区域),不能引起人的视觉b当温度升高时,热辐射中较短波长的成分越来越强,可见光所占份额增大,如燃烧饿炭块会发出醒目的红光④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
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⑤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1)定义: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2)理解:能全部吸收各种频率的电磁辐射,是理想模型,绝对黑体实际是不存在的。
(3)模型: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带小孔的空腔,可近似看成黑体(4)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来的能量的本领(5)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物体3.黑体辐射黑体辐射的特点:①一般物体辐射的电磁波的情况除了与温度有关之吻,还与材料的种类以及表面的情况有关②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4.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1)温度一定时,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有一个极大值(2)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黑体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3)19世纪末,物理学家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严重各种温度下的黑体辐射,测量了他们的黑体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如图所示5.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的理论解释(1)黑体中存在大量不停运动的带电微粒,带电微粒的振动产生变化的电磁场,向外辐射电磁波(2)维恩公式解释:1896年,德国物理学家维恩从热力学理论出发得到一个公式,但是它只在短波区与实验非常接近,在长波区则与实验偏离很大(3)瑞利公式解释: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从经典电磁波理论出发推导出一个公式,其预测结果如图所示,在长波区与实验基本一致,但是在短波区与实验严重不符,不符合,而且当波长趋于0时,辐射强度竟变成无穷大,这种情况当时称为“紫外灾难”考点2 普朗克能量量子化假说1.量子论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第23讲:能量量子化【考点梳理】考点一、热辐射能量子1.普朗克的能量子概念(1)能量子:普朗克认为微观世界中带电粒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当带电粒子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只能以这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吸收或辐射,这样的一份最小能量值ε叫作能量子,ε=hν,其中h叫作普朗克常量,实验测得h×10-34 J·s,ν为电磁波的频率.(2)能量的量子化:在微观世界中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分立值,这种现象叫作能量的量子化.量子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在某一范围内取值是不连续的,即相邻两个值之间有一定距离.2.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且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这些能量子被称为光量子,简称光子.频率为ν的光子的能量为ε=hν.考点二、热辐射1.概念: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且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2.特点:温度升高时,热辐射中波长较短的成分越来越强.3.黑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考点三、能量子1.概念: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的能量值ε叫能量子.2.大小:ε=hν,其中h×10-34 J·s.3.爱因斯坦光子说:光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能量大小为hν,光的能量子称作光子.考点四、能级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量子化的能量值叫能级.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题型归纳】题型一:热辐射、黑体和黑体辐射1.(2022·高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温度高的物体才会有热辐射B.黑体只是从外界吸收能量,从不向外界辐射能量C.黑体可以看起来很明亮,是因为黑体可以反射电磁波D.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和表面情况有关【答案】D【详解】A.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存在辐射,温度越高辐射的能力越强,故A错误;BC.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叫作黑体,黑体不反射电磁波,但可以向外辐射电BCD.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与构成黑体的材料、形状无关,而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和表面情况有关,故D正确。
17.1 能量量子化
高二物理组韦瑜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节由黑体和黑体辐射、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和能量子三部分内容组成。
对黑体辐射的研究及由此引发的“紫外灾难”是19世纪初物理学天空中的“第三朵乌云”,然而正是在拨开“第二朵乌云”的过程中,物理学终于迎来了量子物理的曙光。
本节的重点是对黑体辐射能量在不同温度下与波长关系的研究,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能量量子化假说。
对这部分内容,教材是按物理学史的发展展开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前辈大师的工作中体会科学探究的真实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了解黑体与黑体辐射
2.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
比较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
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
能量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介绍能量量子化发现的背景:(多媒体投影,见课件。
)
19世纪末页,牛顿定律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机械运动方面不用说,在分子物理方面,成功地解释了温度、压强、气体的内能。
在电磁学方面,建立了一个能推断一切电磁现象的Maxwell方程。
另外还找到了力、电、光、声----等都遵循的规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沉醉于这些成绩和胜利之中。
他们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头了。
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作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
”
也就是说:物理学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了,后一辈只要把做过的实验再做一做,在实验数据的小数点后面在加几位罢了!
但开尔文毕竟是一位重视现实和有眼力的科学家,就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他还讲到:
“但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
这两朵乌云是指什么呢?
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另一朵与迈克尔逊实验有关。
然而,事隔不到一年(1900年底),就从第一朵乌云中降生了量子论,紧接着(1905年)从第二朵乌云中降生了相对论。
经典物理学的大厦被彻底动摇,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领域。
正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出课题:我们这节课就来体验物理学新纪元的到来――能量量子化的发现(二)进行新课
1.黑体与黑体辐射
教师:在了解什么是黑体与黑体辐射之前,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了解一下什么是热辐射。
学生:阅读教材关于热辐射的描述。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加深学生对热辐射的理解。
并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热辐射的特点,为黑体概念的提出准备知识。
(1)热辐射现象
固体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在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所辐射电磁波的特征与温度有关。
例如:铁块 温度↑
从看不出发光到暗红到橙色到黄白色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是热能转化为电磁能的过程。
(2)黑体
教师:除了热辐射之外,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
磁波。
不同的物体吸收和反射电磁波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概念:能全部吸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
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教师:课件展示黑体模型。
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带小孔的的空腔,可近似看作黑体。
如图所示。
研究黑体辐射的规律是了解一般物体热辐射性质的基础。
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接合课件展示,讲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如图所示。
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教师:提出问题,设置疑问。
怎样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呢?
在新的理论诞生之前,人们很自然地要依据热力学和电磁学规律来解释。
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
结果导致理论与实验规律不符,甚至得出了非常荒谬的结论,当时被称为“紫外灾难”。
课件展示:瑞利--金斯线。
见课件。
黑体模型 0 1 2 3 4 5 (μm) 1700K 1500K λ 1300K
1100K ),(0T e 实验结果
3.能量子:超越牛顿的发现
教师:利用已有的理论解释黑体辐射的规律,导致了荒谬的结果。
必然会促使人们去发现新的理论。
这就是能量子概念。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辐射黑体分子、原子的振动可看作谐振子,这些谐振子可以发射和吸收辐射能。
但是这些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谐振子的能量并不象经典物理学所允许的可具有任意值。
相应的能量是某一最小能量ε(称为能量子)的整数倍,即:ε, 1ε,2ε,3ε,... n ε,n 为正整数,称为量子数。
对于频率为ν的谐振子最小能量为
这个最小能量值,就叫做能量子
课件展示: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和黑体辐射公式
(1)黑体辐射公式1900.10.19 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会议上提出一个黑体
辐射公式
普朗克后来又为这种与经典物理格格不入的观念深感不安,只是在经过十多
年的努力证明任何复归于经典物理的企图都以失败而告终之后,他才坚定地相信h 的引入确实反映了新理论的本质。
1918年普朗克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的墓碑上只刻着他的姓名和 黑体辐射的研究卓有成效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紫外灾难的疑点找到了,为人类解决了一大难题。
使热爱科学的人们又一次倍感欣慰,但真理与谬误之争就此平息了吗?
没有。
物理难题:1888年,霍瓦(Hallwachs)发现一个带负电的金属板被紫外光照射会放电。
近10年以后,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此时,人们认识到那ν
εh =1
π2)(/3
2-=kT h e c h T M νννs
J 1055.634⋅⨯=-h 秒
焦⋅⨯=-3410626.6h
就是从金属表面射出的电子,后来,这些电子被称作光电子(photoelectron),相应的效应叫做光电效应。
人们本着对光的完美理论(光的波动性、电磁理论)进行解释会出现什么结果?明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作业:“问题与练习”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