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普通地质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6
第一套地质学试题姓名 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4 'X 8共计32分)1 •新构造运动2.风化壳3.莫霍面4.标准化石5.岩石圈6.矿物7.向斜8.转换断层二、填空(1 ' X 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 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 ___________ ,它们的代号分别为____________ 。
5、变质作用包括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三、选择题(20X 1共计20分)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 ______________ 。
A JB 、KC 、TD 、Q2、印支运动发生于 ________ 纪。
A、石炭纪 B 、二叠纪 C 、三叠纪 D 、白垩纪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 _________ 。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区域变质作用C、埋藏变质作用D、动力变质作用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 _________ 。
A、中生代B 、晚古生代C 、早古生代D 、新生代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 ___________ 。
普通地质学_题库一、选择题1、地球的年龄大约是()A 46 亿年B 6000 年C 10 亿年D 100 万年2、下列哪种岩石属于沉积岩()A 花岗岩B 玄武岩C 石灰岩D 片麻岩3、地球内部结构不包括()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大气层4、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有()A 太阳辐射能B 地球内部热能C 重力能D 以上都是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被划分为()A 5 大板块B 6 大板块C 7 大板块D 8 大板块6、下列哪种矿物硬度最大()A 石英B 长石C 金刚石D 黄铁矿7、褶皱的基本形态不包括()A 背斜B 向斜C 穹窿D 断层8、河流的下蚀作用会形成()A 峡谷B 冲积扇C 三角洲D 牛轭湖9、冰川的剥蚀作用会形成()A U 形谷B 角峰C 刃脊D 以上都是10、风化作用的类型包括()A 物理风化B 化学风化C 生物风化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和生物圈。
2、岩浆岩根据其二氧化硅含量的多少,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和基性岩。
3、断层的基本类型有正断层、()和逆断层。
4、常见的沉积岩构造有层理、()和化石。
5、变质作用的类型有接触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
三、判断题1、地震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地质灾害,其发生与板块运动有关。
()2、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没有任何好处。
()3、所有的岩石都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
()4、地下水的运动方向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
()5、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演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四、简答题1、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比较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特点。
3、什么是岩石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哪些?4、简述河流的侵蚀作用类型及形成的地貌。
5、简述褶皱的要素及分类。
五、论述题1、论述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特点,并说明其对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2、结合实例,论述地质作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分析地震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普通地质学》试卷(A)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
2. 同质多(异)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如T,P)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矿物的现象。
3.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 活火山:仍在活动或周期性不断活动的火山。
5.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6.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7. 间冰期:气候温暖、冰川退缩的地史时期。
8. 地震震级: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
9.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新。
10.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 现代地质学诞生标志是英国科学家莱伊尔所著的《地质学原理》一书的问世。
2.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 世界主要火山活动带包括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火山带等。
4. 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超基性岩、SiO2为<45%;(2)基性岩、SiO2为45-52%;(3)中性岩、SiO2为52-65%;(4)酸性岩、SiO2>65%。
5.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另一是绝对年代。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00∠56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1200或3000,倾向为300,倾角为560。
7.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8.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9. 褶皱要素主要有核部、翼部、枢纽、轴面、(轴)等。
10 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D、C、P11.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普通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褶皱——岩石受力后发生的连续弯曲称之。
2、断层和节理——岩石破裂,并且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相对滑动者称为断层;没有明显位移的称为节理3、板块构造——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的块体—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4、地体——又称构造地层地体。
它是由统一而连贯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质实体,相邻地体在成因上与演化上均无内在联系并恒以断层为界。
二、填空1、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
2、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最基本的构造类型有褶皱和变形。
3、岩石受力后发生连续弯曲我们称为褶皱,单个弯曲称为褶曲。
4、褶曲的基本类型是当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上凸曲者称为背斜,向下凹曲者称为向斜。
5、褶曲存在的标志是在沿倾向方向上相同年代的岩层作对称式重复出现;就背斜而言,核部岩层较两侧岩层为老;就向斜而言,核部岩层较两侧岩层为新,据此可以区分出背斜与向斜。
6、岩石破裂,分隔两个岩块并使其发生相对滑动的面称为断层面;被其断开的两部分岩块各为一盘,其上的盘称为上盘,其下的盘称为下盘;7、大陆漂移说是1915年由德国魏格纳(Wegener)正式提出来的,他从地质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后发现,相邻大陆在地质上有许多相似性和可拼合性,特别是古冰川活动遗迹的分布,对南半球各大陆曾发生分裂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英国学者霍尔姆斯(Holmes)认为,大陆漂移可以用地幔热对流来解释;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展了广泛的海底地质调查和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并在大量事实的推动下,美国地震地质学家迪茨(Dietz)于1961年正式提出了“海底扩张”的概念。
8、板块的边界是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如洋脊扩张带(大洋中脊)、消减作用带(俯冲带或毕鸟夫带)和转换断层都是这种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它们是板块划分的依据。
9、根据板块划分的依据,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它们是南、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大利亚—印度板块、南极洲板块。
普通地质学考试题一、选择题1.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A. 地球的构造和运动B. 行星和其他天体C. 化学元素和矿物D. 环境生态系统2. 下列哪项不是地球的内部结构?A. 地壳B. 方法层C. 内核D. 外核3. 地壳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公里?A. 1-10B. 10-20C. 20-30D. 30-404. 最古老的地质时代是()。
A. 古生代B. 新生代C. 中生代D. 元古代5. 地球的外部结构包括()。
A. 大气层B. 水圈C. 活动层D. 岩石圈二、填空题1. 地球的半径约为()千米。
2. 地球上最重要的矿石是()。
3. 地质学的两大分支学科是()和()。
4. 地震波是通过地球内部的()传播的。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写“√”,错误的写“×”。
1. 地球上70%的面积是海洋。
()2. 地震是地球内部的岩石变形和运动造成的。
()3. 造山带是指地壳板块互相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形。
()4. 化石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证据之一。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地球内部的三个主要层次。
2. 请解释地球的构造板块理论。
3. 什么是地质学时间尺度?为什么地质学家需要使用时间尺度?4. 解释地球表面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五、分析题请分析并解释造成地球表面变化的三个主要力量。
六、论述题请论述地质灾害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以上是普通地质学考试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备考。
祝你考试顺利!。
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地球的大气层B. 地球的内部结构C. 地球的表面特征D. 地球的生物圈答案:B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铁C. 硅D. 铝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沉积岩的特征?A. 层理结构B. 化石C. 矿物结晶D. 颗粒大小不一答案:C4. 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是什么?A. 石英B. 长石C. 方解石D. 云母答案:A5.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由多少个大板块组成?A. 5B. 7C. 9D. 12答案:B6.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什么结构?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所有选项答案:D7. 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来源于?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外太空答案:B8. 下列哪项不是变质岩的特征?A. 片理结构B. 矿物结晶C. 层理结构D. 矿物重结晶答案:C9. 地质年代中,中生代包括哪些时期?A. 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B. 侏罗纪、白垩纪C.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D. 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答案:B10.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球的自转B. 地球的公转C. 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D. 太阳风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______、地核。
答案:地幔2. 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主要由______组成。
答案:岩石3. 地质学中,化石是生物体的遗骸或遗迹,可以提供关于______的信息。
答案:古生物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矿物是______,它也是构成许多岩石的主要成分。
答案:石英5. 地震波分为______波和横波。
答案:纵6. 地质年代的划分是根据______的变化来确定的。
答案:地层7.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侵蚀、搬运、沉积和______。
答案:固结8. 变质岩的形成需要经历高温、高压或化学变化,这些条件通常存在于______。
1.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2分)1.岩浆:形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软流圈的高温、粘稠的,并富含挥发组分的硅酸盐的熔融体。
2.地层层序律:地层的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
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下部的地层时代老,上部的地层时代新,叫做正常层位。
地层层序律。
3.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通过与大气、水以及生物的接触,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转变成松散的碎屑物甚至土壤的过程。
4.断层: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错动的断裂。
5.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二、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1.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和力学性质划分____正断层______、___逆断层________、____走滑断层_______。
2.变质作用的类型____接触变质作用_______、______区域变质作用_____、_______混合变质作用____、______动力变质作用_____。
3.摩氏硬度计的十种矿物从硬度一到硬度十分别为: ______滑石_____、____石膏、___方解石____、萤石, _____磷灰石______、____正长石_______、石英, _____黄玉______、___刚玉________、, ___金刚石________、;4.地震产生的体波分为两类:______横波_____、____纵波_______。
三、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大陆表面分布最广的岩石是( B )A、花岗岩B、沉积岩C、变质岩D、混合岩2、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 C )A、气孔构造B、片理构造C、层理构造D、页理构造3、平行不整合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层地层的( B )。
A、产状一致,时代连续B、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C、产状不一致,时代连续D、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4、世界上绝大多数震级大的地震是( A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陷落地震D、诱发地震5.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四大类,其主要划分依据是( C )。
普通地质学本科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由哪几个圈层组成?A. 地壳、地幔、地核B. 地壳、地幔、外核C. 地壳、软流层、地核D. 地壳、地幔、内核2. 下列哪项不是矿物的物理特性?A. 颜色B. 硬度C. 可塑性D. 条痕3.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哪三类?A.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B. 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C.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D. 火山岩、沉积岩、岩浆岩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A. 氧B. 硅C. 铝D. 铁5. 板块构造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韦格纳B. 阿基米德C. 牛顿D. 爱因斯坦6. 下列哪项不是沉积岩的特点?A. 层理分明B. 有化石C. 密度一致D. 可以有矿物晶体7.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地球内部的哪些信息?A. 密度B. 温度C. 压力D. 圈层结构8. 下列哪项不是地质年代单位?A. 宙B. 代C. 纪D. 月9. 岩石的变质作用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温度和压力B. 风化作用C. 生物作用D. 化学溶液的作用10. 地壳中的岩石循环主要通过哪些地质过程实现?A. 风化、侵蚀、沉积、成岩作用B. 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C.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D.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侵蚀作用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基本过程。
12. 岩石学中,岩石的分类除了根据成因外,还可以根据其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分类。
13.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________。
14. 火山喷发时,岩浆通过________上升到地表,然后形成________。
15. 地质学中,________是指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外力作用对地壳的影响。
地质学考试试题
1. 试题一:简答题
解释地壳运动的概念,并列举造成地壳运动的原因。
2. 试题二:选择题
下列哪种岩石是火成岩?
A. 砂岩
B. 片麻岩
C. 石灰岩
D. 火山岩
3. 试题三:填空题
地球内部的外核主要由(填空)组成。
4. 试题四:计算题
假设某地区发生一次里氏地震,震级为6.5级,如果地震深度为10千米,求地面的最大振幅。
5. 试题五:分析题
请简要分析地理学中的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6. 试题六:论述题
地质学研究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请以地质资源和环境
保护为例进行论述。
7. 试题七:简答题
解释岩石圈和地幔流体的关系,并讨论其在地球内部构造中的作用。
8. 试题八:判断题
以下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A. 弹性波是地震震前波
B. 堆积岩是变质岩的重要构成
C. 亮长石在岩浆深部结晶
D. 地壳是地球上的唯一岩石圈材料
9. 试题九:问答题
什么是地质年代学?请简要概括其研究内容和方法。
10. 试题十:解释题
解释地质活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地质灾害的建议。
以上为地质学考试试题,学生们可以根据各题目要求认真回答。
祝
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贵州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 B工程地质注意事项:1. 请考生按要求在试卷装订线内填写姓名、学号和年级专业。
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装订线内填写无关的内容。
4.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 岩层的产状三要素为走向、倾向、倾角。
2. 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主要有溶解__作用、_水化__作用、_水解__作用、_碳酸化___作用和_氧化__作用。
3. 岩石按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全风化___带、___强风化____带、____弱风化__带、_微风化___带及___未风化__带五个带。
4. 按侵蚀作用方向,河流侵蚀作用分为___下蚀____作用和____侧蚀____作用。
5.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分为___孔隙____水、____裂隙___水和__岩溶___水。
6.工程勘察阶段可分为选址勘察阶段、__初步___勘察阶段和__详细___勘察阶段。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1.矿物答: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2. 光泽答:光泽是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3. 活断层答:中更新世以来有过活动痕迹的断层叫活断层。
4. 残积土答:岩石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称残积物或残积土。
5. 岩溶作用答: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
三.简述题(共30分,每小题6分)1. 叙述剪节理的主要特征。
答:叙述剪节理的主要特征有:(1)产状比较稳定,在平面中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向下延伸较深;(1分)(2)常具紧闭的裂口,节理面平直而光滑,沿节理面可有轻微位移,因此在面上常具有擦痕、镜面等;(1分)(3)在碎屑岩中的剪节理,常切开较大的碎屑颗粒或砾石,或切开结核、岩脉等;(1分)(4)节理间距较小,常呈等间距均匀分布,密集成带;(1分)(5)常平行排列、雁行排列,成群出现;或两组交叉,称“X节理”,或称“共轭节理”,两组节理有时一组发育较好,一组发育较差。
普通地质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地球的大气层B. 地球的生物圈C. 地球的岩石圈D. 地球的水圈答案:C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答案:A3. 以下哪种岩石属于沉积岩?A. 花岗岩B. 石灰岩C. 玄武岩D. 大理岩答案:B4. 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是:A. 石英B. 长石C. 方解石D. 云母答案:A5.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由几个板块组成?A. 5个B. 7个C. 9个D. 12个答案:B6. 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作用D. 沉积作用答案:A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铝B. 铁C. 钙D. 钠答案:A8.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片麻岩答案:B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A. 氧B. 硅C. 氢D. 碳答案:B10. 以下哪种矿物是地壳中最常见的造岩矿物?A. 黄铁矿B. 黄铜矿C. 石英D. 云母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地壳的厚度在大陆部分平均约为______公里,而在海洋部分平均约为______公里。
答案:35;5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矿物是______,其化学成分为SiO2。
答案:石英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其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8%。
答案:铝4. 地壳的化学成分中,氧的含量约为______%,硅的含量约为______%。
答案:46.6;27.7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依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氧、硅、铝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地壳的形成过程。
答案:地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它涉及到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板块运动和地表的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
最初,地球表面是液态岩浆,随着冷却和凝固,形成了原始的地壳。
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自然科学。
A. 物质组成B. 结构C. 地质作用D. 发展历史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A. 氧B. 硅C. 铝D. 铁3. 下列哪项不是岩石的三大类?A. 沉积岩B. 火成岩C. 变质岩D. 风化岩4.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公里。
A. 5B. 10C. 15D. 205.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是______。
A. 岩石圈B. 软流层C. 地壳D. 外核6. 板块构造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B.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C. 艾萨克·牛顿D. 尼尔斯·波尔7. 地震波中,速度较快的波是______。
A. P波B. S波C. L波D. R波8. 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是______。
A. 石英B. 长石C. 云母D. 方解石9. 地壳中岩石的三大岩类中,形成过程主要是冷却凝固的是______。
A. 沉积岩B. 火成岩C. 变质岩D. 风化岩10. 地壳运动主要分为______和______。
A. 垂直运动B. 板块运动C. 水平运动D. 地壳漂移答案:1. A B C D2. A3. D4. B5. B6. A7. A8. A9. B10. A 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依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 地壳的三大岩类中,______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地表环境有关。
4. 地震波中的S波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5. 地壳运动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1. 地层、化石、岩性2. 氧、硅、铝3. 沉积岩4. 液体5. 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旋转运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罗马法★★★○○○○一、罗马法的演变发展过程:(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于十二块铜表上,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成为公民法。
它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演变成为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
(3)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成立专门的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民法大全》.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本题主要是考查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尤其是对罗马法的分析与掌握,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理解。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是高考的重点考点之一,在复习时要多重视。
二、罗马法的基本内涵:(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调整财产关系,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2)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
(3)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宣扬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法理精神。
三. 罗马法的影响:(1)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2)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今天继承的罗马法法律制度、原则:(1)陪审制度(2)保护人制度即律师制度(3)“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不告不理”原则.罗马法经历了由早期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过程,其适用范围逐渐扩大,《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逐渐完备。
博大而缜密的法律制度是古罗马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崇尚自然法、保护私有财产和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法律制度,不仅是罗马帝国辉煌的保证,也是近现代法律的源头。
罗马法的相关内容,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考生尤其需要重点把握。
《普通地质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30个)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试卷、习题及答案普通地质及第四纪地质学 A 卷⼀.将下列术语翻译为汉语并⽤汉语解释其意义(20分,每题2分)1.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2. Continental shelf3. Delta4. Cleavage5. Lithosphere6. Fossil7. Magma8. Weathering9. Fold10. Dip⼆.判断题(20分,每题2分。
对者打√,错者打×)1. 矿物新鲜⾯对可见光的反射折射或吸收能⼒的综合反映称为光泽。
()2. 地球内部的压⼒和重⼒随深度的增加⽽增加。
()3. 基岩海岸的平衡剖⾯为⼀条下凹的曲线。
()4. 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于岩性不均匀导致岩⽯表⾯抗风化能⼒差异的地区。
()5. 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称为正断层。
()6. 早古⽣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
()7. 球形风化主要是由于岩性不均匀,导致岩⽯表⾯抗风化能⼒差异⽽形成的。
()8. 全球分布的洋中脊通常被⼀些平移断层错(切)开()9. 知道了岩层的倾向不⼀定就能知道岩层的⾛向。
()10. 混合花岗岩是指由酸性岩浆深成侵⼊地下后,冷却形成的岩浆岩。
()三.简述题(共60分)1、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的过程。
(20)2、试述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构造运动过程。
(20)3、试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的划分⽅案及各圈层的特点。
(20)普通地质学与第四纪地质学B卷⼀、将下列术语翻译为汉语并⽤汉语解释其意义(30分,每题3分)1 Uniformitarianism2 Lithospere3 Karst4 Wave cut bench5 Magma7 Earthquake8 Pangaea9 Fold10 Glacial age⼆、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被动型⼤陆边缘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2. 地壳结构进⼀步分为,⼆种类型。
3. 指甲和⼩⼑的摩⽒硬度值⼤致相当于和。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氧B. 硅C. 铝D. 铁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沉积岩的特征?()A. 层理结构B. 化石C. 岩浆活动D. 沉积物颗粒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地质构造单元是()。
A. 板块B. 大陆C. 洋盆D. 地壳答案:A4.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不包括()。
A. 重结晶B. 熔融C. 变形D. 变质答案:B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矿物是()。
A. 石英B. 长石C. 云母D. 方解石答案:A6. 下列哪一项不是外力地质作用?()A. 风化作用B. 侵蚀作用C. 沉积作用D. 岩浆活动答案:D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铝B. 铁C. 铜D. 锌答案:A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 氧B. 硅C. 硫D. 碳答案:A9. 下列哪一项不是火成岩的特征?()A. 矿物结晶B. 玻璃质C. 层理结构D. 气孔答案:C10.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岩石类型是()。
A. 沉积岩B. 火成岩C. 变质岩D. 混合岩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答案:氧2. 沉积岩的特征包括层理结构、化石和________。
答案:沉积物颗粒3. 地球上最大的地质构造单元是________。
答案:板块4.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包括重结晶、变形和________。
答案:变质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矿物是________。
答案:石英6.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和________。
答案:沉积作用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答案:铝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
答案:氧9. 火成岩的特征包括矿物结晶、玻璃质和________。
答案:气孔10.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
答案:火成岩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福州大学工程地质学基础习题集1工程地质学基础习题集教师:樊秀峰环境与资源工程系勘察技术与工程教研室2002.2一、名词解释1.地震效应: 在地震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2.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基本烈度:是指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4.滑坡预测、预报:滑坡预测指的是滑坡可能发生的空间位臵的判定。
滑坡预报指的是滑坡可能发生时间的判定。
5.岩溶: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这种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叫做岩溶。
6.活断层:是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7.水库壅水淤积:携带泥沙的河流进入水库壅水段后,泥沙扩散到全断面,随着水流夹沙能力沿流程降低,泥沙沉积于库底,并形成上游粗、下游细有规律分布的三角洲。
这就是水库壅水淤积。
8.渗透变形:当动水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会发生移动而被渗流携走,从而引起岩土的结构变松,强度降低,甚至整体发生破坏。
9.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0.地震破裂效应:强震导致地面出现地震断层和地裂缝,从而引起跨越破裂带及其附近的建筑物变形或失效。
11.喀斯特: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
12.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的水混合后,对碳酸岩盐的溶蚀性有所增强的作用。
13.等震线图:由烈度相等的点所连成的线。
14、横向环流:旋转轴与河流总方向一致的副流。
15、振动破坏效应:由于地震力作用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
二、填空题1、活断层在时空域内运动的参数有:产状、长度、错动速率、错动周期、年龄判据、断距。
1.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2分)
1.岩浆:形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软流圈的高温、粘稠的,并富含挥发组分
的硅酸盐的熔融体。
2.地层层序律:地层的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
如果地层没有受
过扰动,下部的地层时代老,上部的地层时代新,叫做正常层位。
地层层序律。
3.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通过与大气、水以及生物的接触,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转变成松散的碎屑物甚至土壤的过程。
4.断层: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错动的断裂。
5.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二、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和力学性质划分____正断层______、___逆断层________、____走滑断层_______。
2.变质作用的类型____接触变质作用_______、______区域变质作用_____、_______混合变质作用____、______动力变质作用_____。
3.摩氏硬度计的十种矿物从硬度一到硬度十分别为: ______滑石_____、____石膏、___方解石____、萤石 , _____磷灰石______、____正长石_______、石英, _____黄玉______、___刚玉________、, ___金刚石________、;
4.地震产生的体波分为两类:______横波_____、____纵波_______。
三、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大陆表面分布最广的岩石是( B )
A、花岗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混合岩
2、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 C )
A、气孔构造
B、片理构造
C、层理构造
D、页理构造
3、平行不整合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层地层的( B )。
A、产状一致,时代连续
B、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
C、产状不一致,时代连续
D、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
4、世界上绝大多数震级大的地震是( A )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D、诱发地震
5.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四大类,其主要划分依据是
( C )。
A、矿物成分
B、岩石结构构造
C、SiO
含量 D、物理性质
2
6、岩基是( B )所具有的产状。
A、浅成侵入体
B、深成侵入体
C、火山岩(喷出岩)
7、大理岩是( B )。
A、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
B、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的
C、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
D、沉积岩
8、断层角砾岩是( B )。
A、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
B、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
C、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D、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
9、倾伏褶皱的特征是( B )。
A、褶皱轴面倾斜
B、褶皱轴面水平
C、枢纽水平
D、枢纽倾斜
四、是非判断(共14分,每小题2分)
1、石英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矿物,它可出现在三大岩类中( 1 )
2、断层的上升盘就是上盘。
( 2 )
3、一次地震只有一次地震烈度。
( 2 )
4、震中是地震发生时产生震动的中心。
( 2 )
5、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酸性岩。
( 1 )
6、任何岩石都可以发生变质作用。
( 1 )
7、古生物化石除了能用来确定地层时代外,还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当时沉积环境。
( 1 )
1、背斜和向斜是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它们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背斜是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向上拱起,其核部为老岩层,两翼岩层逐渐变新;而向斜是岩层向下凹弯曲,其核部为新岩层,两翼岩层逐渐变老。
2、简述地层之间有哪些接触关系,它们的特征是什么?
答: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2、整合接触的特征是: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是连续而渐变
的,没有沉积间断面。
3、假整合接触的特征是: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分界面为沉积间断面,成为剥蚀
面。
4、角度不整合接触的特征是: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成一定角度相交、分解面
为剥蚀面,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的产状一致。
3、完成下列岩浆岩分类表
4.画图说明岩石的循环过程
名词解释
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
石圈。
2.生物层序律: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且在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先的海洋或陆地相通,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
3.变质作用: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
4.褶皱: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一系列连续弯曲,也称褶曲。
图解
1、标出下图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
2、标出下图河谷的组成要素:
1 2 3 4 5
1
2
3
4
5
3、标出下图岩层产状要素。
AOB ______走向_____,OC_____倾斜线______,OC′_____水平线______,α_____倾角______。
4、标出下列风化壳各层的名称。
①②③④
5、标出下图地下水的类型
①②③④
简答
5、地球内部圈层如何划分,依据是什么?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2、地震波有那些类型,分别又分为几类?
体波:横波、纵波
面波:勒夫波、瑞利波
3.说明风化作用进行的方式和类型
物理风化: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盐分结晶的撑裂作用
化学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磷酸化作用、氧化作用
生物风化:根劈作用、生物的新陈代谢及生物遗体腐烂分解
完成下列地质年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