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小木偶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浅显理解《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2.通过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4.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想象力,体验文学中的情感吸引;5.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木偶的故事》的主要情节;2.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和理解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学习使用生字词来描述课文中描述的人物和事物;2.运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能力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文《小木偶的故事》的课文教材;2.准备课文相关的图片或素材(如幻灯片等);3.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4.相关视频、音频素材。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素材引入课文主题,唤起学生对木偶的印象;2.引导学生讨论木偶的特点和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整篇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2.学生跟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及停顿的处理;3.教师解释生字词,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4.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课文中的重要内容。
第三步:分组演练1.学生分组,模拟故事中的对话场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分组中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第四步:交流讨论1.整合各组表演的内容,进行全班交流、分享;2.引导学生展开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讨,引导他们发表对故事的感想和思考。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作文练习: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小木偶的故事》读后感;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对《小木偶的故事》的理解和表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朗读、演练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度。
以上是《小木偶的故事》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小木偶的故事电子课文本文是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小木偶的故事电子课文,感谢您的阅读!12*小木偶的故事老木匠做了个小木偶。
小木偶有鼻子有眼,能走路,会说话。
老木匠左瞧右瞧,总觉得小木偶脸上还少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老木匠怎么也想不起来。
“你知道吗?”老木匠问小木偶。
“不知道。
”小木偶板着脸回答。
老木匠一下子想起来了,小木偶脸上少的东西是笑!“笑是很重要的。
”老木匠对自己说,“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老木匠拿起他的神奇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
“现在好了。
”老木匠为小木偶收拾了一个红背包,把他送出了家门。
“走吧,外面的世界大着呢!”老木匠对小木偶说。
热闹的大街上,小木偶兴冲冲地大步向前走。
一只小红狐跑过来,很亲热地说:“嗨!小木偶!你的红背包真漂亮,让我背一下好吗?就背一下。
我想看看这种红和我的毛色是不是相配。
”“好的。
”小木偶说。
小红狐一背上背包就拼命地逃跑。
小木偶愣住了。
等他反应过来,小红狐已经跑出去好远了。
小木偶有两条长长的、灵活的木头腿。
他很快就追上了小红狐,拽住了小红狐毛茸茸的大尾巴。
“放开!放开!”小红狐拼命挣扎。
“吵什么!”一只穿警服的熊过来把他们分开。
“报告警官,他抢我的包!”小红狐撒谎一点儿都不脸红。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尖叫。
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穿警服的熊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
小木偶委屈极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老木匠只给了他一种表情,那就是笑!小木偶突然觉得脑袋很疼,只好抱着脑袋蹲下来。
一只小兔子走过来,温柔地问:“你怎么啦?”“脑袋疼。
”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嘻嘻。
装得一点儿都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
”小兔子龇牙咧嘴地做了个痛苦的表情,蹦蹦跳跳地走开了。
一个老婆婆走过来:“小木头人,你病了吗?”“脑袋很疼。
”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四年级】小木偶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小木偶,它是一位演员,一位滑稽可爱的演员。
它喜欢在舞台上表演,为观众献上欢声笑语。
每天,小木偶都会去剧院彩排,练习自己的表演技巧。
它会跳舞、唱歌、说笑话,让所有人都开心起来。
但是,小木偶有一个梦想,它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能够自由地行走、呼吸和思考。
它希望有自己的家和家人,一起度过温馨的时光。
有一天,小木偶的梦想得到了实现。
一位魔法师用魔法让小木偶活了起来,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
小木偶太高兴了,它感觉自己像是做了一个梦,但是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变得真实了。
它来到了小镇上,找到了自己的家。
有一个可爱的公主在等着他,他们开始了欢乐的生活。
小木偶很享受这种生活,他可以自由地行走、呼吸和思考了。
但是,小木偶发现他变得比以前更懒惰了。
过去,他每天都要去剧院排练,费尽心思想要让观众们笑出声来。
现在,他只是在家里休息和玩耍,开始变得懒惰和无聊。
小木偶感到很沮丧,因为他发现他失去了自己对表演的热情。
但是,小木偶并没有放弃,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重新找回对表演的热情。
有一天,他在街上见到了一个小女孩,她很失落。
小木偶走过去,问她怎么了,小女孩告诉他她迷路了。
小木偶立刻帮她找到了回家的路,并且还表演了一些小魔术给她看。
小女孩很开心,感谢小木偶。
小木偶也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热情,他发现他不仅可以用表演让观众开心,还可以用表演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
从此,小木偶开始到处旅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并且为他们表演。
他发现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加广阔了,发现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最终,小木偶成为了一位传奇的演员,他的表演不仅帮助了人们,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温暖。
他的生命就像他的表演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难点)吕丽娜:1977年生于山东龙口。
199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200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儿童文学硕士学位。
向往简单生活,喜爱小动物,喜爱一切温暖、富于诗意的东西。
写过许多童话,现在仍然在写。
在意写作的结果,也享受写作的过程。
主要作品:童话书《小木偶山米》、《故事点心》、《再见老蓬》等。
拽 茸 副怜 魔 杖zhuàiróng fù lián mó zhàng拽住(zhuài zhuǎi ) 一副对联(fù fú )••√√冲chōng (冲动、冲刺)chòng (冲床、冲劲)挣zhēng (挣扎)zhèng (挣钱、挣命)撒sā(撒谎、撒野)sǎ(撒种、播撒)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写了一个无论是着急、生气甚至是痛苦、伤心只有一个“笑嘻嘻”的表情的小木偶在小女巫的帮助下获得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并真正获得了快乐的故事。
亲热:灵活:挣扎:亲密而热情。
本课指小红狐为骗取小木偶的信任假装亲密而热情。
造句:奶奶亲热的接待着每一位客人。
敏捷,不呆板。
造句:他是一个头脑灵活的孩子。
用力支撑。
造句:病重的他挣扎着从床上坐了起来。
愤怒:委屈: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
本课指小红狐假装出来的不满表情。
造句:听说这件事之后大家异常愤怒。
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本课指小木偶被冤枉了,心里很难过。
造句:小弟弟委屈地哭了起来。
可怜:兴冲(chōng )冲:毛茸茸:①值得怜悯。
②怜悯。
造句:这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形容兴致很高。
本课指小木偶兴致很高。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小木偶的故事》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态度,感悟快乐的真谛。
教学重点:1、体会小木偶被误会后内心的感受。
2、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到生活中充满酸甜苦辣,多姿多彩的恶人生才是完美的。
教学难点: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到生活中充满酸甜苦辣,多姿多彩的恶人生才是完美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笑比哭好》。
2、提问:你们从歌中听到了什么?3、谈话:微笑是人类最好看的表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
谁来为我们说说有关它的名言警句?4、导入:微笑的力量是伟大的。
然而如果一个人只有微笑这一种表情,她会生活的快乐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小木偶的经历吧!(板书课题)二、自读、交流,确立学习方法1、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读课文,交流字词。
2、指名小组复述课文,发表读后感。
3、提问: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4、提出将采用《去年的树》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表演来学习课文。
三、合作表演,研读课文。
1、学生表演自己喜欢的段落,选出最佳表演者。
2、指导3、评价四、练习实际,交流体会。
1、讨论:老木匠为了小木偶能快乐而给了他一张笑脸,可是这个只会笑的小木偶却因此而招致了一系列挫折。
为什么会这样呢?2、提问:文章的最后一段话其实是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谁来读读这句话,并说出对他的理解?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含义。
4、总结:笑是美好的,一个人如果不会笑就永远体验生活的乐趣。
然而,生活又是复杂的,酸甜苦辣,五味俱全,除了愉快,我们还会悲伤难过,还会焦急迷惘,只有多姿多彩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2教学目标:1、5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从朗读中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集锦三篇) 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篇1) 在完成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这一课程的教学后,我深感收获良多,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主要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小木偶的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课后评估,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地理解了故事的主题和寓意,能够流畅地复述故事情节,并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因此,我认为本次教学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
二、教学方法与效果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导入、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明显提高,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
同时,我也注意到这些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学生参与度与反馈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
我通过提问、观察、互动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反馈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
通过学生的反馈,我发现学生对本次教学的满意度较高,认为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四、教学难点与改进虽然本次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也发现了一些教学难点和改进空间。
首先,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对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其次,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加强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小木偶的故事》导学案教学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小木偶的故事》导学案教学案1二、小木偶的故事教学目标:1、熟悉6个生字。
2、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在反复朗诵中体会故事所包括的道理。
3、培育独立阅读能力。
能依照故情形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所包括的道理,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进程:一、模拟演出,导入新课一、头几天,咱们大伙儿都当了一回小演员,演出了童话《巨人的花园》。
今天我再请大伙儿当一回演员,看看谁能演出出这些词语表示的表情。
看词语模拟演出:自鸣得意、眉开眼笑、没精打采、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二、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爱哪一种表情?3、小结:是啊!咱们每一个人都有丰硕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
但咱们都喜爱“笑”,笑使咱们抛开一切苦恼,笑使咱们信心百倍,笑使咱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若是大伙儿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如何一种情形呢?这节课,让咱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或许你会有新的发觉、新的熟悉。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一、交流课前预习情形:木偶是什么?二、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形。
⑴、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⑵、开火车读课文。
过渡:看来,大伙儿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下面咱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试探: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
二、全班交流。
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妻子婆说他扯谎。
3、重点指导:课文最后一句“笑是很重要的。
只是,若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你体会到了什么?(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角色体验,练习对话。
一、创设情景,练习对话。
⑴、大伙儿读了那个故事,感受都很深。
咱们学校雏鹰广播站决定将那个故事改编成广播剧,此刻要开始招收配音演员,你想报名吗?⑵、了解配音工作要求:台词熟练、悦耳、有情感,能感动和感染听众。
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课文【原文】老木匠做了个小木偶。
小木偶有鼻子有眼,能走路,会说话。
老木匠左瞧右瞧,总觉得小木偶脸上还少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老木匠怎么也想不起来。
“你知道吗?”老木匠问小木偶。
“不知道。
”小木偶板着脸回答。
老木匠一下子想起来了,小木偶脸上少的东西是笑!“笑是很重要的。
”老木匠对自己说,“谁要是不会笑,谁就不会过快乐的日子!”老木匠拿起他的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
“现在好了。
”老木匠为小木偶收拾了一个红背包,把他送出了家门。
“走吧,外面的世界大着呢!”老木匠对小木偶说。
热闹的大街上,小木偶兴冲冲地大步向前走。
一只小红狐跑过来,很亲热地说:“嗨!小木偶!你的红背包真漂亮,让我背一下好吗?就背一下。
我想看看这种红和我的毛色是不是相配。
”“好的。
”小木偶说。
小红狐一背上背包就拼命地逃跑。
小木偶愣住了。
等他反应过来,小红狐已经跑出去好远了。
小木偶有两条长长的、灵活的木头腿。
他很快就追上了小红狐,拽住了小红狐毛茸茸的大尾巴。
“放开!放开!”小红狐拼命挣扎。
“吵什么!”一只穿警服的熊过来把他们分开。
“报告警官,他抢我的包!”小红狐撒谎一点儿都不脸红。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尖叫。
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穿警服的熊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
小木偶委屈极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老木匠只给了他一种表情,那就是笑!小木偶突然觉得脑袋很疼,只好抱着脑袋蹲下来。
一只小兔子走过来,温柔地问:“你怎么啦?”“脑袋疼。
”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嘻嘻。
装得一点都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
”小兔子龇牙咧嘴地做了个痛苦的表情,蹦蹦跳跳地走开了。
一个老婆婆走过来:“小木头人,你病了吗?”“脑袋很疼。
”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地走开了。
小木偶的头疼得越来越厉害了。
现在,他真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蓝鼻子小女巫就在这时候赶来了。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之3
襄樊市襄阳区实验小学:颜芬
[ 情景说明]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
它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
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不仅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只会笑是不行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学习本文要会认“拽、茸、副、怜、魔、杖”六个生字,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教师微笑着问大家:“同学们,今天你们快乐吗”片刻后接着说:“从你们那一张张花儿般的笑脸,老师知道今天你们都很快乐。
那么你们猜猜看,今天
老师快乐吗你怎么知道的”(从老师笑眯眯的表情可以知道今天老师也很快
乐)“同学们,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谁要是不会笑啊,谁就无法过快乐
的日子。
既然今天大家这么快乐,那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小木偶的故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一个有鼻子有眼,能走路,会说话的小木偶,正在边走边说话。
2师随课件讲述:从前,有个老木匠做了个小木偶,瞧它有鼻子有眼,能走路,会说话,真讨人喜欢。
可老木匠左瞧右瞧,总觉得小木偶脸上少了点什么,老木匠
想呀想,忽然,他想起来了,小木偶的脸上少的东西是“笑”,于是,老木匠拿
起他的神奇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
然后,老木匠为小
木偶收拾了一个红背包,把它送出了家门。
小木偶离开家后,会发生什么事呢想
知道就快快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边读边思考:小木偶离家后,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
3同桌互相说说:小木偶离家后,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4指名二、三人说说小木偶离家后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三)分角色朗读,体味情感
1从文中诸多角色中选取你最想表演的角色,划出它所说的话,练习有感情的读一读。
2 自由组合小组,选取角色,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小组志愿上台分角色表演。
(提醒表演者注意角色的表情)
4 观众评议
(四)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1 通过分角色表演,同学们仿佛亲身经历了小木偶的遭遇,此时此刻你一定
有好多话想说,能告诉大家吗
2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齐读。
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
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先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小木偶的经历来谈对此句的理解,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
生活实际来谈对句子的理解。
总结:同学们,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不会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多姿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
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真实、完整的生活。
(五)续编故事
同学们,经小女巫的点化,小木偶现在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木偶的身上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
你们接着往下编故事。
(六)课外延伸
推荐《小木偶的故事》的姊妹篇《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我喜欢做我自己》让学生阅读。
[教学反思]
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动画片,离不开童话故事。
因此学文初,我以看小木偶动画,听小木偶故事导入,学生兴趣盎然。
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自由寻找合作伙伴进行角色体验。
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可以自由的说、自由的演,顿时,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迸射,表演时,表情丰富,时而“愤怒”,时而“笑嘻嘻”,时而“伤心”,时而“着急”,时而“委屈”``````甚至即兴对角色语言进行补充或修改(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此设计凸现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铺设了张扬个性,合作交流的舞台,学生在玩儿中受益匪浅。
[专家点评]
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又是一篇拟人体童话故事。
针对本文的特点,教者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出发点,设计了“读一读,演一演,悟一悟”阅读三步曲,引导学生不知不觉的走入文本,入情入境的体验情感,无拘无束的尽情对话,然后,又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拓展想象,续编故事。
在这样的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得到了张扬,想象得到了放飞,岂不一举多得。
(点评:李贵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