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图式、图例、色标
- 格式:pdf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10
附录 A(规范性附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分类表A.1为GB/T 21010-2017的分类,表A.2为三调使用的工作分类,表A.3为城市、建制镇、村庄等用地分类。
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2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表A.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续)表A.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续)表A.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续)表A.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续)表A.3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附录 B(规范性附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表表B.1为工作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表表B.1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表表B.1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表(续)附录 C(规范性附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图示C.1 界线表示各种界线以国界、省界、地级界、县级界、土地权属界线、地类界为高低顺序,当重合时,只表示高一级界线。
C.2 图斑表示C.2.1图斑地类可用编码表示,也可用符号表示。
C.2.2图斑的注记采用ab/c的形式。
a表示图斑编号,b表示权属性质(国有土地标注“G”,集体土地不标注),c表示图斑地类编码。
用符号表示的图斑注记用ab表示。
C.3 图式图例说明C.3.1图式图例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C.3.2RGB色值说明:RGB色彩模型通常用于屏幕图像编辑,即用于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R代表红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
RGB强度值范围为0~255。
C.3.3CMYK色值说明:CMYK色彩模型通常用于纸张打印(或印刷),即用于国土调查图件打印或印刷。
C代表青色,M代表品红,Y代表黄色,K代表黑色。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表A.2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一级类编码名称00 湿地01 耕地02 种植园用地03 园地04 林地05 草地06 国土绿化用地07 建设用地08 交通运输用地09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 矿产资源用地11 旅游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二级类名称含义00 湿地指红树林地、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盐田、滩涂等。
01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0101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XXX、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02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2 种植园用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01 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01K 可调整果园指由耕地改为果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0202 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02K 可调整茶园指由耕地改为茶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03 园地指种植花卉、观赏树木、草坪、绿化带、采摘园等的土地。
0303 花卉园指种植花卉的园地。
0304 观赏树木园指种植观赏树木的园地。
0306 采摘园指供游客采摘水果、蔬菜等的园地。
04 林地指以乔木为主,覆盖面积大于0.1公顷,树高大于3米,林木密度大于50株/亩的土地。
0402 竹林指以竹为主的林地。
06 国土绿化用地指为改善环境、保护生态、美化城市、增加绿地、防沙治沙等目的而设置的土地。
0603 防护林指为防止风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保护农田、城市、交通、水源、生态环境等而设置的林地。
附录A(规范性附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二级类含义编码名称编码名称01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01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02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03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2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01 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02 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03 橡胶园指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0204 其他园指种植桑树、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地的园地。
0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城镇、村庄范围内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0301 乔木林指乔木郁闭度≥0.2的林地,不包括森林沼泽。
地0302 竹林地指生长竹类植物,郁闭度≥0.2的林地。
0303 红树林指沿海生长红树植物的林地。
地0304 森林沼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泽0305 灌木林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不包括灌丛沼泽。
地0306 灌丛沼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附录A(规范性附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二级类含义编码名称编码名称01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01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02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03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2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01 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02 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03 橡胶园指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0204 其他园指种植桑树、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地的园地。
0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城镇、村庄范围内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0301 乔木林指乔木郁闭度≥0.2的林地,不包括森林沼泽。
地0302 竹林地指生长竹类植物,郁闭度≥0.2的林地。
0303 红树林指沿海生长红树植物的林地。
地0304 森林沼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泽0305 灌木林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不包括灌丛沼泽。
地0306 灌丛沼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图式C.1界线表示各种界线以国界、省界、地级界、县级界、土地权属界线、地类界为高低顺序,当重合时,只表示高一级界线。
C.2图斑表示C.2.1图斑地类可用编码表示,也可用符号表示。
C.2.2图斑的注记采用ab/c的形式。
a表示图斑编号,b表示权属性质(国有土地标注“G”,集体土地不标注),c表示图斑地类编码。
用符号表示的图斑注记用ab 表示。
C.3图例说明C.3.1图例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C.3.2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地类符号大小。
C.3.3RGB色值说明:RGB色彩模型通常用于屏幕图像编辑,即用于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R代表红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
RGB强度值范围为0~255。
C.3.4各地可根据成图比例尺大小、地类分布等情况,用色色值与符号尺寸可稍作调整。
C.3.5线状符号、点状符号和地理要素主要用于土地调查图件编制。
C.4线状符号表示C.4.1线状符号交叉时,上面的线状符号连续表示。
C.4.2线状符号与界线重合时,线状符号调绘在准确位置上,界线视下列不同情况标绘:——以双线表示的线状符号中心为界的,界线绘在线状符号中心线上;——以双线表示的线状符号一侧为界的,界线在线状符号该侧0.2mm处标绘;——以单线表示的线状符号中心为界的,界线跳绘表示;——以单线表示的线状符号一侧为界的,界线在线状符号该侧0.2mm处标绘。
C.4.3线状符号并行时,图上距离小于0.2mm影响表示的,主要线状符号在准确位置表示,次要线状符号偏离主要线状符号0.2mm表示。
线状符号重要性按照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干渠、县乡道、农村道路、沟渠、林带、管道的顺序逐次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