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模拟考试质量分析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九年级物理模拟考试质量分析文章格式没有明显错误,但是有一些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需要修改。
九年级物理模拟考试的质量分析参考人数:九(4)班实际有学生72人,全部参加考试。
成绩分析:学生成绩 80 分以上 70-79 分 60-69 分 50-59 分 40-50 分40 分以下人数 1 8 13 5 3 0所占比例 1.4% 22.2% 18.1% 6.9% 4.2% 0%全卷满分90分。
从总体成绩来看,优秀率偏低,及格率偏低,平均分在及格以下。
这除了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也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即对基本的概念、定律、公式能基本掌握,但是对于难度较大和需要灵活运用的题目,缺乏解决和应变能力。
全班最高分80分,最低分只有分,这表明了学生的成绩两级分化的问题。
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在培养优等生的同时照顾到这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是复过程中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试题分析:本次考试的题型与分数设置与中考试题相同:选择题8个,共24分;填空题7个,共23分;作图题5个,共10分;实验探究题2个,共15分;计算题2个,共18分,总分90分。
优点:本次试题总的来说能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能力立意,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大致有以下特点: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比如填空题第20题的木块和温度计的读数,30题的第一小问电路的连线错误改正。
2.贴近生活、社会实际和科技发展,反映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关注热点、焦点问题,如第19题。
3.试题关注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查,命题渗透能力立意的意图如实验探究题第29题。
4.试题注重学科内的综合,适度地体现出学科间的综合,如第31题。
5.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高起点、低落实,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6.侧重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如第29、30题。
7.体现了开放性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新设计,如第31题。
8.试题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注重体现人文精神。
初三模拟物理试卷分析一、试题评价本次模拟考试重点考查了初三物理的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内容,试题难度适中,涵盖面较广,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不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对于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上失分较多。
2、实验能力有待提高。
本次试卷中有一道实验题,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但部分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实验操作流程和观察方法,导致答题不准确。
3、解题思路不够清晰。
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思路不够清晰,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导致答题不准确。
4、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本次试卷中有一道计算题,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但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差,不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导致失分较多。
三、教学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和观察,提高其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为解题提供更好的帮助。
3、注重解题思路的引导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教师应注重解题思路的引导和解题技巧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4、提高计算能力。
教师应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解题提供更好的帮助。
四、反思与总结通过本次模拟考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初三物理学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教师也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成绩。
初三模拟物理试卷分析一、试题评价本次模拟考试重点考查了初三物理的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内容,试题难度适中,涵盖面较广,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2013-2014 年度第二学期九年段物理科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表二、试卷内容特征:本次模拟考试试卷共有四大题,涵盖了初中物理所有主要内容。
主要是对学生课本基础知识再现能力的考查,知识点覆盖面较广,能够保证所要考查的内容都要涉及到,在题型的选择和难易程度上要求较易,但学生在解题中易错,易失分。
三、试卷考查内容、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原因分析:(易错分析)(一)单选题:错误最高的是第6题,全年段做对不超过10人。
第1小题:学生知识的混乱,分不清是伽利略还是牛顿;第3小题,学生审题不认真;(二)多选题第13小题,学生对惯性的理解不清,惯性是物质一种属性,是与身俱有的,生活中很多现象是由于惯性造成,并非受惯性作用或惯性力之说,学生平常对物理量概念没能深刻领会,造成失分,也暴露了学生的知识缺陷(也给学生一次补救的机会),本次试卷讲评时,该知识点也是核心点。
第15小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第17小题:学生审题有歧义,以为是从静止开始的独立状态,错答成静止、停止,。
(三)实验题第19小题:大多数学生未能答出要保持压力相等,需要把两双鞋摞起来。
第20小题:作图题,有同学漏掉一条导线,不能看全面,要保证正负接线柱正确。
(四)计算题:第22小题:学生对体积的换算有错,升与立方之间关系不清,(ml=cm3);中下学生对公式乱用,自创公式,无单位计算;计算能力差,科学计算法运算。
第23小题:学生存在自创公式,无单位计算。
第24小题:较多学生读不懂题目的意思,不能从题目中获取信息。
或者公式选择不恰当导致计算错误。
三、下阶段复习思路(第二轮复习策略)1.加强集备,优化复习。
由于时间紧,复习任务重,必须加强集备教学工作。
不仅从复习进度、内容、方法和手段方面入手;还要从夯实“双基”、中考命题特点方面取得共识。
在复习中强调五点:(1)针对性即重点、难点、考点、易混点;(2)有效性:讲清基本概念、规律和典例,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宽思路;(3)灵活性:注重方法选择,针对不同问题进行讲解,注重课堂反馈,及时机智处理问题;(4)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注意对课本内容(包括图片)的过关教学。
九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特点:1、试卷结构本次试卷共分四部分,共9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第二部分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0分;第三部分作图与实验探究共4道题,共20分;第四部分综合应用题共3道题,共20分。
二、本次月考物理成绩统计1.成绩统计表2.本次考试中能够发现存在的很多问题,学生基础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基础知识也不能很好的应用,从平时学习中看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物理,并且与一些学生已经放弃学习物理,无论怎样叮嘱,怎样教育,学生口头只是答应,回去后还是不学,就连比较基本的需要记忆的知识他们也不愿去记,练习题也不能很好的完成。
四、本次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说明及改进办法本次质量检测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答题不规范、不严谨。
2、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得分率低,成绩偏低。
3、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效率较低,少数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缺乏自觉性。
4、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转变不到位,要求不够严格。
改进办法:从本次考试看出,在平时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和加强基本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多做多画多练,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基本的物理术语、原理、实例等知识的教学要加大力度。
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能力,加强学生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管理方面,要加大对学生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多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个别学生要及时做好辅导,是学生成绩有所提高。
成绩分析报告桂阳县2017年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青兰中心学校九年级物理(科目)试卷抽样分析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此次考试,考的是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摸底试卷,该试卷题目难易合理,也能开拓创新,使许多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拿不了高分,但不至于在十分以内,这种出题标准,一定是以城市(县里)的学生为标准的,他们好学又聪明,老师也肯下工夫,自然考试起来得心应手,合格不在话下,高分信手拈来。
而对于乡村的孩子,爱闹爱玩又不太好学的占绝大部分,让他们做这些题目,就像是让娃娃去打仗一样,结果可想而知,不幸的是,我教的是乡村里的学生,而我本身,也非物理出身。
这次考试很悲剧,三个班,只有一班有些学生及格,而二班和三班,全军覆没,这两个班最高分的,只在50分,连60分都没触摸到,这都是可想而知的结果,可是一班,他们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没及格,怪老师有些题目没讲吗?还是说学习不认真,根本不会做?这张试卷,从八年级到九年级的所有物理都有涉及,范围很广,这个没得办法,从后面的几个大题可看出,题目比较活,没有一定的做题经验及知识运用能力很难做出来,还有的一种题,说到滑轮的那个,我自己都没讲到,也会做错,何况是学生,看来往后要在这些歪题上多下点功夫,这是我的理解!二、抽样调查全卷满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合格率优秀率110 52.3 89 29 30%7%样本总量63抽样方法九年级(1)班备注全班学生频率分布三、试卷总体评价(特点和问题)我自己做这些试卷,觉得不是很难,出题意向也是本着中考标准来的,可就是有的学生思前想后做不出来,这一定是自身的原因,我作为教师,自己能够作对,说明我自己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学生身上,做题太少,致命弱点,我平常给他们做的题目太少,以至于许多问题看似简单都不会做,这个最气人。
还有的学生,上课就不认真听课的,除了选择题,后面的填空简直不忍直视,连做都不做,要他们有何用,连做都不做,老子看了气不打一处来,就算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稍微聪明点的有些难题可以解决的呀,比如人到镜中像的距离,那个答案明明是8米,还有人填其他的,真是无语,换做能用头脑思考的,结合实际就能明白,难吗?这张试卷,从八年级到九年级的所有物理都有涉及,从后面的几个大题可看出,题目比较活,没有一定的做题经验及知识运用能力很难做出来,还有的一种题,说到浮力的那个计算题,我自己都没讲到,也会做错,何况是学生,看来往后要在这些歪题上多下点功夫,这是我的理解!总的来讲,试卷不难,学生难教,听又不听,做又不做,考试还会?扯淡。
初三物理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考试概况
- 考试名称:初三物理一模考试
- 考试时间:(请提供具体的考试日期和时间)
- 考试地点:(请提供具体的考试地点)
考试题型分布
- 单选题数量:(请提供具体数量)
- 多选题数量:(请提供具体数量)
- 判断题数量:(请提供具体数量)
- 解答题数量:(请提供具体数量)
考试难度分析
根据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分析,初三物理一模考试整体难度较为适中。
大部分学生能够应对考试内容并完成相应题目,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在一些知识点上表现较为困难。
考试知识点分布
根据试卷分析,初三物理一模考试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 力和运动
- 能量和功率
- 光学
- 电学
- 热学
学生表现分析
根据考试结果统计和评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大部分学生对于力和运动、能量和功率等知识点掌握较好,
答题较为准确;
- 光学和电学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差,有一定的
提升空间;
- 解答题部分,学生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
待提高。
改进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针对学生在光学和电学等知识点上的较弱表现,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 教师加强对光学和电学等知识点的讲解和辅导;
- 提供更多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总结
初三物理一模考试整体质量较好,学生在力和运动、能量和功
率等知识点上表现良好,但在光学和电学等知识点上仍有改进空间。
通过及时的改进措施和辅导,相信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会有进一步提升。
九年级物理试卷质量分析市第二次中考模拟统测已结束,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试题分析本次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考试试题,共五个大题:选择题(10小题,共30分)、填空题(6小题,共14分)、作图题(2小题,共4分)、实验探究题(4小题,共24分)、综合题(2小题,共18分)。
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
基础题、中等难度题、难题比例合理。
整份试卷共设置了23个小题,题量适中,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考试负担,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考出自己的真正水平。
本次测试中,共338人参加考试,最高分84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52.3分。
本次考试试题大部分题都是基础题,有很多考题只要审题正确,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本次试题的内容符合课标要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也符合近年来中考要求,而且能结合实际生活、生产和科技应用出题,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体现了重点考查知识点和一般考查知识点的结合。
试题的设计上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教改的动向,整份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考题总体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考试的内容上约有85%左右的试题是通过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物理知识和具备基本的能力,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3.从过程方法入手,注重能力考查4.体现了对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
5.体现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6.知识覆盖面较全,重点突出。
二、学生答题况分析1、选择题:这一大题,学生得分率较低的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比如第1-7题)是单项题。
8-10题多选题,丢分较严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计算能力弱。
九年级物理第五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况安龙一、试卷结构、题型、占分全卷共有四大题。
总20小题。
第一题为填空题,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二题为选择题,5个小题,每空2分,共20分;第三题为作图与实验题,32题6分,33题5分,34题6分,35题8分共,25分;第四题综合应用题,分3题;共21分(36题6分,37题6分,38题9分)。
二、试题特点(1)基础题仍占较大的比例。
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
如第19小题考查声音的特征;第20小题考查物态的变化现象,甚至23、27、28小题都是一样。
(2)重视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第22小题考查学生对做过与省力的掌握;第31小题考查学生对动态电路的联系和特征。
(3)这次考试重视了实验能力、实验方法的考查,尤其是在实验中对实验的控制与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数据的把握是这次考查的重点。
在第21小题中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33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方法的掌握与理解。
第35小题与以往考查探究小灯泡电功率的常规考法有所改变,加强了学生对实验动手操作和想象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作图题比前几次多了一个,主要还是考查力学作图。
(4)综合应用题出题方式较为灵活,从实际出发联系生活。
第36题考查了学生对做功与功率的转换应用;第37、38题都考查了电学与热学混合的计算,37题重在对坐标图的分析理解,38题重在学生对电路图的分析理解;这两道题的突破点是理解加热状态时功率最大,但很多学生基础差,对图形的理解本来已经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上与物理公式的混合,造成这37题的得分率较低,38题得分较好一点。
三、建议:1、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转变教育观念,扎实把好学生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象物理量的符号、单位,测量与读数等知识应落实,解答问题过程书写的规范等,这些问题,不是学生智力所不能及的,主要是学习习惯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督促。
九年级物理月考质量分析.doc
一、试卷考查范围及难度:
第11章-第13章,总分80分。
其中电学部分共10道题,占40分,刚好占一半分数;其余简单机械和机械能内能部分占40分。
全卷侧重考查基本规律和实验探究过程及相关公式的计算,总体略难。
二、试题考查内容:
1、考查基本概念:电源、功、功率、定滑轮、电流单位、内能、热值、比热容等。
2、考查基本规律:串并联电路基本特点、串并联电流、电压规律、杠杆平衡条件、影响动能大小、汽油机工作规律的因素。
3、实验探究:基本抓住了重点实验,考查到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比较燃料的热值大小”、“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
4、涉及计算部分:P=Fv、F1L1=F2L2、W=FS、P=W/t、η=Gh/FS、
Q放=mq、Q=cmt等公式得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