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共24页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24
《琵琶行》音乐描写及意蕴赏析唐代,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王、杨、卢、温、李、张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及词人均有佳作传世。
而在唐诗创作中,歌行体作品较少,尤其是诗仙李白之后,似乎再没有一个人能达到与他相提并论的高度了。
唐诗“多姿多彩”的特点之一,就是富有音乐性。
因为,当时的乐器种类繁多,如笙、笛、箫、琴、瑟、琵琶、箜篌等都很盛行,所以文学家们也从这些乐器中获得灵感,写下了许多关于音乐的千古绝唱。
在众多的诗篇中,元稹的《琵琶行》堪称音乐描写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
元白《琵琶行》主要是以琵琶声音作为音乐描写的对象,写了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声音。
全文约两千七百字,主要内容是写琵琶女的身世,着力刻画了琵琶女动听的演奏技艺。
“其间旦暮闻何物?”起句便令人叫绝,一连三问,犹如急管繁弦,真好比是琵琶女以素手拨弄、快速弹奏一般。
本段诗作,乍看起来,可谓信手拈来,却深藏着作者极为丰富而深邃的想象力,突出了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奇妙与动听,使我们似乎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陶醉在动人的音乐声中,回味无穷。
听到音乐描写,仿佛置身于琵琶女演奏的境界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女婉转悠扬的琵琶声,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给人以余音绕梁的美感享受。
如此的动人心弦,怎能不令诗人浮想联翩,产生无限遐想呢?随着节奏越来越急促、紧凑,描写琵琶女的动作神态也愈发精彩:她开始是“夜深忽梦少年事”,一个“忽”字说明了音乐声来得非常突然;接着又继续弹奏,把原来抒发悲苦凄凉之情的乐曲弹奏得渐入佳境,显现出喜悦轻快的音乐情绪;她还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功,继续努力,终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诗人就是通过这几句音乐描写的诗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激烈而悲壮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如此精美动人的音乐描写不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优美绝伦的音乐中,而且使诗人也在音乐声中有感而发,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琵琶女的遭遇正如诗人自己的遭遇,在音乐声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文学WEN XUE2017.07《琵琶行》是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伤感诗。
《琵琶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象和丰富多样的色彩,作者巧妙地将音乐艺术转化成了语言艺术,将诗中的伤感之意刻画得淋漓尽致。
本文主要分析《琵琶行》中独特的音乐描写艺术与音乐意象,以期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这首诗。
一、《琵琶行》的音乐描写1.主观情感的倾注《琵琶行》中有大量的音乐描写,音乐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倾注大量主观情感,全诗围绕情感展开跌宕起伏的音乐描写。
诗句的上半部分主要写为琵琶校弦试音,后半部分则是用音乐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用音乐打开听者的心扉,令听者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琵琶行》的情感主线离不开悲凉,其情感描写具有独特的视角,将诗人的心境全然表达了出来。
琵琶女每弹奏一曲都是在诉说自己的悲惨命运,每一个音符都流露出万丝愁绪,好像将自己一生的不如意都表现了出来。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手法实为高超,诗中的情感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在描述琵琶女弹奏的音乐时,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也抒发了出来。
细腻的情感描写感人至深,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将这些年的不得志都发泄了出来,真切的情感加上音乐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最终的表达效果震撼人心。
2.修辞手法的运用《琵琶行》全诗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首先比喻和通感运用得最为频繁,主要是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的实物,将无形的思想化为有形的物体。
音乐具有独特的表达形式,所表达的情感是抽象而无形的,人们往往不能直接将它表达出来。
一般诗人会借助一些有形的物体,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抒发出来,但是有些转瞬即逝的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此时就需要用音乐将这种细腻的情感喧然于口。
有时诗人用再细腻的笔触也无法捕捉到这些情感,那么就可以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
二、《琵琶行》音乐意象的音乐意蕴1.在音乐描写中表现演奏者的情感体验《琵琶行》中存在繁多的音乐意象,这些音乐意象有着深厚的音乐意蕴,诗人通过对弹奏者音乐的描写,可以侧面描写出演奏者的情感体验。
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叙事艺术上,是唐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
首先,是直接描写。
作者主要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比喻,从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来细腻地描写虚无飘渺、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曲的浊重沉响,节奏急促。
它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在乌云翻滚、电掣雷鸣之中,刷拉拉的一阵骤雨,扑打着大地。
行者一定焦急得非要跑去避雨不可;又使读者似乎感受到,对方要把一腔话儿,像一阵急雨似的在瞬间倾诉出来。
“小弦切切如私语”,形容乐曲的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像是一股汩汩流水;又像是屋檐下呢喃燕语;更像是花前月下,一对恋人轻声细语,使人神秘而亲切。
“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音乐高低强弱的错落有致,清澈轻快。
听来,着实赏心悦目,大有在草原上跑马时忽快忽慢之感,令人心神摇荡不已,陶醉于《赛马》曲的意境之中。
“间关莺语花底滑”,形容音乐的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真如黄莺出谷,给人以全新的感受――阳光、鲜花、青山、翠林……无不历历在目。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表现了音乐由流畅变缓慢低咽进而凝滞不动的过程。
它把听者引入另一境界――由沐浴灿烂明媚的阳光,到置身于大雪飞扬的荒漠,大有凄清、孤寂与悲凉之感!“银瓶乍破水浆进”,形容音乐暂时休止后,突然爆发出强烈激昂的声音。
读到这,读者可领略到寒冬乍过,惊雷突响的情景;又宛如听到沉默多时的人们,猛然问的呐喊声。
这声音铿锵激越,让人心悸魂落。
“四弦一声如裂帛”,形容四弦一齐拨动时发出的一声最强音。
这声音,抑扬顿挫,如千钧霹雳。
它是琵琶女幽愁暗恨的全部倾吐,也是她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悲怆控诉。
白居易就是运用这种设喻手法,把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以及表现的音乐美,淋漓尽致地展现于读者的眼前,让读者闻其声,见其形。
《琵琶行》音乐描写及意蕴赏析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绝唱。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音乐的描写和叙事紧紧结合,始终贯穿着一个“情”字。
诗的开头,写情中之景:琵瑟秋风,茫茫江月。
就在这愁惨的氛围中,传来了琵琶的声音,声和情融为一体,引起人们的悬念。
“珍眼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似邀请相逢,添酒回灯重启宴,千呼万唤始出,犹抱琵琶半遮面。
”接着,诗就转至了对音乐的负面描绘。
先写下定音。
“转轴滑音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定音中就已经透漏了情的消息。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相关手续续弹,说道天下心中无穷事。
”那深邃、掩抑的基调,如泣如诉,动人地叙述了琵琶女不得志的一生。
然后,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他所感受到的音色、旋律,形象地再现出来。
他先用象声词“嘈嘈”、“切切”来摹拟大弦沉浊的低音和小弦细碎的高音,又用“如急雨”、“如私语”这些贴切的比喻使它们形象化。
大弦、小弦交错弹拨,声音高低错落,珠圆玉润,又使人想象到大珠、小珠洒落在玉盘中的色泽和音响。
它们组成的动人旋律,一时象黄莺在花下娇啼那样宛转流畅,一时又流泉在冰下呜咽那样抑塞深沉。
这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他或许在痛惜自己孤独中度过的良辰,思念着亲人挚友;琵琶女想到的又是什么呢?她或许想到过去的“秋月春风等闲度”,今天的“绕船月明江水寒”,正在悲伤自己的沦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音乐使有共同不幸遭遇的琵琶女和诗人初次相逢就声气相通,成为知音、知己。
用音乐描绘去故事情节、抒情,就是《琵琶行》独有的艺术构想。
在诗里,音乐描绘就是明线、主线,中间两段故事情节,只是对音乐语汇的印证和补足。
不正是琵琶女从少年快乐至大哥飘沦的一生的娓娓诉说?“冰泉冷涩弦凝绝,稀绝不通声杜勒旺勒沙托县”,音乐的旋律从缓慢又迈向活动期。
这“活动期”导致的无声,抒发了许多用声音无法抒发的感情。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存有深情一万轻。
”人们可以在音乐所构成的氛围中,融合个人的体会回去M18x,回去缔造它,多样它。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描绘了南诏国的风景和当地音乐文化。
其中,作者对琵琶音乐的描写非常详细,展示了琵琶的美妙之处。
以下是《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第一章:琵琶的外观和音质作者首先对琵琶的外观进行了描写,称其形状如月,琴身细长,音箱起伏有致,琴弦细软,琴柄逶迤。
接着,作者描述了琵琶的音质,赞美琵琶的音色宛如天籁之音,能够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第二章:琵琶音乐的技巧作者详细介绍了琵琶音乐的技巧,包括指法、拨弦和弹奏的方式。
他描述了琵琶演奏者的手指翩翩起舞,灵活自如地拨动琴弦,音乐韵律流畅自然。
他还表达了对琵琶演奏技巧的敬佩之情。
第三章:琵琶音乐的表现力作者通过描写琵琶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来展示其表现力。
他描述了琵琶音乐中包含的悲怆、哀伤、感伤等情感,以及琵琶演奏者通过琴音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第四章:琵琶音乐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作者描绘了琵琶音乐与自然景观的和谐融合,称琵琶音乐在南诏山水之间回荡,如同其中的一部分。
他以琵琶音乐为伴,走遍南诏山川,欣赏自然景色,并将其与琵琶音乐相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第五章:琵琶音乐的艺术价值作者认为琵琶音乐的艺术价值非常高。
他称琵琶音乐可以传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美妙之处。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南诏山川的图片和琵琶演奏视频。
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作者或权利人对其所著作的独占使用权。
2.知识产权:指由人类智慧创造的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3.著作权法:是规定著作权保护范围,确认著作权归属权和著作权人权利的法律。
《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简析《琵琶行》历来被益为“摹写声音至文”(方扶南《李长古诗集批注》),是音乐描写的千古绝唱。
全诗以乐曲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写乐曲的生动美妙,写演奏技巧之高超。
诗人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卓越的文学技巧,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音乐,逼真地再现了完美的音乐形象,并赋予了它丰富的审美内涵。
1、准确的摹音。
诗人善于借助语言的声音来直接摹拟声音,主要手法是巧用叠词、双声叠韵等。
这些词语的运用准确地绘声拟音,增强了音响效果,加深了人们听觉的实感。
例如,叠词:瑟瑟、嘈嘈、切切……双声:掩抑、幽咽……叠韵:间关、阑于……等等,都准确到位地描摹了多资多彩的声音,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
2、生动的比喻。
诗人运用一连串的生动比喻来写虚缈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多种声音来比喻几个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粗重急骤;“如私语”,轻细委婉;“珠落玉盘”,清脆圆润;“莺语花底”,宛转流利;“泉流冰下”,滞塞不畅;“冰泉冷涩”,低沉停顿;“银瓶乍破”,突然爆发;“铁骑突出”,激越雄壮;“声如裂帛”,强音收尾,嘎然而止。
这里以声喻声,以形绘声,声情并茂,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激发起读者的丰富联想和想象。
3、鲜明的层次。
诗人写了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四个乐段,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
第一乐段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出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
接着乐曲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高潮时“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
第四乐段是乐曲的终止或尾声。
《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琵琶行》一文与韩愈的《听颍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后人称为“摹写声音至文”的文章。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对音乐的描写更是堪称经典,不仅展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更深刻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一、音乐描写的层次性《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从初步试弦到高潮迭起,再到曲终人散,每一阶段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文章开篇,白居易便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点出了琵琶女演奏前的情感准备,那轻轻转动的琴轴和试探性的拨弦声,虽未形成完整的曲调,却已充满了深情厚意。
随后,音乐逐渐展开,“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琵琶女手指的灵活与乐曲的丰富变化。
到了高潮部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运用生动的比喻,将琵琶声的急促与轻柔、杂乱与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音乐渐渐平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以一种决绝而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这场音乐盛宴。
二、情感表达的丰富性《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不仅是对声音的描绘,更是对情感的抒发。
白居易通过琵琶女的演奏,将自己的身世之感、迁谪之悲与琵琶女的遭遇相共鸣,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琵琶女的音乐中既有“间关莺语花底滑”的欢快与明媚,也有“幽咽泉流冰下难”的幽怨与哀愁,更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激昂与悲壮。
这些情感的交织与变化,不仅反映了琵琶女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映射出白居易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与无奈感慨。
通过音乐,两人跨越了身份与地位的界限,实现了心灵的交流与慰藉。
三、艺术手法的独特性《琵琶行》在音乐描写上的艺术手法独具匠心。
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有形可感的形象。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以自然界的声音比喻琵琶声的高低强弱;“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则以“冰泉冷涩”形容音乐的暂停与凝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唐朝是诗的朝代,唐诗是诗的巅峰。
在精彩纷呈的唐诗中,不乏描写音乐的名篇。
如李白的《听蜀僧?F弹琴》、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皆各具独创而异曲同工。
在这些杰作中,诗人们无不驰骋丰富的想象,充分运用比喻、比拟、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把飘忽多变的音乐转化成绘声绘色绘神的艺术形象,从而把读者带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美妙境界。
白居易的《琵琶行》更是一篇历来备受激赏的描写音乐的经典。
与上述诸诗一样,诗人极尽以声喻声、以形喻声之能事,用一支生花妙笔再现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
然而,我们如果仅仅从修辞的角度解读诗人淋漓尽致的音乐描写,仅仅流连于诗人音乐描写的新颖精妙,就不能真正理解这首千古绝唱的深沉内蕴。
“醉翁之意不在酒”,《琵琶行》写音乐,不是为音乐而写音乐,而是为人而写音乐;不是停留在音乐意境的描摹上,而是通过音乐形象,展现了琵琶女和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坎坷遭际以及他们“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满腔不平。
这声声琵琶的弦外之音,正是《琵琶行》比同类作品胜出一筹的地方。
《琵琶行》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的次年。
在诗中,琵琶声巧妙地三次响起:第一次响起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江面上。
“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在凄清的月色中,在冷寂的江面上,借一曲琵琶排解寂寞;而“谪居卧病浔阳城”的诗人,送客江头,醉不成欢,瑟瑟秋风突然传来的哀怨悲凉的琵琶声,怎能不拨动他那蓄满离愁感伤的心弦?这是诗人和琵琶女在琵琶声中的第一次未曾谋面的“邂逅”。
第二次响起在“添酒回灯重开宴”的客船上。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琵琶女,出场演奏,用“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展示出她起伏不平的内心世界,与其后如泣如诉的身世自述,相互补充,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
而早已被拨动心弦的诗人在“似诉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声中,更是被琵琶女不幸的半生遭遇激起情感的波澜,情不自禁地坦露了横遭贬谪,郁郁寡欢的自我形象。
于是地位悬殊的诗人和琵琶女在琵琶声中成为互诉衷曲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