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喔--小学低年级口语看图说话-6讲 课件教案 19元1口语3看图说话-3
- 格式:doc
- 大小:299.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七讲认识句子间的关系一、趣味知识“酷”“打”字趣谈----- 钱本殷“今天,钱老师和同学们聊聊有趣的‘打’字。
”在语文兴趣小组学习时,钱老师诙谐地说,“‘打’字在汉语中是个活泼有趣的词,它可以身兼数职,用法多种多样,奇妙无比。
”钱老师先和同学们聊了“打”字的本义。
他告诉大家,“打”字的本义为“击”,一般敲击的动作都可以用“打”字。
比如:打铁、打桩、打鼓等等。
还有两人之间的斗殴,或以拳腿相击,或以兵器对击,都可以说“打”。
还可以由一对一的“单打”,变为“双打”,乃至于群体的打,如:打仗、打游击等。
接着,钱老师说了“打”的引申义。
他说:“‘打’的目的是为了捕获或者消除对象,所以‘打’又可以引申为‘捕’。
如:我们平常说渔民出海‘打鱼’,这里的‘打’就是‘捕’的意思,没有谁会理解为把鱼拿来‘打’。
”同学们一听,乐得哈哈直笑。
“还可以引申为‘除’的意思。
”钱老师滔滔不绝,“如:平常农民常说‘打杂草’,就是清除杂草的意思。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
”讨论了几分钟后,各组长汇报了各自的发现。
钱老师把它们一一列在黑板上。
“提水”叫“打水”;“织毛衣”叫“打毛衣”;“翻开本子”叫“打开本子”;“画格子”叫“打格子”;“写草稿”叫“打草稿”;“通电话”叫“打电话”;去食堂“买饭”叫“打饭”;商店晚上关门下班叫“打烊”;与人交往叫“打交道”;……写到这儿,钱老师又做了补充:“还有现在常听见的‘打官司’‘打杂活’。
表现身体的某些动作,‘打瞌睡’‘打滚儿’‘打盹儿’等等,这些词语中的‘打’都看不出与‘击’有什么直接关系,也都属于引申义啦!”钱老师还说:“更有趣的是,涂脂抹粉、穿红着绿还可美称为‘打扮’;过去有患疟疾称为‘打摆子’;‘打’还有表示‘从’的意思呢,比如:‘打那以后’;此外,‘打’可以作为量词(读作dá),十二个为‘一打’。
”同学们越听越感兴趣,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
二、黄金十五分怎样正确认识句子间的几种关系一、正确认识句子间的因果关系:前后分句之间存在着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第12讲一、趣味知识“酷”有趣的广告语打字机广告——不打不相识。
眼镜店广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
汽车陈列室广告——永远要让驾驶执照比你自己先到期。
交通安全广告——请记住,上帝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给汽车准备了配件,而人没有。
化妆品广告——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洗衣机广告——闲妻晾母果汁饮料广告——小别意酸酸,欢聚心甜甜。
鲜花店广告——今日本店的玫瑰售价最低,甚至可以买几朵送给太太。
音响公司广告——一呼百应饺子铺广告——无所不包石灰厂广告——白手起家当铺广告——当之无愧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理发店广告——一毛不拔药店广告——自讨苦吃同学们,这些广告很有才吧?你们还知道哪些呢?拿出来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二、黄金十五分导入:小学阶段写人记事的文章往往是我们阅读的主要方面,如何解好这一类题目呢?怎样阅读些人的文章:1、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形象的刻画一般是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完成的。
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衣着等;人的动作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能具体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语言是人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的直接而具体的表现;心理活动则能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
2、准确抓住人物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细小环节做细致而具体的描写。
准确地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
3、分析人物的具体事例:写人都离不开叙事,所以阅读时,要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事例——看他在事情中是怎么说、怎么想的,再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
4、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意图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阅读写人的文章。
我们必须通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首先,明确这篇文章写了什么,然后要弄清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三、达标美文赏析厅难忘的篮球教练导入:当了这么多年的学生,一定有某个老师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吧?看看我们今天的故事写的是什么老师。
第11讲结合文章内容谈感受、想法一、趣味知识“酷”有趣的数字成语12345609(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1+2+3( 接二连三)333 555(三五成群) 3.5 ( 不三不四) 5、10(一五一十)7/8(七上八下) 3.4(不三不四)3322(三三两两)7086 (七零八落)2468(无独有偶)1/100(百里挑一)0,1,2,3,4,5,6,8,9 (遥遥无期)0,2,4,6,8,10,12 无独有偶1,2,3,4,5 (屈指可数)7/2=? (不三不四)1×1=1 (一成不变)(一乘不变)二四六八(无独有偶)1000的二次方=100×100×100(千方百计)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数字成语呢?拿出来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二、黄金十五分在解阅读时,往往要求我们能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根据由此延伸到我们自己,那么,怎样联系文章内容谈感受?1、了解与文章有关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作者、写作年代、原文出处等相关背景。
简要叙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突出一个“简”字,略去与感想无关的内容,切勿大段大段照搬原文内容。
2、抓住文章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往往是通过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的,一篇文章总会用关键词、句流露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抓住这些词句反复品读,就能领悟作者的情感。
3、密切联系实际感悟:联系个人实际、社会实际。
可以是历史教训、当前形势,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三、达标美文赏析厅一个刺人的词导入:接下来我们看一个童话故事,能不能用到我们学习的方法谈谈你的感受。
1、学生自由读文(标段落、生字……)思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题目中“刺人”是什么意思?(伤人自尊)找到文章中“刺人的词”是什么词?(臭味)3、浏览文章,试做课后第1、2题。
看图说话教案教学对象:小学生教学内容:看图说话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2. 练习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讨论来完成任务;4. 培养学生创造力,通过观察图片、猜测情境,进行想象和表达。
教学准备:1. 多个图片,每个图片都有明显的情境或对象;2. 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3. 学生练习本或作业本。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 (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图片,询问学生对该图片的看法并进行引导性提问,如“你看到了什么?这是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用句子描述一下吗?”第二步:示范和解释 (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图片为例展示如何用句子或短语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和句子结构。
例如:“这是一张公园的图片。
天空是蓝色的,有白云。
公园里有很多树和花,还有一条小路。
人们在公园里玩耍、散步,看起来很开心。
”第三步:组织小组活动 (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张图片。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图片,并合作讨论,用句子或短语进行描述。
教师在每个小组之间进行巡视,帮助解答问题和指导。
第四步:展示和评价 (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图片并用口头语言进行描述。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在展示过程中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五步:巩固练习 (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与图片内容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以你喜欢的方式描述你所看到的图片。
你希望在这个场景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第六步:总结和反思 (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总结学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建议。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喜欢的图片和描述。
教学拓展:1. 可以引导学生用更复杂的句子来描述图片,如使用比喻、形容词和副词等;2. 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图片,如人物、动物、自然景观等,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语境和词汇;3. 可以将学生的作品集结成册子或展览,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一讲在阅读中识字一、趣味知识“酷”中国的汉字啊博大精深,可不像外国的字,大多数只表示字的读音。
中国的字不仅表示读音更多的是表示字义。
比如说啊:自大一点啊,就是“臭”。
所以,我们每个人可不能自高自大啊,否则你就臭了。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很聪明,不仅会打仗还会舞文弄墨。
这个人就是曹操。
有天,他叫人给他家修花园门,手下的人修好了,就想问问他的意见。
可他没说话就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走了。
大家谁都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这时,有一个人,就是曹操的谋事杨修,就告诉手下的人说,门太大了,改小些。
后来,工程完了后,曹操问是谁告诉他们这样改的,他们说是杨修。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还有一次,别人送曹操一盒点心,然后,就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就走了,放了几天都没敢动,后来又是那个杨修拿了一把汤匙分给众人,每人吃一口。
后来,曹操还问杨修为什么把他的点心分给大家吃,杨修怎么回答的你知道吗?对了,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魅力。
今天啊,老师就专门教你们怎么识记汉字,帮助你们认字,还能帮你们消灭错别字,还能帮你学着猜字谜呢,正月十五的时候还能去得奖呢,得了奖要分我一半啊。
二、达标美文赏析厅1.(激)觉得在暑假别人都在休息的时候你还在学习,痛苦吗?愿不愿在暑假学习?我也不愿意,也想休息。
(引)但是,我相信,今天我们坐在这的痛苦会给我换来一些快乐。
生活中有许多比我们不幸的人,例如残疾了.但是,就是这样的残疾人,却用他们的心在看这个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盲童的画》,读课题,解释“盲童”。
(失去视力的孩子)看了这个题目,你们在想什么?(生质疑)师梳理、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看来我们心中都有这样几个谜:1.画了些什么?2.怎样画的?2.教师范读《盲童的画》,思考:盲童画了一幅怎样的画?3.齐读第二段,在书中勾画盲童画画的内容。
指名回答,师板书:太阳、树、小溪、小屋。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没有色彩线条简单)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备课记录表备课分类:看图说话备课内容:第三讲时间想象(一)一、备课标(研读记录)课程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留心周围事物,说自己想说的话,说想象中的事物。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第二学段(3~4年级)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第三学段(5~6年级)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评价建议利用图片,让学员进行观察,说出图片上的内容,指出日常描述一个画面没有适当地加入对于时间的联想。
使画面内容单性薄,展开不多。
并让学员体会如何根据画面内容进行时间的联想。
运用昼夜变化,季节变化,时代变化来展开画面内容。
并感受它的好处。
教法教具快乐我感受:音乐结合儿歌热身,调动课前激情成长故事会:配乐,配图,朗诵,声情并茂,陶冶情操知识一点通:配乐,配图,吸引注意力,调动思维热情和发言热情我行我来秀:学生成果展,教师点评,快乐达成其他心得二、备教学目标成长目标昼夜的更替,季节的变换……大自然的一切都按着自己的规律行事,我们无法阻止它,也无法改变它。
唯有适应和有效利用,才是最好的办法。
快乐目标课程结束后,通过快乐评价器记录学生快乐指数,快乐度达到90%知识目标学生在看图说话的同时,注意理解图中所展现的1.昼夜变化2.季节变化3.时代变化三、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昼夜变化:早、中、晚(天气、气候、景物、人物活动)2.季节变化:春夏秋冬(天气、气候、景物、人物活动)教学难点3.时代变化:历史、未来(天气、气候、景物、人物活动)四、备学情工作标准工作记载学习目标群发每节课前,将本讲知识点、成长点通过sstu群发至学生账户应发人数实发人数学员电话访谈将每讲电话沟通的学生名单及沟通基本内容记录下来(数量20人/讲,寒暑假不作规定)学员名单及电话沟通内容学员名单及沟通内容学员面谈将每讲面谈的学生名单及沟通基本内容记录下来(数量10人/讲,寒暑假同春秋季)学员名单及沟通内容家庭走访教师补充工作加分项学员名单及沟通内容五、备教法教具序知识阶梯(分解的知识点)快乐形式(教法与教具)成长点评(预设的精彩点评)1 1.昼夜变化:早、中、晚(天气、气候、景物、人物活动)教法:表演、教授练习教具:配乐+图片你能从昼夜的更替中找到自然的美丽,你真的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2. 2.季节变化:春夏秋冬(天气、气候、景物、人物活动)教法:表演、教授练习教具:配乐+图片季节的变换……大自然的一切都按着自己的规律行事,我们无法阻止它,唯有适应和利用它。
3.3.时代变化:历史、未来(天气、气候、景物、人物活动)教法;表演、教授、练习教具:图片有些东西放在那里就是本身一个故事,从前的旧时光在它的身上得以保存,在它身上记录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六、教学过程(说明:详细程度参考如下,环节按新的环节)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材教法点评或其他1.快乐我感受(5——10分钟)【激】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总有朋友的陪伴,朋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多彩?在朋友分别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语言来为他们送别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环节快乐我感受,一起竖起耳朵听一听儿歌《送别》,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老师唱的内容记下来。
“快乐我感受(师说),向烦恼说‘No’(生说)”。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送别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伴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分组读,男女生PK的方式进行趣味朗读、背诵,适时奖励。
)2.成长故事会(10——15分钟)【激】刚刚这首送别的歌中,我们感受到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接下来的小故事里,小主人公也对他的新朋友依依不舍。
乔治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他无意间发现了窗外睡着一个小精灵,在他帮助小精灵取暖后,小精灵回报了乔治。
你们知道这回报是什么吗?故事的结果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冬日里的春天》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成长故事会(师说),天天来相会(生说)”3 冬日里的春天冬日里,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为什么冬天总是走得慢,春天总是来得迟呢?”乔治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翻开了书本。
“嘶——”寒风钻过窗子,冻得乔治直打哆嗦。
“也许,我应该把窗户再修补一下!”乔治站起来,朝窗前走去。
突然,他惊讶地发现,窗台边上有个可爱的小精灵正安详地睡着,那幅模样,像极了刚出世的娃娃。
“多可爱的小家伙啊,也许,我应该让他进来暖和暖和,毕竟,他只穿了一件单衣。
”于是,乔治打开窗子,轻轻地将他捧起,放进了屋里。
“这是哪儿?”小精灵揉揉眼睛,扇动着那对小翅膀,问,“我怎么会在这儿?”乔治笑着说:“你在我的窗台上睡着了,我带你进来暖和暖和。
”“噢,谢谢你,我叫春天,是不会冷的。
但你帮了我,作为回报,我就让你提前入春吧。
”说着,小精灵解下身上的彩带,绕着屋子一挥,屋子里的植物立即长出了许多嫩叶,这一切,把乔治都看呆了。
“那你能让我的花园也尽快开花吗?”乔治兴奋地说。
执子之手“当然,只要我有彩带,哪儿都行。
”春天骄傲地说。
于是,乔治打开窗子,春天飞了出去,立即将他的花园变得春意盎然。
“这不是真的。
”乔治感叹道,“我想看看你那神奇的彩带,行吗?”“当然!”春天停在乔治手心,取下了彩带。
乔治拿着它,翻来覆去地看,仿佛在研究一件文物一般。
“我该走了,你能将彩带还给我吗?”春天抱歉地说。
“你能让我一直活在春天吗?”乔治认真地问。
“不,大自然都有自己的章法。
没有夏、秋、冬的交替,我这个春天又何来生机?”春天解释说。
“不,不行。
”乔治将彩带紧紧拽在手里,“我不能让你走,如果你一直在的话,我就永远都是春天了。
”“不,如果我一直在这儿,外面的花儿怎么开,叶儿怎么长啊?”春天焦急地说。
“我不管,只要我有春天就够了。
”说着,乔治将彩带锁进了柜子里。
天亮了又黑,黑了又亮。
乔治天天守着春天,无比温暖和幸福。
可是,没有了彩带,春天却一天天憔悴了。
乔治难过地看着春天,惭愧地说:“你在怪我吗?我真的不想伤害你。
你带给我温暖,我舍不得你走。
”春天摇摇头,平静地说:“你把我留在这里,虽然温暖,但外面冰天雪地,你也走不远,也等于冰封了你自己。
原本你可以享受到草木的成长凋零,享受到气候的冷暖变化……但是,你现在什么都感觉不到了。
”听了春天的话,乔治惭愧地低下了头。
他将彩带交给春天,轻轻地打开窗户,说:“你说得对,我是该敞开心扉,拥抱这世界。
”春天系上腰带,立即恢复了往日的神采,他微笑着飞出窗子,很快消失在云端。
不久,雪停了,太阳出来了,冰水渐渐融化,发出叮咚叮咚的响声。
“是春天——”乔治感叹道。
【引】小乔治硬是把春天彩带留在自己的房间里,自己的房间里天天都是春天,但是外面的世界是冰天雪地,一点没有改变。
同学们你们觉得乔治天天面对着春天,即使这春天再美,对于乔治来说,还有新鲜感么?【练】学生说自己的看法。
没有新鲜感,没有了对季节变化的期望。
【评】四季的美是各不相同的,春天万物复苏是为了迎来夏天的百草丰茂,夏天的生机勃勃是为了迎接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是大地休养生息的季节,没有这一季的休养,春天不会精力充沛。
3.知识一点通(上)【引】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课程的第三个环节了,那就是——“知识一点通(师说),越学越轻松”。
【激】春天这么美,就像故事中那条神奇的彩带,能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美丽的花草,一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东西,谁不想留住春天呢?请看下面的图片(绿叶与生命)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看图说话的方法说一说图片上的内容呢?童年表扬学生学以至用。
表扬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对自己关注点描述得较细。
(此环节收集初始值,不必引和练,尽量每一个学员把自己的初始情况记录下来)【练】……3—5个(此时学生们说的答案不怎么好,这是呈现初始值的状态,多数可以运用到前几讲的按观察方法,有的则表扬。
【评】看来同学们对于上一讲学习过的内容记忆犹新,真不错,我们就是在反复的学习,反复的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放】我们把你对这图片的印象写在练习册上吧(如有它法记录初始值,此环节可省去)【收】同学们能学以至用。
上一讲按顺序观察方法让我们在说一幅图的时候细致多了,比较一下第一次的看图说话和这一次的练习,你是不很有成就感呢?今天的新课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和惊喜呢?板:第三讲时间想象(一)【引】四季的美是各不相同的,春天万物复苏是为了迎来夏天的百草丰茂,夏天的生机勃勃是为了迎接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是大地休养生息的季节,没有这一季的休养,春天不会精力充沛。
昼夜的更替,季节的变换……大自然的一切都按着自己的规律行事,我们无法阻止它,也无法改变它。
唯有适应和有效利用,才是最好的办法。
【放】就像我们天天看着同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样,没有了变化,就没有了期待,再美的图画也有看厌的时候。
【激】刚刚我们看到的那支新叶,在我们看来,它单单只是束绿叶,虽然碧绿,婀娜,但是少了些故事,我们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把他说的更动人。
【问】我们能不能给绿叶的图画加上一些时间的变化呢?【引】例如这是一片清晨的绿叶,它用尽所有的力量让自己的颜色,和味道散发得更迷人。
【练】谁能说说到了中午这片叶会怎么样?到了晚上,这片叶子又会经历什么呢?【放】学生的答案变得丰富多彩。
【评】是啊,一幅图,在我们的联想中,有了时间的变化,昼夜变化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故事,因为一天之间时间的变化,带来了天气的变化,景物也会有所不同,可能会出现的人物也不一样了,与之相关的画面情节也会改变,对昼夜变化的联想把我们的画面也变得生动了。
【收】昼夜变化:早,中,晚(天气、气候、景物、人物活动)板书【练】联系图片想想昼夜的变化。
你能说一个故事情节吗?(昼夜变化:早,中,晚(天气、气候、景物、人物活动)《苹果》+配乐牛奶歌牛奶歌(韩语)课中休息(知识提示一:昼夜变化:早,中,晚(天气、气候、景物、人物活动)板书练习图2完毕,课中休息!4.知识一【引】其实一幅图中不光可以有昼夜变化的联想,也可以有季节变化的联想,点通(下)一年四季各有特点,有他们做背景,图片的情节变化更多。
什么季节,在一眼清泉边都有什么人经过,他们说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一眼清泉》【评】有了四季的变化,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眼泉水在我们眼前涌动不论春夏秋冬,它都年复一年的充满活力,在它的身边也发生着一个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放】什么季节?泉水边都有什么人经过?他们说了什么?想着什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收】季节变化:春夏秋冬(天气、气候、景物、人物活动)板书经历过花草的生长凋零,气候的冷暖变迁,才能真正看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