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故事、书籍、电影
- 格式:doc
- 大小:58.28 KB
- 文档页数:8
身残志坚名人事例一张海迪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和残疾人权益倡导者,她身残志坚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张海迪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使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和生活。
然而,这并没有击垮她的意志。
她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努力,开始了自己的学习和创作之旅。
张海迪虽然不能行走,但她选择了用笔墨来与世界对话。
她凭借着非凡的毅力和才华,成为了一位优秀的作家,创作了许多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除了写作之外,张海迪还积极投身于残疾人权益事业。
她深知残疾人在社会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她努力为他们发声,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她参与了多个残疾人组织的创建和发展,积极推动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和融入社会。
张海迪的事迹传遍了整个中国,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英雄和榜样。
她的坚韧和勇敢激励着无数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都能勇敢前行。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体有残疾,只要内心强大,我们依然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如今,张海迪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她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流传在人们的心中。
她的身影出现在许多书籍、电影和媒体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她的事迹将继续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不会轻易放弃。
二斯蒂芬·霍金是一位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包括黑洞、宇宙学和量子力学等领域,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6]。
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斗争,其中包括他对宇宙的理解和对物理学的贡献。
霍金在黑洞和宇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显著。
他提出了黑洞辐射理论,并在80年代初将很多精力转到了量子宇宙学来理解宇宙的起源[6]。
他的研究开辟了黑洞、宇宙学和量子力学研究的新方向,让大众了解到关于宇宙奥秘的更多知识。
霍金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他的研究成果包括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6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
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
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郑龙华——无手着名摄影家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
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
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
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
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
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
86万字。
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
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
”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
“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
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
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
”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第一篇身残志坚的故事: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海伦·凯勒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真实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受到许多教益.这篇课文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说话,用手指“讲话”,并掌握了五种语言,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此后,她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及高等学院的赞扬和嘉奖.一个不幸的聋盲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和荣誉,是多么地令人折服啊,如果她向命运低了头,那她可能是一个让人可怜的寄生虫.然而她没有屈服于命运,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人生道路,并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成为一个知识广博令人尊敬的人.海伦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给予我们及大的鼓舞,一个又盲又聋的残疾人都能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最后成为一位那么令人尊敬的.而我们有些健全人呢,却总以条件差呀困难多啊作为没有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海伦相比,这些困难是多么微不足道啊!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我们少年儿童都要学习海伦·凯勒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努力克服一切困难.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成功彼岸,真正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第二篇身残志坚的故事:坚持作文700字生命因坚持而精彩——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坚持作文700字生命因坚持而精彩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跟随父亲,下放聊城农村,给孩子们当起教书匠。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
她就是张海迪。
暑假里,我读了一篇张海迪的文章《口哨》。
历史上“身残志坚”的典型人物及事迹1、膑战国时齐国人,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
大军事家武的后代。
他早年曾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
后来,庞涓到国做了将军,很得惠王的信任。
庞涓因嫉妒膑的才能,恐膑取代他的位置,就假意把他请到国,暗中却在惠王面前诬告他私通齐国。
惠王大怒,处以膑刑,命人把膑的膝盖骨挖去,还在他脸上刺了字。
膑假装发疯,躲避了杀身大祸,后来,膑逃回齐国,齐威王很佩服膑的才能,对他大加重用。
膑被齐威王任为军师后,他指挥过围救、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此战役庞涓智穷兵败,自杀而死。
),著作有《膑兵法》传于后世。
2、司马迁: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的伟大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受了宫刑还写出《史记》这部巨著,是我国古代历史中身残志坚的典。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年轻时期曾经游历四方,增长见闻,为日后的文风形成和史记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后随汉武帝封禅泰山,并参与了黄河抗洪。
父亲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
掌管天文与历史。
汉武帝晚年,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
司马迁为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
他按照汉朝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或受“腐刑”。
司马迁因为考虑到《史记》尚未完成,因而选择了宫刑,他发愤著书,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写《史记》中,用了14年时间完成了这部50多万字的伟大著作。
《史记》这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史书。
鲁迅先生曾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中国当代保尔”海迪80年代,一个光辉的名字--海迪,在神州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海迪的事迹到处传颂,海迪精神到处弘扬。
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之神屈服的姑娘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80年代的新雷锋”。
海迪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海迪1955年出生在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
5岁时因患脊血管瘤,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
2023身残志坚的名人的故事一、引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身残志坚的名人,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了历史的传奇。
2023年,我们将迎来一批新的身残志坚的名人,他们的故事将再次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令人敬佩的人物。
二、杰克·陈(化名)杰克·陈,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名人。
因患有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他在出生时就失去了双腿和双臂。
然而,杰克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希望,相反,他以坚强豁达的态度,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在他的努力下,杰克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电影编剧,他的作品不仅感动了观众,也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赞扬。
杰克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努力拼搏,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三、莉莲·王(化名)莉莲·王,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名人。
在一场车祸中,她失去了双腿,这原本是一次让人绝望的打击。
然而,莉莲并没有气馁,她通过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学会了使用义肢,并且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她创立了一家以环保理念为核心的公司,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莉莲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毅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四、大卫·赵(化名)大卫·赵,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名人。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然而,大卫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成为了一名杰出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充满力量和感染力,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大卫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失去勇气和希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迎来成功的曙光。
五、结语身残志坚的名人们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和成就,告诉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坚定的信念,努力克服自身的局限,就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残疾人励志微电影推荐《他和她的故事》反映身残志坚和对生命乐观积极的公益微电影微电影背景残疾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对残疾人情侣,他们乐观向上、追求、勇敢面对。
男主角是独臂侠,女主角是脚不方便,男主角乐观向上,敢于追求梦想,曾于XX年辞去英国领事馆的工作,骑行中国5个月宣传亚运会,并为评选为亚残运动会火炬手,在生活中,悉心照顾女主角,每天从住的地方骑单车接送女朋友至地铁口。
女主角也很善解人意,在最艰难的时候支持男朋友的梦想,即使男主角失去工作也对他不离不弃,平时男朋友手不方便,帮他洗衣服,做饭。
我们期待通过这部微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人乐观向上的一面,感召更多的残疾人敢于去追求梦想、面对积极的人生,也让更多的人给予残疾人帮助和关注。
微电影简介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身体或者心灵上有所残缺,他们需要建立起正面积极的人生观,才能将人生之路走得更宽更广。
可是,这股强大的信念,需要多么坚定的意志和多么丰盈的希望才能够建立起来?社会上的有心人创建了不少公益事业,范冰冰、刘烨、刘谦、胡军、羽泉、孟庭苇、伊能静等许多明星也纷纷加入了公益事业,标榜慈善之心,守望相助的精神。
尽管很多有爱心的人士加入了公益事业,但是对于残疾群体的关爱单靠物资和行动上的关爱是远远不够的。
据残疾协会透露,在残疾人这群需要关爱的群体中,让其从残疾的阴影中走出去,使其积极乐观的面对自己的人生比物质和其他方面的关爱更具意义。
而目前社会上能从心理方面帮助他们走出去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他们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在能力上的接纳与认同;他们需要社会给予他们更宽广更能自力更生,创造价值的平台;他们需要一把声音,数把声音,甚至无数把声音告诉这个社会,他们与我们一样,一样都是能够翱翔世界的存在;他们需要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人生的机会…于是,广州齐天下体育文化服务中心(筹)和广州威朋企业有限公司合作拍摄的公益微电影《最美的旅程》,希望能够形成一把声音,引发无数把声音,让他们能够得到被接纳被肯定被认同的机会。
身残志坚的故事身残志坚的故事(精选8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身残志坚的故事,欢迎大家参考阅读!身残志坚的故事篇1海伦·凯勒(HelenAdams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
她在19个月大时正因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
之后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发奋,使她学习并领悟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
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
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
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向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资料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资料,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生命均十分感激她。
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忙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生命》(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
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身残志坚的故事篇2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生命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刻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刻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确实充满了希望和鼓舞力量。
以下是一些身残志坚的
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
1. 弗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他曾是美国历史上破坏力最大
的政治家之一,也是唯一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的人。
他在年轻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
他双腿瘫痪,但他决心不被身体状况所限制。
他坚持奋斗,主张为美国人民带来福祉
的国家政策,包括废除禁酒令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她是一位美国作家、讲师和社会活动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疾病而丧失了听觉和视觉能力。
尽管遭受了巨大的困难,但通过勇气和决心,
她学会了使用手语和唇读,并成为维权倡导者和鼓舞人心的演讲家。
她的励志故事被
拍成了电影和舞台剧。
3. 约翰·N·帕尔默(John N. Palmer):他是一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曾在阿富汗服
役时因一次炸弹袭击而失去了一条腿。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通过坚韧和
努力,成功地恢复了健康,并成为一名残疾人权利的倡导者。
他还参加了美国丧失腿
部的运动员协会,取得了在健身和竞技锻炼方面的巨大成就。
这些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们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力量和意
志的力量,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励志故事摘选1、《青年中国说》2014-12-23期,“玻璃娃娃刘大铭”玻璃娃娃十年遭受十多次手术 18岁被医生宣判‚死刑‛瓷娃娃刘大铭:我要活!2、杨孟衡,“无臂小李阳”杨孟衡,男, 1990年11月生于宜良小城。
云南省宜良一中2010届,242班学生。
他7岁时因高压线电击失去双臂,成为高位截肢残疾人。
但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2010年高考云南省昆明宜良县文科状元(594分),以全省前60名的傲人成绩被中山大学翻译学院英语翻译专业录取。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称他是‚无臂小李阳‛,并称赞他的英语口语‚特别特别棒,就像美国播音员一样。
‛3、《青年中国说》、《超级演说家》、《开讲啦》,励志演说家陈州:“你的坚持终将美好”陈州,1983年出生于山东临沂苍山,著名励志演讲家、残疾歌手。
陈州命运多舛,6岁父母离异,8岁流浪四方,13岁从火车上摔下失去双腿,18岁学会唱歌,他以木盒为腿,从四处乞讨到流浪卖唱,他用歌声行走中国,走过全国700多个城市,被誉为"用歌声走路的人";后来娶妻生子,过上幸福小康生活,从无腿乞丐成长为中国激励大师。
10年间,他先后登上全国近百座名山大川,仅泰山就登了13次。
2012年,他靠双手登顶五岳,成为全球"双手登五岳"第一人,被评为"中国当代徐霞客";25岁,他心怀感恩,开始不断回报社会.先后为希望小学、网瘾少年、进行励志演讲、演唱100多场,捐出善款50多万元,被评为"山东十大凡人善举人物",入选感动中国;30岁,他成为全国最出名的残疾歌手、励志演说家,全国各地演讲、演出,他依然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为圆梦想,他报名歌唱、舞蹈多个培训,考入山东省特教大学继续求学……4、邰丽华,“无声的舞者”邰丽华,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聋哑人舞蹈家,无党派人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舞蹈演员、艺术总监,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邰丽华两岁失聪,但她以独特方式创造艺术,15岁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领舞演员,1994-1998年湖北美术学院本科毕业,1998-1999年武汉第一聋哑学校教师,1999-2003年进入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艺术团,2002年8月调入北京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担任演员队队长,同时兼任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2] 28岁成为艺术总监,塑造了特殊艺术经典《我的梦》。
她领舞的《千手观音》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震撼世界,在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演绎舞蹈‚千手观音‛。
被评为《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3] ;她创编并主演的精缩舞剧《化蝶》轰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邰丽华将爱传递给人间,带领艺术团开展大量公益慈善活动和义演,出访过五大洲60多个国家,并用节俭下来的演出收入注资设立‚我的梦‛和谐基金,为四川地震灾区、左权革命老区捐款296万元,为国际慈善项目捐款40万美元。
邰丽华被誉为‚美与人性的使者‛,被世界残疾人代表大会称为‚全球六亿残疾人的形象大使‛,被联合国机构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
她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5、华罗庚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6、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
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7、桑兰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
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8、贝多芬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
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
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
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
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
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
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
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
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
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
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
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
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
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
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
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
‛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
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
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9、霍金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
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
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
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
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
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
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10、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海伦•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
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
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
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臵信。
( 名人励志故事)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
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
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11、史铁生,“命若琴弦”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