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跟随阅读去漫游——《圆圆的沙粒》教学节录
- 格式:pdf
- 大小:686.08 KB
- 文档页数:2
圆圆的沙粒第一课时教学实录课堂概述本次教学的主题为《圆圆的沙粒》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沙粒的基本性质。
本次教学课堂时间为一节课时,约40分钟,共计有35名学生参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沙粒的形态和成分。
2.掌握测量沙粒体积和质量的方法。
3.理解沙粒的密度概念。
能力目标1.能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2.能够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沙粒的密度。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主动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通过放映一段有关沙漠的影片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并向学生出示一些沙粒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沙粒的形态、大小、颜色等。
2. 实验操作在导入环节的基础上,我为学生介绍了实验材料和实验流程,并展示了实验步骤。
学生们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测量沙粒的体积和质量,并进行记录。
实验过程中,我和同班另一位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 数据分析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我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计算出沙粒的密度,并探讨了一些实验结果的问题。
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沙粒密度的知识。
4. 总结反思本次教学结束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些学生们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我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和数据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此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馈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们显然都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并能够团队合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不过,在整理数据和测量过程中,学生们有时在单位换算和称量操作上还有一些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学小结本次教学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沙粒的基本性质,并在实践中掌握了一些操作技巧。
通过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得到了正确的结果,加强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信任和学习兴趣。
语文教案《圆圆的沙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会通过沙粒的变化,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惜自己,相信自己,树立自信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文章大意的把握。
3. 通过沙粒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
2. 理解沙粒变化的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圆圆的沙粒》。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沙粒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分享对沙粒的认识和了解。
2. 教学课文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标记。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 分角色朗读学生分组,选择角色进行朗读。
教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讨论沙粒的变化学生分组讨论,沙粒为什么会有所变化。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利用沙粒进行创意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的表现。
3. 学生对沙粒变化的理解和实践成果。
七、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特别是沙粒的变化过程。
2. 家长协助孩子用沙粒进行一次创意实践,拍照记录,下节课分享。
八、课程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一次沙粒创意实践展示活动。
2. 学生互相评价,选出最佳创意实践作品。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学习新的生字词,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掌握新的生字词。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教案中提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懂得珍惜自己,相信自己,树立自信品质。
语文教案《圆圆的沙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发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学会尊重生命,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沙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沙粒的了解。
(3)简介课文《圆圆的沙粒》的内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老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沙粒为什么会变成珍珠?(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引导学生从团队合作的角度思考问题。
4.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拓展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美好,培养观察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讨论中学会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价值观。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讨论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圆圆的沙粒》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沙粒,提问:你们知道沙粒是什么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2.教师选取几个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字义。
四、课文理解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圆圆的沙粒在故事中的变化,以及它所代表的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二、课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圆圆的沙粒在故事中的成长过程。
2.教师提问:圆圆的沙粒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如何克服的?三、想象力培养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一颗沙粒,你会经历怎样的奇妙旅程?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1.教师提问:圆圆的沙粒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拓展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沙粒,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关于沙粒的故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圆圆的沙粒》,让学生理解了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努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教师引导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沙粒是什么吗?有没有在沙滩上玩过沙子?”“那你们觉得沙粒可以变成什么呢?我们来听听圆圆的沙粒的故事。
圆圆的沙粒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2.通过学习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漫长的岁月里,这可圆圆的晒李在做什么,想什么。
3.学习仿写。
教学过程: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读——生:圆圆的沙粒师:好,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好,开始。
生默读课文,大概三分钟。
师:好,我们交流一下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圆圆的沙粒实现了梦想,师:嗯,一下就说到重点,谁能把他用一句话说完整呢?生:一颗沙粒经过岁月的磨砺,从一颗普通又不引人注目的沙粒蜕变成了美丽又珍贵的珍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
师:那读了课文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生低头不语,没有一个孩子举手。
师:没有不懂的吗?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沙粒为什么想变成珍珠。
生:为了成为有用之才。
师:你们从第几自然段看出来的?生:第一段。
师: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
生读第一段。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是真诚?生:真诚就是感情很真,说得是真话。
师:就是感情真挚感人。
师:那什么叫“有用之才”?生:就是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对,看来没有考到孩子们。
那你们能带着这种真诚来读读这段话吗?一生读,声音不够响亮。
师:嗯,我感觉你不够真诚哦,不够感人。
再请一个读读,谁觉得自己能读得比他好的?一生朗读,声音洪亮。
师:嗯,我听出他的真诚了。
这颗沙粒说出自己的梦想的时候,他的同伴是什么反应?生:嘲笑。
师:该怎么读?生齐读,读出嘲笑的感觉。
师:除了嘲笑还怎么样?生:议论纷纷。
师:他们议论什么?哪些句子?一生读句子。
师:对,同伴们听了沙粒的话议论纷纷嘲笑他,挖苦他。
再想想沙粒还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如果你是他的同伴,你还会对他说什么?生:算了吧,从今以后你就再也见不到美丽的花儿了。
师:还会对他说什么?生:沙粒,如果你钻进去,你就再也看不到美丽的小狗小猫了。
师:除了看不到美妙东西还会听不到……生:沙粒,如果你想变成珍珠你就再也听不见鸟儿的歌唱了。
《圆圆的沙粒》教案(精选12篇)《圆圆的沙粒》篇1一、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5、知道学习分段,并概括段意。
二、重难点、关键1、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道理。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
三、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二课时一、观察沙粒与珍珠的差别,导入新课1、教师分别出示沙粒和珍珠,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差异。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他们的作用和价值。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沙粒下定决心干什么呢?(变珍珠)二、继续学文,体会沙粒变成珍珠的快乐1、自由读文,要求:读通顺、流利。
2、出示句子,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4、出示自学提示:默读1——5自然段,思考:a、沙粒是怎么说的?用﹏﹏勾出。
b、同伴们是怎么议论的?用-------勾画。
c、沙粒是怎么做的?试着感情朗读有关落。
5、出示句子“一颗圆圆……有用之才” ,师提问:什么是有用之才?用什么语气说的?(真诚)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读这句话)训练朗读:同桌互相说说这句话。
(师抽读、生齐读)6、出示句子比较: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学生读,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句子。
7、提问:同伴们的嘲笑让沙粒怎样做的?(找到句子朗读)板书:钻进同伴们把沙粒钻进蚌壳比作什么?(牢狱)牢狱的生活是怎样的?(声答)8、出示句子“啊呀,……涛声了”,提问:这样的生活可怕吗?(指导读出可怕的感觉)9、出示:他再也看不见(),听不到()!提问:沙粒为什么会放弃这些?(师再次带学生读沙粒的话)分角色朗读1-5自然段。
《圆圆的沙粒》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上课!师:孩子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故事《圆圆的沙粒》(板书:圆圆的沙粒),齐读课题两遍生:圆圆的沙粒(两遍)师:瞧,这是什么?生:沙粒师:瞧,这又是什么?生:珍珠(板书:珍珠)师:看着这两幅图,谁来说说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好,举手最快的你来说生: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沙粒变成珍珠。
师:说得简洁又清楚,老师为你点赞。
你们瞧,这颗珍珠美不美?生:美。
(板书:美丽的)师:那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夸夸它的美吗?生:多么美丽的珍珠啊!生:多么闪亮的珍珠啊!生:多么漂亮的珍珠啊!师:同学们的词语库可真丰富啊,你们夸出了珍珠的美。
这么珠光闪闪的珍珠居然是由这样毫不起眼的小沙粒变成的,对此你们有什么疑问?你来说生: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珍珠?师:你还想问?生:沙粒是怎么变成珍珠的?师:是啊,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珍珠?(板书箭号和问号)孩子们,你们一定都想知道吧?告诉你们,答案就藏在课文里,会读书的孩子一定能找到它。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5自然段,并思考以上两个问题,A这是一颗怎样的圆圆的沙粒?B.面对圆圆的沙粒的做法,同伴们的态度是?在读之前老师要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谁来读读?希望孩子们等下读对话时要带着体会到的心情来读,故事就能读得有滋有味。
开始吧,自己读自己的。
(生自由读课文,两分钟)边读也可以边拿起笔来圈圈你觉得很重要的词语。
师:孩子们,你们朗朗的读书声可真好听。
请最后一排的这位男生你来说,生:这是一颗美丽的沙粒。
师:嗯,你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有其他不一样想法的吗?生:这是一颗十分真诚的圆圆的沙粒。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读出来好吗?生:一颗圆圆的沙粒十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
”师:你抓住了真诚这个词体会到了。
孩子们,抓住关键词,是学习的好方法。
(板书:抓关键词)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他找到的这句话,(生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变珍珠可是沙粒的?(生说梦想)(板书:梦想)所以这是一颗有梦想的沙粒。
《圆圆的沙粒》教案8篇《圆圆的沙粒》教案1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决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同学朝着目标,发奋前进。
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异的海底世界,激发同学探究大自然的爱好。
5、知道学习分段,并概括段意。
重难点、关键1、通过朗读让同学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决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道理。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观测沙粒与珍珠的差别,导入新课1、老师分别出示沙粒和珍珠,引导同学观测它们的差异。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他们的作用和价值。
3、老师设置悬念:同学们,有这样的一个沙粒,他呀想变成一颗珍珠,他的愿望能实现吗?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圆圆的沙粒》(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老师播放录音读,同学画出本课的生字。
2、同学自同学字。
3、反馈生了的学习状况。
(1)老师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老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同学读一读。
(3)沟通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应留意什么?(4)指名反馈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评一评。
5、大家一起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1、再读课文,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反馈。
3、同学读一读课文。
4、同学试着给课文分段。
5、指名反馈,集体订正。
6、同学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指名反馈,集体沟通。
四、学习文段一,体会沙粒的坚决1、老师读课文,同学思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集体反馈,理解以下词语。
真诚异想天开嘲讽坦然3、沙粒真诚地向同学们说什么了呢?(指名反馈)4、抓住真诚指导感情朗读。
5、伙伴们的瓜是什么?(指名反馈,然后指导感情朗读)6、假如是你们,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同学自由发挥)7、这颗沙粒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反馈)8、全班齐读。
9、争论:从这段话中,你们感到此时沙粒的立场怎样?你们是从哪些关键词句中体会到的?10、指名反馈。
《圆圆的沙粒》教学纪实与评析教学目标:1.相识生字新词,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初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3.初步体会沙粒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小沙粒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蓝蓝的大海里,有一种特别漂亮的珠子,它们有着光滑的外表,闪着奇异的光荣,我们把它们叫做珍珠。
(课件出示珍珠图片。
) 师:从你们的惊羡声中教师知道你们很喜爱这些珍珠。
能用恰当的词语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珍珠吗?生:我望见了漂亮的珍珠。
生:我望见了珠光闪闪的珍珠。
师:你们知道吗?这么漂亮的珍珠,有些竟然是由一颗小小的沙粒变成的。
多么奇妙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童话故事,来相识一颗圆圓的沙粒。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題。
)[评析:珍珠是学生熟识的一种饰物,但学生从来没有想到这么漂亮的东西会和粗糙的沙粒有亲密的联系,巨大的反差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接下来的学习将是很轻松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在这颗圆圓的沙粒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用你喜爱的方式解决,遇到长句子或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熟。
而且要标出自然段序号。
(生自由读课文。
) 师:同学们读书很谨慎,而且都有边读边批画的好习惯。
你们看,这是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同桌相互读一读吧!(课件出示字词。
)(生读字词。
)师:大家看屏幕上的生字和词语,在字音、字形方面有哪些要提示大家留意的?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须要大家帮助的? 生:我发觉“一条缝”的“缝”是多音字,它还念“feng”,缝衣服的“缝”。
师:能用这两个音分别组个词语吗? 生:缝隙:补缀。
(师接着提示要留意的字形。
) 师:谁还有新的发觉? 生:我发觉“讪笑”的“嘲”和“海潮”的“潮”是形近字,简单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