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初调研测试{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5
2021届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6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材料一:现代公园的治理要求,已经远远超出地质、地理遗产保护的基本关注,其根本目标就是要保护自然资源、生态与生物物种进化过程的延续和流畅,保护文化历史的传承,并尽可能去发掘自然之美。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中外不少公园管理者为了“促进”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在商业利润的驱动之下,使现代公园治理呈现出令人唏嘘的状态。
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从失去大山综合资源构造体系保护下的狼不再具有生猛威力而徒剩哀号的经历中获得深切的启示,写下随笔《像山一样思考》。
他以优美的文笔、深邃的人文关怀描写了人类的种种短视行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关系的破坏,导致内在生存危机。
文章使用“共情”“感同身受”等手法说明了人与自然间的亲近关系;我们要像山一样去聆听万物的声音和诉求,人类不是主宰自然的主人,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伤害自然生态就会使回荡在山谷中的狼的哀号更加凄厉悲惨,从而导致我们的心灵无处妥善安置。
利奥波德基于深切的理性思维,清晰地看到世界本身是一个各种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有机体,确立了生态文明保护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对应理念。
在《沙乡年鉴》中,他指出:“任何个体都是相互依赖的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体本能为自己在整体中的地位而竞争,但个体的伦理观同时促使其与其他个体沟通合作。
……大地伦理就是一个包括土壤、水、植物、动物或者共同土地在内的大社区系统。
”在他看来,“大地”是能量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中循环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稳定和美丽的生物群落。
人类是大地万物中一个元素,与大地万物紧密相连,人类不能与大地相分离的,大地的存在也离不开人类。
大地伦理的目标使人们认识到“合理利用大地”,不仅仅关涉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伦理关怀”问题。
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
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
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
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
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
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
空间本身是浑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
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
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
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
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
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
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
——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
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
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很多。
在美国旅行的人,如果只看地名,会发生这是个“揉乱了的欧洲”的幻觉。
新英伦、纽约(新约克)是著名的;伦敦、莫斯科等地名在美国地图上都找得到,而且不止一个。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如皋市普通高中
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解析
2020年11月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A项中“松烟和桐油烟”属于自然资源,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因素;
B项《野获篇》中描写的该景象体现的是徽墨的蓬勃发展;D项“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与“遂以墨名家”无关联。
)
2.(3分)C(原文是“李氏父子制墨没有拘泥于早期造墨理论的束缚”。
)
3.(3分)B(A项是原材料使用情况;C项是配料添加情况;D项是制作流程与方法。
)
4.(6分)徽墨是一种起源于南唐,昌盛于清朝,(1分)因产于徽州而得名,(1分)有着制作原料和方法多样(1分)、制作工序繁复,(1分)质地坚硬、光泽如漆、历史悠久等特点,(1分)可以用于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墨锭。
(1分)
5.(4分)①五代时期,全国制墨中心南移至徽州,标志着徽墨的兴起;②大宋王朝经济、商业、文学艺术活动及读书风气的大好形势,使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
③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及形成的社会导向,使徽墨的生产规模、质量及艺术形式都得以拓展直至昌盛;④几任帝王及李氏父子等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
评分建议:每点1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6.(3分)A(从原文“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可知这是作者朋友的观点,并不能直接表现作者的审美情趣。
)
7.(4分)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写了作者游西溪的经过,从路上所
1。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五十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惊人而巨大的变革。
不可避免的,中国文化也遭受了剧烈的撞击与动荡。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可以说,自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后期,中国一直是多种文化厮杀的主战场。
然而,在经历了质疑、批判、反思之后,中国文化似乎仍然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
现代年轻人普遍没有文化归属感,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各种冲击,我们站在路口却不知去向。
我们生活在所谓的“后现代”世界里,我们吃肯德基,我们过圣诞节,我们立志做有文化的人,但我们很少思考什么是我们自己的、此时拥有的、真正的文化。
面对这样的文化残局,选择逃避是于事无补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找到答案。
要想找到答案,就必须要先搞清楚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
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中国礼仪文化中有很多道德的因素。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上,之所以能历经磨难却长兴不衰,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坚忍不拔的民族伟力,就是因为我们民族有着一种崇高的道德精神。
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有的道德义务。
从《尚书》中提出的“五教”,到孟子提出的“五伦”,再到《礼记·礼运》中所讲的“十义”,都从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规定了每个人为维护良好的人伦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传统人伦关系中包含的有益因素,如能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涵义,对于改善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另外,传统文化中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国”的思想,也是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江苏省如皋丹阳联考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徽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
在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重滋养下,带着鲜明徽州印记的徽墨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
1915年,徽墨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近现代以来,受到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书写习惯的改变等影响,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在—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下,千古墨脉从未断绝。
徽州地区的制墨史最早有文献记载:“南唐李廷珪,易水人,本姓奚,父超,唐末渡江至歉,以邑多松,留居造墨。
后主赐姓李。
人得其墨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写数十幅不费一二分。
”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对李氏父子制墨倍加称赏,后又招易水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州墨从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时期,全国制墨中心至此南移至徽州。
穆晓天先生曾说:“制墨业的繁荣,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
"随着李唐王朝渐行渐远,大宋王朝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为徽墨提供了广阔市场,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
正如《野获篇》所描写:“今徽人家传户习"“新安人例工制墨”。
《歙县志》记载:“至宋时,徽州每年以龙凤墨千斤为贡。
”可见大宋政权对徽墨有着强劲的需求。
《野获篇》还写到:“宋徽宗以苏合油波畑为墨,后金章宗购之,黄金一斤,才得一两,可谓好事极矣。
”宋徽宗爱好翰墨,又亲予研制,更促进墨业的大振。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叙州改名徽州,从此徽墨驰名天下。
经过长期动荡、分裂后统一安定的明王朝经济文化空前发展,促进了墨业更大规模生产并追求更高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墨业呈现出一些不同的情形:一是在原料上从普遍使用“松烟”转而使用“桐油烟"和“漆烟”制墨,由于这两种原料既易得又价廉物美,有利于徽墨扩大生产、提高质量;二是无论在五代还是两宋,徽墨都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但到了明代,虽然还有大量墨品进贡,但因社会需求量增大,徽墨生产渐渐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徽墨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集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如皋丹阳联考)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徽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
在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重滋养下,带着鲜明徽州印记的徽墨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
1915年,徽墨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近现代以来,受到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书写习惯的改变等影响,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在—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下,千古墨脉从未断绝。
徽州地区的制墨史最早有文献记载:“南唐李廷珪,易水人,本姓奚,父超,唐末渡江至歉,以邑多松,留居造墨。
后主赐姓李。
人得其墨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写数十幅不费一二分。
”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对李氏父子制墨倍加称赏,后又招易水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州墨从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时期,全国制墨中心至此南移至徽州。
穆晓天先生曾说:“制墨业的繁荣,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
"随着李唐王朝渐行渐远,大宋王朝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为徽墨提供了广阔市场,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
正如《野获篇》所描写:“今徽人家传户习"“新安人例工制墨”。
《歙县志》记载:“至宋时,徽州每年以龙凤墨千斤为贡。
”可见大宋政权对徽墨有着强劲的需求。
《野获篇》还写到:“宋徽宗以苏合油波畑为墨,后金章宗购之,黄金一斤,才得一两,可谓好事极矣。
”宋徽宗爱好翰墨,又亲予研制,更促进墨业的大振。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叙州改名徽州,从此徽墨驰名天下。
经过长期动荡、分裂后统一安定的明王朝经济文化空前发展,促进了墨业更大规模生产并追求更高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墨业呈现出一些不同的情形:一是在原料上从普遍使用“松烟”转而使用“桐油烟"和“漆烟”制墨,由于这两种原料既易得又价廉物美,有利于徽墨扩大生产、提高质量;二是无论在五代还是两宋,徽墨都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但到了明代,虽然还有大量墨品进贡,但因社会需求量增大,徽墨生产渐渐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徽墨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集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2022-2023学年度如皋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中的一句话。
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诚者,实也,真也。
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
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
《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
《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
……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
”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
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
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
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
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
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装固曾对公孙引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
“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
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
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A2. C3. D4. 敦煌飞天是敦煌壁画中出现的不长翅膀、借助云彩、凭借飘曳的衣裙而凌空飞舞的神像。
5. 首先介绍了敦煌飞天的得名由来及其主要特征,接着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飞天在相关朝代的特征,最后介绍了敦煌飞天的特殊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6. D7. ①“夕阳穿过竹窗棂,苍蝇煽动着翅膀”等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死寂的氛围;②藤二因为家庭贫困无人照看,抻短绳摔倒被牛踩死,与文中“黄牛仿佛在守护着孩子”形成强烈反差,具有讽刺意味,突出小说的悲剧色彩。
8. ①都表现了母亲因未能照顾好孩子的悔恨;②凸显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悲惨命运;③两个家庭的悲剧都反应了时代的残酷,当时底层人民的生存现状,深化了小说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9. B 10. B 11. D12. (1)许亨年少之时继承了家中产业与门望,品行清正不随流俗,有高尚的节操和品行。
博览并通晓各种书籍,广记前代旧事,当时的名流都推重并赞许他。
(2)光大初年,高宗入朝辅佐,认为许亨坚贞端方有古人的风范,非常钦佩敬重他,常常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参考译文:许亨,字亨道,高阳新城人,晋朝征士许询第六代的孙子。
他的曾祖许珪,历任给事中,被委任为桂阳太守,志向高雅清远,居住在永兴的究山,也就是许询曾经隐居的地方。
他的祖父许勇聪慧,担任过齐朝的太子家令(太子家的总管)、冗从仆射(皇帝侍卫首领)。
他的父亲许懋,担任过梁朝始平郡、天门郡这两个郡的太守,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凭借学问和技艺闻名,撰写《毛诗风雅比兴义类》十五卷、《述行记》四卷。
许亨年少之时继承了家中产业与门望,品行清正不随流俗,有高尚的节操和品行。
博览并通晓各种书籍,广记前代旧事,当时的名流都推重并赞许他。
很为南阳刘之遴所器重,常常称扬述说他的事情。
初次入仕担任梁朝安东王行参军,兼任太学博士,不久被任命为平西府记室参军。
新高考江苏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如皋丹阳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徽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
在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重滋养下,带着鲜明徽州印记的徽墨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
1915年,徽墨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近现代以来,受到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书写习惯的改变等影响,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在—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下,千古墨脉从未断绝。
徽州地区的制墨史最早有文献记载:“南唐李廷珪,易水人,本姓奚,父超,唐末渡江至歉,以邑多松,留居造墨。
后主赐姓李。
人得其墨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写数十幅不费一二分。
”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对李氏父子制墨倍加称赏,后又招易水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州墨从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时期,全国制墨中心至此南移至徽州。
穆晓天先生曾说:“制墨业的繁荣,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
"随着李唐王朝渐行渐远,大宋王朝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为徽墨提供了广阔市场,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
正如《野获篇》所描写:“今徽人家传户习"“新安人例工制墨”。
《歙县志》记载:“至宋时,徽州每年以龙凤墨千斤为贡。
”可见大宋政权对徽墨有着强劲的需求。
《野获篇》还写到:“宋徽宗以苏合油波畑为墨,后金章宗购之,黄金一斤,才得一两,可谓好事极矣。
”宋徽宗爱好翰墨,又亲予研制,更促进墨业的大振。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叙州改名徽州,从此徽墨驰名天下。
经过长期动荡、分裂后统一安定的明王朝经济文化空前发展,促进了墨业更大规模生产并追求更高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墨业呈现出一些不同的情形:一是在原料上从普遍使用“松烟”转而使用“桐油烟"和“漆烟”制墨,由于这两种原料既易得又价廉物美,有利于徽墨扩大生产、提高质量;二是无论在五代还是两宋,徽墨都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但到了明代,虽然还有大量墨品进贡,但因社会需求量增大,徽墨生产渐渐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徽墨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集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