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章 3.5去括号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苏科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5 去括号》一. 教材分析《3-5 去括号》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去括号的法则和方法,是学生学习代数运算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去括号,学生可以掌握括号前是“+”或“-”时去括号的方法,以及括号前是“×”或“÷”时去括号的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去括号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括号前是“+”或“-”时去括号的方法掌握不牢固,对括号前是“×”或“÷”时去括号的方法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困难进行讲解和辅导,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和方法。
2.能够熟练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去括号法则的掌握。
2.括号前是“×”或“÷”时去括号的方法。
3.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对去括号的法則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2.采用示例法,通过例题演示去括号的过程和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去括号的方法。
4.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去括号的教学课件,包括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括号。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去括号的法则和方法,包括括号前是“+”或“-”时去括号的方法,以及括号前是“×”或“÷”时去括号的方法。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去括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去括号的法则和技巧。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为后续的方程求解和函数图象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之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对数学符号有一定的认识,但去括号法则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去括号的概念,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和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去括号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去括号的概念和法则。
2.难点:灵活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去括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去括号操作。
2.准备PPT,用于展示去括号的方法和技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掉问题中的括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去括号的概念和法则,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去括号问题,加深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去括号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方程求解、函数图象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去括号的概念和法则,提醒学生注意去括号时的细节问题。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去括号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5 去括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过程与方法:经过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逐渐形成事物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重难点】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难点:括号前是“-”的去括号法则.【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还记得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时,小明是怎样计算火柴棒的根数的吗?下面是小颖和小刚的做法:这三个代数式相等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去括号.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去括号法则:利用运算律去括号,并比较运算结果.4+3(x-1)=4+3x-3=3x+1;4x-(x-1)=4x+(-1)(x-1)=4x+(-1)x+(-1)×(-1)=4x-x+1=3x+1.因此,这三个代数式是相等的.建议:学生自主分析、比较,并且小组讨论.教师提问(课本P93议一议):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要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去括号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以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活动三:例题讲解例化简下列各式:(1)8a+2b+(5a-b);(2)(5a-3b)-3(a2-2b).解:(1)8a+2b+(5a-b)=8a+2b+5a-b=13a+b.(2)(5a-3b)-3(a2-2b)=5a-3b-3a2+2b=-3a2+5a-b.处理方式:学生板演,教师点评.【当堂反馈】1.去括号:(1)5c2-(a2+b2-ab);(2)-m+(-n+p-q);(3)xy-(-2x2-y2+z2);(4)-(2x-y)+(z-1).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1)5a-(2a-4b);(2)2x2+3(2x-x2).【课后小结】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时,将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法则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教学反思】。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去括号》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去括号》》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正确去掉一个表达式中的括号,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基本的数学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去括号这一概念和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正确去掉一个表达式中的括号。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练习,理解去括号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概念和方法。
2.练习教学: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PPT,展示去括号的例子和练习。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入去括号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给出一个表达式:3 + (4 - 2),让学生尝试去掉括号,求出结果。
2.呈现(15分钟)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去括号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讨论。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讨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的适用范围,能否运用到其他数学运算中。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 去括号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节主要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技巧。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和括号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和括号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去括号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处理括号前的符号,或者在去括号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括号前的符号,并给予适当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技巧。
2.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去括号的方法和技巧。
2.处理括号前的符号。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括号前的符号。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使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PPT,展示去括号的方法和技巧。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引出去括号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括号前的符号。
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去括号的过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进行探索。
3.5 去括号-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去括号的概念。
2.掌握去括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能够灵活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去括号的概念,掌握去括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去括号是指将一个括号中的式子乘以括号外的数,以消去括号。
例如:3(x+ 2)=3x+6。
2. 去括号的基本方法(1)单项式乘以括号中的每一项。
例如:2(3x+4y)=6x+8y。
(2)多项式同理,对括号中的每一项乘以括号外的数。
例如:3(2x+4y+5z)=6x+12y+15z。
(3)将加括号变成减括号,或将减括号变成加括号,再乘以括号外的数即可。
例如:4(2x−3y−5z)=8x−12y−20z。
3. 拓展练习现在给出一道练习题:2(x−3y)+4(x+2y),让同学们尝试去括号。
解析:2(x−3y)+4(x+2y)=2x−6y+4x+8y=6x+2y。
4. 综合练习现在请同学们自行在纸上完成下列练习:1.7(3x−4y+2z)2.2(5x+3y)−4(4x−2y)3.−2(3x−4y)−8(−2x+3y)4.(3x+2y)(−5)+(7x−4y)(2)5. 总结和归纳在去括号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括号外的数需要与括号中的每一项相乘;加括号变减括号,减括号变加括号,最后再乘以括号外的数。
同时,在练习中可以尝试多种方法,选择最简便的方式解决问题。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练习。
2.思考并举例: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应用到去括号的数学问题?五、教学反思此次课程主要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去括号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的练习和拓展。
但是,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练习来加深记忆和掌握技巧。
在今后的课程中,需要更多的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更多的生活场景中。
3.5 去括号-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去括号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去括号法则2.熟练掌握去括号的各种算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算法解决相关问题3.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增强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去括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去括号的各种算法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去括号的概念和原则2.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算法解决相关问题3.发现问题中的规律,增强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1. 去括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去括号的基本概念:去括号就是将一个带有括号的式子还原为没有括号的形式,即将括号内的式子全部展开,结合外边的系数和符号计算得到最终结果。
去括号的原则: 1. 一对圆括号和一对方括号内各个项都要参加运算。
2. 如果括号前有减号,则括号内各项都要乘以-1。
2. 去括号的各种算法2.1 单项式和单项式的加减法如:2(x+3),即将括号内的式子展开,得到2x+6。
2.2 单项式和多项式的乘法如:3(x+2y+z),即将括号内的式子分别乘以3,得到3x+6y+3z。
2.3 多项式和多项式的乘法如:(x+y)(x−y),按照乘法公式展开,得到x2−y2。
2.4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如:(x+3)2,按照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得到x2+6x+9。
2.5 其他算法多项式展开公式、分配律、结合律等。
3. 锻炼数学思维能力通过练习多项式乘法和展开式子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去括号的概念和原则,同时也可以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观察和推理能力。
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去括号的概念和原则,掌握各种去括号的算法。
2.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理解情况和掌握程度。
3.听课笔记、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等,都可以作为评价学生掌握情况和授课效果的依据。
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2.对于理解不够深入的学生,应该加强练习,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掌握程度。
3.5去括号(2)课题3.5去括号(2)自主空间学习目标1.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2.经历观察、归纳等教学活动过程,开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有条理的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在活动中开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学流程预习导航操作:1.准备三张如下列图所示的卡片思考:用它们拼成各种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鼓励学生把长方形和等腰三角形拼成各种图形,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这2个四边形周长的和是:(4a+2b)+(2a+4b)=4a+2b+2a+4b=6a+6b这2个四边形周长的差是:(4a+2b)-(2a+4b)=4a+2b-2a-4b=2a-2ba aabbbbbbbbbbbbbaaaaaa周长=(b+a)+(b+a)+b+b=b+a+b+a+b+b=2a+4b周长=(b+a+b)+a+a+a=b+a+b+a+a+a=4a+2bba合作探究一﹑新知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过程,揭示这些工作实际上是在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思考:整式的加减运算要进行哪些工作?“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法那么的综合应用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二﹑例题分析:例1 求整式272--xx与1422-+-xx的差.解:〔272--xx〕-〔1422-+-xx〕合作探究=111314227222--=+-+--xxxxxx(整体思想)例2 计算:()()32223232yxyyxxyy---+-解:()()yxxyyxyyxxyyyxyyxxyy2232223322232232232-=+--+-=---+-例3先化简下式,再求值:5(3a2b-ab2)-4(-ab2+3a2b),其中a=-2,b=3解:5(3a2b-ab2)-4(-ab2+3a2b)=15a2b-5ab2+4ab2-12a2b=3a2b-ab2当a=-2,b=3时原式=3×(-2)2×3-(-2)×32=36+18=54三﹑提炼总结:做此类题目应先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般步骤:〔1〕去括号。
课题:3.5 去括号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
2.会用去括号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重、难点:掌握去括号法则,会“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书P84
1.问题:
在假期的勤工俭学活动中,小亮从报社以每份0.4元的价格购进a份报纸,以每份0.5元的价格卖出b份(b≤a)报纸,剩余的报纸以每份0.2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小亮赢利多少元?
2.做一做:
(去掉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改变。
口诀:正不变负变
3.根据法则去括号:
(1)a+(b-c)=__ _________ (2)a+(-b-c)=____________
(3) a-(b+c)=___________ (4) a-(b-c)=____________
(5)x-(-y-z)=____________ (6)a-(-b+c)=_____________
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4.去掉下列各式中的括号
(1)(a+b)-(c+d)=________________ (2)(a-b)-(c-d)=________________
(3) (a+b)-(-c+d)=________ ________ (4)-[a-(b-c)]= ________________
二.例题讲解
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5a-(2a-4b) (2))2(3222x x x -+
练一练:把下列式子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a+(-3b+2a) (2)5-(7-6x) (3)6m-3(-m+2n ) (4)2(-a+b)+3(-a-b)
三.当堂检测:
1.填空:
(1)m+n 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__ (2)-m+n 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_
(3)-a+b-c 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 (4)-(x-2y+3z)=________________
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2(3)3(222x x x x --- (2))4(2)23(7n m n m m -++--
(3)-(2a-b+7)-2(-a+3b-2) (4))2(3
1)2(25n m n m -++--
(5))]15(2[23222+-----x x x (6)ππ---3)3(2
3.已知有理数a ,b,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化简代数式:
-
+
+
-
a-
+
b
a
a
c
c
b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时要注意:
①是否需要变号(由括号前的运算符号决定);
②括号前是否有数相乘;
③代数式去括号后,都必须经过合并同类项,使其结果达到最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