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 格式:doc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8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业的分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及解读】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农业、分类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指相应地图说出我国各类农业的分布,体会其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理解农业概念、分类,体会农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联系生活经验指相应地图说出我国小麦、水稻及棉花分布区,比较主要种植区种植结构的差异,简要分析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重点)3、联系生活经验指相应地图说出我国畜牧业、林业、渔业的分布,找出四大牧区及优良畜种,简要分析自然条件对三类产业的影响。
4、联系生活经验结合所学地形、气候、水土资源利用等知识,体会自然条件对农业分布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思想。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教学媒体】课件、种植业分布图、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及农作物分布示意简要板图。
息相关,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衔接过渡:提问:①在四个农业生产部门中,你认为哪一部门最重要?②为什么种植业最重要?③我们国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需要养活13.4亿人口,能否在全国各地都发展种植业来满足粮食需求?通过这三个问题,自然过渡到下一知识点:“种植业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及“农业的分布”上来。
4、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要求学生读图课本P76图4—1—1;同时课件展示:(1)明确400mm等降水量线。
(2)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含义。
(3)明确图左下角的图例。
(4)以400mm等降水量线和秦岭淮河一线为参照物说出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5、畜牧业的分布?要求学生读图课本P77读图4—1—2:(1)以400mm等降水量线和秦岭淮河一线为参照物说出中国两类畜牧业的分布。
(2)四大牧区及优良畜种。
6、林业、渔业的分布?(1)展示中国地形图。
(2)明确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区、江南丘陵。
(3)明确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长江中下游平原。
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说出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并比较种植区的差异。
3.运用中国畜牧业分布图,找出四大牧区并分析两种畜牧业的不同。
4.运用地图,说出渔业、林业的主要分布区。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难点:通过分析地图,比较出种植区的差异。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教材第74页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提问:你能说说歌词中提到了哪几种农业生产类型吗?新课讲授:一、农业与我们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文字内容,找出什么是农业?农业如何划分?以及有哪些农业生产部门?展示不同农业生产部门的景观图片,强化认知。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展示农业与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联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你还能想到哪些与农业有关的联系吗?引导学生归纳: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承转:在我国,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因此造成农业的地区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下面我们从不同的生产部门进行了解。
二、农业的分布教师引导指出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如: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
展示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活动一。
1.分析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原因?活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种植历史悠久。
2.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活动:东北平原:小麦、玉米、甜菜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花生、棉花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油菜四川盆地:水稻、油菜、甘蔗3.分别找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秦岭一淮河一线,说出其两侧种植业分布的差异。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1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1
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
1、知道农业的概念及农业类型,认识农业与我们生活生产的联系。
2、运用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说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地区;比较主要种植区种植结构
的差异,并简要分析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运用中国畜牧业的分布图,找出我国的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简要分析两种畜牧业的
不同。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入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种植业分布图、畜牧业分布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段
衔接过渡:看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联系
相当密切。
刚才看好多同学对着“肉夹
教师巡视教室,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对于学生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
完成表格,比较主要地形区的种植
地区耕
地
类
耕
作
制
主要
农作
展示渔业、林业分布图,请学生说明渔
业林业的分布情况。
固练习,
的重点知识,
那我们可不可以换个布局方式呢?
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假如你是该县的县长,根据该地区自然。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地位和分类。
2.知道种植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农作物。
3.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分布和主要牲畜。
4.知道我国渔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难点】
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农作物。
【教学准备】
各种教学挂图和投影片。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列表比较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地区和主要农作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发展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
2.知道我国商品性农业基地的情况,记住商品粮基地的名称和位置。
3.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
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和三大商品棉基地。
【教学准备】
中国主要商品粮、棉基地图。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填注我国商品粮、棉基地图。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活动一:因地制宜培育植物——发展农业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5文字,结合P76“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完成下表。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8文字,完成题目。
1、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东北林区),此外,还有
林区和林区。
2、过去一段时间,许多天然林区因,面积不断缩小,为此我国采取了一方面,另一方面,从而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活动二:因地制宜饲养动物——发展农业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6文字,结合P35“中国畜牧业的分布”图,完成下表。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7文字,完成题目。
渔业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
海洋渔业主要集中在,淡水渔业生产集中分布于。
我国的渔业生产以(捕捞或养殖)为主,有利条件是。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我国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知识,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会用表格比较的方法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尝试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农业作为基础的重要性,熟悉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教学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电子白板辅助教学读图分析小组讨论探究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思考:你能说说歌词中提到了哪几种农业生产类型?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听完这首歌,谁来回答问题。
同学发言,导入今天学习的内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一)什么是农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刚才同学们说到了农业的一些部门,其实农业不仅包括种植业还包括林业、渔业、畜牧业。
什么是农业呢?多媒体展示:出示农业的概念师: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规律,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主要的农业部门有哪些?这个问题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谁来说一下?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属于哪个农业生产部门?多媒体分别展示四组图片,每出现一组学生说出属于哪个农业部门。
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我们靠海部分的渔业是海洋渔业,畜牧业。
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1课时)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知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能说出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地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概念、生产部门和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分类。
(重点)2、知道我国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耕作制度的南北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重点、难点)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际说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阅读地图并结合实际,说出我国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及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能理解我国耕作制度的南北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教材中丰富的图文资料,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农业的分布情况,了解我国各地的饮食习惯与农业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阅读地图并结合实际,说出我国种植业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理解我国耕作制度的南北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独立完成地理助学中的学习过程。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读图、填图法、提示点拨法、综合归纳法、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过程:新:培养坦、土壤耕地、读我国油料、糖料作物分布_____m m为反思这节课是中国经济与文化中的第一课,通过认真备课思考并结合学生的课堂情况,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比较清晰、紧凑,讲练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教学中充分发挥地图的功能,注重对学生的读图能力、归纳分析能力的培养,能放手给学生,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加以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本质。
并结合实际,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感受地理进而应用地理。
以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适时地利用好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吸引更多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的关注,以后教学中应注意改进。
2015-2016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1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1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分布?(1)展示中国地形图。
(2)明确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区、江南丘陵。
(3)明确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长江中下游平原。
7、展图试分析农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1)400mm等降水量线的启示(2)秦岭-淮河的地理含义及其启示①冬季0℃等温线②800mm等降水量线(3)山地与平原7、分析农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引导学生读图,教师点拨获知:(1)4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东:降水,业;以西:。
(2)秦岭淮河一线:气降作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的启示(4)沿海与内陆的启示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自由选取图中A、B、C、D、E五个点中的任意两点进行对比,分析种植业所需要的自然条件。
点拨:种植业主要集中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是季温水物制以北以南(3)山地与平原:大兴安岭:海拔,业;东北平原:,。
(4)沿海与内陆: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业、业;新疆:降水,业、畜牧业。
和填表,掌握主要作物和各类农业的分布体会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发挥其主土地 B.水源C.地形D.气候7、下图是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D.安徽、河北、D选项;进而观察到丁地的小麦播种面积是最大的,而选项B中丁为新疆,新疆由于气候干旱、降水量少,不可能有大面积的小麦种植,排除B项。
板书设计:(黑板适时板书展示)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影响因素。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确定了教学目标。
利用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导入,通过设计地图、读图分析、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等环节,注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新课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知道“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有关农业的知识,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提问】1.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总结】: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提问】主要的农业部门有哪些?什么是农业?举例说明。
通过学生例举熟悉的例子归纳总结出农业的部门,农业的概念。
然后又反过来用概念判断人工养殖珍珠、打猎、捕鱼、采草药、养蚕、养鱼等是不是农业。
我们首先要通过事例让学生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让学生看课本的“活动”,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完成,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展示交流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展示】分别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
【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纺织工业)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
这X图片展示的是什么生产?(造酒,是酿造工业)原料是什么?(粮食,所以叫米酒)【展示】农机作业图片【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检测反馈一、选择题1.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2.我国农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3.既是小麦产区,又是棉花产区的是()4.东北地区播种面积最大的糖料作物是()5.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早在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出现原始种植业的地区是()A.珠江、长江流域B.黄河、淮河流域C.长江、淮河流域D.黄河、长江流域6.下列地区中,农作物可一年两熟的是()“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是由于()。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农业与生活的联系”的活动,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农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2. 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农业分布特点。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依次出示牛奶(面包)——奶牛(小麦)——人,通过牛奶(面包)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农业的概念。
活动三:农业生产部门
展示不同农业生产部门的景观图,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农业分为种植
找出小麦、水稻、甘蔗、棉花的主要分布地区,并在黑板上指图说出。
3、探究:为什么在干旱的西北地区以及高寒的青藏高原上也有种植业的分
让学生在图上指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并说出两侧所属的畜牧业类型。
拓展:我们枣庄水资源丰富,有“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之称,淡水养殖也有一定规模。
我们西部的微山湖所产的四鼻孔鲤鱼远近闻名,还有很多淡水鱼、淡水虾、泥鳅、鳝鱼、螃蟹、甲鱼等。
四.林业的分布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自主完成下面的学案,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重点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影响因素。
用歌曲导入,通过设计地图、读图分析、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等环节,注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联系生活实际、乡土资源,在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问题能力、列表总结知识结构能力的同时,适时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情感教育。
最后又以歌曲结束,既前后照应,也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给学生意犹未尽之感,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留下余地。
2、不足的地方,一是教学内容较多,时间把握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活动不充分,影响了整体效果;二是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做得不够,以后应注意小组中优、中、差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