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同步练习1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6
一、积累运用1. 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qǐ yǐ)丽。
(2)日薄(báo bó)西山,气息奄奄。
(3)随着太阳的坠(zhuì duò)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消失。
(4)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xuàn xùn)丽,变化多端。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颜色是那样深黄、阴红。
改为(2)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出现神密的蓝灰色暗弧。
改为C. 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绮丽: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D. 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
衰减:减弱、减退。
4. 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波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2)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16.5:32。
()5. 本文选自于_______________ ,是一篇_____________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由于日落的时候,光线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朝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深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落日的幻觉》练习题一、基础与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收敛( )宽shù( )qǐ()丽殷红( ) 蔚蓝( ) 旭日( )尘āi(埃) 迷huò(惑)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观赏(shǎng)绮丽(yí)暗弧(hú)B.赞叹(zàn) 殷红(yīn) 衰减(shāi)C.吟咏(yínɡ) 叠合(dié) 奄奄(yān)D.尘埃(āi) 坠落(zhuì) 镶嵌(xiāng)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5分)A.坠落倚丽幻觉厚古薄今B.绚丽殷红流连日薄西山C.迷或尘埃呤咏变化多端D.哀减旭日镶嵌气息淹淹二、阅读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
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
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1、对文中加点“吟咏”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谈论B、歌颂C、诵读D、吟唱2、对画线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年人的生活.B、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抒发内心的无奈感受。
C、反映了自古以来人们观看日出时的情感倾向——悲凉、凄惨、遗憾和无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不欣赏夕阳的感慨。
《落日的幻觉》·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绮.丽()衰.减()(yān)红(zhuì)落尘(āi)(wèi)蓝暗(hú)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阅读下面材料,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
美国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者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能安安稳稳地睡着了。
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啼哭、躁动。
二、整体内容7、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三、重点文段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20 落日的幻觉1.主题解说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用科学的言语解释了人们眼中美丽的落日其实是一种幻觉,启发人们要用科学的精神对待周围的一切。
2.重点打破作者在第2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这些描写有甚么作用?提示一:第2段描写了三个方面: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
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
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朝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奥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
提示二:在阐明前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用一段文字来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可以引发读者的浏览兴味。
同时,这些描写也是背后逐一解释其科学原理的基础。
3.难点攻克第4至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景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提示一: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由于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这是光线散射原理。
提示二:第4段: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曲折的,高层和低层密度不同,从而构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美丽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酿成的。
提示三:第6段: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折射原理。
提示四:第7段: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
这一段没有阐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察和实践生活中的照相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绮.丽( ) 殷.红( ) 坠.落( ) 镶.( )绚.丽( ) 衰.减( ) 尘埃.( ) 吟.咏( )2.找出下方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的括号里。
(1)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恋观赏、吟咏描绘。
( )(2)至于美丽的紫光,是由于人眼的迭合效应。
( )(3)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屈的。
( )(4)暗弧外面还镶着名显的亮弧。
( )3.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日落的景象和日出一样壮观、绮丽..,而且奥秘、迷人。
落日的幻觉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绮.丽()殷.红()暗弧.()折.射()散.射()衰.减()迷惑.()尘埃.()2.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说哪一种句式表达效果好。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8题。
漫谈桂文化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
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
《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
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
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郤诜对自己的评价,郤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
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
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
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
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
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
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
汕头市濠江区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20课《落日的幻觉》同步训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幌(huǎng)子老匾(biǎn)耷(dā)拉窝囊(náng)B . 拨(bō)拉鼎(děng)盛砧(zhēn)板行(xíng)头C . 撂(liào)杆煞(shà)白遛(liù)弯嬉(xī)笑D . 怯懦(nuò)捣(dǎo)蛋幛(zhàng)子拾掇(duō)2. (2分)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 .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 .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 .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3. (2分)读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指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B . 本文结构为总分总,按照先主后次、由内到外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
C . 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
D . 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4. (2分)读课文《叫三声夸克》,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是()。
A . 在费米实验室,有一个加速器,地下的环形隧道长达6.4千米。
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先后有900名科学家在这里工作,终于找到了顶夸克。
(列数字)B . 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列数字、作比较)C . 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
(比喻)D . 电子和中微子属于轻子,轻子的数量比较少;绝大多数的基本粒子都属于强子,其中包括质子和中子。
20 落日的幻觉基础导练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绮.丽()衰.减() yān()红zhuì()落尘āi()wèi()蓝暗hú()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3.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4.找出下列标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并改正。
()A.(公路旁)出车在外,亲人盼归! B.(医院)欢迎再次光临!C.(楼梯口)请勿停车,多谢合作! D.(草坪)小草也是生命!修改:5.读下面这首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如果你是种子,;如果你就是你,。
能力提升6.阅读下面材料,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
美国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者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能安安稳稳地睡着了。
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啼哭、躁动。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
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习题202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习题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练习题,做习题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一份好的习题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202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习题,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语文《落日的幻觉》习题 1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绮丽( ) 殷红( ) 坠落( ) 镶( ) 绚丽( ) 衰减( ) 尘埃( ) 吟咏( )二、解释下列词语1、日薄西山2、气息奄奄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绮丽5、衰减三、课文内容探究1、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连观赏日落?2、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什么关系?请简要阐明。
3、读了这课文,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迪?四、仿写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就是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天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
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1、这段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2、这段选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段具体写了日落时哪几种壮观的.景象?参考答案:一、qǐ yān zhuì xiāng xuàn shuāi āi yín二、1.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第20课《落日的幻觉》同步练习1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绮丽()殷红()坠落()镶()绚丽()衰减()尘埃()吟咏()二、解释下列词语1、日薄西山2、气息奄奄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绮丽5、衰减三、课文内容探究1、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连观赏日落?2、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什么关系?请简要阐明。
3、读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迪?四、仿写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如果你是种子,;如果你就是你,。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天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
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1、这段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2、这段选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段具体写了日落时哪几种壮观的景象?参考答案:一、qĭ yān zhuì xiāng xuàn shuāi āi yín二、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颜色美丽。
减弱,减退。
三、1、主要是感情上的原因,夕阳总让人联想到人的死亡或事物的没落,让人感到美好的事物只有短暂的存在。
2、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总分关系。
前三段主要写日落的壮观、绮丽的景象,并说明这些景象只是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已;后四段具体分析产生每种幻觉景象的原理。
第20课《落日的幻觉》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doc初中语文一、基础知识1、请为以下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
奄奄〔〕漂亮〔〕衰减〔〕〔yān〕红〔zhuì〕落尘〔āi〕〔wèi〕蓝暗〔hú〕2、依照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2〕鲜艳漂亮〔多用来形容风景〕〔〕3、依照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专门美,,千变万化。
〔2〕天文学家早就发觉,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因此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4、以下句子没有用到讲明方法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些奇特景象难道大差不多上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样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庞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阅读下面材料,你从中有什么发觉?写出探究的结果。
美国生物学家曾做过如此的实验:将初生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者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
结果讲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刻的一半,婴儿就能安安稳稳地睡着了。
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刻内啼哭、躁动。
二、整体内容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成效。
请从文中摘录两个如此的句子。
三、重点文段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咨询题。
事实上,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漂亮,而且奇异、迷人。
假如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向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慢慢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假设天空有云,你会看见辉煌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不记得回头,你会发觉背后的天空中现出奇异的蓝色暗弧,暗弧不处还锻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显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逝,惋惜这种漂亮的紫光并不多见。
《落日的幻觉》·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绮.丽()衰.减()(yān)红(zhuì)落尘(āi)(wèi)蓝暗(hú)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阅读下面材料,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
美国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者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能安安稳稳地睡着了。
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啼哭、躁动。
二、整体内容7、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三、重点文段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
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8、第一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9、第二段在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
10、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1、第四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四、拓展训练探究题12、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2)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13、文章结尾提到的幻觉并没有给出产生幻觉的原因。
你能结合自己积累的知识试着解释一下吗?阅读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火箭底部像喇叭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为什么要做成喇叭形态的呢?还要从火箭发动机的特殊构造谈起。
火简明发动机之所以能够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是因为火箭发动机有着特殊的构造。
推力室是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部分,一般由头部、燃烧室和喷管组成。
其中头部和烧室的作用是使燃烧剂流经燃烧室和喷管的内套,冷却燃烧室和喷管,再将燃烧剂由喷管和燃烧室外套流经喷嘴喷入燃烧室,并在同时由另一些喷嘴喷入氧化剂的作用下充分燃烧,将推进剂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在燃烧室内产生2200℃—3500℃的高温高压燃气;喷管的作用是将燃烧室的高温高压燃气进行加速,由几十米/秒增加至几千米/秒,从而将燃气的热能转化为燃气的动能,获得直接的反作用力,推动也就越大。
那么,火箭发动机是怎样获得这样高喷速的燃气流的呢?这是设计上的科学,就是把推力室的喷管部分在其结构上做成先收敛后扩散的喇叭形状,收敛段的上端同燃烧室的下端是平滑相连的。
这一结构可使燃气流的速度因喷管横截面积的变化而变化,使气流从亚音速度到音速,直到加速至音速。
所以,人们把这种喇叭形喷管叫超音速喷管。
由于它是瑞典人拉瓦尔发明的,因此也称为“拉瓦尔喷管”。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拉瓦尔喷管的原理。
火箭发动机中的燃气流在燃烧室压力作用下,经过喷管向后运用,进入喷管的收缩段。
在这一阶段,燃气运动遵循“流体在管中运动时,截面小处流速大,截面大处流速小”的原理,而是恰恰相反,截面积越大,流速越快。
在扩张段,燃气流的速度被进一步加速,为2—3千米/秒,相当于音速的7—8倍,这样就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拉瓦尔喷管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流速增大器”的作用。
其实,不仅仅是火箭发动机,导弹的喷管也是这样喇叭形状的,因此说拉瓦尔喷管在武器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选自2002年7月有6日《中国国防报》)1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作者采用了说明顺序。
15、全文以结构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一、二两段是,三、四、五段是。
16、选文介绍的是我们所不常见的事物,你能读懂吗?试从一个角度说说文章语言的特点。
17、春节期间放花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联系本文的介绍和你已有的知识,说说花炮能升空爆炸原理是什么。
趣味题18、成语对对子。
(1)井然有序()(2)固若金汤()(3)雪中送炭()(4)流芳百世()(5)精雕细刻()(6)伶牙俐齿()中考同步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果你能在夜间观赏到海发光,那么相当瑰丽的。
它似星光万点,又似乳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
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
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放光明。
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
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
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受到更大的触发而发光。
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
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
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
这样的细菌多在河口、港湾、寒暖流交汇处,特别是下水道入海处或海水被污染处最多。
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弥漫型海发光。
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生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和蚧贝等。
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有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资和氧作用而发光。
这种发光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在机械、化学作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海发光不仅绚丽多彩、美丽诱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与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船舶遇到海发光时,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海损事故,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
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预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
鱼群游动时所产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
(选自《语文报》)19、请简要概括绚丽多彩、美丽诱人的“海发光”的成因。
20、不同类型的海发光各有什么特点?21、“火花型海发光”为什么会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22、海发光与生产建设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五、片断作文23、你认真观察过初升的朝阳或将沉的落日吗?你能用优美的笔触为大家描绘这美景吗?请你观察之后试着将你的所见所感写下来吧。
注意学习文章的描写手法。
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1.yǎn qǐ shuāi 殷坠埃蔚弧2.(1)日薄西山 (2)绮丽3.(1)色彩绚丽 (2)散射 (3)衰减4.A5.婴儿与母亲的心跳有着天,#的崇和关系。
6.略7.示例:①太阳静静地躺住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②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
而一住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凛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
8.描写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更强9.过渡句承上启下10.作比较。
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n.“由于……亮弧”(第四段开头部分)。
12.(1)原文用双重否定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
起强调的作用,强调人们对日出的喜爱。
(2)用“可惜”,比用“但”要有感情,更能表现出对美景的依恋,使文章富有情趣。
13.略14.火箭发动机的特殊构造逻辑15.总分总说分说16.通俗、简洁。
17.与火箭发动机能产生强大推动力的原理有相似之处。
18.(1)杂乱无章 (2)危如累卵 (3)锦上添花 (4)遗臭万年 (5)粗制滥造 (6)笨嘴拙舌19.①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
②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
③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生物所引起。
20.①“火花型海发光”的特点: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
②“弥漫型海发光”的特点;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
③“闪光型海发光”的特点: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
21.因为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受到化学刺激时才发出鲜明的光。
22.①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
②可以预报天气。
③便于渔民在夜间捕鱼。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