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记者中心制”对新闻节目栏目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对于电视新闻的重要性作者:余小疆来源:《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15期摘要新的媒介环境下,受众获取新闻讯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有更为广阔的话语表达空间,不再满足于由文字、画面所组成的较为平面的新闻报道,对立体化新闻报道的诉求愈发强烈。
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通过出镜记者对新闻现场的把控,全方面展现新闻现场,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使得整个报道更为逼真、鲜活。
文章探讨了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作用,剖析了出镜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信息传达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5-0157-02在电视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除了将新闻现场的最新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受众之外,还要结合新闻背景,点评新闻事件,可以起到引领作用,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作用远远大于现场报道形式本身。
1 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作用1)体现媒体和记者的专业能力。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不仅彰显了一个电视台的实力,更展现了出镜记者的个人魅力以及业务素质的强硬。
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向观众提供同步、准确且富有感染力的新闻讯息,让观众在电视荧幕前感受到置身其中的现场感。
看似简单的荧屏呈现,现场报道的背后却是出镜记者过硬的专业本领和强大的直播团队在通力协作。
我国现场报道的卫星直播从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已经有20年的历史,在新闻直播中掌控新闻现场,极大考验了一名新闻记者的临场能力。
在新闻现场,出镜记者身兼记者、主持人的双重身份,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细微的感官能力,把新闻现场所能看到的细节进行披露,并且要把视觉、听觉所限制的新闻消息进行放大,还原现场的嗅觉、触觉信息,运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切营造全观的新闻现场。
2)引导观众关注新闻细节。
选择新闻细节的原则是“新闻事实细节与报道主题之间的密切关系”。
即在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的外延拓展。
出镜记者在现场对于新闻细节的挖掘和分享,能使干瘪的新闻内容瞬间变的有血有肉。
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作者:代晓来源:《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13期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北京 100022摘要电视新闻报道的特性就在于强烈的现场感和事件报道的时效性与同步性。
在这一特性的要求下,新闻报道当中现场出境记者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超出简单的新闻报道本身,而是代表着媒体的形象以及舆论的导向,成为研究电视新闻报道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出镜记者;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3-0119-02电视新闻报道的特性就在于强烈的现场感和事件报道的时效性与同步性。
在这一特性的要求下,新闻报道当中现场出境记者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超出简单的新闻报道本身,而是代表着媒体的形象以及舆论的导向。
成为研究电视新闻报道所必需面对的课题。
电视新闻的报道形式与很多种,有一般消息的简单处理,大多言简意赅,突出信息量和时效性。
但与之相对照,电视记者在现场新闻的出镜报道,一般都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显示了媒体对这一新闻事件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电视媒体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强化新闻的重要性,是由于现场出境报道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新闻效果所决定的。
从传统意义上讲,记者在现场是新闻报道的必需条件。
这一点不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概莫能外。
而电视新闻由于记者的出镜报道,使得记者的身份和形象从隐性的幕后转而来到台前。
因此比起其他媒体来说,电视新闻报道具有了独特的手段和表现形式。
记者出镜报道既为新闻增加了现场感,也为新闻现场报道增加了记者参与的痕迹,将新闻报道的主客观因素清晰可辨的统一到新闻报道中来。
电视记者的现场出镜报道形式多种多样,总的来看分以下几种:1)现场报道;2)现场探访;3)现场评论。
不论哪一种形式,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1 现场报道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我们经常看到电视记者出现在一条新闻的报道的起始部分,手举话筒进行现场报道。
由于身处现场无论画面还是声音都强烈的发出来自现场的信息,给观众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对于电视新闻的重要性摘要: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当今电视媒体报道中普遍采取的一种报道形式。
虽然这种报道形式具备真实性、面对面性和参加性等优点,但也给出镜记者带来了一些挑战。
出镜记者作为现场报道的主要参与者,需要保证报道的真实性,为公众予以真实的新闻信息。
因此,有必要不断提高出镜记者的整体素质。
本文将着眼于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探讨进一步提升出镜记者整体素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出镜记者;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引言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形式,不仅具备现场感强、参与性强、时效性强、真实性强等优点,更能体现电视新闻的个性。
因此,现场报道逐渐受到各大电视台的重视,也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
此外,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要将现场的最新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向公众播报,以起到带头作用和披露作用,让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出镜记者一定要掌握过硬的报道技巧,才能做好现场报道工作。
1.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的作用1.1 出镜记者是传播新闻的主要途径电视现场直播需要配备出镜记者,所以出镜记者是电视现场报道的命脉,是电视新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出镜记者被认为是新闻的记录者、讲述者和传播者,不仅能够拉近新闻现场与受众的距离,还能够提高新闻播报的时效性,对新闻报道具备重要意义。
出镜记者只有进入电视新闻版图,将新闻个性化、充实化,才能让观众更好地接受新闻事件的本质。
1.2 出境记者是沟通观众与新闻现场之间的渠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基本特征是记者出镜。
用来充当最接近新闻现场的人,他们能够起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作用,拉近公众与新闻现场的距离,让广播电视报道更加便捷,又能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有效性。
同时,出镜记者是公众与新闻相互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仅能与新闻元素进行直接有效的互动,还能与新闻场景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互动。
记者要控制好新闻现场,安抚受访者,为公众予以真实的新闻。
1.3 突破现场报道的电视节目形式出镜记者改变了电视新闻的形态,使电视报道的形式呈现人性化,促进达成了记者与观众的面对面交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使现场新闻信息更有条理。
让记者出镜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作者:张宁来源:《新闻传播》2016年第08期【摘要】记者出镜报道是电视记者得天独厚的优势,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出镜以自身所看、所听、所感等引领观众了解事件走向,得出结论,让观众仿佛置身现场、参与其中,达到真实可信的传播效果,尤其在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事件报道中记者出镜更是先声夺人,使整个报道更逼真、更鲜活,极大地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
【关键词】记者出镜;新闻报道;吸引力一、记者出镜的传播优势第一,在新闻事件现场的出镜记者,面向镜头(观众),以采访记者、目击者或参与者身份,以新闻事实的采访者、见证者和叙述者身份,穿针引线地引导观众进入新闻事件现场,让观众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充分地体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环境信息。
比如让我们备受震撼、至今难忘的中央台对台风来袭的报道:狂风骤雨中,记者声嘶力竭,头发零乱,每讲一句话都极为艰难,更有记者在强台风中无法站稳,抱着路边的电线杆勉强支撑,忽的又被大风吹得双脚离地……在这则报道中,记者不需要华丽词藻、豪言壮语,也不需要过多言语的赘述,出镜记者的现场状态就足以传递丰富的信息,也凸显了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
第二,记者出镜要传达画面中没有体现的即镜头未能直接记录的信息。
比如我们刚刚采制的“暖房子”这一新闻,政府免费为居民住宅楼外墙贴上保温层,为把这项民生实事办好,政府购进了最优质的原材料,记者在出镜时说:“外墙保温的主要原材料泡沫板密度越高质量就越好,我市在“暖房子”工程建设中使用的保温板每立方米重量达到1.2公斤,是目前同类产品中保温效果最好、使用年限最长的。
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及时准确地捕捉细节,并使这一细节得以凸显,体现了政府为百姓办好事的决心和态度。
第三,记者出镜可以使现场信息更加清晰,有理有据。
有的新闻事件的过程太长,不可能全部原样再现,选择在事件发生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出镜报道,不但可以使报道的节奏更加紧凑,还可以让观众在繁琐复杂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理清复杂信息间的层次,从而帮助观众理解新闻内容。
出镜记者在电视现场报道中的作用思考锁柱( 鲁甸县融媒体中心,云南,昭通 657100)摘要:新闻事业的发展,记者在荧屏上的出镜率越来越高。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为常用形式之一,在现场出镜记者地位明显。
本文对出镜记者相关内容加以叙述,从报道现场、探访现场、评论现场三方面阐述其在电视现场报道中存在的作用。
关键词:出镜记者;电视;现场报道;作用电视报道方式、技术等快速发展过程,现场报道是较为先进报道形式之一,在电视报道当中取得重要地位。
报道过程,出镜记者作用十分重要,能够为受众传递出现场的最新信息,还能展开实地报道,并对新闻事件展开评论,深化报道内涵,使新闻内容走进人心。
一、出镜记者概述电视报道中,现场报道为常见形式,出镜记者主要负责为观众播报新闻内容。
作为现场报道中重要部分,出镜记者需要展示自身主观能动性,以生动的话语向观众传达事件内容,让受众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性。
从某种角度来讲,出境记者不仅是新闻现场的采访者和报道者,同时也是现场目击者、参与者。
在多种身份下,显示出出镜记者地位的重要性,其作为重要纽带将事件、观众联系起来。
现场报道常要求记者解说和播出同时进行,呈现出事件实效性,展现新闻生动性。
报道现场可能存在多种突发性问题,因此,对出镜记者应变能力要求较高,要能够灵活掌控报道节奏[1]。
二、出镜记者在电视现场报道中的作用1.报道现场在电视节目中,常可发现出镜记者在某条新闻起始报道的部分出现,展开现场导报。
此时,记者发出的声音、提供的信息全部源于新闻现场,因此,报道现场为出镜记者作用表现之一。
实际上,记者出镜这种报道形式可能产生某些问题,当出镜记者、播音室主持人产生先后报道行为时,若节目编排不合理,就会导致报道重复。
因此,在编辑电视节目过程为保证节目整体连贯特点,需要合理选择是否保留记者出镜段落,同时也对出镜记者水平方面提出较高要求。
记者在现场报道时,需要找准新闻内容的切入点,对事件展开深入、详细地描述,而不是简单的导语重复。
县级电视新闻节目要注重发挥出镜记者的作用电视新闻是县级电视台向全县干部群众传递县境内最新动态消息,反映县委、县政府领导主要活动和群众喜怒哀乐的载体,有时也是唯一载体。
一个不如忽视的问题是,多数县级电视台在播报新闻时,只是将新闻事件简单的告诉观众,往往不注意运用记者现场出镜播报,致使新闻节目大同小异,传播效果不佳。
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记者现场出镜是有效提高县级电视台新闻传播效果的有效形式之一。
记者出镜就是记者在新闻现场,以事件亲历目睹者的身份,向观众播报新闻事件的一种表达形式。
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和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求新求异的需要,观众不仅需要了解发生了什么,而且需要了解事发现场周围的环境,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时看到的情景等等相关信息。
出镜记者就是观众派往新闻现场的代表,就是新闻发生的第一目睹者,记者出镜将记者在第一时间看到的、采访到的信息全面详尽地向观众传递,使观众看过之后,对新闻事件有全面的了解,能更好地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
2008年,洛南发生50年不遇的洪灾。
面对突如其来、来势凶猛的强降雨,我台新闻恪守新闻人职业精神和素质,第一时间深入洪水一线,我们的记者在现场狂风肆虐、呼吸困难、站立不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出镜报道,出镜记者的一个动作就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
由于及时为上级电视台传去大量镜头有冲击力,内容鲜活的消息和报道,我县的特大洪灾在第一时间为外界所了解,并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2011年,秋淋袭来。
洛南和全国大部分地方一样。
遭遇了少见的秋雨连绵天气,由于持续降雨,我县石门镇一处山体出现崩塌。
但由于监测到位,滑坡体下方五户群众幸免于难。
记者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山体崩塌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和本台新闻节目主持人赶赴现场,主持人站在半间房大的巨石上,冒着不断下滑的土石,用鲜活的新闻导语交代了新闻现场和刚刚发生的事件,而且采访了还心有余悸的群众。
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较好。
现在,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大多数新闻节目记者在出镜时只是程序性地交待时间、地点和发生的事件,忽略了突出新闻导语中最重要的新闻要素这一表达技巧。
浅谈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作者:姜胤来源:《活力》2011年第05期[关键词]出镜记者;新闻报道;采访对象“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
在英文资料中,“出镜汜者”原文为:“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
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
一、出境记者的由来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记者首先直接通过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
我国的出镜记者比西方国家晚了近20年,现在已经越来越被新闻从业人员所采用,并且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目前,就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根据出镜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节目时间的长短,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有的直接面对镜头作报道,有的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谈提问,有的作为新闻事件的调查者深入现场……应该说,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同出镜记者在现场的采访、报道与表达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场报道和现场采访在当今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的电视媒体都特别注意发挥其作用。
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出镜记者应该要属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丹?拉瑟,1963年11月22日下午,丹·拉瑟在肯尼迪总统遇刺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在电视上以突发新闻的方式报道了这一消息,这位时年31岁的记者一口气进行了17分钟的现场报道。
二、出镜记者应该找准角色定位很多电视新闻会因为一些记者的出镜而增色,但是也有因记者现场的表现大失水准。
而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目前活跃在新闻第一线的出镜记者大多是从主持人或普通记者转过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当好记者,也不是所有的记者都适合出镜。
“出镜记者中心制”对新闻节目\栏目的影响作者:赵静
来源:《艺海》2010年第03期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中国电视传媒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打开电视看新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基本需求。
随着受众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新闻传播的需求,正由过去那种单向的被动灌输转向多样性的选择,这种需求和取向上的转轨使得大众媒体必须对此作出相应的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受众需求。
加之近年来,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增多,如我国近些年就有冰灾、地震、矿难等不少突发急性事件。
面对这些情况,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去年启动了晚间专栏节目快速反应机制,搭建“三位一体”的快速反应架构,即前方报道团队由出镜记者、现场编辑和摄影技术人员三部分组成,特别强化“出镜记者中心制”。
本文拟就此做一些探讨。
1、“出镜记者中心制”的概念及特征
“出镜记者中心制”,就是选择新闻专栏节目优秀主持人、记者作为出镜记者,以他们为中心组建前方报道团队,由他们带领团队快速、出色地完成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
在这里出镜的是公认的优秀记者,而不是一般的记者或主持人,更不是那些欲借矿难等突发事件发“国难财”的黑记者。
报道组不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而是要以这些优秀的记者、主持人为中心,由他们来负责安排现场的工作。
在我国,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仅仅是一名新闻传播者,观众还往往视他们为“新闻权威”和“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的扬声机”等。
社会和媒体将一定的话语权交给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优秀的记者、主持人能够很好地运用自己的话语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如“5.12”汶川特大地震新闻直播节目中,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张泉灵等新闻工作者带领报道团队深入抗震一线,用镜头和话筒记录下了武警官兵的奋力救灾和灾区人民的顽强不息;两会期间,敬一丹及其团队重点关注留守儿童;撒贝宁及其团队数次深入招聘会现场,以真实客观的镜头记录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崔永元一次次地在节目中提到贫困学生上学难、贫困地区用水难等问题。
他们凭着个人魅力,领导前方报道团队客观及时地报道所在现场的情况,树立了良好的舆论宣传导向。
2、“出镜记者中心制”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
两会期间,观众会发现电视新闻节目中有越来越多的熟悉的记者和主持人出现在新闻现场,如白岩松、张泉灵、柴静、崔永元等,这是我国电视新闻改革的一个重大变化。
以优秀节目主持人为核心的报道团队深入现场,这样的新闻节目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这种报道方式以其真实性、可靠性以及权威性,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2.1 增强了节目的现场感
“出镜记者中心制”的现场报道,使我们报道的主体形式得以加强。
记者型主持人出镜,实际上是报道组出镜,记者型主持人作为现场目击者,其报道效果大大优于室内报道,减少了中间环节,加强了直接感受。
记者型主持人在现场除了用视觉观察外,还可以调动味觉、嗅觉、触觉在现场引导,掌握报道的主动权,实现主客观合一,活跃画面,加强新闻深度。
优秀主持人记者的出镜报道,往往能够烘托气氛,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加新闻的可信度。
2.2 增强节目的可信度
为百姓所熟悉的优秀记者型主持人是否出现在新闻现场,对观众心目中新闻真实感的强弱影响很大。
在现场直播中,情况千变万化,必须要有反应敏捷、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记者为核心,因为他们善于在现场活灵活现地口述新闻事件的具体情况,善于在现场访问新闻人物。
比如在1998年抗洪抢险的报道中,许多出镜记者虽疲于艰苦环境而影响容颜,但其感情真挚、情绪饱满的言语,不仅让观众为抗洪英雄所感动,而且对记者也肃然起敬。
优秀新闻节目是同记者成正比的,不断完善优秀记者型主持人报道中心地位的策略,将会使各类新闻记者尽快脱颖而出。
2.3 增强节目的亲切感
优秀记者型主持人亲临新闻现场,使观众感觉正在倾听一个可信的、亲近的、具体的人叙述事件,显得亲切、真实,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如近些年频发的矿难事故,以往新闻报道,感觉矿难就是一串串的数字,这次矿难死了多少人,国家因此而损失了多少钱等,新闻没有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感觉干巴巴的,味同嚼蜡。
但近一年中,央视在矿难新闻的报道中,采取了“出镜记者中心制”的现场报道方式。
如2009年黑龙江鹤岗市新兴煤矿“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
故,2010年3月1日内蒙古骆驼山基本建设煤矿透水事故,央视通过《新闻直播间》以及新闻节目连线现场记者进行实况直播,观众除了像以往那样为逝去的矿工兄弟感到遗憾,对部分不作为官员感到义愤填膺之外,更多的却是感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高层对人的生命的最大尊重(救援队伍的快速集结和不遗余力的全面救助、对事故遇难者家属的人性关怀和赔付工作的高效率同时跟进体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通过出镜记者在现场的实时跟进,政府对灾难事故原因的认定、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等新闻信息得以及时向民众发布通告,这一切不仅让政府在民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时也加深了民众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信任,好多电视观众常被记者的报道感动得热泪盈框……“出镜记者中心制”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有效地构建了以现场为核心的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了电视新闻独特的魅力。
同时,观众“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新闻现场,也进一步增强了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3、“出镜记者中心制”对电视新闻栏目的影响
“出镜记者中心制”对电视新闻栏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得电视新闻栏目与其它栏目区别开来;二是使得实行“出镜记者中心制”的电视新闻栏目与其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3.1使得电视新闻栏目专业化
电视新闻栏目专业化的兴起,大约始于1980年代末期。
1989年1月,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体育新闻》,这是我国开办较早的专业类电视新闻栏目。
1992年中央电视台又创办了《经济信息联播》,以加强经济宣传。
此举受到邓小平同志的高度赞扬。
专业类电视新闻栏目的报道内容不求“大而全”,而是“专而精”,表现形式力求个性化。
它可以满足某些特定范围内的观众在功利、情感、知识、服务等方面的兴趣需求。
当今不少新闻播报仍过多因循一事一报的老套路,习惯孤立地报道新闻,忽视了背景分析、相关消息、前瞻性的评述等丰富的新闻报道内涵。
实行“出镜记者中心制”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方式,则具有信息量大、时效快、可信性强、现场感强、可视性强等优势,观众被带入新闻发生现场,能取得其它报道方式所远远达不到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一些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尤其是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最吸引我们的就是其精彩的表述和到位的点评,这些都是“出镜记者中心制”的电视新闻的优势所在。
而这种优势的背后,所支撑的就是报道者对新闻事件中蕴含信息的充分掌握和理解。
他们具备良好的信息分析、组合能力,在现场可以短时间内发现、容纳、吸收、理解众多新闻事件背后的信息,从而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组合,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有了这样的新闻报道后,关注特定新闻事件的观众看完新闻不需要再上网搜索新闻背景等相关消息,因为主持人已经把这些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了。
“出镜记者中心制”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方式使得新闻栏目专业化加速,这不但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也是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未来的电视新闻栏目竞争中,它必然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和繁荣。
3.2使得电视新闻栏目在竞争中胜出
现在是一个拼独家角度、独家表达和独家在快速时间里达到深度的时代。
面对同样的新闻事件,为什么有的节目做得入木三分,有的节目却不痛不痒?这是由角度不同、论述层次不同造成的。
这里面除了有可能存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现场报道者新闻敏感度的差异,显然,能挖掘出新闻事件最大价值的媒体、主持人一定会是最受观众欢迎的。
电视新闻想要吸引受众,须依赖全体采编人员的通力合作,无疑,核心带队的记者型主持人的新闻素质和业务能力对新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几家媒体的记者同时采访,有的能敏锐地捕捉到很有份量的新闻,有的却身在宝山不识宝,什么也抓不住,只能空手而返。
何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呢?答案是明摆在那的。
显然,“出镜记者中心制”将会促进一批优秀电视新闻栏目的建立,而优秀的电视新闻栏目又将成为专业频道的主体节目,是频道地位与形象、实力与水平的标志。
“出镜记者中心制”的专业类电视新闻栏目不仅会受到专业频道的重视,还将引起综合频道的青睐。
新闻栏目是提高频道知名度,增加竞争力,赢得较好收视率的有效手段。
总之,“出镜记者中心制”使得电视新闻栏目前途一片光明。
(作者单位 :湖南经济电视台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主持播音系)
责任编辑: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