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砖行业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70.00 KB
- 文档页数:7
陶瓷行业分析报告陶瓷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陶瓷是一种以粘土、石英、长石等为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烧制等工艺制造出来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它具有高硬度、耐磨、耐高温、抗腐蚀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餐饮、乐器、卫生、电子、航天等领域。
二、分类特点陶瓷可以分为传统陶瓷、新型陶瓷和特种陶瓷三类。
1. 传统陶瓷:制作简单,适用范围较窄,主要包括陶器、瓷器、古建筑等。
2. 新型陶瓷:制作技术更加复杂,适用范围更广,主要包括建筑瓷砖、地砖、卫浴陶瓷等。
3. 特种陶瓷:制作难度最大,使用范围最广,主要包括电子陶瓷、航空航天陶瓷、高温超导陶瓷等。
三、产业链陶瓷行业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制造、加工、销售等环节。
1. 原材料:主要指粘土、石英、长石等原材料的产地,如福建、江西、山东等。
2. 制造:主要指生产陶瓷的工厂,分为传统陶瓷制造和新型陶瓷制造两类。
3. 加工:主要指对陶瓷进行切割、抛光、贴花等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4. 销售:主要指经销商和终端消费者,销售渠道包括物流、电商、专业市场等。
四、发展历程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人类的陶器。
唐宋时期,中国的瓷器生产达到了顶峰,成为了世界陶瓷的代表。
但是,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国陶瓷的制造技术开始崩盘,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陶瓷才重新焕发出生机。
五、行业政策文件国家关于陶瓷行业的政策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陶瓷材料和制品》标准。
2. 《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
3. 《陶瓷工业重点领域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六、经济环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陶瓷产业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陶瓷行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
七、社会环境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厚,陶瓷作为中国大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在社会环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八、技术环境陶瓷行业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才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近年来,陶瓷工艺已经实现了认知的跨越发展,陶瓷材料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中国陶瓷行业发展现状摘要:一、中国陶瓷行业的历史与文化二、中国陶瓷行业的现状1.全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数量及营收2.陶瓷砖累计产量三、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正文:一、中国陶瓷行业的历史与文化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
陶瓷制品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类如下:日用陶瓷按照烧制温度,可以分为低温瓷、中温瓷和高温瓷。
中低温瓷主要以色釉炻瓷为代表,高温瓷主要为白瓷、釉下五彩瓷、强化瓷等。
我国的陶瓷行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约五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陶器,并在商代中期出现了早期的瓷器,魏晋南北朝的南青北白”,唐朝的唐三彩”,宋代的哥窑、官窑等,都代表着中国陶瓷行业的辉煌成就。
二、中国陶瓷行业的现状2020 年1——10 月,全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1094 家,实现营收2506.70 亿元,增长0.36%。
另外,陶瓷砖累计产量达84.5 亿平方米,同比增加1.07%。
由此可见,我国陶瓷市场需求旺盛,过去我国是粗放型生产的陶瓷大国,现在正在向陶瓷强国转变。
根据2020-2026 年中国陶瓷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价值分析报告,陶瓷行业按照用途不同,分为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艺术陶瓷等。
建筑陶瓷中绝大部分为陶瓷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而成。
建筑陶瓷行业的上游主要有泥砂料、化工料、色釉料等原料开采及加工行业,电力、煤炭、柴油等能源行业,陶瓷生产设备制造行业;下游行业主要包括房地产、建筑装饰、家居、酒店等。
三、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陶瓷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
在未来,陶瓷行业将朝着绿色、环保、节能、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同时,陶瓷行业的产品结构将不断优化,中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将逐步提高。
此外,陶瓷行业的品牌竞争将更加激烈,拥有核心技术和优势品牌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瓷砖作为建筑装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装饰效果、良好的物理性能和环保特性,在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瓷砖相关论文的研究,总结瓷砖行业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市场趋势及未来展望,以期为我国瓷砖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瓷砖行业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与增长近年来,我国瓷砖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瓷砖生产和消费市场。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瓷砖产量约为200亿平方米,销售额达到4000亿元。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瓷砖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2. 产品种类与规格我国瓷砖产品种类丰富,包括陶瓷砖、釉面砖、抛光砖、微晶石、马赛克等。
在规格方面,从几百毫米到几千毫米不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市场竞争格局我国瓷砖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企业:(1)大型瓷砖生产企业:如马可波罗、诺贝尔、东鹏、蒙娜丽莎等,具备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中型瓷砖生产企业: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如定制瓷砖、仿古砖等。
(3)小型瓷砖生产企业:以价格优势为主,市场份额较小。
三、瓷砖技术创新1. 生产工艺创新(1)数字化生产:采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智能制造: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2. 产品创新(1)环保瓷砖:以环保材料为基础,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2)功能性瓷砖:具有防滑、防污、抗菌等功能。
(3)个性化瓷砖: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如定制瓷砖、艺术瓷砖等。
四、瓷砖市场趋势1. 绿色环保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瓷砖将成为市场主流。
2. 个性定制消费者对瓷砖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定制瓷砖市场潜力巨大。
3. 智能家居瓷砖与智能家居的结合,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五、未来展望1. 技术创新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瓷砖生产工艺和产品创新。
2. 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陶瓷行业发展分析中国以瓷器驰名世界,近年来,各陶瓷产区也不断涌现,陶瓷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无序等局面,加之房地产调控、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反倾销等内忧外患,曾风光一时的陶瓷业一度陷入逆境。
中国虽是陶瓷生产大国,却称不上强国,产品始终以中低端为主,同质化严峻,缺乏创新,在国际市场上附加值低。
近年来受房地产调控影响,国内销售状况惨淡,而蜂拥而出的陶瓷产品又遭受了多个国家的反倾销围剿,行业形势严峻,调整升级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陶瓷砖生产线超过3000条,年产能超过100亿平方米,以广东、山东和福建三省规模最大。
无论是产量、人均消费量,还是出口量,我国均位居世界首位。
陶瓷行业曾是不少地区的支柱产业,制造出喜人的业绩,但随着陶瓷企业的不断扩张、生产总量的不断扩大,难以避开地走到了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的一步。
当前,我国陶瓷生产企业众多,产品同质化严峻,销售市场集中度高,形成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
各陶瓷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降低价格,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但另一方面,上游原料价格高涨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也造成成本高企,导致行业内普遍利润微薄。
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力度加大,陶瓷行业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上游产业,无疑一损俱损。
由于各地楼市成交惨淡,陶瓷产品的需求锐减,全国各大产区都消失了停产的现象,企业库存难以消化。
除此之外,人民币汇率上升使出口形势恶化,国际市场频繁的反倾销也让陶瓷业雪上加霜。
始终以来,我国日用陶瓷占据欧盟50%的市场份额,是欧盟日用陶瓷第一大进口国。
但2022、2022年,欧盟委员会连续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征收最高达69.7%的惩处性关税。
自此,墨西哥以及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经济共同体、巴西等国蜂拥而起,纷纷对中国陶瓷进行反倾销调查,予以中国陶瓷业重创。
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国陶瓷业陶瓷高能耗、高污染、同质化激烈竞争的粗放扩张已走到了终点,凭借低廉的人力成本横扫海外市场的时代也一去不返。
2024年釉面砖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釉面砖市场进行了调研分析,旨在为相关企业提供市场情报和决策依据。
通过对釉面砖市场需求、竞争情况和趋势进行分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
2. 市场概况2.1 釉面砖的定义釉面砖是一种表面涂有釉料的陶瓷砖,具有防水、防污、易清洁等特点,常用于室内墙面和地面装饰。
2.2 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釉面砖市场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预计市场规模在XX 年将达到X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X%。
2.3 市场需求分析釉面砖的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和家庭装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商业建筑装饰:包括办公楼、商场等公共场所。
•家庭装饰:家庭装修中釉面砖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
3. 市场竞争情况3.1 主要竞争对手目前,釉面砖市场存在着众多竞争对手,如:•A公司:以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闻名,市场份额居领先地位。
•B公司:产品设计独特,适应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C公司:价格竞争能力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3.2 竞争策略分析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应制定合适的竞争策略,包括:•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品牌营销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研发创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4. 市场趋势分析4.1 设计个性化趋势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增长,釉面砖市场正逐渐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独特的设计和创新的纹理成为消费者选择釉面砖的主要因素。
4.2 环保绿色化趋势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扶持政策,使得釉面砖市场趋向环保绿色化。
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无污染、环保的釉面砖产品。
5. 发展建议基于以上市场调研和分析,我们对釉面砖市场发展具有以下建议:•加强产品设计和创新研发,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大环保绿色化的推广力度,符合时代潮流和消费者期待。
6. 结论本报告对釉面砖市场进行了全面调研和分析,市场规模逐步增长,竞争激烈。
陶瓷的市场调研报告陶瓷的市场调研报告1越南瓷砖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升级,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由于当地生产资源和做工的局限性,其瓷砖产品中有80%是釉面砖,20%是瓷质砖和抛光砖。
同时,越南当地的瓷砖价格有很强的竞争力,主要用于出口。
此外,其瓷砖出口到东盟十国可以享受“零关税”优惠政策。
除此之外,由于靠近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陶瓷设备和化工企业将“中国制造”的上游设备材料出口到越南,让越南的瓷砖产品得到升级换代和产能扩张。
yue南生产80%的瓷砖都是釉面砖,越南瓷砖行业对色釉料、墨水等表面装饰原材料的需求量很大,因为只有少数本地企业可以提供这些原材料,本地陶瓷工厂生产原料主要还是依赖进口,材料进口比例高达60%,因此,这是中国陶瓷化工企业良好的潜力市场。
越南瓷砖产能不断扩张yue南瓷砖行业近年来有大幅增长,目前已拥有约100家陶瓷生产企业,生产产品主要为釉面砖、瓷质砖、抛光砖和卫生洁具产品,其中60%的产品分布在越南北部、20%在南部、20%在中部和边界地区。
在越南南部地区,约有20家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陶瓷企业,尤其是在头顿市(VungTau),当地许多陶瓷企业都是前期由台湾投资兴建的。
因此,与中国南方的陶瓷企业非常相似,生产高档产品。
而位于北部的60%是越南本土企业,主要生产低档瓷砖。
大约5-8年前,越南的陶瓷企业主要从意大利和西班牙购买进口陶瓷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日产能约为4000平方米,产品主要是釉面地砖和墙砖,特别是内墙砖和200x200mm、300x300mm 小规格地砖,占陶瓷总产量的80-90%,其余10-20%为瓷质砖和抛光砖。
20__年以后,当地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完成一批新的生产线投产,越南瓷砖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据越南陶瓷协会中国办公室主任王红泽(音译)先生介绍,新建生产线的日产量已经达到了1__-15000平方米,比以前高出几倍,瓷质砖和抛光砖的产量都增长了20%。
而且,当地的瓷砖规格也从之前的400x400mm和500x500mm增加到600x600mm和800x800mm的规格。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瓷砖行业在我国建材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瓷砖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本报告通过对瓷砖行业的大数据分析,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工具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统计局及各省市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2)行业协会、市场调研机构发布的行业报告;(3)企业内部销售、生产、财务等数据;(4)电商平台、搜索引擎等公开数据。
2. 分析工具本报告采用Excel、SPSS、Python等工具进行数据清洗、分析和可视化。
三、瓷砖行业现状分析1. 市场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瓷砖市场规模达到560亿元,同比增长6.2%。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瓷砖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
2. 市场结构从产品类型来看,瓷砖行业主要包括陶瓷砖、石材砖、玻璃砖等。
其中,陶瓷砖市场份额最大,占比超过80%。
从消费渠道来看,瓷砖行业主要分为工程渠道和零售渠道,其中工程渠道占比约为60%,零售渠道占比约为40%。
3. 市场竞争瓷砖行业竞争激烈,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品牌竞争:瓷砖品牌众多,竞争激烈。
一线品牌如马可波罗、诺贝尔、东鹏等,二线品牌如金意陶、欧神诺等,以及众多地方品牌。
(2)产品竞争:瓷砖产品种类繁多,同质化严重。
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等方式提升竞争力。
(3)价格竞争:瓷砖价格波动较大,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常常进行价格战。
四、瓷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 产品创新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健康、美观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瓷砖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创新。
未来,瓷砖产品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环保节能:采用环保材料、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2)健康安全:无毒、无害、抗菌、防滑等。
(3)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产品。
2. 技术升级技术创新是瓷砖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以下技术发展趋势值得关注:(1)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德化陶瓷行业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陶瓷行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之一,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陶瓷制品在建筑、家居、工艺品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陶瓷行业的发展对于整个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一、行业发展趋势。
1.1 产业升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成本的上升,传统的陶瓷制造业正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
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另一方面,陶瓷行业也需要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协同发展。
1.2 绿色环保。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的陶瓷制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企业需要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整个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1.3 个性定制。
消费升级带来了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陶瓷行业也不例外。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对个性化定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1.4 国际化发展。
随着中国陶瓷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国际化发展成为了行业的重要趋势。
企业需要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市场需求。
2.1 建筑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陶瓷制品在建筑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项目,对陶瓷瓷砖、卫生间用品等产品的需求量巨大。
2.2 家居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居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陶瓷制品在家居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地砖、壁砖、洁具等产品都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
2.3 工艺品领域。
陶瓷工艺品作为传统的手工艺品,一直以来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旅游业的发展,陶瓷工艺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4 其他领域。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领域,陶瓷制品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陶瓷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三、技术创新。
3.1 新材料应用。
瓷砖市场调研报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瓷砖市场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瓷砖市场调研报告1一、国内瓷砖市场现状1、国内瓷砖市场竞争状况由于国内房地产业近几年17173的空前发展,紧紧围绕着房产伴生的建筑墙、地瓷砖市场需求巨大,目前市场上有近3000家本土企业生产的建筑墙、地瓷砖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竞争趋于白热化。
和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的建筑瓷砖市场品牌林立,市场集中度极低,没有一个品牌的绝对市场份额超过5%,这和家电、汽车、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领导品牌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建材行业整体营销水平偏低,企业普遍缺乏经济规模,缺少能引领左右市场的强势企业与领导品牌。
也表明建筑陶瓷市场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格局,市场的变数还很大。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如东鹏、诺贝尔、马可波罗、金舵、蒙娜丽莎等国产名牌产品。
同时,部分意大利、西班牙进口瓷砖品牌,如:蜜蜂、蜘蛛、雅素丽、范思哲、埃米等,垂涎中国市场的巨大蛋糕,以三高(高品质、高品位、高价格)定位(尤其是处于顶级的范思哲),纷纷进入中国高端市场。
国内瓷砖市场形成了高、中、低三个档次的市场格局。
一方面,意大利、西班牙进口瓷砖品牌,如:蜜蜂、蜘蛛、雅素丽、范思哲、埃米等占据高价位、高利润的高端市场,他们在努力坚守高端市场的同时,也开始开拓中端市场。
另一方面,东鹏、诺贝尔、马可波罗、金舵、斯米克、蒙娜丽莎等等国产品牌,在国内中档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同时,东鹏、诺贝尔、马可波罗等积极开发高端产品,冲击高端市场,挑战进口洋品牌。
此外,还有近三千家的小企业,利用价格优势抢占低端市场。
因此,国内瓷砖市场的总体结构如下:整个瓷砖市场高、中、低市场呈金字塔状,高档市场占整个市场的10%左右(附注:上海、广州、北京可达到20%)。
这个市场将随着业主品位的不断提升及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逐渐加大。
陶瓷砖行业分析报告一、陶瓷砖行业现状分析1.1行业概况陶瓷砖是由粘土和其他无机非金属原料,经成型、烧结等工艺生产的板状或块状陶瓷制品,用于装饰与保护建筑物、构筑物的墙面和地面。
通常在室温下通过干压、挤压或其他成型方法成型,然后干燥,在一定温度下烧成。
陶瓷砖按吸水率可分为五大类,即瓷质砖、炻瓷砖、细炻砖、炻质砖、陶质砖。
吸水率大于10%的称陶瓷砖,市场上一般称内墙砖,广泛用于居民住宅、宾馆饭店、公共场所等建筑物的墙面装饰,是室内装修的主要产品。
吸水率小于0.5%的称瓷质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玻化砖,用于铺地的大多经过表面抛光处理的,因此又叫抛光砖。
广泛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地面装饰,也是室内装修的主要产品。
吸水率在0.5%~10%之间的陶瓷砖一部分用于外墙修饰,一部分主要用于室内地面的装饰,多用于卫生间,与内墙砖配套使用。
在过去的十年里,从2012年开始,瓷砖行业已两次出现个位数增长,这种变化暗示我们,瓷砖行业的高速增长似乎暂时要划上顿号,未来会不会有高速增长期,还未知。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瓷砖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全球瓷砖产量约为150亿平方米,我国接近100亿平方米,占60%;世界第二大瓷砖生产国是巴西,年产量为8亿多,不到我国的1/10。
我国2013年瓷砖出口量达11.4亿平方米,从1993年我国瓷砖产量达到世界最大至今,已领跑世界20年。
陶瓷砖是建材行业的重要产品,也是百姓关注的生活必需品。
2012年全国陶瓷砖生产线保有量达3400多条,生产能力约110亿平方米。
2013年我国建筑陶瓷生产达96亿平方米;2014年我国建筑陶瓷生产达到102亿平方米。
我们瓷砖产量也是世界第一,除去出口量,按13.8亿的人口总量计算,人均在2013年大约是6.3m2,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但和2005年西班牙的人均6.7m2相比,我们还没达到历史的最高值。
依照目前的产量,对比全球的人均最高水准,我们还未达到,说明还未进入绝对过剩时期;其次,瓷砖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行业,还未出现如水泥和钢材两行业那样全行业亏损、严重过剩以及很多老板跑路的状况,因此就当前来看,陶瓷砖行业还未进入绝对过剩期,还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1.2行业分布目前,我国陶瓷砖生产企业约2000余家,其中大型企业30余家,约占2%;中型企业200余家,约占10%;小型企业1700余家,约占88%。
主要集中在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福建晋江和四川夹江等地区,仅广东、福建、山东、四川、辽宁、陕西、浙江、上海、河北等省市,合计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随着陶瓷产业转移不断升级,陶瓷产区遍地开花。
据统计,目前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建起了陶瓷生产线。
除佛山、淄博、夹江、晋江等传统陶瓷产区外,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辽宁等地新兴产区也不断涌现。
总体来说,企业生产水平、质量意识参差不齐,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不稳定。
图一:企业分布图1.3市场流通品牌瓷砖行业的2014年竞争压力巨大,瓷砖十大名牌企业榜单如下(排名不分前后):金舵陶瓷、金牌天纬陶瓷、升华企业(升华陶瓷、威廉顿陶瓷、酷高陶瓷)、特地陶瓷、顺辉瓷砖、马可波罗磁砖、冠珠陶瓷、欧神诺陶瓷、新中源陶瓷、东鹏瓷砖。
佛山陶瓷在中国的陶瓷行业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佛山陶瓷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开发等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同行前列,在全国陶瓷产业发展中起着引领潮流的积极作用。
瓷砖十大名牌金舵陶瓷(中国抛光砖鼻祖、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轻工业陶瓷十强企业、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中国陶瓷十大品牌)金牌天纬陶瓷(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陶瓷行业名牌产品、中国陶瓷十大品牌)升华企业(升华陶瓷、威廉顿陶瓷、酷高陶瓷、中国名优产品、中国质量500强企业、广东省用户满意产品、中国陶瓷行业十大品牌)特地陶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陶瓷行业名牌、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国家高新科技企业、中国陶瓷十大品牌)顺辉瓷砖(广东省著名商标、陶瓷行业名牌产品、中国轻工业陶瓷十强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中国陶瓷十大品牌)马可波罗磁砖(仿古砖至尊、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陶瓷十大品牌)欧神诺陶瓷(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十佳地砖品牌)新中源陶瓷(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亚洲品牌500强、中国陶瓷十大品牌)东鹏瓷砖(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陶瓷十大品牌)冠珠陶瓷(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用户满意产品、中国陶瓷十大品牌)二、陶瓷砖检测的必要性2.1 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从1993年到2014年,中国陶瓷砖生产量稳居于世界首位。
近年来,我国陶瓷砖产品质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13年产品合格率达93.9%。
目前,陶瓷砖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集中在破坏强度、断裂模数、吸水率等方面。
近些年,陶瓷砖产品质量方面的纠纷时有发生。
存在质量问题的陶瓷砖铺贴后经常会出现砖缝不匀(尺寸偏差大)、砖面吸脏(吸水率大)、大面积断裂(强度低)、釉面剥落或表面龟裂(抗釉裂性和抗热震性差)、表面磨损严重(耐磨性差)等后果,不但没有达到装饰的效果,反而给消费者造成损失,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
为了保证我国陶瓷砖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很有必要进行陶瓷砖产品的监督抽查。
连续多年对陶瓷砖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共计抽查产品622批次,合格产品558批次,产品合格率为89.7%。
其中,2011年陶瓷砖国家监督抽查涉及了广东、山东、福建、河北、山西、辽宁、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14个省区,共计抽查202家企业的202种产品。
合格企业数174家,企业合格率86.1%;合格产品数174种,产品合格率86.1%。
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对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等十七省、市、自治区的240家企业,共240批次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
有25种产品不合格,合格率为89.6% 。
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共抽取了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等十七省、市、自治区的180家企业,共180批次产品,合格产品169批次,产品合格率为93.9%。
2.2相关案例和抽查情况1.2015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4年第四季度陶瓷砖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抽查发现,19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2014年第四季度,共抽查了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0家企业生产的180批次陶瓷砖产品。
该次抽查对陶瓷砖产品的尺寸、吸水率、破坏强度、断裂模数、无釉砖耐磨性、耐污染性、耐化学腐蚀性、抗釉裂性、放射性核素共9个项目进行了检验。
抽查发现有19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涉及到破坏强度、断裂模数、尺寸、吸水率项目。
2.2015年3月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2014年3季度陶瓷砖产品专项监督抽查样品抽查结果显示,共有121家陶瓷企业的产品检查抽检合格,5家不合格。
抽查结果显示共有如下5家陶瓷企业“不过关”:夹江县华升陶瓷厂、夹江县帝豪陶瓷厂、四川省远大瓷业有限公司、夹江县富丽陶瓷厂、夹江县皇城瓷厂、四川省方正瓷业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陶瓷砖,涉及破坏强度、断裂模数、尺寸、吸水率指标不合格。
3.2014年11月,上海工商局近期集中组织力量对部分建材超市、商场、市场销售的93个批次人造板及其制品、陶瓷砖进行了质量抽检和市场检查。
经检测,有25个批次不合格。
陶瓷砖不合格率为4.76%。
本次对奉贤、金山、青浦等6个区销售的21个批次陶瓷砖进行了质量抽检,经检测,有1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4.76%。
上海沪松五金建材市场上海市闵行区闽之浦五金建材店销售的标称由广东省四会市科迪瓷砖有限公司生产的“兴雅”牌陶瓷砖(型号规格:300×300×7.8(m)),破坏强度实测为678.3N(标准值应≥800N)。
破坏强度低的产品使用中容易开裂、破碎,或者表面出现缺陷。
4.2014年12月广州市工商局公布了对市面流通领域销售的陶瓷砖商品的抽检结果。
在75家企业生产的91款样品中,有27款样品被判定为监督总体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0%。
金冠陶瓷砖吸水率不合格,协和陶瓷砖尺寸存在偏差,金宝牌陶瓷砖破坏强度不达标……在27款不合格陶瓷砖中,问题主要集中在尺寸、吸水率、破坏强度三个项目。
在不合格商品中,有8款陶瓷砖吸水率不合格。
吸水率过大会引起陶瓷砖坯体吸湿膨胀,容易产生裂纹或剥落。
10款商品被检测出尺寸及偏差不合格,将直接导致铺贴后陶瓷砖之间接缝不匀、缝线错位等问题,影响装饰效果。
此外,还有18款商品破坏强度项目不合格,容易造成在使用中损坏和在运送中磕碰角。
三、陶瓷砖检测的可行性依据CCGF 310-2015《陶瓷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GB/T 4100-2006《陶瓷砖》和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等标准,前期我院承担了2012年国家监督抽查任务40批次,2013年国家监督抽查任务30批次,合格29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96.7%。
目前我院具备所有检验标准的资质和能力,相关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均在认可范围内(CNAS有效期到2018-07-07,CMA有效期到2018-07-08,CAL 有效期到2018-07-08)。
国家在今年依然延续对陶瓷砖生产的严厉监控,下面图解2015最新国家陶瓷砖分类检验标准。
新修订的《陶瓷砖》(GB/T 4100-2015)国家标准2015年5月15日发布,将于2015年12月1日起实行。
该标准首次对干压陶瓷砖厚度作出限定,提高了对挤压陶瓷砖的技术要求,增加了墙砖背纹的要求等内容。
新标准规定,表面积大于6400平方厘米的,厚度不能超过13.5毫米;表面积小于3600平方厘米的厚度干压陶瓷砖厚度要小于10毫米;表面积在3600至6400平方厘米之间的,厚度要小于11毫米。
新标准还提升了对挤压式陶瓷砖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将低吸水率挤压式陶瓷砖分成吸水率小于0.5%和介于0.5%至3%之间两类型,淘汰了吸水率介于3%至10%的挤压陶瓷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