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义复词
- 格式:ppt
- 大小:225.50 KB
- 文档页数:11
偏义复词现代汉语举例1. 什么是偏义复词?好嘞,今天咱们聊聊偏义复词。
这个听上去像高深词汇的东西,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
偏义复词,简单说就是那种由两个字组合而成,但这两个字之间不是完全平等的关系,通常有一个字更“主角”,另一个则相对“配角”。
比如说“风风火火”,咱们大家都知道这个词,强调的其实是“火火”,而“风”更多是个衬托。
就像打篮球,乔丹是主力,其他队员都是辅助,懂了吗?2. 日常生活中的偏义复词2.1 吃吃喝喝说到偏义复词,咱们就不能不提“吃吃喝喝”了。
每次朋友聚会,大家总喜欢喊:“走,咱们去吃吃喝喝!”这个词儿可不是随便用的,它不仅表示吃东西和喝东西,还传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就像约上三五好友,一边啃着炸鸡,一边聊着八卦,简直乐不思蜀呀!说到这里,我就忍不住想起上次和朋友去撸串,那可真是“吃吃喝喝”的典型场景,啤酒下肚,笑声不断,连路边的小狗都被我们的欢乐感染了。
2.2 笑笑闹闹再来说说“笑笑闹闹”。
这个词儿用得特别广泛,形容一群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每次和同事们聚会,都是“笑笑闹闹”的,什么工作压力、生活琐事,全都抛到脑后了。
这时候,你会发现,办公室的严肃气氛就像冬天的冰雪,被欢乐的气息一瞬间化为春风。
其实,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有朋友,有笑声,所有烦恼都能暂时忘却。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笑一笑,十年少”,真是没错!3. 偏义复词的魅力3.1 缤纷多彩的生活偏义复词的魅力就在于它们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说“忙忙碌碌”,光听这个词儿就能想象出一幅繁忙的画面。
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琐事要处理,谁不是“忙忙碌碌”的呢?但有时候,正是这种忙碌,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充实。
就像一部悬疑电影,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哈哈,搞得我都有点想去追剧了!3.2 意义的深度而且,这些词语往往有更深的文化意义。
例如“痛痛快快”不仅仅是指做事情干脆利落,它还蕴含了一种人生态度,提醒我们要把握当下,勇敢追求快乐。
偏义复词举例文言文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指刘兰芝的兄长。
7.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
另外,“芙蕖”即荷花。
8.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9.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10.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偏义复词: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义复词,离去。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园圃:偏义复词,果园。
②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三古今异义词往往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 处处,到处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会,聚会;计,商议何苦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怎怕,怕什么垄断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山川阻隔自信宁信度,无自信(《郑人买履》) 相信自己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整装实弹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 装上弹药不好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美(指相貌)即使即使吏卒共抱大巫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即,就;使,让留意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考虑老子遥见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老人丈人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老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长辈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祭祀的牛羊等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可以;以,凭,烈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有志节操守的男子无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更不用说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的地方扶老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 指拐杖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出身低微,行为鄙鲁开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扩大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动奋激深入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长距离进入有意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有某种打算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 愿意有时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论积贮疏》) 按一定时间鞠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恭敬,谨慎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弯下身子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间夹杂着稍稍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渐渐无赖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活泼玩皮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为非作歹于是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在此,在这上大风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麻疯病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年轻人虽然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虽然如此,但是……中心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心里以为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把……看作作文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写文章不避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不亚于、不次于人情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人的通常情况县官今募天下人入县官,得以拜爵(《论贵粟疏》) 朝廷或者或者曰:……(《封建论》) 有的人,有些人指示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指出来给……看约束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信约前进于是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前,上前;进,进献因而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趁机美人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嫔妃以往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这里到那里宣言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扬言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父母兄弟地方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它的果实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他实际上横行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北面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面朝北,指臣服殷勤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关切、问候中国率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指现在中原地区不过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矣(《赤壁之战》)不超过形成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形势形成从事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官名妻子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妻子儿女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刚刚开始所以入叩所以(《狱中杂记》) 缘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原因的虚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用来,靠它来……风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杰出、英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繁华景象,流风余韵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 学问才华,雍容风度具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形体齐备故事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所以,事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旧例口舌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代指言辞无聊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处境困窘,没有依靠慷慨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理直气壮,意气激昂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崤山以东祖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祖辈与父辈智力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智慧和力量至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终于达到某种程度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自作主张处分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专由(《孔雀东南飞》)安排,处置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迎接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交接相连生人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孔雀东南飞》)活着的人可怜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可爱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可叹秋天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日的天空因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因此写作突出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骤然冲出。
常见的偏义复词
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整个复音词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字作陪衬,无实义。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入”:进入)
2.忘路之远近。
(偏“远”)
3.昼夜勤作息。
(偏“作”,劳作)
4.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姥”,婆婆)
5.逼迫兼弟兄。
(偏“兄”,哥哥)
6.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
(偏“兄”,哥哥)
7.死生,昼夜事也。
(偏“死”,死亡)
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偏“亡”,亡国)
9.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偏“害”,危害)
10.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偏“深”,深度)
11.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偏“往”,往使元军军营)
12.去来江口守空船。
(偏“去”,离开)
13.孰与君少长。
(偏“长”,年长、年龄大)
14.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偏“死”,牺牲)
1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国”,国家)
1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异”,不同)
17.能谤讥于市朝。
(偏“市”,闹市)
18. 世有饥穰,天之行也。
(偏“饥”,饥荒。
穰<庄稼丰熟>无意)。
古代汉语偏义复词简答题摘要:1.偏义复词的定义与特点2.偏义复词的类型与用法3.偏义复词的意义与价值4.偏义复词的现代汉语对应词汇正文:古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它是由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关或相反意义的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一个字的意义在语境中被另一个字所吸收,使得整个词语只取其中一个字的意义。
这种现象在古代文献中非常常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语言风格。
偏义复词的类型与用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并列式: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字并列组成,如“利弊”、“强弱”等。
这种类型的偏义复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且用法与古代汉语相似。
2.修饰式:由一个字作为另一个字的修饰成分,如“山清水秀”、“人才济济”等。
这种类型的偏义复词在现代汉语中也很常见,但与古代汉语不同的是,现代汉语中的修饰式偏义复词更多地体现了形象、生动的描绘手法。
3.偏义式: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字组成,但在语境中只取其中一个字的意义,如“父子”、“君臣”等。
这种类型的偏义复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出现,但在古代汉语中具有重要的语法和语义功能。
偏义复词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了词汇表达:偏义复词的使用使得古代汉语的词汇更加丰富多彩,有助于表达更加细腻、复杂的意义。
2.体现了语言风格:偏义复词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反映了古代汉语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3.具有历史价值:研究偏义复词有助于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演变,为汉语史研究提供宝贵的材料。
现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和类型与古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例如,“利弊”对应现代汉语的“利益与弊端”,“父子”对应现代汉语的“父亲与儿子”等。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传承关系和演变规律。
文言文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指刘兰芝的兄长。
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
另外,“芙蕖”即荷花。
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
“饥”,灾年;“穰”,丰年。
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少”是衬字。
意谓“谁的年龄大”;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死生,昼夜事也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偏义在“往”,“来”是衬字。
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噌如钟鼓不绝偏义在“钟”,“鼓”是衬字。
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偏义在“钟”,“罄”是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