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与古希腊英雄主义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51
希腊神话开战故事内容
希腊神话中有很多关于开战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故事内容:
1. 特洛伊战争: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战争之一,讲述了特洛伊城的陷落。
根据传说,希腊与特洛伊王国发生战争,而导火索则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绑架了希腊国王的妻子海伦。
希腊联军对特洛伊进行长期围攻,终于以木马计策成功攻破城墙。
2. 俄耳甫斯与塞勒诺斯之战:希腊神话中的音乐家俄耳甫斯与野蛮人塞勒诺斯之间的战争。
塞勒诺斯嫉妒俄耳甫斯的音乐才华,发动战争企图杀死他。
然而,俄耳甫斯的音乐魅力让塞勒诺斯的军队沉沉入睡,最终被俄耳甫斯杀死。
3. 希腊诸神对阿尔戈斯的战争:希腊神话中,英雄雅典娜曾在神殿中刺伤了为非作歹的雅典戈尔斯,导致诸神间的紧张关系。
诸神派遣了水神波塞冬要求罚杀雅典娜,并支援雅典戈尔斯的兄弟阿尔戈斯发动战争。
最终,英雄赫拉克勒斯代表雅典娜与阿尔戈斯进行单挑并获胜,结束了这场战争。
4. 北埃托利亚之战:希腊神话中,布里塞斯国王隆巴尔科斯嫉妒荷兰克斯和英雄阿刻洛俄斯的婚姻,发动战争。
但最终,隆巴尔科斯战败,阿刻洛俄斯和荷兰克斯获胜。
以上是部分希腊神话中关于开战的故事内容,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古希腊人对战争的观念,也反映了他们对英雄主义和神奇力量的追求。
从电影《特洛伊》看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影响——水利水电学院王磊2011301580251 在上课时,为了形象地介绍阿喀琉斯老师给我们放映了电影《特洛伊》中的节选片段,还向我们推崇好莱坞的编剧和导演是多么的擅长处理细节和人物刻画。
我当天下课回到寝室就特地把完整版的电影找出来欣赏。
通过观看电影,我不仅被好莱坞的宏伟巨制所震撼,也通过这部电影和查找相关资料对古希腊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电影《特洛伊》是以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为蓝本创作而成的,利用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对经典的重构中,既有融合又有疏离,即是重现也有发挥。
古希腊经典诗篇《荷马史诗》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情况,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西方文化源头之一。
好莱坞大片《特洛伊》以《荷马史诗》为蓝本,耗巨资再现了史诗般气势恢宏的场面,力求重现往昔风光,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作的思想内容、远古风情,又融入了现代化的商业元素,在对经典重构的过程中,既有融合又有疏离,但包蕴的文化阐释价值则是二者共同的特点,都折射了西方本土文化核心和民族心理结构。
古希腊文明作为西方文化三个源头(另两个是古希伯来犹太教文明和古罗马文明)之一,对西方文化有何重要的影响。
如电影中的城邦制度,在政治上呈现多元化、民主化等特点,使得西方文化中的人际关系靠契约来维系,权属意识明确,并强调个体意识,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和个性自我表达。
影片《特洛伊》对原作《荷马史诗》做了相当大的改动,几乎完全摒弃神的形象的存在,只是作为一种信仰,完全突出了人的因素。
原作中主要人物阿喀琉斯为神与人所生,在影片的开始,也塑造了他“战神”般的形象,高大威猛的勇士顷刻间命丧于他剑下,仍保留了神的痕迹以及由此演变而来的氏族贵族意识。
好莱坞工厂向来以制造英雄主义著称,这一点上,是和西方核心文化价值观一脉相承的。
特洛伊战争—英雄对决接上回讲。
忒提斯答应阿基里斯后来到奥林波斯山上,跪在宙斯的身旁,祈求宙斯答应自己的要求。
宙斯心想赫拉是支持希腊的这样做有悖与自己的妻子。
宙斯最先是说我考虑一下。
忒提斯继续软磨硬泡,要求宙斯必须做做出正面的回答。
最后宙斯经不住忒提斯的糖衣炮弹便点头答应了忒提斯,神山都震动了一下。
便让忒提斯赶紧回去了,怕赫拉看见引起家庭纠纷。
赫拉在吃饭的时候问宙斯,做了什么决定,也不和诸神商量也不和我商量。
宙斯说你居然监视着我。
我做什么决定不需要和你商量,你这样做会把咱俩的夫妻关系搞僵化。
匠神见气氛紧张便劝自己的母亲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然后一瘸一拐的为诸神斟酒,把气氛活跃了起来。
到了晚上宙斯可睡不着了,在想怎么能让特洛伊人出城作战呢?又怎么能让希腊人陷入绝境呢?宙斯托梦给阿伽门农说,现在是进攻特洛伊城的有力时机,我会在暗中帮助你们。
阿伽门农醒来后立即把这个梦向诸位将领说明。
最后达成一致,攻打特洛伊城。
阿伽门农还在与阿基里斯斗气呢,心想没有你,我自己也能攻下特洛伊城。
于是便开动员大会,召集士兵。
可是阿伽门农去不知道士兵的心里怎么想的,于是在大会上说,我们都上宙斯的当了,现在我们攻打特洛伊城已经9年了,我们都船都已经快要腐朽了,妻子在家已经是望眼欲穿了。
这话刚落音,士兵们便纷纷向会场外走,准备回家。
诸神看到这样的场景,心想自己要将特洛伊城毁灭的计划就泡汤了。
于是赫拉命令雅典娜赶紧跑到希腊人的阵营中,规劝士兵,让让他们继续打。
雅典娜来到了营寨中找到了奥德修斯,命令他必须把士兵重新叫到会场,继续战斗。
奥德修斯得到神旨不敢怠慢,立即跑到海边,经过与统领相互协商,终于将士兵劝回了会场内。
阿伽门农向回来的士兵说,我得到了神谕,我们攻打特洛伊城必须经过10年。
我们现在是第九年。
而且神已经向我保证第十年必将特洛伊城攻陷。
这样又稳定了军心,又接着说我们将祭祀宙斯,你们现在回去吃饱喝足,继续攻打特洛伊城。
这点反应了希腊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的特点(详情在《希腊神话—诸神之战》中)。
特洛伊——战争中的欲望世界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
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
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
——巴顿背景文化:在希腊神话中,阿基里斯的母亲是女海神特提斯,阿基里斯一出生,母亲将他浸泡在冥河中,这样,他全身刀枪不入,就没有任何武器能伤害到他,但是,母亲是提着阿基里斯的一只脚踝将他浸泡到冥河中去的,所以,如果后脚跟受伤,阿基里斯就会丧命。
而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一来到人世间,由于这个孩子将会给特洛伊城带来灾难,而被母亲丢弃在了荒野之中,而后被一个奴隶养大,成为英姿飒爽,勇敢有为的青年,经常保护牧民不受强盗们的祸害,被尊称为人类的救护者。
另外,阿基里斯的父母举行盛大婚礼时,邀请了所有的神,单是把争吵女神厄里斯遗漏了。
厄里斯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写着“给最美的女人”。
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三位女神果然为赢得美丽而争夺起来,争持不下就去找宙斯,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
在万神之母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情之神阿芙洛狄忒三人之间,帕里斯选中了爱情之神,于是将金苹果交给了阿芙洛狄忒!这就使得赫拉与雅典娜非常愤怒,发誓要向帕里斯以及所有的特洛伊人进行报复。
自然的,爱情之神让帕里斯得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海伦来作为他的妻子。
其实,电影中继之而起的美女海伦之争,就是三位女神之间的金苹果之争,却使凡人卷入了神的赌局。
人们常把看不懂的电影称为经典电影,人们常把吃不起的美食称作山珍海味,人们也常把理解不了的爱情称作是海誓山盟……到底是我们不够成熟,还是我们不够自信,还是我们孤弱寡闻……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用心去领会与琢磨。
一部电影,一部古代特洛伊战争,不同的利益驱使,不同的英雄豪情,不同的爱恨情仇,交织在一块,令我顿生悟性,产生感动!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海伦是特洛伊战争的罪魁祸首,也喜欢把这场战争说成是因爱情而起。
但是,我个人认为不能把特洛伊的沦陷归咎于海伦,她根本不能充当倾国倾城的第一责任人。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作为古希腊时代的精神瑰宝,《荷马史诗》不仅艺术化的记录了古希腊民族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特洛伊战争及战后英雄的回归,更是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
这些英雄在战场及回归途中的表现,无不向我们彰显出昂扬乐观的精神格调,但细细研读就会发现,英雄们的这种昂扬乐观的基调之下,暗含着对生命短暂渺小的深刻的悲剧性的体验,是在这种悲剧意识基础之上的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蕴涵着丰富的人生体验。
在上古时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本就是为了掠夺财富、奴隶和家畜而引起的。
在战场上冲锋在前,表现最为英勇,起到表率作用的英雄们自然就能分到更多的战利品。
另一方面,古希腊文化的基调是人本主义,重视个体生命,珍视个人价值,张扬个人欲望是其精神要旨。
而最能展现个体价值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战争,一是冒险。
于是乎,特洛伊战场就为这些英雄们赢得荣誉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战争为英雄们带来了双重利益,既可以帮助他们分得物质财富,更可以让他们展现自我的勇力和智慧,赢得不朽的声名。
正是基于此,古希腊英雄的身上都充盈着旺盛的精力,都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进取心和英雄主义热情的。
《伊利亚特》里的主人公阿喀琉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的典范。
他的母亲海洋女神忒提斯在儿子小的时候就从神谕中得知了他的命运。
默默无闻地老死于王宫中或灿烂辉煌地战死于特洛伊。
忒提斯虽然努力过,但儿子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由于他刀枪不入的特殊体质和非凡的勇猛无畏,阿喀琉斯成了特洛伊战场上最耀眼的英雄。
他如一头雄狮一样扑向特洛伊人,让敌人为之胆寒。
阿喀琉斯明知战场上等待自己的终究是死亡,但如若为保全性命而选择退缩的话,那么即使能在王宫中安享晚年,历经几代后,也不会再有人记得他的名字。
所以阿喀琉斯选择了轰轰烈烈的灭亡。
在这种选择中流露出强烈的英雄主义热情。
而《奥德赛》的主人公奥德赛同样也是如此。
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后者是人与自然的斗争,在历经十年的海上漂泊和重重困境之后,奥德赛终于征服了自然,赢得了胜利,回归了家园。
从《荷马史诗》中看古希腊的英雄主义从《荷马史诗》中看古希腊的英雄主义-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一部英雄史诗,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篇史诗构成。
该诗篇成功地塑造了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和奥德修斯等一系列光彩夺目的英雄形象,突出表现了“英雄主义”这个主题。
古希腊人十分讲究英雄主义,他们非常崇拜英雄、赞美英雄。
他们的英雄主义是与诗性相结合的。
他们认为,诗代表永恒,是人类精神之魂的无限升华,也是一种生命力的奔放,能够掌管内心的幻觉世界,使人赞叹不已。
正是这样一种诗使得希腊“荷马时代”变成了“英雄时代”。
同时,这样一种诗性的英雄主义也充满浪漫主义情怀。
《荷马史诗》在神奇瑰丽的幻想和大胆奇特的想象中,向我们展现出古希腊人勇敢无畏、雄才大略的英雄本色。
其中《奥德赛》的主人公奥德修斯归国途中的海上奇遇最具代表性。
他刺瞎独眼巨人躲过一劫,战胜女巫喀尔刻,抵住海妖塞壬美妙歌声的诱惑,逃过海怪斯库拉和卡律布狄斯的魔掌,摆脱神女卡吕普索的七年挽留,最终成功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
奥德修斯靠自己的勇气与智慧战胜了强大的海神波塞冬,他使自己诗性地生活着,为自己赢得了只属于英雄的那份荣誉。
1 / 4在古希腊文化中,英雄具有半人半神的特点。
他们是神与凡人结合所生的,他们也从自己神性的父母身上继承了非凡的力量和能力,因此他们具有“超人”的品质。
《伊利亚特》的主人公阿喀琉斯就是如此。
作为人间国王帕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之子,除了脚踵之外,他可以当枪不入,战无不胜。
他的英勇善战和勇猛无畏为他赢得了无比崇高的荣誉。
特洛伊人只要一听到“阿喀琉斯”这名字,都会为之颤抖;希腊军队遇见阿喀琉斯时,犹如神兵天降一样热血沸腾。
因好友的阵亡,他悲痛欲绝,也激发了他复仇与杀戮之心。
于是,他一举将特洛伊第一英雄赫克托耳杀死并用坐骑拉着他的尸体以泄愤。
因而,他无疑是特洛伊战场上最耀眼的英雄。
古希腊的英雄主义也充满悲剧色彩。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在战场上虽然意气奋发,叱咤风云,但他们终究无法摆脱命运的羁绊。
《伊利亚特》中的“爱”与悲剧《伊利亚特》是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创作的史诗之一,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之间的故事,描绘了战争中的英雄主义、爱与悲剧。
在这部史诗中,“爱”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在不同角色之间展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而悲剧则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使得《伊利亚特》堪称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史诗作品。
在《伊利亚特》中,爱的表达体现在多个层面。
英雄阿喀琉斯与希腊女神忒提斯之间的母子之情是其中之一。
忒提斯对阿喀琉斯的爱和关怀是无条件的,她为了保护儿子甚至不惜与宙斯交涉,以确保阿喀琉斯在战场上的安全。
忒提斯对阿喀琉斯的爱无疑是《伊利亚特》中最纯粹的爱之一,她是一位母爱伟大的象征。
史诗中还展现了阿喀琉斯对他的挚友巴特洛克洛斯的深情。
在巴特洛克洛斯被特洛伊战士夏伯特杀死后,阿喀琉斯深陷悲痛之中,他对巴特洛克洛斯的爱与惋惜感溢于言表,这种友情与爱情交织的感情成为了《伊利亚特》中一处动人的亮点。
而在另一处情感表达中,“爱”和悲剧并存。
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与他的家人的爱也是史诗中的焦点之一。
赫克托尔作为特洛伊的王子,他对家人的爱与责任感使得他在战争中不得不面对艰难的选择。
他对妻子安德洛玛刻亚的深情、对儿子阿斯特托托科斯的关爱以及对年迈的父亲普里阿玛科斯的尊重,展现了他内心深处对家庭的牵挂与爱护。
这种爱也为赫克托尔带来了悲剧。
在战场上,他不得不面对与阿喀琉斯的生死搏斗,最终因为战败而被阿喀琉斯所杀。
赫克托尔的悲惨命运,彰显了史诗中爱与悲剧的复杂交织。
《伊利亚特》中还有一段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那就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与斯巴达王后海伦之间的感情。
由于帕里斯的爱慕之情,他绑架了海伦,这个行为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帕里斯和海伦之间的爱情是一段充满矛盾和悲剧色彩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不但导致了特洛伊和斯巴达之间的血腥战争,也让他们自己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悲哀之中。
在史诗的结尾,阿喀琉斯的自私与悲痛再次展现了爱与悲剧的交叠。
从《特洛伊》看希腊神话历史学家认为欧洲文化的第一个高潮是始于公元前六世纪中希腊,由于考古的发展,人们把时间大大地向前推进了,欧洲有一个名字叫欧罗巴,众神之父宙斯,让自己变换成一头白牛,并把一个美丽的少女从欧罗巴抢到克里特岛,逼迫她在那里成婚,那么欧洲以后就开始了欧罗巴,自此考古证实了欧洲文明始于克里特岛,始于爱琴海。
电影《特洛伊》是吸取于公元1000年以前的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这也是欧洲最早的文字,而《荷马史诗》又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本片主要讲述了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为争夺海伦打了十年的仗。
标签:希腊神话;《特洛伊》;欧洲文化;神话正文:创世时代分为宇宙万物、自然万物、诸神、人类,人神共处的黄金时代。
人和神分开,但神仍然关心人类,属于人神关系密切的英雄时代。
《荷马史诗》口传的史诗,又叫口头文学,八世纪末希腊从古代的黎巴嫩那里学来了腓尼基字母,希腊人才开始有了文字。
古希腊人的语言属于印度欧罗巴语系。
1.希腊神话的概论—神话故事神话—是一门跨学科、宗教、文化、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等。
不同学科角度给出的定义是不同的。
对于神话的描述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一,神话故事是自古流传的故事;二,神话故事本身的背景和内容很古老;三,神话故事没有具体的作者;四,故事以口头相传的形式流传;五,神话故事是原始思维(不合逻辑的一种思维方式)的产物。
2.希腊神话概论—神话的特征神话中角色包括神(god)、图腾动物(totem)、英雄(heroes)。
神话的主题非常严肃,重大。
神话被认为是既神圣又真实的故事,人物时间地点交代的很清楚。
具有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2.1希腊神话的主要特色是神和英雄一是神。
先是诸神,以宙斯为首的家庭—奥林波斯神族住在奥林波斯山。
而后又分为“二流”的神,包括精灵、宁芙(Nymphs美丽女神的代表)。
二是英雄,希腊神话中人和神的本质区别是神是永生的,其他的只是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都是神的后裔。
《伊利亚特》是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一部史诗,也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中的第一部。
这部史诗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以阿基里斯和赫克托尔的战斗为中心,描绘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和战争场景。
读完《伊利亚特》,我深深被其中展现的英雄主义和人性所打动。
史诗中的英雄们,无论是阿基里斯、赫克托尔还是其他角色,都具有极强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
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为了荣誉和尊严而战斗,展现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勇气和坚韧。
同时,《伊利亚特》也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战争中,英雄们不仅要面对外敌的挑战,还要应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阿基里斯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但他在战争中也遭受了失去挚爱和朋友的特洛伊人的痛苦。
赫克托尔则面临着保护家庭和城邦的责任,他虽然勇敢地战斗,但也深深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此外,《伊利亚特》也反映了人类对于命运和命运的挣扎。
史诗中的英雄们虽然拥有超凡的力量和勇气,但他们也受到命运的束缚。
无论是阿基里斯的预言,还是特洛伊战争的结局,都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奈和无力。
《伊利亚特》是一部展现英雄主义和人性的伟大作品。
它让我们思考英雄的真正含义,以及人类在面对战争和命运时的挣扎和选择。
通过这部史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本性和我们自身的生活。
特洛伊——英雄史诗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文明,而《荷马史诗》则是古希腊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这一伟大作品一直启迪着后人的智慧与想象。
电影《特洛伊》正是对《荷马史诗》的最新一次致敬。
与以往的改编作品不同,《特洛伊》对《荷马史诗》中的《伊里亚特》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剔除了所有神话色彩,把一场人神混战变成了一部关于爱情、战争、仇恨、英雄与传奇的悲壮史诗。
在这部融合众多元素的电影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两位真正的英雄——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
在我看来《特洛伊》就是这两个人的电影,这两个人的故事,这两个人的英雄史诗。
布拉德皮特和艾瑞克巴纳很好的诠释了他们的角色,他们是整部电影的灵魂。
阿喀琉斯是古希腊最有名的勇士,是特洛伊之战中唯一的一个半人半神。
其实这部《特洛伊》改名为《阿喀琉斯》也许更为合适,因为《特洛伊》的故事主要以这位希腊第一勇士为中心而展开。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特洛伊之战浓缩为表现阿喀琉斯悲剧宿命的一个背景。
影片一开始,就塑造了他的“战神”形象,同时表现了他与当时希腊最强大的王阿伽门农之间的矛盾。
在影片中,阿喀琉斯英勇善战却桀骜不驯,他是阿伽门农手下最杰出、也是阿伽门农最痛恨的勇士。
他不愿听从阿伽门农的号令,因为他看不惯一个国王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发动战争。
他甚至不愿意为希腊人的名义而战,因为他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他明白“在我出生之前,希腊就已经足够强大了。
”然而,有一个理由却是他无法抗拒的。
事实上,影片一开始就明确宣示了主题,“人类不断追求永恒的生命,要名垂千古,让后人知道我们的荣耀和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伟大的爱情。
”阿喀琉斯仅仅因为奥德修斯说的“参战的英雄,都将千古留名”这一句话而走上了战场,尽管出发前他的母亲明确告诉他,“你如果去了特洛伊,必然会千古留名,但是只要去了特洛伊,你就再也不能回来。
”阿伽门农说:“阿喀琉斯属于过去,他目空一切,不会为任何国家效忠。
”阿伽门农则有着“六王毕,四海一”的野心,他聪明地抓住了阿喀琉斯骄傲的心态,让他心甘情愿地披上了盔甲。
从《荷马史诗》中看古希腊的英雄主义从《荷马史诗》中看古希腊的英雄主义-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一部英雄史诗,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篇史诗构成。
该诗篇成功地塑造了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和奥德修斯等一系列光彩夺目的英雄形象,突出表现了“英雄主义”这个主题。
古希腊人十分讲究英雄主义,他们非常崇拜英雄、赞美英雄。
他们的英雄主义是与诗性相结合的。
他们认为,诗代表永恒,是人类精神之魂的无限升华,也是一种生命力的奔放,能够掌管内心的幻觉世界,使人赞叹不已。
正是这样一种诗使得希腊“荷马时代”变成了“英雄时代”。
同时,这样一种诗性的英雄主义也充满浪漫主义情怀。
《荷马史诗》在神奇瑰丽的幻想和大胆奇特的想象中,向我们展现出古希腊人勇敢无畏、雄才大略的英雄本色。
其中《奥德赛》的主人公奥德修斯归国途中的海上奇遇最具代表性。
他刺瞎独眼巨人躲过一劫,战胜女巫喀尔刻,抵住海妖塞壬美妙歌声的诱惑,逃过海怪斯库拉和卡律布狄斯的魔掌,摆脱神女卡吕普索的七年挽留,最终成功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
奥德修斯靠自己的勇气与智慧战胜了强大的海神波塞冬,他使自己诗性地生活着,为自己赢得了只属于英雄的那份荣誉。
1 / 4在古希腊文化中,英雄具有半人半神的特点。
他们是神与凡人结合所生的,他们也从自己神性的父母身上继承了非凡的力量和能力,因此他们具有“超人”的品质。
《伊利亚特》的主人公阿喀琉斯就是如此。
作为人间国王帕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之子,除了脚踵之外,他可以当枪不入,战无不胜。
他的英勇善战和勇猛无畏为他赢得了无比崇高的荣誉。
特洛伊人只要一听到“阿喀琉斯”这名字,都会为之颤抖;希腊军队遇见阿喀琉斯时,犹如神兵天降一样热血沸腾。
因好友的阵亡,他悲痛欲绝,也激发了他复仇与杀戮之心。
于是,他一举将特洛伊第一英雄赫克托耳杀死并用坐骑拉着他的尸体以泄愤。
因而,他无疑是特洛伊战场上最耀眼的英雄。
古希腊的英雄主义也充满悲剧色彩。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在战场上虽然意气奋发,叱咤风云,但他们终究无法摆脱命运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