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推荐古诗阅读 游子吟(部编版)(共14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5
游子吟ppt课件完整版目录•引言•游子吟原文解读•游子吟艺术特色探讨•游子吟文化内涵拓展•跨学科知识链接与应用举例•实践活动设计与成果展示01引言课件背景与目的背景介绍《游子吟》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诗歌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目的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游子吟》的诗意,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程目标与要求目标掌握《游子吟》的诗歌内容、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了解相关文学知识和赏析方法。
要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适宜人群及应用场景适宜人群中小学生、文学爱好者及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
应用场景课堂教学、文学沙龙、亲子共读等场合。
02游子吟原文解读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作者孟郊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著称,作品多写世态炎凉和民间苦难。
创作背景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深刻体会到游子思乡之情,故写下此诗。
诗词内容逐句分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描绘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的场景,表达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母亲对儿子的深切担忧和期盼。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运用比喻手法,将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表达游子对母爱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主题思想通过描绘母亲为游子缝补衣裳的场景,表达母爱的伟大和游子的思乡之情。
情感表达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以及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03游子吟艺术特色探讨意象运用与意境营造意象运用通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具象描写,构建出母亲为远行儿子缝补衣裳的深情场景。
意境营造借助“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感人至深的离别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母子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
将母爱比作阳光、春风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比喻手法对比手法反复手法通过对比母亲与游子的不同心境和处境,突显出母爱的无私和游子的无奈。
contents •引言•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领•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目录01引言《游子吟》背景及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主题思想内涵诗歌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和感恩精神,强调了母爱的无私、伟大和不可替代性,激发人们对亲情的珍视和对母爱的感恩。
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学习要求02文本解读与赏析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吟诗体名称,指吟咏。
原文呈现及注释寸草心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心。
三春晖比喻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逐句解读与赏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0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0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03重点词汇理解与运用03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音韵、节奏等音乐性表现音韵节奏画面感呈现及意境营造画面感意境04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领母爱是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它不求回报,只愿子女健康、快乐。
《游子吟》通过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裳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母爱的深沉与伟大。
母爱如阳光般温暖,如雨露般滋润,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支撑。
母爱主题思想阐述《游子吟》所传递的“孝”道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
当代社会应该注重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家庭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伦理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传递当代社会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方向。
《游子吟》所蕴含的母爱、孝道等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
05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唐代社会风貌01儒家思想对唐代诗歌的影响02唐代诗歌的韵律与格律03《别老母》《岁暮到家》《墨萱图·其一》030201同类题材诗歌推荐阅读《游子吟》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它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课堂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游子吟》中母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