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到哪里去了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食物到哪里去了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
如何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
2.回顾进食过程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成果.教学准备:1.馒头、苹果、纯净水等食物。
2.有关消化器官的以及食物消化过程的课件。
3.学生课前准备食物的消化有关资料。
4.每组1号2号两个试管、淀粉糊、碘酒。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早晨你们主要吃得什么食物?指1—2名同学说一说.同学们都猜一猜这个同学吃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你们猜的是不是对呢?我们来看一课件。
二、探究活动(一)认识消化器官1、结合刚才看的课件,你们说一说人体消化器官有哪些?并指出在什么位置?(学生边说边指位置)2、你们是否能画一画这些消化器官。
(学生画在黑板上)3、这个同学画得对不对?对照32页图进行纠正4、按照画得图说说食物消化的路线吧.(纠正,完善)(二)食物到底是怎样消化的呢?1、请同学们猜一猜。
(也就是到了口腔怎样了?到了胃、小肠怎样了?)2、请同学咬一口馒头,猜一猜馒头在口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除了形状、颗粒的变化外还会不会有变化?3、细细咀嚼后有什么感觉?你们认为馒头会变甜,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唾液)4、馒头也就是淀粉变甜是不是与唾液有关呢?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一下。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淀粉液来代替馒头,看看桌上的材料,你能设计个实验证明唾液与馒头(淀粉)之间到底有没有变化吗?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课本3页也的提示,你能找出实验的步骤吗?用最快的方法记录下来。
还有什么疑问或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分组实验,别忘了记录啊。
汇报实验结果。
5、课件出示:人的口腔附近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
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6、食物的消化给大家看3页这幅有趣的图画,能看懂这幅图吗?画得是什么内容?我们的消化器官每天都在辛勤的工作着.小组之间互相说说,讲给大家听听好吗?7、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页,这段资料我来读,同学们从中提出问题考考大家好吗?三、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我们的消化器官这样辛苦地为我们服务,你有没有话要对他们说。
1、《食品到哪里去了》一、填空1、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
2、嚼馒头时,感觉有点(甜),是由于 ( 唾液里有一种促使食品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
3、食品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品(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品变为(能够被汲取的成分)。
4、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胆汁)、(胰液)。
5、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在人体内不停地被(分解)、(焚烧),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水、尿素等。
它们和不可以被消化的食品残渣经过(呼吸)、(排汗)、(大小便)等门路被清除体外。
6、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是(小肠)。
7、食品在(胃)里被(研磨)和(分解)。
二、判断1、唾液中的消化酶能够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吃饭时看书、看电视抵消化系统没有影响。
(×)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有益于食品的消化。
(√ )4、我们应当做到不挑食、合理营养。
(√)5、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汲取。
(√ )6、口腔不过食品的通道,食品在口腔中其实不用化。
(× )7、食品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8、加工食品能长久保留,因此我们应当多吃。
(× )9、大部分食品是在口腔中被消化的。
(×)10、为了健康成长,食品要多样。
(√)三、选择1、查验唾液消化淀粉的试验中,用到的药品是( C )A煤油 B酒精 C碘酒2、食品经过食道到达( C )A胃 B肝 C小肠3、以下哪一种做法不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功能(C)A 吃饭准时定量B 吃饭后不立刻运动C 边看电视边吃饭4、边看书边吃饭会( B )A 分别精力,使饭粒进入气管B 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影响食品的消化C 帮助记忆四、简答1、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2、察看以下图,写出人体的消化器官3、说一说食品在人体内的“旅游”路线答:食品→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体外4、食品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的答:食品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品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品变为能够被汲取的成分。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1.食物到哪里去了
一、填空。
1.我们吃的食物首先进入口腔,经过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后,通过食道进入胃,食物在这里被研磨分解成为粥状物,进入小肠、大肠,营养成分在这里被消化吸收,最后由肛门排出体外。
2.我们咀嚼馒头时感觉有点甜,因为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
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3.唾液分泌的唾液,胃分泌的胃液,肠分泌的肠液,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叫做消化液,是帮助我们消化食物的。
4.人吃进的食物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5.胃的上端连着食道,下端连着小肠。
二、选择
1.下列哪组食物中都含有淀粉( C )
A鱼、白菜、糙米饭B鸡蛋、牛奶、香油C馒头、面条、米饭
2.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是(A)A小肠B大肠C胃
3.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都要进入(B),帮助消化食物。
A胃B小肠C大肠D胰腺
三、全能展现。
取两只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许唾液,摇匀。
将两只试管放入37摄氏度的温水中,过一会取出试管并冷却,分别往两试管中滴一二滴碘酒,振荡,发现加唾液的那只试管(不变、变)蓝,说明其中的淀粉被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
四、简答。
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说说我们应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五、选做题。
很多同学喜欢挑食,这样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 ----- --1--。
《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
本课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课。
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咀嚼馒头感知甜味,理解馒头中能分泌出麦芽糖;二是通过实验比较加唾液和不加唾液的淀粉液有什么不同;三是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和各自的作用;四是如何保护消化器官。
吃馒头学生都经历过,我没有让学生现场吃馒头,直接交流吃馒头有什么滋味,学生都能说出有甜味,但为什么有甜味学生却不甚理解,针对此问题我利用科学资源库视频资料,通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懂得吃馒头有甜味的科学道理。
在教学人体消化器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说说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然后利用课本消化器官图和课件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理解,并通过多媒体视频资料使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如何保护消化器官。
本节课,我觉得利用课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主体性也发挥得较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淀粉液加麦芽糖变蓝的对比试验没有做,有点遗憾。
幼儿园大班《食物到哪里去了》科学教案•相关推荐幼儿园大班《食物到哪里去了》科学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食物到哪里去了》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活动题目科学活动——食物到哪里去了二、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使幼儿感知人体消化系统中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作用,了解食物在人体消化系统内变化的过程。
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及分析观察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饼干、自制人体消化系统的拼图、水彩笔、VCD光盘(消化系统)。
五、活动过程探究的`问题:食物到哪里去了?找一找,摸一摸。
操作人体消化系统磁铁图片,饼干娃娃以童趣的语言,自述自己在人体主要消化器官内的变化过程。
同时,幼儿在自己身体上探索,指出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肠)的位置。
(1)饼干娃娃:我是饼干娃娃,我到了小朋友的嘴里,牙齿把我嚼碎了,唾液(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口水)把我变成了食团。
经过吞咽,把我送到食管。
幼儿在自己身上探索,用手指出食管的位置(在脖子里)。
(2)饼干娃娃:经过食管我到了胃,胃就动起来。
小朋友,你知道胃在哪里吗,请你找一找,摸一摸。
幼儿在自己身上探索,指出胃的位置(左上胸部)。
(3)饼干娃娃:胃里有一种像水一样的消化液,这种液体和我在胃里翻过来倒过去,我就变成了食糜,就像稀饭一样的东西。
经过胃的运动,我就到了小肠。
(4)饼干娃娃:小肠里有许多的消化液把我消化成了像水一样的养料,养料被小肠吸收了,小朋友就长高长大了。
幼儿探索,在自己身上指出小肠的位置(腹部)。
(5)饼干娃娃:我被小肠吸收后,残渣就送到了大肠,变成大便,排出体外。
幼儿探索,在自己身上指出大肠的位置(小肠周围)。
看一看。
(1)实验:咀嚼饼干。
①幼儿咀嚼几下饼干,相互观察,口中饼干变成什么样子(变小)。
5.2《一次神奇的旅行》同步练习本课以学生们讨论的话题“吃下去的食物去哪里了”为起点,聚焦到“人是如何消化食物的”这一问题,进而创设“胶囊小导游”游历人体消化道,讲述消化过程的情境。
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食物的消化过程,并利用图画与人体模型认识人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然后对照模型与自身,认识各器官在人体的位置。
一、填空1.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________、咽、_______、胃、________和________等。
2.胃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________,它还不断地________,把食物揉烂再慢慢地送入________。
3.在弯弯曲曲的小肠里,肠液、胆汁、胰液一起消化食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养料被小肠壁上绒毛里的________吸收,传到全身各处。
二、判断1.消化道以蠕动的方式挤压食物向前运动。
( )2.胃就像一个口袋,只储存食物,不消化食物。
( )3.只靠牙齿咀嚼就可以消化食物。
( )4.食物在被消化的过程中,其中的营养物质会被慢慢吸收。
5.心脏不属于我们的消化器官。
( )6.食物在人体消化道中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 )三、选择1.食物经过食管来到( )。
A.胃B.肝C.小肠2.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够进入( ) ,帮助消化食物。
A.胃B.小肠C.大肠3.食物消化完,剩余的残渣经过( )排出体外。
A.小肠B.大肠C.肛门4.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中,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
A.气管B.口腔C.咽5.人体的胃属于( )。
A.血液循环器官B.呼吸器官C.消化器官6.人体的消化系统由( )组成。
A.消化道和消化腺B.口腔和肝脏C.消化道和肺四、看图填空在如图所示的括号内填写相应的消化器官的功能。
(填字母)A.把食物运输到胃里B.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C.磨碎食物并消化少量淀粉D.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E.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五、简答题食物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
吃多拉少食物都哪去了通过对大便颜色形状的观测,可以有效推断出一个人的肠胃消化情况,以及肠胃内部是否存在疾病问题。
对于正常人来说都非常困惑,吃得多拉得少的这种现象。
其实吃多拉少这种现象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在大多数人身体上所存在的现象。
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解关于吃多拉少食物去哪里的知识。
如果胃肠运动慢了,食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反复吸收了,大便就会显得干燥,量少。
正常的每天排一次到两次大便,但是大便的累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大便的内容量不够便量很少,就会导致便秘,也就是没有足够的食物的残渣来促进肠道蠕动,可能吃的太精细了,吃肉多吃菜少等原因,肠道内水分缺少。
这个时候可以多摄入水果蔬菜和杂粮,都可以保证肠道的下行推动能力。
再者,要多补充水分,多喝水,体内的缺水同时也会让肠道内干燥加重便秘,这时候除了喝水也可以用奘灵水苏糖,服用奘灵水苏糖后可以增加大便的湿度保水性,促进肠道及时推送大便。
还要注意定时定量规律饮食,吃太少肠道没东西怎么把肠道废物挤出来呢?【猪血】猪血中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在人体经胃酸和消化系统分解后,可以产生解毒和润肠的功能。
它会让不利于身体的有害物质统统“死光光”。
【玉米】玉米的外皮及根富含难消化的非水溶性食物纤维,能刺激肠壁,帮助排便整肠。
玉米能让排便次数增加,量也增加,排便量一旦顺畅,废物清干净了,小腹自然也就跟著平坦啰!玉米不仅能煮着吃、烤着吃还能熬成粥吃,所以在吃玉米等粗粮的时候也可以配合奘灵水苏糖一起,奘灵水苏糖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加大便保水性促进肠蠕动加速排便,使肠中常清,何乐而不为?【韭菜】含粗纤维较多,且比较坚韧,不易被胃肠消化吸收,能增加大便体积,促进大肠蠕动,防止大便秘结。
【地瓜】地瓜含有丰富膳食纤维和寡糖,有益大肠保健。
因为其体积大、饱足感突出,较不会形成过食现象。
同时其纤维素在肠道里无法被吸收,有阻碍醣类转变为脂肪的特殊功能,可促使大便排泄,改善便秘情况。
一、填空
1、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 唾液 )。
2、嚼馒头时,感觉有点(甜),是因为( 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
3、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4、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胆汁)、(胰液)。
5、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在人体内不断地被(分解)、(燃烧),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水、尿素等。
它们和不能被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呼吸)、(排汗)、(大小便)等途径被排除体外。
6、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是(小肠)。
7、食物在(胃)里被(研磨)和(分解)。
二、判断
1、唾液中的消化酶可以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
2、吃饭时看书、看电视对消化系统没有影响。
(×)
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 )
4、我们应该做到不挑食、合理营养。
(√ )
5、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
(√ )
6、口腔只是食物的通道,食物在口腔中并不消化。
(× )
7、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 )
8、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
(× )
9、大多数食物是在口腔中被消化的。
(× )
10、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
(√ )
三、选择
1、检验唾液消化淀粉的试验中,用到的药品是( C )
A煤油 B酒精 C碘酒
2、食物经过食道来到( C )
A胃 B肝 C小肠
3、下列哪种做法不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功能?(C)
A吃饭定时定量B吃饭后不立即运动C边看电视边吃饭
4、边看书边吃饭会( B )
A分散精力,使饭粒进入气管B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影响食物的消化C帮助记忆
四、简答
1、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2、观察下图,写出人体的消化器官
3、说一说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答:食物→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体外
4、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的?
答: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
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5、将一块馒头放入口中咀嚼,你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嚼馒头时,感觉有点甜,是因为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五、观察与实验
1、设计实验证明:唾液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
实验材料:淀粉液、试管、碘酒、滴管、温水、水槽
实验过程:①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②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入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
2、把一份米饭放在一个小盘里,把咀嚼后的另一份米饭放在另一个小盘里,分别滴上一滴碘酒,我们发现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入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这是因为淀粉遇碘变蓝色,这个实验说明唾液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