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总部基地实践案例(国外)-商务花园
- 格式:ppt
- 大小:10.76 MB
- 文档页数:20
总部经济下的商务花园——商务花园产品发展的原则探讨从制造产地到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大陆已成为大量世界着名企业亚洲总部的所在地。
与此同时,很多国内知名企业出于战略发展的考虑,也纷纷开始重新进行自身总部的选址。
在这种经济发展背景下,总部经济成为许多中国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的经济增长点。
可以说,总部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
正如前面文章所言,作为总部聚集区重要形式之一的商务花园,近年来在各地政府和开发商的扶持之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例如在经济发达的北京,“总部经济下的商务花园”已成为相对成熟的产品,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在其他众多城市,商务花园的形成和发展却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拔苗助长只能使商务花园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而在发展商务花园产品时,开发商应适当遵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的原则。
所谓因时制宜,是指商务花园应符合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需求,开发商应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所谓因地制宜,是指商务花园应符合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商应根据自身区域的特征来确定发展策略;而所谓因人制宜,则是指商务花园应符合不同开发商的实力,开发商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来选择相应的开发模式。
为了能将以上内容阐述得更加清晰,接下来我们以北京为例,详细阐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原则的具体内涵。
* 因时制宜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企业的发展需要经历若干阶段,从生存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每个阶段的企业在总部选址时都有着不同的需求。
这正如出生的婴儿和健壮的成年人需求不同一样,因而开发商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企业来“投其所好”,切勿找错“对象”,这就是因时制宜的内涵。
首先来看生存期的“婴儿”企业,这个阶段的企业所追求的“第一要义”是“能否生存下去”。
在“活着”这个信念的指引之下,节省公司开支就显得格外重要。
因而,良好的办公环境、彰显自己身份的显赫位置对其不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商务花园的形成商务花园是一种位于城市边缘区域,具有良好自然景观的低密度写字楼物业。
这种低密度办公物业在国外已经发展十分成熟。
在国内,商务花园随着北京“总部基地”项目的成功销售而声名远扬。
许多开发商开始积极关注起商务花园这种新的办公物业,希望同样打造出成功的商务花园产品。
但是,如果简单地把商务花园理解成为一种低密度的写字楼物业,认为只要“照猫画虎”地把商务花园的样式复制到哪里,哪里的商务花园都能够获得成功,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只是注意到了商务花园的建筑形式,而没有认识到影响商务花园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实际上,商务花园是多种影响因素在办公形态上的综合表象。
因此,为了保证所打造的商务花园获得成功,首先要对商务花园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只有切实明了这些影响商务花园产生的各种因素,才能保证我们适时、适地、为适合的办公人群打造受欢迎的商务花园。
在本篇文章里,我们将就影响商务花园形成的重要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
我们认为,在各种影响商务花园产生的因素,以下三点最为重要:一、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是催生商务花园的重要因素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高科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日趋显著。
在这种产业结构变化中,新型企业——依赖于脑力,以智力密集型生产为特征的高科技企业也随之产生。
对于这种产业结构变化,我们可以理解成为“新生产力发展条件下,生产关系产生了调整”。
正是由于这种调整,促进了企业对办公物业的新理解,从而催生了新办公物业——商务花园的出现。
具体而言,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成为了现代社会生产中新的生产力。
机器制造只是科技创新的具体表现成果。
而科技创新完全依赖于企业员工脑力资源的运用,因此在新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新生产关系产生了调整——个体的创造力和价值自工业革命之后再次在生产关系中被突出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依赖员工大量脑力劳动的高科技企业来说,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福利,而成为直接影响到员工工作效率高低,创作灵感多少的大问题。
国外典型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实践及经验借鉴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发展,对于城市有效解决制造业外迁带来的“空心化”问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促进经济转型,具有积极的意义。
深入研究国外一些典型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发展案例,并总结其成功经验,对于更好地揭示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规律,指导我国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纽约曼哈顿CBD曼哈顿位于纽约市的中心区,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人口超过150万人。
曼哈顿中央商务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分布在曼哈顿岛的老城(Downtown)、中城(Midtown),面积约26平方公里。
作为世界上发展最早、最为著名的中央商务区之一,曼哈顿是纽约经济活动的中心,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对纽约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曼哈顿的产业、人口和文化高度集中。
曼哈顿的就业人口超过240万人,占纽约各类经济活动就业职位的70%左右,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就业职位占纽约全市的比重超过90%。
曼哈顿经济增长量占纽约市总经济增长量的82%,地产估价约占纽约市地产估价总额的53%。
曼哈顿CBD实现的产值占纽约全市的65%以上。
此外,曼哈顿还聚集了许多文化娱乐设施,纽约著名的百老汇、中央公园、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都会歌剧院等都集中在曼哈顿地区。
第二,曼哈顿是全球企业总部的聚集地。
随着曼哈顿CBD各类服务功能的完善,一批国际性和跨国性行业组织在区域内聚集,曼哈顿CBD逐渐成为全球企业总部的重要聚集地,纽约也因此确立了其世界城市的形象。
2007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就有22家总部设在纽约。
外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后也争先在曼哈顿CBD设立总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277家日本公司、213家英国公司、175家法国公司、80家瑞士公司及其他许多国家的公司在纽约市设立区域总部及分支机构。
第三,曼哈顿形成了以金融业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在老城长仅1.54公里、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华尔街CBD金融区内,就集中了3000多家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是世界上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