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5
⎪⎪⎪⎩⎪⎪⎪⎨⎧有理数⎪⎩⎪⎨⎧)3,2,1:()3,2,1:( 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8.4,3.2,31,21:( 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 如正分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1、点、线、面、体: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体:几何体也简称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圆柱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球 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按名称分) 锥圆锥棱锥3、棱柱:n 棱柱有两个底面,n 个侧面,共(n+2)个面;3n 条棱,n 条侧棱;2n 个顶点.4、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一四一)中间四个面,上下各一面;(二三一)中间三个面,一二隔河见;(二二二)中间两个面,楼梯三层见;(三三)中间没有面,三,三连一线.5、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6、三视图: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7、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从一个n 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 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8、弧:圆上A 、B 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的分类: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如∏)3.相反数:(1)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3)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 4.绝对值:(1)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数;0的绝对值是0.⎪⎩⎪⎨⎧<-=>)0()0(0)0(||a a a a a a 或 ⎩⎨⎧<-≥)0()0(||a a a a a(3)绝对值的性质:①除0外,绝对值为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②互为相反数的两数(除0外)的绝对值相等;即: |a|=|b|,则a+b=0 ③任何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即|a|≥0 ④对任何有理数a,都有|a|=|-a|越来越大5.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如下: ①先求出两个数负数的绝对值; ②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③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 6.有理数加法:(1)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数的绝对值减去较小数的绝对值.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灵活运用运算律,使用运算简化,通常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先相加. 7.有理数减法:(1)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两“变”:①改变运算符号;②改变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相反数) 同时运算要注意一个“不变”: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能变换,也就是说,减法没有交换律. (2)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步骤:①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在一个算式中,若有减法,应由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转化为加法,然后再省略加号和括号; ②利用加法则,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计算.(注意: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当有减法统一成加法时,减数应变成它本身的相反数.) 8.有理数乘法:(1)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2)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它们的乘积为1.(如:-2与21 、 3553与…等)注意: ①零没有倒数②求分数的倒数,就是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一个带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 ③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3)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4)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①先确定积的符号;②求出各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9.有理数除法法则: ①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②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可作为除数,否则无意义. 10.有理数的乘方 :注意:①一个数可以看作是本身的一次方,如5=51;②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要先用括号将底数括上,再在右上角写指数.乘方的运算性质:①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②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③任何数的偶数次幂都是非负数;④1的任何次幂都得1,0的任何次幂都得0; ⑤-1的偶次幂得1;-1的奇次幂得-1;⑥在运算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幂的符号,然后再计算幂的绝对值.=⨯⨯⨯⨯ an a a a a 个11.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①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②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12. 科学记数法: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1.代数式的概念: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把数与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 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①代数式中除了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外,还可以有括号;②代数式中不含有“=、>、<、≠”等符号.等式和不等式都不是代数式,但等号和不等号两边的式子一般都是代数式; ③代数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数必须要使这个代数式有意义,是实际问题的要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 代数式的书写格式:①代数式中出现乘号,通常省略不写,如vt ;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如4a ;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与字母相乘,如a ⨯312应写作a 37; ④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即“×”号不省略;⑤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如4÷(a-4)应写作44-a ;注意:分数线具有“÷”号和括号的双重作用. ⑥在表示和(或)差的代差的代数式后有单位名称的,则必须把代数式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22b a -平方米2.单项式:(1)系数:代数式中的数字中的数字因数叫做代数式的系数.......如3x,4y 的系数分别为3,4. 注意:①单个字母的系数是1,如a 的系数是1;②只含字母因数的代数式的系数是1或-1,如-ab 的系数是-1.a 3b 的系数是1 (2)次数: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就是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 (1)项: 代数式7262--x x表示6x 2、-2x 、-7的和,6x 2、-2x 、-7是它的项,其中把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注意:在交待某一项时,应与前面的符号一起交待.(2)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注意:①判断几个代数式是否是同类项有两个条件:a.所含字母相同;b.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③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5.合并同类项:把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①合并同类项的理论根据是逆用乘法分配律;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注意:①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②不是同类项的不能合并,不能合并的项,在每步运算中都要写上; ③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最后结果,结果还是代数式. 6.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同时也可以根据分配律去括号: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用+1或-1去乘括号里的每一项以达到去括号的目的. 注意:①去括号时,要连同括号前面的符号一起去掉; ②去括号时,首先要弄清楚括号前是“+”号还是“-”号; ③改变符号时,各项都变号;不改变符号时,各项都不变号.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位置关系一. 线段、射线、直线2. 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二.比较线段的长短1. 线段公理:两点间线段最短;两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2. 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①圆规截取比较法;②刻度尺度量比较法.3. 用刻度尺可以画出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 用圆规可以画出线段的和、差、倍. 三.角的度量与表示1. 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2. 角的表示法:角的符号为“∠”①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1所示∠AOB ②用一个字母表示,如图2所示∠b ③用一个数字表示,如图3所示∠1 ④用希腊字母表示,如图4所示∠β 3.平角和周角: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如图5所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6所示: 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如图7所示 AOB图1b 图2图613 β4.角的单位和换算:1º=60’ 1’=60”5.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三、直线、射线和线段: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解方程的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几个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m的形式.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之间的大小关系.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统计图对统计的作用:(1)可以清晰有效地表达数据.(2)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3)可以获得许多的信息.(4)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
绝对值与相反数(基础)【学习目标】1.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2.知道|a|的绝对值的含义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并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有理数的大小; 4.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相反数1.定义: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要点诠释:(1)“只”字是说仅仅是符号不同,其它部分完全相同. (2)“0的相反数是0”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不能漏掉. (3)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单独一个数不能说是相反数. (4)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号即可. 2.性质:(1)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2)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 要点二、多重符号的化简多重符号的化简,由数字前面“-”号的个数来确定,若有偶数个时,化简结果为正,如-{-[-(-4)]}=4 ;若有奇数个时,化简结果为负,如-{+[-(-4)]}=-4 . 要点诠释:(1)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仍然与原数相同,如+5=5,+(-5)=-5. (2)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就成为原数的相反数.如-(-3)就是-3的相反数,因此,-(-3)=3. 要点三、绝对值1.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例如+2的绝对值等于2,记作|+2|=2;-3的绝对值等于3,记作|-3|=3. 要点诠释:(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对于任何有理数a 都有:(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离原点的距离越远,绝对值越大;离原点的距离越近,绝对值越小. (3)一个有理数是由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来确定的. 2.性质:(0)||0(0)(0)a a a a a a >⎧⎪==⎨⎪-<⎩(1)0除外,绝对值为一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0除外)的绝对值相等.(3)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 要点四、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数轴法:在数轴上表示出这两个有理数,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 如:a 与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 <b .2.法则比较法: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1)分别计算两数的绝对值;(2)比较绝对值的大小:(3)判定两数的大小.3. 作差法:设a 、b 为任意数,若a-b >0,则a >b ;若a-b =0,则a =b ;若a-b <0,a <b ;反之成立.4. 求商法:设a 、b 为任意正数,若1a b >,则a b >;若1a b =,则a b =;若1ab<,则a b <;反之也成立.若a 、b 为任意负数,则与上述结论相反.5. 倒数比较法:如果两个数都大于零,那么倒数大的反而小.【典型例题】类型一、相反数的概念1.(2016•益阳)的相反数是( )A .2016B .﹣2016C .D .【思路点拨】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互为相反数的特征“只有符号不同”,所以只要将原数的符号变为相反的符号,即可求出其相反数. 【答案】C 【解析】解:∵﹣与只有符号不同,∴﹣的相反数是.故选:C .【总结升华】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改变这个数的符号,其他部分都不变. 举一反三:【变式】(2015•天水)若a 与1互为相反数,则|a+1|等于( ) A.-1 B.0 C.1 D.2【答案】B类型二、多重符号的化简2.(2014秋•本溪校级月考)化简:(1)﹣{+[﹣(+3)]}; (2)﹣{﹣[﹣(﹣|﹣3|)]}. 【答案与解析】 解:(1)原式=﹣{+[﹣3]}=﹣{﹣3}=3;(2)原式=﹣{﹣[﹣(﹣3)]}=﹣{﹣[+3]}=﹣{﹣3}=3. 【总结升华】运用多重符号化简的规律解决这类问题较为简单.即数一下数字前面有多少个负号.若有偶数个,则结果为正;若有奇数个,则结果为负. 类型三、绝对值的概念3.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12-,-0.3,0,132⎛⎫-- ⎪⎝⎭【思路点拨】112,-0.3,0,132⎛⎫-- ⎪⎝⎭在数轴上位置距原点有多少个单位长度,这个数字就是各数的绝对值.还可以用绝对值法则来求解. 【答案与解析】 方法1:因为112-到原点距离是112个单位长度,所以111122-=.因为-0.3到原点距离是0.3个单位长度,所以|-0.3|=0.3.因为0到原点距离为0个单位长度,所以|0|=0. 因为132⎛⎫-- ⎪⎝⎭到原点的距离是132个单位长度,所以113322⎛⎫--= ⎪⎝⎭.方法2:因为1102-<,所以111111222⎛⎫-=--= ⎪⎝⎭.因为-0.3<0,所以|-0.3|=-(-0.3)=0.3.因为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所以|0|=0 因为1302⎛⎫--> ⎪⎝⎭,所以113322⎛⎫--= ⎪⎝⎭【总结升华】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如方法1),一种是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求解(如方法2),后种方法的具体做法为:首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确定去掉绝对值符号的结果是它本身,是它的相反数,还是零.从而求出该数的绝对值. 类型四、比较大小4.比较下列有理数大小:(1)-1和0; (2)-2和|-3| ; (3)13⎛⎫-- ⎪⎝⎭和12-; (4)1--______0.1-- 【答案】(1)0大于负数,即-1<0;(2)先化简|-3|=3,负数小于正数,所以-2<3,即-2<|-3|; (3)先化简1133⎛⎫--=⎪⎝⎭,1122-=,1123>,即1132⎛⎫--<- ⎪⎝⎭. (4)先化简11--=-,0.10.1--=-,这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因为11-=,0.10.1-=,而10.1>,所以10.1-<-,即1--<0.1--【解析】(2)、(3)、(4)先化简,再运用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总结升华】在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先求两个负数的绝对值,再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最后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 举一反三: 【变式】比大小: 653-______763- ; -|-3.2|______-(+3.2); 0.0001______-1000;1.38-______-1.384; -π______-3.14. 【答案】>;=;>;>;< 类型五、绝对值非负性的应用5.已知|2-m|+|n-3|=0,试求m-2n 的值.【思路点拨】由|a |≥0即绝对值的非负性可知,|2-m |≥0,|n-3|≥0,而它们的和为0.所以|2-m |=0,|n-3|=0.因此,2-m =0,n-3=0,所以m =2,n =3. 【答案】解:因为|2-m|+|n-3|=0且|2-m|≥0,|n-3|≥0 所以|2-m|=0,|n-3|=0 即2-m =0,n-3=0 所以m =2,n =3 故m-2n =2-2×3=-4.【解析】由|a |≥0即绝对值的非负性可知,|2-m |≥0,|n-3|≥0,而它们的和为0.所以|2-m |=0,|n-3|=0.因此,2-m =0,n-3=0,所以m =2,n =3.【总结升华】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为0,则每个数都等于0,即|a|+|b|+…+|m|=0时,则a =b =…=m =0. 类型六、绝对值的实际应用6.正式足球比赛对所用足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面是6个足球的质量检测结果,用正数记超过规定质量的克数,用负数记不足规定质量的克数.检测结果(单位:克):-25,+10,-20,+30,+15,-40.裁判员应该选择哪个足球用于这场比赛呢?请说明理由.【答案】 因为|+10|<|+15|<|-20|<|-25|<|+30|<|-40|,所以检测结果为+10的足球的质量好一些.所以裁判员应该选第二个足球用于这场比赛.【解析】根据实际问题可知,哪个足球的质量偏离规定质量越小,则足球的质量越好.这个偏差可以用绝对值表示,即绝对值越小偏差也就越小,反之绝对值越大偏差也就越大.【巩固练习】(资料联系QQ :1061139820)一、选择题 1.(2015•铜仁市)2015的相反数是( )A.2015B.-2015C.-D.2.如果0a b +=,那么,a b 两个数一定是( ).A .都等于0B .一正一负C .互为相反数D .互为倒数 3.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B .如果两个数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C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D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正数.4.(2016•娄底)已知点M 、N 、P 、Q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其中对应的数的绝对值最大的点是( )A .MB .NC .PD .Q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103<-B .1134->- C .-3.7<-5.2 D .0>-2 6.若两个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a >bB .|a|>|b|C .-a <-bD .-a <|b| 二、填空题7.(2015•五通桥区一模)如果a 与1互为相反数,则|a+2|等于________. 8. 化简下列各数: (1)23⎛⎫--= ⎪⎝⎭_ ;(2)45⎛⎫-+= ⎪⎝⎭;(3){[(3)]}-+-+=________. 9.已知|x|=2,|y|=5,且x >y ,则x =________,y =________.10.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2|= .11.在数轴上,与-1表示的点距离为2的点对应的数是 .12334x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解答题 13.(2016春•新泰市期中)绝对值大于2而小于6的所有整数的和是多少?(列式计算) 14.化简下列各数,再用“<”连接.(1)-(-54) (2)-(+3.6) (3)53⎛⎫-+ ⎪⎝⎭ (4)245⎛⎫-- ⎪⎝⎭15.(2014秋•孟津县期中)已知:a 是﹣(﹣5)的相反数,b 比最小的正整数大4,c 是最大的负整数.计算:3a+3b+c 的值是多少?【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 1. 【答案】B 2. 【答案】C【解析】若0a b +=,则,a b 一定互为相反数;反之,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0a b += 3.【答案】B【解析】A错误,因为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这两个数可能互为相反数;B正确;C错误,因为0的绝对值是0,而0不是正数;D错误,因为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除了正数还有0.4.【答案】D【解析】解:∵点Q到原点的距离最远,∴点Q的绝对值最大.故选:D.5.【答案】D【解析】0大于负数.6.【答案】B【解析】离原点越远的数的绝对值越大.二、填空题7.【答案】1【解析】∵a与1互为相反数,∴a=﹣1,把a=﹣1代入|a+2|得,|a+2|=|﹣1+2|=1.8.【答案】24 ;;3 35-【解析】多重符号的化简是由“-”的个数来定,若“-”个数为偶数个时,化简结果为正;若“-”个数为奇数个时,化简结果为负.9.【答案】±2,-5【解析】| x |=2,则x=±2; | y |=5, y=±5.但由于x>y,所以x=±2,y=-5 10.【答案】a-2【解析】由图可知:a≥2,所以|a-2|=a-2.11.【答案】-3,112.【答案】3 x≤34x≤.三、解答题13.【解析】解:根据题意画出数轴,如图所示:根据图形得:绝对值大于2而小于6的所有整数有:﹣3,﹣4,﹣5,3,4,5,这几个整数的和为:(﹣3)+(﹣4)+(﹣5)+3+4+5=[(﹣3)+3]+[(﹣4)+4]+[(﹣5)+5]=0.答:绝对值大于2而小于6的所有整数的和是0.14.【解析】 (1)-(-54)=54(2)-(+3.6)=-3.6(3)5533⎛⎫-+=- ⎪⎝⎭(4)224455⎛⎫--=⎪⎝⎭,按从小到大排列可得:52(+3.6)<(+)<(4)(54)35----<--15. 【解析】解:∵a是﹣(﹣5)的相反数,∴a=﹣5,∵b比最小的正整数大4,∴b=1+4=5,∵c是最大的负整数,∴c=﹣1,∴3a+3b+c=3×(﹣5)+3×5﹣1,=﹣15+15﹣1,=﹣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有理数=整数+分数(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有理数=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l 正数的概念:数轴上0右边的数即比0大的数叫正数,形如+1,+0.5,+10.1,0.001…l 负数的概念:数轴上0左边的数,形如-3,-0.2,-100…(负号不能省略). l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整数也是偶数.① 正负数的表示方法:盈利,亏损;足球比赛胜,负;收入,支出;提高,降低;上升,下降;② 不投入不支出,不盈也不亏,海平面的海拔,某一个标准或基准….用0表示;2.数轴: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是一条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法:首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再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画上箭头,反方向为负方向;最后选取适应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3. 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是0;a,b互为相反数 a+b=0;(2)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得原数的相反数,当原数是多个数的和差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下面的a,b即可以是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代数式;(3)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0.4. 绝对值:(1)几何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2)代数定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3)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的绝对值≥0 ,即绝对值非负性;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同时为0;(4)比较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倒数:(1)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数a(a≠0) 的倒数是 1/a,0没有倒数;(2)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写成这个整数分之一;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先将其化成分数,再求其倒数;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先将其化为假分数,再求出倒数.(3)用1除以一个非0数,商就是这个数的倒数.6.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⑴ 加法法则:① 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把绝对值相加;②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加法运算律:交换律和结合律(互为相反数的可先相加;相加可得整数的可先相加;同分母的分数可先相加;符号相同的可先相加;易于通分的可先相加).⑵ 减法法则:①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依据加法法则② 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含有加法运算的和式;减法没有交换律.⑶ 乘法法则:①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把绝对值相乘;② 任何数同0相乘,得0;(另外1乘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本身;-1乘以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③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⑷ 除法法则:①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把绝对值相除;②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③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即 .⑸ 乘方:① 求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表示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② 负数乘方要用括号括起来;分数乘方要用括号括起来;当指数是1时,可省略不写;③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奇次幂 2n+1,2n-1; 偶次幂 2n);0的正整数次幂都是0.⑹ 混合运算:① 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② 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如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7. 科学记数法(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它的值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2)准确数与近似数:与实际完全相符的数是准确数;与实际相接近的数是近似数;(3)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地,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了那一位;所以,精确度是描述一个近似数的近似程度的量;(4)有效数字:在近似数中,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一共包含的数字的个数,叫做有效数字的个数;。
第02讲_绝对值知识图谱绝对值知识精讲一.非负性绝对值的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对于一个数a,例:若,则k需要满足什么条件?k-6与6-k互为相反数,故k-6是负数,k<6绝对值的非负性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对于任意实数a,总有.如果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那么这若干个非负数都必为0.例如:若,则,,.*非负性的应用:1、若多个非负数之和为0,则它们都为0(1)若,则a、b的值为多少?绝对值是非负数,故a-3=0,b+2=0,即a=3,b=-2(2)若,则m、n的值为多少?绝对值和平方数都是非负数,故m+7=0,n-9=0,即m=-7,n=9 2、若有最大值,则c的值为多少?越小,原式值越大,,故当=0,即c=-8时,原式有最大值2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三点剖析一.考点:绝对值的非负性、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绝对值的计算1、 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绝对值. 即对于任意实数a ,2、乘积的绝对值等于绝对值的乘积,商的绝对值等于绝对值的商. 即对于任意实数a 、b ,,3、绝对值内的非负因数或因式可以直接提到绝对值号外面.例如:,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即的 几何意义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推而广之:代数式的 几何意义就是数轴上数x 、数a 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例:表示数m 到7的距离;表示数n 到-5的距离几何含义的应用1、在数轴上到3的距离为8的数字是?,故x=11或-52、已知,求的值,x -y 的值为6或2二.重难点:绝对值的非负性、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三.易错点:1.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不小于它本身,也不小于它的相反数.即对于任意有理数a ,总有a a ≥,a a ≥-.2. 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绝对值.即对于任意实数a ,a a =-. 3.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绝对值的乘积,商的绝对值等于绝对值的商.即对于任意实数a 、b ,ab a b =,a ab b =(0)b ≠.4. 绝对值内的非负因数或因式可以直接提到绝对值号外面. 例如:22a a =,22a b a b =.非负性例题1、 ﹣2的绝对值是( )A.﹣2B.﹣12C.2D.12【答案】 C【解析】 因为|﹣2|=2例题2、 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4,则这个数是 . 【答案】 ±4【解析】 绝对值是4的数有两个,4或﹣4. 例题3、 设a 是实数,则|a|﹣a 的值( ) A.可以是负数 B.不可能是负数 C.必是正数 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答案】 B【解析】 (1)a ≥0时,|a|﹣a=a ﹣a=0; (2)a <0时,|a|﹣a=﹣a ﹣a=﹣2a >0. 故选B .例题4、 当1<a <2时,代数式|a ﹣2|+|1﹣a|的值是( ) A.﹣1 B.1 C.3 D.﹣3 【答案】 B【解析】 当1<a <2时, |a ﹣2|+|1﹣a|=2﹣a+a ﹣1=1.例题5、 已知|a+2|+|b ﹣1|=0,则(a+b )﹣(b ﹣a )=______. 【答案】 -4【解析】 ∵|a+2|+|b ﹣1|=0,∴a+2=0,b ﹣1=0,即a=﹣2,b=1, 则原式=a+b ﹣b+a=2a=﹣4.例题6、 已知245310a b c -++++=,求a 、b 、c 的值. 【答案】 2a =,5b =-,13c =-.【解析】 由绝对值的非负性知,245310a b c -=+=+=.随练1、 若|a|=﹣a ,则实数a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一定在( ) A.原点左侧 B.原点或原点左侧 C.原点右侧 D.原点或原点右侧【答案】 B【解析】 ∵|a|=﹣a , ∴a 一定是非正数,∴实数a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一定在原点或原点左侧.随练2、 12-的绝对值是( )A.12-B.12C.2D.2-【答案】 B【解析】 112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例题1、 如果a ,b ,c ,d 为互不相等的有理数,且1a c b c d b -=-=-=,那么a d -=__________. 【答案】 3【解析】 可通过数轴画出得a d -=3例题2、 (1)x 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____的点与____之间的距离;x _____0x -(选填“>”,“=”或“<”) (2)3x -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____的点与表示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若31x -=,则x =__________ (3)2x +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____的点与表示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若22x +=,则x =__________ (4)数轴上表示x 的点与表示1-的点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__________【答案】 (1)x ;原点;=(2)x ;3;2或4(3)x ;2-;0或4-(4)1x + 【解析】 x a -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x 的点与表示a 的点之间的距离例题3、 如果对于某一给定范围内的x 值,13p x x =++-为定值,则此定值为________,此时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答案】 4;13x -≤≤【解析】 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结合数轴解题.当13x -≤≤时,13x x ++-为定值:()314--= 随练1、 若|a ﹣b|=b ﹣a ,且|a|=3,|b|=2,则(a+b )3的值为( ) A.1或125 B.﹣1 C.﹣125 D.﹣1或﹣125 【答案】 D【解析】 ∵|a ﹣b|=b ﹣a , ∴a <b ,∴a=﹣3,b=±2.(1)a=﹣3,b=﹣2时,(a+b )3=﹣125; (2)a=﹣3,b=2时,(a+b )3=﹣1. 随练2、 探究题:(1)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23-+______23-+,35-+-______()()35-+-,05+-______()05+-.(2)通过(1)的比较,请你分析,归纳出当a 、b 为有理数时,a b +与a b +的大小关系. (3)根据(2)中你得出的结论,求当55x x +=-时,求x 的取值范围. 【答案】 (1)>;=;=.(2)a b a b +≥+(3)0x ≤ 【解析】 (1)235-+=,231-+=,所以2323-+>-+;358-+-=,()()358-+-=,所以()()3535-+-=-+-;055+-=,()055+-=,所以()0505+-=+-.(2)通过比较(1)中的结论,不难发现a b a b +≥+(当且仅当0ab ≥时取“=”). (3)结合(2)中的结论,若55x x +=-,则应满足50x -≥,即0x ≤.随练3、 如图,M ,N ,P ,R 分别是数轴上四个整数所对应的点,其中有一点是原点,并且MN=NP=PR=1.数a 对应的点在M 与N 之间,数b 对应的点在P 与R 之间,若|a|+|b|=3,则原点是( )A.M 或NB.M 或RC.N 或PD.P 或R【答案】B【解析】∵MN=NP=PR=1,∴|MN|=|NP|=|PR|=1,∴|MR|=3;①当原点在N或P点时,|a|+|b|<3,又因为|a|+|b|=3,所以,原点不可能在N或P点;②当原点在M、R时且|Ma|=|bR|时,|a|+|b|=3;综上所述,此原点应是在M或R点.随练4、如图,数轴上的点A、B、C分别表示数﹣3、﹣1、2.(1)A、B两点的距离AB= ,A 、C两点的距离AC= ;(2)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数轴上两点间距离与这两点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有一定关系,按照此关系,若点E表示的数为x,则AE= ;(3)利用数轴直接写出|x﹣1|+|x+3|的最小值= .【答案】(1)2,5;(2)|x+3|;(3)4【解析】(1)如图所示:AB=2,AC=5.故答案为:2,5;(2)根据题意可得:AE=|x+3|.故答案为:|x+3|;(3)利用数轴可得:|x﹣1|+|x+3|的最小值为:4.故答案为:4.绝对值综合知识精讲一.绝对值的化简利用代数意义去绝对值号化简含绝对值的式子,关键是去绝对值符号.先根据题设所给的条件,判断绝对值符号内的数a(或式子a)的正负(即0a>,0a<还是0a=);然后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如:计算1b-=_____________()1b<.由于1b<,所以10b-<,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应有()111b b b-=--=-+.*注意:去绝对值符号时,应将绝对值符号内的数(或式子)看做一个整体,并注意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当题目中没有明确指出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时,则需要将所有情况都分类列举出来.例如,计算3x-:当3x≥时,33x x-=-;当3x<时,()333x x x-=--=-.利用零点分段法去绝对值号对于含多个绝对值的情况,我们往往用零点分段法计算化简.例如:化简12x x+--.第一个绝对值内部为1x+,当1x=-时第一个绝对值为零;第二个绝对值内部为2x-,当2x=时第二个绝对值为零.我们将1-、2称为是零点,这两个零点将整个数轴分为三部分(如图),我们对这三个部分进行分类讨论.1、当1x <-时,1x +、2x -均为负值, 于是()()12123x x x x +--=-+---=-⎡⎤⎣⎦;2、当12x -≤<时,1x +为非负值、2x -为负值, 于是()121221x x x x x +--=+---=-⎡⎤⎣⎦;3、当2x ≥时,1x +、2x -均为非负值, 于是()()12123x x x x +--=+--=.零点是我们分类的依据,因为这些零点确定了每个绝对值内部的正、负.零点分段法的一般步骤:找零点、分区间、定符号、去绝对值符号.即先令各绝对值式子为零,求得若干个绝对值为零的点,在数轴上把这些点标出来,这些点把数轴分成若干部分,再在各部分内化简求值.二.绝对值的最值问题 (一)和最小x a x b -+-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x 的点到表示数a 、数b 两点的距离之和,其中数a 、数b 的对应点为数轴上的一个定点,数x 的对应点为一个动点,可以在数轴上移动.绝对值的最值问题,用零点分段法可以解决,但是会比较繁琐,而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运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总结归纳我们发现了这样的规律: ①对于代数式:123n x a x a x a x a -+-+-++-(123n a a a a ≤≤≤≤):0 2如计算的最小值.(1)将使两个绝对值分别为时的值标在数轴上(如图),数轴被分为个区域;(2)假设代表动点的点(图中小黑球)从左到右在数轴上移动,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我们可将所求表示为两条线段的和,即. (3)在个区域中分别画出线段并比较,可以发现当时,两线段和最小,为定值. *若将题目改为计算的最小值.我们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只有当时取得最小值,而不再是在一个范围内取得最小值了.当为奇数时,在处取最小值,即在个点的中心点处;当为偶数时,在区域取最小值,即数轴被个点分成段的中心区域.②对于代数式112233n n b x a b x a b x a b x a -+-+-++-的最值问题,我们先将代数式转化为特殊形式:123n x a x a x a x a -+-+-++-(123n a a a a ≤≤≤≤),然后通过上述方法求解.如:111212222222x x x x x x x -++=-++=-+-++. (二)差最大类比绝对值之和最小值问题,计算12x x ---的最大值求差的最大值,需要被减数越大1x -,减数2x -越小,从几何意义分析即x 与1距离远,与2距离近,当x 在1、2之间时,无论如何变化,距离之差始终不超过1;当x=2时,x 与2的距离最小,为0,此时原式结果恰好为1和2之间的距离,等于1;若x 继续增大,两距离之差依然为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展开与折叠: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一四一型6种;一三二型3种;三三型1种;二二二型1种)4、视图: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实物时,所看到的图像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
俯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
左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有时也叫做侧视图。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负有理数{负整数 有理数 零 正有理数 正分数0 正分数 负整数 正整数 分数 整数 正整数 有理数 {{{2、数轴:(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2)0的相反数是0.(3)a 的相反数是a -(4)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那么a +b =0.4、绝对值:(1)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数 a 的绝对值记为 | a |.(3)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5、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2)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大;(4)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7、有理数的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二章
第二章:整数
一、概念与性质:
1.整数的引入:从自然数扩展到整数的概念。
2.整数的相反数:正数和负数的关系,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
3.整数的大小比较:同号数比较大小、异号数比较大小的规则。
二、加法与减法运算:
1.整数的加法:同号数相加、异号数相加的规则。
2.整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整数等于加上其相反数的原理。
三、乘法与除法运算:
1.整数的乘法:同号数相乘、异号数相乘的规则。
2.整数的除法:整数除以正数、整数除以负数的规则。
四、计算技巧:
1.带符号数的计算技巧:整数的绝对值、加法和减法的结合律、交换律等。
2.用计算器进行带符号数的运算:使用计算器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五、应用题与解决问题:
1.整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海拔高度、温度变化、财务收支等。
2.利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数运算,求解问题。
六、综合练习:
1.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
2.拓展探究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需要一定的推理和证明能力。
七、小结与复习:
对本章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复习重要概念、规则和计算技巧。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二章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后习题的巩固练习,并通过反馈和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汇总(精心整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分类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只讨论直棱柱,即侧面是长方形的棱柱。
棱柱的相关概念包括棱、侧棱、以及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等。
棱柱的所有侧棱都相等,且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
我们可以根据面、顶点、棱、侧棱、侧面的数量关系来分类n棱柱。
例如,三棱柱有5个面、6个顶点、9条棱、3条侧棱和3个侧面。
在几何中,点、线、面、体是最基本的图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展开与折叠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包括圆柱、圆锥、三棱锥、三棱柱和正方体。
展开正方体需要切开7条棱。
我们可以通过找对立面(相间、Z端)来展开正方体。
三、截一个几何体常见立体图形的截面可以得到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四、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在三视图中,有6种题型,包括已知实物图画三视图、已知俯视图画主视图和左视图、已知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已知主视图和俯视图确定小立方体最多和最少个数、已知左视图和俯视图确定小立方体最多和最少个数、已知主视图和左视图确定小立方体最多和最少个数。
五、多边形的一些规律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从一个n边形的一边上的一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1)个三角形。
从一个n边形的内部的一个点出发,分别连接这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个三角形。
4.从一个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出(n-3)条对角线。
一个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5.数学家欧拉发现了一个公式:如果用f表示正多面体的面数,e表示棱数,v表示顶点数,则有f+v-e=2.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一、有理数1.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也都是有理数。
2.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有理数:有理数=整数+分数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有理数=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l正数的概念:数轴上0右边的数即比0大的数叫正数,形如+1,+0.5,+10.1,0.001…l负数的概念:数轴上0左边的数,形如-3,-0.2,-100….l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整数也是偶数.①正负数的表示方法:盈利,亏损;足球比赛胜,负;收入,支出;提高,降低;上升,下降;②不投入不支出,不盈也不亏,海平面的海拔,某一个标准或基准….用0表示;数轴: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是一条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法:首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再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画上箭头,反方向为负方向;最后选取适应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a,b互为相反数a+b=0;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得原数的相反数,当原数是多个数的和差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下面的a,b即可以是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代数式;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0.绝对值:几何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代数定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的绝对值≥0,即绝对值非负性;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同时为0;比较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数a的倒数是1/a,0没有倒数;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写成这个整数分之一;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先将其化成分数,再求其倒数;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先将其化为假分数,再求出倒数.用1除以一个非0数,商就是这个数的倒数.有理数的四则运算:⑴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相加得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加法运算律:交换律和结合律.⑵减法法则:①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依据加法法则②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3 / 5一成只含有加法运算的和式;减法没有交换律.⑶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同0相乘,得0;③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⑷除法法则:①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把绝对值相除;②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③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即.⑸乘方:①求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表示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②负数乘方要用括号括起来;分数乘方要用括号括起来;当指数是1时,可省略不写;③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正整数次幂都是0.⑹混合运算:①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②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如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准确数与近似数:与实际完全相符的数是准确数;与实际相接近的数是近似数;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地,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了那一位;所以,精确度是描述一个近似数的近似程度的量;有效数字:在近似数中,从左边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一共包含的数字的个数,叫做有效数字的个数;5 / 5。
《有理数的加法》知识点解读知识点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如下:(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合,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合,并用较大数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归纳:有理数的运算涉及两个方面:(1)符合的确定;(2)绝对值的计算.因此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按照“一观察,二确定,三求和”的步骤进行,即第一步观察两数的符合是同号还是异号;第二步确定用哪条法则;第三步求出结果.典例剖析【例1】计算下列各题:23(1)(30)(6);(2)()();341(3)( 3.6)( 1.9);(4)()0;3(5)( 2.5)( 3.1);(6)(5)(5).-+--++-++-+-++++- 解析:先观察两个加数的符号,并比较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大小,再根据相应的法则计算. 答案:(1)(30)(6)=(30+6)=36;23321(2)()()();(3)( 3.6)( 1.9)(3.6 1.9) 1.7;11(4)()0;33(5)( 2.5)( 3.1)(3.1 2.5)0.6;(6)(5)(5)0.-+----++=+-=+-++=--=--+=--++=+-=+++-= 方法归纳:(1)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一般步骤:①首先判断是同号两数相加还是异号两数相加;②再判断结果是正好还是负号;③最后判断是利用绝对值的和还是差进行计算.(2)有理数加法法则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数零相加变不了.其中“大”“小”指加数的绝对值的大小.【类题突破】下列各式,p ,q 互为相反数的是( )A.pq=1B.pq=-1C.P+q=0D.p-q=0答案:C知识点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难点)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2)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 )+c=a+(b+c )说明:式子中的字母a ,b ,c 表示任意有理数.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两个以上的数也使用,使用运算律是为了简化运算,在使用时,一般先把具有以下特征的数相加:(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2)符号相同的数;(3)相加能得到整数的数;(4)分母相同的数;(5)易于通分的数.典例剖析【例2】计算下列各题:(1)15(19)18(12)(14);(2)(13.5)22.5(13.26)(8.5)19.4;521(3)(3)(15.5)(18)(5);77211(4)(18)(71).42+-++-+--++-+-+-+-+-+++-解析:几个有理数相加,可以先把正数和负数相加,这样能简化计算,几个带分数相加,可以先把每个带分数拆成整数部分与真分式部分相加的形式,再把整数部分与真分数部分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答案:(1)15(19)18(12)(14);=15+18+[(-19)+(-12)+(-14)]=33+(-45)=12;(2)(13.5)22.5(13.26)(8.5)19.4;22.519.4[(13.5)(13.26)(8.5)]41.9(35.26)6.64;521(3)(3)(15.5)(18)(5)7725=[(3)7+-++-+---++-+-+=++-+-+-=+-=-+-+-+-+21(18)][(15.5)(5)]7222(10)32;11(4)(18)(71).4211[(18)()][(71)()]4211(18)()(71)()4211(18)(71)[()()]42153()4153.4-+-+=-+-=-++-=++++-+-=++++-+-=++-+++-=-+-=-方法提示:将带分数拆成整数部分与真分数相加的形式要注意:(1)分开的整数部分进而小数部分必须保持原带分数的符合;(2)运算符号和数的性质符号要同括号区分开,如2+(-3)这个符号不能连在一起写成“2+-3”.【类型突破】计算52315(9)17(3)6342-+-++-. 答案:原式=5231[(5)()][(9)()](17)[(3)()]63425231[(5)(9)17(3)][()()()]6342110(1)1.44-+-+-+-+++-+-=-+-++-+-+-++-=+-=-。
1、有理数的分类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
1)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2)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1)数a 的相反数是-a (a 是任意一个有理数)2)0的相反数是0.有理数 整数 分数 正整数(自然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有理数3)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数a 的绝对值记作︱a︱1) 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0.2)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3)若a>0,则︱a︱= a ;若a<0,则︱a︱= -a ;若a =0,则︱a︱= 0 ;6、有理数比较大小:1)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2)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3)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对只含乘除,或只含加减的运算,应从左往右运算。
(3)运算法则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①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②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4)有理数除法法则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②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5)有理数的乘方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4)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b+++=a+)c(c(ba乘法交换律baab=乘法结合律)(cab=a)(bc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c=+)(ba+abc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计算 第九、十、十一、十二节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计算 第九节 有理数的乘方 第十节 科学记数法第十一节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第十二节 计算器的使用二 [知识要点]1、求n 个 a 的积的运算叫做 ,乘方的结果叫做 ,a 叫做 ,n 叫做 ,n a 读做 的 次幂(或a 的n 次方)2、混合运算法则: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如果有括号,先算 。
练一练:1、有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将它对折一次后,厚度为2×0.1毫米。
(1)对折两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2)对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米?2、计算3+2²×(-51)【典型例题】 例1. 计算:(1)28- (2)2(8)- (3)4(3)- (4)4(3)--(5)1001- (6)2(1)n- (7)232- (8)24()5变式题(1)210 310 410(2)2(10)- 3(10)- 4(10)-总结: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负数的偶次幂是 ,奇次幂是例2. 若22(3)(2)0a b ++-=,求b a 的值.变式题已知(x -5)²+|x +y|=0,则x =( ),y =( )。
例4. 计算:(1)225(3)[()]39-⨯-+- (2)233(3)(3)-+-+-例5. 简便运算:(1)713111.75463--+ (2)1111122334910++++⨯⨯⨯⨯【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填空1. 6(2)-中指数为( ),底数为( ),62-中指数为( ),底数为( )结果为( )2. 平方得1/64的数是( ),立方得1/64的数是( )3. 一个数的15次幂是负数,那么这个数的1999次幂是( )数。
4. 如果-a>a ,则a 是( ),如果|a ³|=-a ³,则a 是( ),如果|a ²|=-|a ²|,则a 是( )如果|-a|=-a ,则a 是( )5. (-9)²表示的意义是( );-9²表示的意义是( )6.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是(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是( )7. 已知(x -5)²+|x +y|=0,则x =( ),y =( )。
第01讲_有理数知识图谱正数和负数知识精讲一.正数与负数正数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像,,等大于0的数(“”通常省略不写)叫做正数负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像,,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不能省略)的数叫做负数,负数小于0.*注意:(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不是所有带负号“-”的数都是负数。
如“-a”,如果a本身是个正数,那么-a就是负数;如果a本身是个负数,那么-a就是正数二.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意义的量负数与正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在实际问题中,如果用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那么负数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
“上升”与“下降”若米表示上升6米则米表示下降米“向东”与“向西”若米表示向东走米则米表示向西走3米“增加”与“减少”若表示产量增加了则表示产量减少了判断是否为相反意义的量: 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包含两个要素: 1. 它们的意义相反; 2. 它们都表示同一类量. (具体的数量可以不相同) ①身高1.84米和体重50公斤(×) ②收入200元,支出50元(√)③向北走3千米,向东走2千米(×) ④胜3局,负2局(√)⑤节约水4吨,浪费粮食2千克(×) ⑥盈利5万元与支出5万元(×)三点剖析一.考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二.重难点:相反意义的量.三.易错点: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可以省略,“-”不能省略.正数和负数例题1、 已知下列各数88.1,5,2006,14.3,722,0,34,4+----中,其中负数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答案】 C【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负数的概念.负数是小于0的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可知是负数的有4-,43-, 3.14-, 5-,共4个,所以本题的答案是C .例题2、 下列各数中,不是负数的是( ) A.﹣2B.3C.5-8D.﹣0.10【答案】 B【解析】 A 、﹣2是负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3是正数,不是负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 、﹣是负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0.10是负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例题3、 有下列各量:①身高1.84米和身高1.74米;②收入200元,支出50元;③向北走3千米,向东走2千米;④胜3局,负2局;⑤节约水4吨,浪费粮食2千克;⑥盈利5万元与支出5万元.其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④.【解析】 ①两者同为身高,不具有相反的意义;③向北和向东不具有相反意义;⑤节约水和浪费粮食不具有相反意义;⑥盈利和支出不具有相反意义.例题4、 如果水位升高2m 时,水位的变化记为+2m ,那么水位下降3m 时,水位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答案】 -3m【解析】 ∵水位升高2m 时水位变化记作+2m , ∴水位下降3m 时水位变化记作-3m .随练1、 如果向右走5步记为+5,那么向左走3步记为( )A.+3B.﹣3C.+D.﹣【答案】 B【解析】 如果向右走5步记为+5,那么向左走3步记为﹣3;随练2、 有四包真空小包装火腿,每包以标准克数(450克)为基准,超过的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克数记作负数,以下数据是记录结果,其中表示实际克数最接近标准克数的是( )A.+2B.﹣3C.+3D.+4【答案】 A【解析】 A 、+2的绝对值是2; B 、﹣3的绝对值是3; C 、+3的绝对值是3; D 、+4的绝对值是4. A 选项的绝对值最小.随练3、 在﹣2,+3.5,0,-23,﹣0.7中,负分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 B【解析】 ∵3.5,-23,﹣0.7是分母不为1的数,∴3.5,-23,﹣0.7是分数,∵-23<0,﹣0.7<0,∴-23,﹣0.7是负分数.有理数知识精讲一.有理数的概念二.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能化为分数,属于有理数例如0.1212121212…,1.23456,等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例如:(π=3.1415926535……)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属于有理数;看起来是分数的形式,但仍然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属于有理数; 0.12122122212222……数字排列有一定的规律但并不循环,不属于有理数()⎧⎧⎪⎪⎪⎨⎨⎪正整数正数零有理数按定义分类负整数* “四非”三点剖析一.考点:有理数概念,有理数的分类.二.重难点:有理数的分类.三.易错点:1.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2.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 3.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整数;4.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有理数的概念例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个数前面加“-”号就得到负数 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有理数 C.非负数就是正数 D.不带“-”号的数是正数【答案】 B【解析】 A ,反例:在“0” 前面加“-”号,不能得到负数.B 正确.C ,0是非负数,但不是正数.D ,0不带“-”号,但也不是正数例题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一个数前面加“-”号就得到负数; ②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是有理数; ③非负数就是正数; ④不带“-”号的数就是正数. A.1 B.2 C.3 D.4 【答案】 A【解析】 ①错误,②正确,③非负数还包括0,所以错误,④错误.非负数 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 将下列数正数:非正数:非负整数非正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非负整数满足:①是非负数 ②是整数即:0和正整数非正整数满足:①是非正数 ②是分数 即:0和负整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按符号分类零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例题3、 已知数:+(-2),-|-3|,117,0.101001000…,-1.32,π-3.14,0其中有理数有________个 【答案】 5【解析】 +(-2),-|-3|,117,-1.32,0是有理数. 例题4、 下列说法:①0是整数;②112-是分数;③5.6不是分数;④3是正数也是整数;⑤3.14是正数也是有理数;⑥π是正数也是有理数.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 D【解析】 ①0是整数,正确;②112-是负分数,正确;③35.655=是分数,故本选项错误;④3是正数也是整数,正确;⑤3.14是正数也是有理数,正确;⑥π是正数但是不是有理数,它是无理数,故本选项错误; 其中正确的有①②④⑤. 随练1、 ﹣0.135( ) A.是负数,但不是分数 B.不是分数,是有理数 C.是分数,不是有理数 D.是分数,也是负数 【答案】 D【解析】 ﹣0.135既是分数也是负数.故选D .有理数的分类例题1、 下列各数:1330.70125---,,,,,中,负分数有__________个;负整数有__________个;自然数有__________个【答案】 2;1;2【解析】 负分数:12-、0.7-,负整数:3-,自然数:0、1例题2、 按要求选择下列各数:3,π,0, 3.5-,13,0.03-,0.26+,1-,132,94-,1,7-,2.4.(1)属于整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分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非正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非负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非负整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属于有理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3、0、1-、1、7-(2) 3.5-、13、0.03-、0.26+、132、94-、2.4(3)0、-3.5、0.03-、1-、94-、7-(4)3、π、0、13、0.26+、132、1、2.4(5)3、0、1(6)3、0、 3.5-、13、0.03-、0.26+、1-、132、94-、1、7-、2.4 【解析】 非正数包括0和负数,非负数包括0和正数,非负整数包括0和正整数随练1、 在4-,23,0,2.7这四个有理数中,整数有_______________.【答案】 4-,0【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分类.23为分数,2.7为小数,4-,0为整数.随练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5,13+,0.62,4,0,-1.1,76,-6.4,-7,173-,7.(1)正整数:{________…};(2)负整数:{________…};(3)分数:{________…};(4)整数:{________…}.【答案】(1)4,7(2)-5,-7(3)13+,0.62,-1.1,76,-6.4,173-(4)-5,4,0,-7,7【解析】(1)正整数:{4,7…};(2)负整数:{-5,-7…};(3)分数:{13+,0.62,-1.1,76,-6.4,173-…};(4)整数:{-5,4,0,-7,7.…},数轴知识精讲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称为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0这个点叫做原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
理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分数
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有理数=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
l正数的概念:数轴上0右边的数即比0大的数叫正数,形如+1,+0.5,+10.1,0.001…
l负数的概念:数轴上0左边的数,形如-3,-0.2,-100….
l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整数也是偶数.
①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盈利,亏损;足球比赛胜,负;收入,支出;提高,降低;上升,下降;
②不投入不支出,不盈也不亏,海平面的海拔,某一个标准或基准….用0表示;
数轴: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数轴是一条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画法:首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再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画上箭头,反方向为负方向;最后选取适应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a,b互为相反数a+b=0;
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得原数的相反数,当原数是多个数的和差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下面的a,b即可以是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代数式;
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0.
绝对值:
几何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代数定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
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的绝对值≥0,即绝对值非负性;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同时为0;
比较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数a的倒数是1/a,0没有倒数;
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写成这个整数分之一;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先将其化成分数,再求其倒数;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先将其化为假分数,再求出倒数.
用1除以一个非0数,商就是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⑴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相加得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交换律和结合律.
⑵减法法则:
①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依据加法法则
②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含有加法运算的和式;
减法没有交换律.
⑶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同0相乘,得0;
③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
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⑷除法法则:
①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把绝对值相除;
②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③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即.
⑸乘方:
①求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表示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
②负数乘方要用括号括起来;分数乘方要用括号括起来;当指数是1时,可省略不写;
③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正整数次幂都是0.
⑹混合运算:
①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②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如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准确数与近似数:与实际完全相符的数是准确数;与实际相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地,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了那一位;所以,精确度是描述一个近似数的近似程度的量;
有效数字:在近似数中,从左边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一共包含的数字的个数,叫做有效数字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