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7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1.知道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让学生找一找本市的自然资源种类,一起讨论,看谁找的准,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自主探究:1.学生阅读课本P62页文字内容,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
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学生完成课本P63页活动1,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
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64-65页内容。
1.归纳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完成课本P66页活动。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第二节土地资源【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构成特点。
2.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影响。
3.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和发展问题,增强土地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认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土地保护意识。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话题导入——“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的生产”离不开土地,土地是生命之本。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自主探究:认识我国土地类型的构成。
1.学生阅读课本P68页图3.6,图3.7,图3.8,图3.9,完成以下任务:(1)归纳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可利用草地、工矿生产和城乡建设用地、耕地、难以利用土地。
(2)从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中得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基本特征是: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说出下列资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的。
天然钻石、山羊、皮鞋、制作羊绒大衣的布匹、阳光、闪电、地震。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四)教师点拨
1.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象空气、风景以前不是自然资源,现在就归为自然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不是自然资源的地震、闪电或者海啸以后很可能会变成自然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还会有新自然资源被开发利用。
2.教师展示新能源可燃冰的发现、开发和利用前景。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范畴在逐渐增大。
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过多、需求量过大,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五)解疑释惑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我国的资源现状是总量丰富,人均少。
(六)合作探究
针对我国自然资源人均较少的现状,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多的现状,如何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三、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知识树帮学生梳理知识。
四、达标测试
完成配套同步练习。
板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自然资源】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如:土地、阳光、水、水能、矿产、森林等。
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不能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如,矿产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
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征】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做到合理利用、节约耕地、保护耕地。
【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第三节:水资源二、中国水能的开发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②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③不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解决水危机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二节复习提纲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二节复习提纲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分成可以再生资源和非可以再生资源。
3.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而对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珍惜和节约使用。
4.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
我国已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
6.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我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二节土地资源1.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
2.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土地资源可分为农业用地(包括: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包括(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等)等不同类型。
3.我国土地类型齐全,但我国耕地太少,而荒漠、石山、永久冰雪地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4.合理利用和维护土地资源,沦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确保。
5.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原产很不平衡。
6.我国的耕地和林地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7.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区。
8.草地主要原产在西部旱情、半干旱地区,主要用作牧业。
9.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通常难以利用的土地也主要原产在西部内陆,西部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10.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
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11.土地就是立国之本。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维护耕地尤为重要。
在土地利用方面,我国把“十分珍视、合理利用土地和二要维护耕地”做为一项基本国策。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课标(一)课程内容标准举例说明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区别(二)课标具体目标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二、重点、难点(一)教材的重难点:重点: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难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二)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根据教材中对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定义,对常见的自然资源进行区分,并能说出理由。
难点: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动意识。
三、学情:(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基础知识:95%学生能够掌握2、重点知识:80%学生能够掌握3、难点知识70%学生能够掌握(二)普遍性问题:归纳能力不足,我国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区分不知从哪方面入手。
表达能力有所欠缺,能感受到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但不能准确的说出。
四、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自然资源;2、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区分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
3、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动意识。
五、教学过程:【构建动场】每年4月22日是什么纪念日?设置疑问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一天全世界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环保宣传活动,以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是近些年来我国进行地球日宣传活动的主题,珍惜地球资源与每个人密切相关。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
【讲授新课】活动一:认识什么是自然资源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程序和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旧知,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自然资源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1、忆旧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生活,回忆一下什么才可以称为自然资源,先思考再交流。
2、自主学习:结合自然资源的定义,辨析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3、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