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827.00 KB
- 文档页数:16
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练习题例题1、如图所示、围成一个矩形花圃,花圃的一边利用足够长的墙,另三边用总长为32米的篱笆恰好围成。
围成的花圃是如图所示的矩形ABCD设AB边的长为x米,矩形ABCD的面积为S平方米。
(1)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x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例题2、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8cm,∠B=30°,若边长AB=xcm,求:(1)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求当x取何值时,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例题3、如图、一个正方形纸板的边长为10cm,将它割去一个正方形,留下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图中阴影部分)。
设AE=BF=CG=DH=xcm,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当x取何值时,阴影部分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例题4、用一段长为30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墙长为13m,中间隔有一道篱笆的矩形菜园,为了方便出入,在如图所示位置装上1.5m宽的门,这个矩形菜园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例题5、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以2cm/s的速度沿直线m匀速向正方形CDEF移动,直到AB与EF 重合。
设移动xs时,三角形与正方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y(1)当x=2.7时,y的值分别为多少?(2)求从开始移动时到AB与EF重合时,y与x的关系式,并求出x的取值范围?例题6.汪赛响应国家“自主创业”的号召,在三里铜锣湾广场投资开办了一个运动服装商店,服装的批发价为每件25元,现在的售价为每件45元,经过一段时间经营后查询财务报表可知,每星期可卖出155件.现在开展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件的售价每涨1元(售价每件不能高于50元),那么每星期少卖10件.设每件涨价x元,每星期的利润为w元.(1)求w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如何定价才能使每星期的利润最大且每星期的销量较大?每星期的最大利润是多少?。
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1、阅读材料:如图1,过△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的“水平宽”(a),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内部的线段的长度叫△ABC的“铅垂高”(h).我们可行出生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新方示:y=a(x-1)2+4 ,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解答下列问题:如图2,抛物线顶点C(1,4),交x轴于点A(3,0),交y轴于点B.(1)求抛物线和直线AB的解析式;(2)求△ABC的铅垂高CD及S △ ABC(3)设点P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一点P,使a=-1 ,且S△PAB=9/8 S△CAB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2,3),B(6,1),C(0,-2).(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用配方法把解析式化为顶点式;(2)点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当AP⊥CP时,求点P的坐标;(3)设直线BC与x轴交于点D,点H是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点E(t,n)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四边形OEDC的面积为S.当S取何值时,满足条件的点E只有一个?当S取何值时,满足条件的点E有两个?3、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m,6),B(n,1)为两动点,其中0<m<3,连接OA,OB,OA⊥OB。
(1)求证:mn=-6;(2)当S△AOB=10时,抛物线经过A,B两点且以y轴为对称轴,求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设直线AB交y轴于点F,过点F作直线l交抛物线于P,Q两点,问是否存在直线l,使S△POF:S△QOF=1:3?若存在,求出直线l对应的函数关系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2),点B的坐标为(3,1),二次函数y=x2的图象记为抛物线l1。
(1)平移抛物线l1,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点A,但不过点B,写出平移后的一个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______ (任写一个即可);(2)平移抛物线l1,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A,B两点,记为抛物线l2,如图2,求抛物线l2的函数表达式;(3)设抛物线l2的顶点为C,K为y轴上一点,若S△ABK=S△ABC,求点K的坐标;(4)请在图3上用尺规作图的方式探究抛物线l2上是否存在点P,使△AB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判断点P共有几个可能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次函数应用图形面积问题
1、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政府想借助如图所示的直角墙角(两边足够长),用30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园ABCD(篱笆只围AB,BC两边),设AB x
200m,求AB的
=m.(Ⅰ)若花园的面积是2
长;(Ⅱ)当AB的长是多少时,花园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2、如图,在足够大的空地上有一段长为a米的旧墙MN,某人利用旧墙和木栏围成一个矩形菜园
a=,所ABCD,其中AD MN,已知矩形菜园的一边靠墙,另三边一共用了200米木栏.(1)若30
围成的矩形菜园的面积为1800平方米,求所利用旧墙AD的长;(2)求矩形菜园ABCD面积的最大值.
3、某养鸡专业户用篱笆及一面墙(该墙可用最大长度为36米)围成一个矩形场地ABCD来供鸡室外活动,该场地中间隔有一道与AB平行的篱笆()
EF,如图,BE、EF上各留有1米宽的门(门不需要篱笆),该养鸡专业户共用篱笆58米,设该矩形的一边AB长x米,AD AB
>,矩形ABCD的面积为s 平方米.(1)求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若矩形ABCD的面积为252平方米,求AB的长.
4、如图,有长为24m的篱笆,一面利用墙(墙的最大可用长度a为10m)围成中间隔有一道篱笆的矩形
花圃,设花圃的宽AB为xm,面积为Sm2.(1)求S与x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要围成面积为45m2的花圃,AB的长是多少米?(3)能围成面积为50m2的花圃吗?若能,请说明围法;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专题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图形面积问题类型1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求点的坐标
1.如图所示,二次函数y=ax2-4x+c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与x 轴交于点A(-4,0).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上存在点P,满足S△AO P=8,请求出点P的坐标.
2.如图,抛物线y=-x2-2x+3交x轴于点A,B,交y轴于点C,P为抛物线上在第二象限内的一点.若△PAC的面积为3,求点P的坐标.
类型2 已知三角形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求点的坐标
3.如图是二次函数y=(x+m)2+k的图象,其顶点坐标为M(1,-4).(1)求出图象与x轴的交点A,B的坐标;
(2)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P,使S△PAB=5
4
S△MAB?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类型3 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值
4.如图,直线l:y=-3x+3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抛物线y=ax2-2ax+a+4(a<0)经过点B.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已知点M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点M在第一象限内,连接AM,BM.设点M的横坐标为m,△ABM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时 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置疑导入 归纳导入 复习导入 类比导入如图22-3-1,用12米长的木料,做一个有一条横档的矩形窗框,为了使窗户透进的光线最多,窗框的长、宽应各是多少?图22-3-1[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对周长一定的矩形面积最大值的实际问题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研究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的一般方法.建议:可以对以上问题挖空让学生填写:设宽为x 米,面积为S 米2.根据题意并结合图形可得S =x (6-32x ) = -32x 2+6x .∵-32 < 0,∴S 有最 大 值,当x = -62×(-32)=2 时,S 最 大 ,此时6-32x = 3 ,即当窗框的长为 3米 ,宽为 2米 时,窗户透进的光线最多.(1)(做一做)请你画一个周长为12厘米的矩形,算一算它的面积是多少.再和周围同学所画的矩形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谁画的矩形的面积最大?(2)(练一练)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为12米,它的一边长为x 米,那么矩形面积S (平方米)与x (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3)(试一试)若想设计一个周长为12米的矩形广告牌,假如你是设计师,你知道怎么设计才能使广告牌的面积最大吗?[说明与建议] 说明:(1)题比较简单,但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挑战性,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题在(1)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展开联想.(3)题在(2)题的基础上加入实际背景求最值,这样低起点,快反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建议: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正确求解,考虑问题是否全面以及学生能否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第49页探究1用总长为60 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模型建立】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几何图形的最大(小)面积问题,先利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关于面积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再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确定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从而确定几何图形面积的最大(小)值.【变式变形】1.用一段长为30 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墙长为18 m,这个矩形菜园的长,宽各为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答案:长为15 m,宽为7.5 m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112.5 m2]2.如图22-3-2,用长为24米的篱笆,围成中间隔有一道篱笆的矩形花圃,且花圃的长可借用一段墙体(墙体的最大可用长度a=10米):(1)如果所围成的花圃的面积为45平方米,试求花圃的宽AB;(2)按题目的设计要求,能围成面积比45平方米更大的花圃吗?图22-3-2[答案:(1)AB=5米(2)能]3.如图22-3-3,在一面靠墙的空地上用长为24米的篱笆,围成中间隔有两道篱笆的矩形花圃.设花圃的边AB长为x米,面积为S平方米.(1)求S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当x取何值时,所围成的花圃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3)若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8米,求围成的花圃的最大面积.图22-3-3[答案:(1)S=-4x2+24x(0<x<6)(2)当x=3时,所围成的花圃面积最大,最大值为36平方米(3)最大面积是32平方米]4.[教材第52页习题22.3第9题]分别用定长为L的线段围成矩形和圆,哪种图形的面积大?为什么?[答案:圆理由略]——第52页习题22.3第7题如图22-3-4,点E,F,G,H分别位于正方形ABCD的四条边上.四边形EFGH也是正方形.当点E位于何处时,正方形EFGH的面积最小?图22-3-4【模型建立】通过设未知数建立函数关系,把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把动点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通过对函数的变化规律的研究来解决几何问题.【变式变形】如图22-3-5,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E在AB边上(不与点A,B重合),点F在BC边上(不与点B,C重合).第一次操作:将线段EF绕点F顺时针旋转,当点E落在正方形的边上时,记为点G;第二次操作:将线段FG绕点G顺时针旋转,当点F落在正方形的边上时,记为点H;…依此操作下去.(提示: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图22-3-5(1)图②中的△EFD是经过两次操作后得到的,其形状为等边三角形,求此时线段EF的长.(2)若经过三次操作可得到四边形EFGH.①四边形EFGH的形状为正方形,此时AE与BF的数量关系是AE=BF;②以①中的结论为前提,设AE的长为x,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及面积y的取值范围.[答案:(1)EF=-4 2+4 6(2)y=2x2-8x+16(0<x<4)8≤y<16][命题角度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图形面积的最值问题此类问题常见题型:(1)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图形的最大(小)面积问题,如教材P49探究1,P52习题22.3T4,T9.(2)几何图形上点的运动问题,何时面积最大(小),如教材P52习题22.3T6,T7,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的纵坐标或在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内,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找最值).例福建中考如图22-3-6,在足够大的空地上有一段长为a米的旧墙MN,某人利用旧墙和木栏围成一个矩形菜园ABCD,其中AD≤MN,已知矩形菜园的一边靠墙,另外三边一共用了100米木栏.(1)若a=20,所围成的矩形菜园的面积为450平方米,求所利用旧墙AD的长;(2)求矩形菜园ABCD面积的最大值.图22-3-6[答案:(1)AD的长为10米(2)当a≥50时,S的最大值为1250;当0<a<50时,S 的最大值为50a -12a 2] [命题角度2] 在几何图形运动过程中,判断函数图象此类问题一般作为中考选择题的最后一道题,难度较大.注意把几何图形的性质转化为求函数解析式的条件,然后再判断图象.例 孝感中考如图22-3-7,在△ABC 中,∠B =90°,AB =3 cm ,BC =6 c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1 cm /s 的速度移动,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边向点C 以2 cm /s 的速度移动,若P ,Q 两点分别从点A ,B 同时出发,点P 到达点B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则△PBQ 的面积S 与出发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C )图22-3-7图22-3-8[命题角度3] 二次函数与周长、面积、线段等最值存在性问题此类问题一般作为中考的压轴题,常与三角形或四边形知识紧密结合,体现了初中数学知识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例 如图22-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bx +1交y 轴于点A ,交x轴正半轴于点B (4,0),与过点A 的直线相交于另一点D (3,52),过点D 作DC ⊥x 轴,垂足为C.(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点P 在线段OC 上(不与点O ,C 重合),过点P 作PN ⊥x 轴,交直线AD 于点M ,交抛物线于点N ,连接CM ,求△PCM 面积的最大值.图22-3-9[答案:(1)y=-34x2+114x+1(2)△PCM面积的最大值为2516]1.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E、F、G、H分别为各边上的点,且AE=BF=CG=DH,设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S,AE为x,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2. 用长度为2l的材料围成一个矩形场地,中间有2个隔墙,要使矩形的面积最大,则隔墙的长度为()A.14l B.13l C.12l D.l3.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之和为20 cm,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4. 给你长8 m的铝合金条,请问:(1)你能用它制成一矩形窗框吗?(2)怎样设计,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3)如何验证?参考答案1.B2.A3.50 cm24.解:(1)能.(2)设计成边长为2 m的正方形时,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3)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 m,则另一边长为(4-x)m,设矩形窗框的面积为y m2,则y=x(4-x)=-x2+4x=-(x-2)2+4.所以当x=2时,y有最大值,y最大=4.所以当设计成边长为2 m的正方形时,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4 m2.一位仁道主义的数学家——阿涅泽意大利科学家阿涅泽(Maria Gaetana Agnesi,1718~1799)在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著作对整个学术世界开启了一扇窗.而她最著名的数学作品,《分析讲义》,被公认是第一部完整的微积分教科书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1《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1《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二次函数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通过研究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图形面积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也是中考的热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的解决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象,对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顶点坐标、开口方向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将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面积联系起来,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知的二次函数知识与新的面积问题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的联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图形面积的关系。
2.学会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面积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图形面积的关系。
2.难点:如何将二次函数与实际面积问题相结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图形面积的关系。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2.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图象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面积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问题与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利用已知的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呈现的面积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1《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1《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二次函数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通过研究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图形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象特征之后,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象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二次函数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逐步掌握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2.学会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图形面积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2.难点: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图形面积问题,以及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的解决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图形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象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图形面积问题,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
4.讲解演示: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