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15)
- 格式:doc
- 大小:292.00 KB
- 文档页数:7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本色观察到的颜色是否变色原因(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性质1.1 金属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金属的定义,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强调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提取方法。
1.2 金属的电子结构解释金属原子内部的电子结构,的自由电子概念。
说明自由电子在金属中的运动与导电性。
第二章:金属的氧化与还原2.1 金属的氧化介绍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氧化物的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氧化反应。
2.2 金属的还原解释金属的还原性,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夺取氧原子还原成金属。
通过实验展示金属的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1 金属的腐蚀解释金属腐蚀的原因,如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
介绍金属腐蚀的常见形式,如锈蚀、氧化层等。
3.2 金属的防护介绍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如涂层保护、阴极保护等。
强调金属防腐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第四章:金属的反应性与合金4.1 金属的反应性介绍金属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如金属与酸、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通过实验展示金属的反应性。
4.2 合金的性质与应用解释合金的定义,合金的组成与特点。
介绍合金的性质,如硬度、韧性、耐腐蚀性等。
强调合金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提炼5.1 金属的冶炼方法介绍常见的金属冶炼方法,如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
解释各种冶炼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5.2 金属的提炼与精炼介绍金属提炼与精炼的过程和方法。
强调提炼与精炼在获得高纯度金属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6.1 电化学腐蚀的基本概念介绍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原理。
解释原电池的形成和电化学腐蚀的过程。
6.2 电化学腐蚀的影响因素讨论金属电化学腐蚀速率的影响因素,如电解质浓度、温度、金属的表面积等。
6.3 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介绍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如牺牲阳极保护法、阴极保护法、涂层保护法等。
分析各种防护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第七章:金属的催化作用7.1 催化作用的基本概念解释催化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金属化学性质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金属与酸的反应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4.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5.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现象及反应规律。
2.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金属腐蚀的原理及防护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应用,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教师演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如铁在氧气中燃烧。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金属与酸的反应:(1)教师演示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如锌与稀盐酸反应。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1)教师演示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5.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1)教师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学生通过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实际问题。
6.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教师讲解金属腐蚀的原理及防护方法。
(2)学生讨论金属腐蚀的常见原因及防护措施。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
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会”。
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认识常见金属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初步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书本的学习能从化学的角度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理解金属的活动性教学难点:区分不同金属与盐酸和稀硫酸溶液反应的不同现象;了解置换反应的特征,能与其他基本反应类型区别。
教学用品:铜丝酒精灯镁片锌粒铁片铜片试管稀盐酸镊子教学过程:1一、导入由上个课题学习了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引入到物质都有两个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进行这个课题的学习,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展示图片:黄金市场的假冒现象,以黄铜代替黄金以次充好提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入课题:学习本课题就可以用化学的方法来辨别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一)回忆之前学过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反应现象并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
提出问题,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吗?反应需要的条件是什么?(二)通过教师展示实验、学生观看视频以及书本上的知识明确: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
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金、银为代表。
(三)通过不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以及不同金属能否与氧气反应来判断金属的化学性质稳定还是活泼,从而引入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强弱来表示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活泼或者稳定。
(四)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既然铝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什么生活中铝制品不容易被腐蚀?家中的铝锅能否用钢丝球刷洗?(五)根据所学知识,用化学方法解决黄金市场假冒伪劣的现象。
解释俗语:“真2金不怕火炼”的由来。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泼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泼性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活泼性的比较,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现象。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本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铜、锌、铝等金属样品,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安全措施:佩戴实验安全帽,手套,注意事项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
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演示铁在氧气中燃烧,铜在空气中氧化,引导学生观察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3. 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演示铁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引导学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演示铜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5. 金属活泼性的比较: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金属的化学性质,强调金属活泼性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8. 板书设计: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金属与酸的反应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4. 金属活泼性的比较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法和问题驱动法,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金属的化学反应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响。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响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响。
学时难点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拟有什么优良性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
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吗?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那么,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评论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响?金属铁和镁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响,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响条件上比拟,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外表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比照观察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响,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响,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响,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响〔但反响的剧烈程度不一样〕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教师启发引导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响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响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用火烧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假设金属外表发黑那么原试样为黄铜,假设无变化,那么为真金。
1.比拟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响时的难易程度有何不同呢?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
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响,且反响现象越剧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帮助学生认识金属的活泼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难点:金属活泼性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丝、铜丝、铝丝、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2. 课件与教具: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化学性质示意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引导学生关注金属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吗?”2. 学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四氧化三铁。
(2)学生实验:铜丝在氧气中加热,氧化铜。
(3)小组讨论:总结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3. 学习金属与酸的反应(1)实验演示:铁丝与稀盐酸反应,氯化亚铁和氢气。
(2)学生实验: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铝和铜。
(3)小组讨论:总结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4. 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1)实验演示: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亚铁和铜。
(2)学生实验: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硝酸铜和银。
(3)小组讨论:总结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2)拓展:探讨金属活泼性与反应规律之间的关系。
6.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7. 板书设计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燃烧、氧化与酸:置换、盐和氢气与盐溶液:置换、新盐和新金属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金属活泼性的理解仍有困难。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金属及其化合物》一、教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钠与氧气、水的反应,铝与氧气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这是学生在初中所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化,有利于巩固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
同时,本课程介绍的金属性质的研究获取方法将是学生在后续章节里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课程将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及教学目标按照《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编排体系,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O Si Al Fe Ca)的相对含量。
②掌握Na、Mg、Al、Fe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③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在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能力,同时感受探究的过程以及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如过氧化钠,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
②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Na、Al与O2的反应。
2)教学难点:Na、Al与O2的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
二、教法1.实验探究法:本课程的内容设计得较为开放,重要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书中并无太多的文字叙述,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求学生主要通过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实验探究去获得。
但作为执教者,必须把握好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该探究的时候,要大胆让学生去动手,但也要有一个教师的演示与规范在前,不能一味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例如金属钠的切割。
2、在讨论式教学中融入问题与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应该融入问题与练,以控制和调节学生的思维,掌握学生的研究状态反馈。
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主要来自于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但是是否经过深入思考并提高了能力,还有待商榷。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沉着说课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根底上 ,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 ,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的反响 ,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响的实验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 ,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 ,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响 ,但反响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拟活泼 ,铁、铜次之 ,金属不活泼 .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 ,采用实验 - -讨论的探究模式 ,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 ,层层诱导 ,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响的特点 ,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拟 ,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练习 ,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响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特意补做了镁条、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响的实验 .为使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探究紧凑、有效 ,特意把置换反响的概念放在最|后讨论 ,并在教学过程的最|后 ,通过练习一块儿稳固 ,以求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响 ,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响 ,能用置换反响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响进行简单地判断 ,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 ,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拟、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稳固→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假设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情景]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 ,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答]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 ,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 ,把它们互相刻画 ,硬度大的为黄铜 ,小的为黄金 .丙: "真金不怕火炼〞 .用火烧一下 ,变黑的为黄铜 ,不变色的为黄金 .……[小结]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 .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 ,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展示被空气中的O2氧化了的镁条和铝片 ,并把其与砂纸打磨后的镁条与铝片相比拟] [问]是谁给纯洁的镁条和铝片穿上了 "外衣〞呢[生]是空气![师]确切地讲 ,是空气中的氧气 .[过渡]如果我们把镁条、铝片、铜片分别在空气中加热 ,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演示实验]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 .现象: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外表失去光泽;铜片外表变黑 .[师]请大家写出以上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学生板书]2Mg +O22MgO4Al +3O22Al2O32Cu +O22CuO[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响吗假设能 ,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3Fe +2O2Fe3O4[问]根据上面的反响 ,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生]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响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响[讲解]实验说明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响 ,但反响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响 ,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响 ,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响 .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响 .根据上述事实 ,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 ,即金属活动性 .[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响的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别物质(如黄铜与黄金的鉴别)外 ,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 .如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就是由于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在其外表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 .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 ,并被广泛应用 ,除了因为改良了铝的冶炼方法 ,使其本钱大大降低 ,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答案]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响 ,使其外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之故;假设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 ,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补充]我们平常所说的 "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外表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响 ,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响 .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响以及反响的剧烈程度 ,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 .下面 ,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拟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内容]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 ,参加5 mL稀盐酸 ,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 ,观察现象 ,并判断反响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参照上述实验步骤 ,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参加稀盐酸 ,观察现象 ,比拟反响的剧烈程度 .如果有气体生成 ,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 ,并比拟发生的现象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请学生根据以上实验 ,填写下表][投影][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可由学生口述][问]通过以上实验 ,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甲:镁、锌、铁可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响生成H2 ,铜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响 .乙:与酸反响时 ,能生成H2的金属活动性强 ,否那么 ,就较弱 .丙:镁、锌、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响时的剧烈程度不同 .镁反响最|剧烈 ,其次是锌 ,然后是铁 .[注:教师此时可引导学生一起欣赏课本图8 -13金属与盐酸反响的比拟]丁: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评价]大家答复得都很好 .[过渡]那么 ,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投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反响出来 .[过渡]下面 ,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投影][活动与探究]1. 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过一会儿取出 ,观察 ,有什么现象发生2.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过一会儿取出 ,观察 ,有什么现象发生3.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过一会儿取出 ,观察 ,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活动][师]请大家根据以上实验内容 ,填写下表:[投影][注:表中内容由学生填写][问]通过实验1.2. 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答]实验1说明铝的活动性弱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 .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铝 .综合以上结论 ,可知铜、铝、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 .[讲解]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 ,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 ,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板书]二、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过渡]下面 ,是我们本节课探究时所发生的 -些化学反响 .[投影]Mg +2HCl = = = =MgCl2 +H2↑Zn +H2SO4 = = = =ZnSO4 +H2↑Fe +H2SO4 = = = =FeSO4 +H2↑Cu +2AgNO3 = = = =Cu(NO3)2 +2Ag[师]请大家从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 ,这些反响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响和分解反响的特点是否相同[学生讨论后答复]这些反响的特点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响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响和分解反响 .[师]答复得很好 .化学上 ,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反响叫做置换反响 .[板书]三、置换反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响 .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响叫做置换反响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响的一种判断依据 .[投影]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 ,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投影练习]以下物质能否发生反响写出能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响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答案](1)(3)不反响;(2)(4)反响 ,且均为置换反响;方程式略 .思考题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 ,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 ,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思考题2:学完本课题后 ,你能否想出另外的方法来鉴别黄铜与黄金思考题答案:1.因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要与铁反响:CuSO4 +Fe = = = =FeSO4 +Cu ,从而腐蚀铁制容器;2.可用稀盐酸来鉴别黄铜与黄金 .因黄铜中含有锌 ,遇盐酸会有气体生成 ,而黄金那么不与盐酸反响 .[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响 ,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各不相同 ,根据金属与酸或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反响 ,可判断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 .同时 ,我们也认识了一种新的反响类型 - -置换反响 .[布置作业]习题3、4、6、8*设计、观察与思考铁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响 ,但在潮湿的空气中却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响而生锈 .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稀硫酸(或醋酸(亦可用食醋代替))、食盐水、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溜水、植物油、棉花和枯燥剂氯化钙 .试设计实验比拟铁钉在不同环境中的锈蚀速度 ,以供我们在后面课题的学习中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响2Mg +O22MgO4Al +3O22Al2O32Cu +O22CuO3Fe +2O2Fc3O4活动性:Mg、Al>Fe、Cu>Au二、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三、置换反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响 ,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响叫做置换反响 .考题回忆1.(2021年年江苏盐城中|考题)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铁钉外表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溶液的质量增加A.①②③ B.①③④C. ①④ D.①②③④2.(2021年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题)以下有关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纯洁的铁是黑色的固体 B.不能用铁壶长期存放食醋C. 铁的活动性比锌强D. 铁与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铁3.下表是某种常见金属的局部性质:颜色、状态硬度密度溶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银白色固较软2.70g/cm3℃良好良好良好体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 ,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 .根据上述信息答复以下问题;(1)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2)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 (填 "强〞或 "弱〞);(3)请自选试剂 ,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 ,并完成下表:你的一种猜测验证方法现象结论答案:1.D 2.B 3.(1)做炊具、导线、电缆、装饰品、用于包装等 (2)强 (3)猜测:比铁活动性强验证方法:把该金属丝伸入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现象:溶液的浅绿色变浅 ,且该金属丝的外表有黑色附着物(置换出来的铁粉粒子) 结论:该金属的活动性比拟强 .假设无以上现象 ,说明猜测不成立备课资料1.怎样判断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响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响 ,取决于金属和酸的性质 ,发生置换反响的条件是:金属:要比酸中氢活泼 ,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氢元素;不如氢活动的金属不能置换酸中氢 .酸:必须是没有强氧化性的酸 ,即酸根没有强氧化性的酸 .常见的有:盐酸 ,稀硫酸 ,醋酸等 .如:Fe +H2SO4(稀) = = = =FeSO4 +H2↑2Al +6HCl = = = =2AlCl3 +3H2↑2Na +2CH3COOH→2CH3COONa +H2↑铜、银等不如氢活泼的金属 ,不能置换稀硫酸或盐酸中的氢 .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都有强氧化性 ,跟锌、铜等可以发生反响 ,但不能置换出氢 ,而是生成盐 ,硫或氮的氧化物和水 .如:Zn +2H2SO4(浓)ZnSO4 +SO2↑ +2H2OCu +2H2SO4(浓)CuSO4 +SO2↑ +2H2OZn +4HNO3(浓) = = = =Zn(NO3)2 +2NO2↑ +2H2O3Cu +8HNO3(稀) = = = =3Cu(NO3)2 +2NO↑ +4H2O2.铝有哪些重要用途物质的用途决定于它的性质 .由于铝有许多优良性能 ,因此铝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及日常生活上着极为广泛的用途 .铝的密度小 ,仅为2.70克/厘米3,虽然它的硬度和强度都比拟低 ,纯铝不适合于机件的制造 .世|界各国生产的铝 ,约有60%以上都用于制造合金 ,在铝中参加硅、铜、镁、锌、锰等元素制成各种铝合金 ,就具有质轻、强度和硬度较大、耐磨等优良性能 .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制造工业等 .此外 ,像导弹、宇宙火箭、人造卫星等的制造上也大量用到铝及铝合金 .例如 ,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构成 .每枚导弹的用铝量约占总重量的10%~15% .一艘一万五千吨的大型客船 ,用铝量约为两千吨 .据报道 ,国外已铺设有铝质的火车轨道 ,其耗电量约为普通铁轨的一半 .铝有优良的导电性 ,它的导电能力仅次于银和铜 ,居第三位 .它的导电率虽只有铜的2/3 ,但它的密度只有铜的1/3 .所以输送同量的电 ,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 .铝外表有一层氧化膜 ,它不仅有耐腐蚀的能力 ,而且还有一定的绝|缘性 ,所以铝可以代替局部铜做导线和电缆 ,铝在电器制造工业、电线电缆工业和无线电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铝是热的良导体 ,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三倍 .在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炊具等等 .铝锅、铝壶等已是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 .铝的延展性能较好 ,仅次于金和银 ,铝在100~150℃时可制成薄于0.01毫米的铝箔 ,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胶卷等 .还可以将铝制成铝丝、铝条 ,轧制成各种铝制品 .铝粉具有银白色光泽 ,(一般金属在粉末状态时的颜色常呈黑色)俗称银粉 ,常用来跟某些油料混合制成银白色防锈油漆 ,涂在铁制品(如暖气片等)上可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 ,而且外表美观 .铝的外表因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不易受到腐蚀 ,铝常被用来制造化学反响器、医疗器械、冷冻装置、石油精炼装置、液态天然气的输送管道等等 .铝在氧气中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光 ,铝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 ,如铵铝炸药(由硝酸铵、木炭粉、铝粉、烟黑及其他可燃性有机物混合而成)燃烧混合物(如用铝热剂做的炸弹和炮弹可用来攻击难以着火的目标或坦克、大炮等)和照明混合物(含硝酸钡68%、铝粉28%和虫胶4%) .通常把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叫铝热剂 .铝热剂可用来焊接钢轨等 ,这种焊接不用电源 ,而且焊接速度快、设备简易 ,适合在野外作业 .在工业上也可用铝热剂的焊接法焊接大截面的钢材部件 .用某些氧化物如V2O5、Cr2O3、MnO2等代替氧化铁也可做铝热剂 ,当铝粉和某些难熔金属氧化物反响时 ,反响产生足够的热量 ,使被复原的金属呈熔融状态并跟形成的熔渣别离开来 ,从而获得较纯的金属 .工业上常用这种铝热剂来冶炼难熔金属 ,如钒、铬、锰等 .铝还在炼钢时 ,用作脱氧剂 .另外 ,铝粉和石墨、二氧化钛(或其他高熔点金属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混合均匀后 ,涂在金属上 ,经高温煅烧而制成高温的金属陶瓷 ,它在火箭及导弹技术上有重要应用 .铝板对光的反射性能很好 ,反刘紫外线的能力比银还强(铝愈纯 ,其反射能力愈好) ,常用来制造高质量的反射镜 ,如太阳灶反射镜等 .铝具有吸音性能 ,音响效果也较好 ,所以播送室、现代化大型建筑室内的天花板等常用铝来制作 .第2课时课题1 金属材料〔两课时〕沉着说课本课题分为两局部 .第|一局部从许多日常生活用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 ,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 ,并重点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 .然后 ,由学生根据金属的性质讨论其用途 ,最|后得出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还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结论 .第二局部介绍合金 ,通过活动与探究比拟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质方面的差异 ,并根据这些差异得出合金的用途更为广泛的结论 .为拓展学生视野 ,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很有前途的金属钛及新型高科技合金 - -形状记忆合金 ,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材料 .由于本课题的知识难度不算太大 ,所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难点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1.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2.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时机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 .5.为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一定的空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开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拟、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创没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发挥想象→提快乐趣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片、铜片、铝片 ,干电池 ,小灯泡 ,导线 ,酒精灯 ,火柴 ,砂纸 ,黄铜 ,铜 ,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内容见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合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 ,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刚的发言 ,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 ,当然也有很多疑问 .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板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设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 ,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我们最|常见的金属又有哪些呢[学生答复、交流][小结]金属的种类有很多 ,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是铁、铝和铜 .[讲解]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 ,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 .〔与学生一起欣赏第2页的两幅图〕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 ,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 .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 ,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 ,位于铁之后 ,居第二位 .[过渡]下面 ,我们就以铜、铝、铁为例 ,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活动与探究]请学生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 ,进行探究 .(可投影打出探究内容和步骤)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然后用细砂纸打磨 ,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 ,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3.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 ,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 .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 ,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 ,防止烫伤) ,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5. 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 ,并比拟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总结、思考 ,讨论][实验1的结论]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 .思考:1.常温下 ,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2.金属用砂纸打磨前后 ,其颜色和光泽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答案]1.常温下汞(即水银)为液态 .2.砂纸打磨后的金属光泽与打磨前不一样 ,说明这些金属外表可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反响而使光泽发生了变化 .[设问]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 .[答复]可做装饰品 .如金、银首|饰 ,金属纽扣等 .[教师补充]春节写对联时所用的 "银粉〞和涂暖气、水管等管道时常用的涂料 - - "银漆〞 ,实际上就是铝粉 ,铝粉的银白色光泽可起到装饰作用 .(金屑粉末多数呈黑色 ,如铁粉、银粉均为黑色)[反问]写对联或做装饰品时所用的 "金粉〞是不是真正的金粉为什么[答复]肯定不是!因为金子太昂贵了![评价]大家能联系实际答复以下问题 ,很好![实验2和3的结论]金属不同 ,其密度、硬度大小也不相同 ,金属能被弯曲 ,而且不易折断 .[设问]大家想一想 ,制造飞机和制造机器底座 ,对所用金属的密度和硬度会有何要求[答复]前者密度要小 ,后者密度要大;两者为防止变形都需要有较高的硬度 .[设问]实验4说明金属有什么样的通性该性质决定它们可应用在哪些方面[答复]导热性 .它们可用作炊具、餐具、热交换器、散热器等 .[追问]炊具加热时有没有被熔化说明它们的熔点怎么样[答复]没有 ,说明它们的熔点较高 .。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难点: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以及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丝、铜丝、铝丝、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2. 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物理性质。
2. 讲授新课:(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四氧化三铁,铜丝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氧化铜,铝丝在空气中氧化铝。
(2) 金属与酸的反应:铁丝与稀盐酸反应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丝与稀盐酸不反应,铝丝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铝和氢气。
(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亚铁和铜,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铝和铜。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现象。
5. 练习与巩固:出示练习题,检测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以便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
七、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2. 搜集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关资料,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八、课堂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实验操作、练习题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2. 介绍新型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十、教学计划: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下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响,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响作出判断教学过程:1.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响的教学,可以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响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比照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响的一些规律性知识2.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比照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
3.置换反响的概念是在实验的根底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响物和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
这样的方法比拟直观,学生容易接受。
置换反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来感受的。
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联系实际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通过实验,并在置换反响概念和其他一些实验事实的根底上分析得到的。
探究分三步进行:〔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响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拟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拟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拟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
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2Mg+O22MgO 4Al+3O22Al2O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
高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反应;2. 理解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的原因;3. 了解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2. 金属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难点1. 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案;2. 课件。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与学生讨论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2. 提问:金属有哪些常见的性质?Step 2:探究金属的性质(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
2. 确定金属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塑性等。
Step 3: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20分钟)1. 介绍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的概念。
2. 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金属与酸、水等的反应情况。
3. 结果分析,让学生总结不同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
Step 4:金属的氧化反应(20分钟)1. 介绍金属的氧化反应。
2. 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情况。
3. 结果分析,让学生总结不同金属的氧化反应。
Step 5:金属的应用(20分钟)1. 介绍金属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一个金属应用进行介绍。
3. 分享和展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Step 6: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复习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拓展课外知识,介绍金属的提炼和合金的制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对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反应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八单元章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金属活动顺序和置换反应;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观察的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认识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做出判断,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三、教学资源多媒体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黄金饰品中的假货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锌铜合金)冒充黄金进行诈骗。
因为黄铜单纯从颜色和外形上看,与黄金极其相似,所以难以区别。
怎样区别它们呢?学习本节课后,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我们知道,金属的用途不仅与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密切关系,而且与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想一想:为什么铝产量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广泛应用?答:有三个原因:①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②铝的密度较小,③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活动探究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展示图片讲解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展示实验视频讲解铁、铜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与氧气反应2.在点燃或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3.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提出问题:(1)想一想:“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什么?答: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2)为什么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时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会不同呢?答: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
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应,且反应现象越剧烈。
结论: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活泼性:Mg > Al > Fe > Cu > Au提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为什么铝制品耐腐蚀呢?答:4Al + 3O2 = 2Al2O3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知识情景再现:
①观察漫画
②补充素材:多媒体展示银戒指铅白金戒指与硫酸反应的现象借
问题:从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发现或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①不是所有的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②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③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学生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演)(教师指导)
① Mg+2HCl==MgCl2+H2↑
② Zn+2HCl==ZnCl2+H2↑
③ Fe+2HCl===FeCl2+H2↑
问题1: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上述金属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
问题2:①上述反应是否是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②上述几个反应有何共同点?
学生讨论、归纳
反思小结:①Mg Fe Zn Cu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增强。
②置换反应的定义。
联想与运用
1.多媒体展示:下列反应是否都是置换反应?
a.CO+CuO==Cu+CO2
b.Fe+CuSO4==FeSO4+Cu
c.NH4HCO3==NH3↑+CO2↑+H2O↑
2.活动与探究: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