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的土壤和森林资源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827.27 KB
- 文档页数:10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概况及其开发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概况成立时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60年,是我国已建的799个自然保护区中最早建立的可数几个自然保护区之一,1980年长白山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被纳入该计划的12个自然保护区中的最早入选者。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全国现有9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中最早一批被批准的国家级区之一。
因此,该保护区在全国自然保护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41°42′~42°25′,东经127°41′~128°16′。
中国吉林省的东南部,横跨延边州的安图县和白山市的抚松、长白两县,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毗邻,面积190781公顷,森林覆盖率87.7%,木材蓄积量约4400万立方米。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
长白山系为复合式盾形休眠火山,是中国东北和欧亚大陆东部最高山系。
著名的长白16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
主峰白头峰海拔2691米,山颠有一由火山喷发形成的高山湖——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源。
天池平均水深201米,最深处达373米,为中国最深的高山湖泊。
天池往北约800米处是长白山温泉群,水温多在70℃—80℃之间,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成份,是饮用、洗浴的佳品。
植物资源概况: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的有2277种,分属73目246科。
其中低等植物17目59科550种;高等植物56目187科1727种。
高等植物中有36种珍稀濒物种。
其中:人参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人参、岩高兰、对开蕨、山楂海棠、瓶尔小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白松、长白柳、钻天柳、水曲柳、朝鲜崖柏、黄菠萝、胡桃楸、天麻、黄蓍、野大豆、剌五加、草丛蓉、平贝母、松毛翠、牛皮杜鹃、苞叶杜鹃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关于长白山导游词介绍5篇长白山景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毗邻,坐落于长白山北坡,距长白山34公里。
下面是关于长白山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长白山介绍(1)欢迎您来到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观光,我是这里的导游员,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参观游览长白山,我愿意竭诚为您服务,衷心祝您旅行愉快。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游览长白山后说过:不登长白山终生遗憾。
是的,我想诸位今天游览长白山后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长白山将是您生态旅游回归自然的首选旅游胜地。
(到达北坡山门后)朋友们,您现在已进入了举世闻名的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现在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长白山保护区的情况。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60年,1980年加入人与圈保护区网,被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2007年5月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x年8月经国家地质遗址保护领导小组批准,授予长白山国家地质公园资格。
202x年11月,长白山入选中国十大休闲胜地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欧亚天大陆东部最高山脉,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江发源地。
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地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市境内,是中,韩两国界山。
东南部与朝鲜毗邻,总面积为196465公顷,它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带原始状况保存最好,物种最丰富,生态系统最完整的保护区。
区内不仅有原始状态的森林,还有苔原,草甸,湖泊,河流,沼泽等,是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据统计,保护区内有野生植物2596种,野生动物2442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98种。
长白山是一座神奇的山,其中美丽的天池令人心驰神往,说到天池,有的游客认为只要能看到天池,就是很圆满的旅程,其实不然,在这里有可朋友们能观察到的还有很多,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长白山独特的火山地貌,二是典型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长白山野生药用植物长白山是我国五大天然药库之一。
野生经济植物达146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800多种。
主要有:人参、草苁蓉、木灵芝、药景天、平贝母、五味子、天麻、细辛、不老草等。
人参野山参,一种名贵中药材,价值不菲。
因其生长年代久远,故认为它品质最好、药效最佳。
在多年的挖掘中,越发的减少,在吉林大部分地区绝迹。
目前在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或周围的山区存在一些。
按叶子的多少来分品级,最好的是六品叶。
草苁蓉传说从前长白山里有个屯子,屯子里的人都得到了一种怪病,浑身水肿,起不来炕。
有一天,一位头戴用紫色小花编的花冠的仙女指点大家吃了一种草药。
大家的病就都奇迹般地好了。
并且都比从前年轻了很多。
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草叫做“不老草”。
不老草是仙人指给人类的礼物。
据说用它泡酒,能延年益寿。
这“不老草”就是草苁蓉.木灵芝木灵芝是灵芝的一个别名。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
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
红景天高山红景天:属珍稀濒危植物。
生于海拔1700米-2600米环境恶劣多变的长白山苔原带,生命力极强,因而具有其它植物所没有的独特功能,具有快速补能、抗寒冷、抗疲劳、抗辐射、抗缺氧等功效,其“扶正固本”作用在某些方面优于人参。
清朝作为宫廷供品,被康熙皇帝钦封为“仙赐草”。
平贝母平贝母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名贵药用植物。
由于分布范围较狭窄,生长地区的林木不断受到砍伐,自然植被遭受破坏,林地环境恶化,加之不断采挖,因而野生植株逐渐减少。
五味子北五味子宜寒冷气候,不受晚霜危害;宜生长在腐殖质土或疏松肥沃土壤;喜阴光照,不耐涝。
在长白山区,北五味子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垂直地带,针阔灌多林植被,暗棕色森林土壤的构成的特殊生态环境,这一自然环境为北五味子创造了优良生态条件和营养成份的形成因素。
天麻天麻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目前虽全国各大产区均已广为栽培。
长白山为例阐述植被的垂直地带分布特征摘要:植被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包括纬向和经向规律,还包括因高度不同而呈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它是山地植被的显著特征。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气温逐渐下降,而湿度、风力、光照等其它气候因子逐渐增强,土壤条件也发生变化,在这些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导致植被随海拔升高依次成带状分布。
本文通过以长白山为例,阐述植被的垂直地带分布特征,并对由此产生的景观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长白山;植物分布;垂直地带;景观特性长白山是我国东北第一高山,最高峰白云峰为海拔2619m,由于受海洋湿气团的影响,降雨量较丰富,气候湿润,适于植物生长,种类繁多,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植被垂直地带性是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带植被水平地带性的缩影。
,植被类型多样性,是目前地球上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自然生态系统之一。
1.植物垂直分布地带性植被带大致与山体的等高线平行,并有一定的垂直厚度,这种植被分布规律称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1.1植物垂直地带和水平地带的联系在一个足够高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更替着的植被带系列,大体类似于该山体所在的水平地带至极地的植被地带系列。
例如,在西欧温带的阿尔卑斯山,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和自温带、寒温带到寒带的植被水平带的变化大体相似。
我国温带的长白山,从山麓至山顶所看到的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云冷杉暗针叶林、岳桦矮曲林、小灌木苔原的植被垂直带,也是同自我国东北向太平洋沿岸的前苏联远东地区,直到寒带所出现的植被纬度地带性相一致。
因此,植被的垂直分布类似水平分布的“缩影”。
而两者间仅是外貌结构上的相似,而绝不是相同。
如亚热带山地垂直分布的寒温性针叶林与北方寒温带针叶林,在植物区系性质、区系组成、历史发生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这主要因亚热带山地的历史和现代生态条件与极地极不相同而引起的。
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顺序构成该山体植被的垂直带谱。
不同山体具有不同的植被带谱,一方面山地垂直带受所在水平带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山体的高度、山脉走向、坡度、基质、局部气候等因素影响。
长白山森林分布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植物属长白山植物区系,生态系统比较完整,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区内植被主要以红松阔叶林、针叶林、岳桦林、草甸、高山苔原等组成,从保护区边缘至山顶,高程相差近2000米,而水平距离仅45公里。
在这么短的水平距离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土壤、生物等变化悬殊,呈现的山地垂直分布带谱。
并从下到上依次形成红松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高山苔原带四个植被分布带,包罗了从温带到极地几千公里的景象,是欧亚大陆从中温带到寒带主要植被类型的缩影,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针阔叶混交林景观带分布在海拔1100米以下,是玄武岩构成的平缓山前台地。
地势平缓,山地棕色森林土为本带主要土壤类型,同时在排水不良的地区也发育着沼泽土。
该地带气候温和、湿润,植被类型为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林相层次明显,生物群落复杂,灌木种类也较丰富,藤本植物非常发达,林下草本植物更为繁多。
针阔叶混交林的代表植物中,针叶树以占优势的红松为代表。
此外,尚有长白落叶松、鱼鳞松、红皮云杉、长白松等;阔叶树有春榆、蒙古栎、水曲柳、胡桃楸、白桦、山杨等。
由于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密、优越的自然环境给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及丰富的饵料,所以这一带动物种类较多,且多为广布型种类。
如东北虎、梅花鹿、麝、紫貂、马鹿、青羊、野猪、猞猁、水獭以及中华秋沙鸭、鸳鸯、金雕、黑琴鸡、榛鸡等。
还有脊椎动物中的多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
针叶林景观带分布在海拔1100-1800 米之间。
地形为倾斜玄武岩高原,气候冬寒夏凉,土壤主要为山地棕色泰加林土。
植被以针叶林为主,种类较针阔混交林贫乏,针叶树占绝对优势,以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
除针叶树之外,伴生有槭树、花楸等阔叶树,但林下灌木、草本种类较针阔混交林带明显减少。
树冠郁闭度很大,林下阴暗潮湿,苔鲜类发达,厚度可达10厘米以上。
本带动物种类大为减少,除部分鸟类、兽类和两栖类中的极北鲵外,鱼类很少出现,爬行类也只有极北蝰和腹蛇。
长⽩⼭野⽣植物垂直分布特点2019-08-07摘要: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有很多世界罕有的野⽣植物资源。
本⽂主要分析了长⽩⼭各垂直地带主要植物种类及分布特点,以明确各种类、群落之间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关键词:长⽩⼭;野⽣植物;垂直分布;探讨基⾦项⽬:“⼗⼆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2012BAD22B0401)中图分类号: Q948 ⽂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6.049长⽩⼭在《⼭海经》中以不咸⼭命名,是东北第⼀⾼⼭。
长⽩⼭脉从西南向东北⾛向,长度达上千公⾥。
长⽩⼭⾃然环境⽐较复杂,⽣态系统⽐较完整,⼭上⽓候变化多样,野⽣植物种类丰富。
长⽩⼭海拔⾼度约2700⽶,垂直依次分布着阔叶林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和针叶林带。
本⽂主要介绍这些地带野⽣植物分布特点,总结分布规律。
1长⽩⼭⾃然环境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在中国和朝鲜交界处,是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主要发源地。
长⽩⼭海拔差异⾮常明显,整个⼭脉从上到下环境差异梯度显著,⾃然野⽣植物多样,随着海拔的增加,植被明显呈垂直分布。
历史上长⽩⼭多次经历⽕⼭爆发,但并没有对长⽩⼭的植被造成影响,长⽩⼭野⽣植被物种⾮常丰富。
2长⽩⼭野⽣植被垂直分布情况长⽩⼭野⽣植被分布以海拔为分界,可分为5个地带。
在海拔500~800⽶地带,温度在3℃左右,这⼀地带⼟壤为棕⾊森林⼟壤,年降⽔量⼤概700毫⽶左右,属于分布着含有针叶树在内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在海拔800~1100⽶地带,温度在2℃左右,这⼀地带⼟壤为暗棕⾊森林⼟壤,全年⽆霜期为130天,属于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在海拔1100~1800⽶地带,温度在2℃以下,这⼀地带属于⾼峰区的斜缓地带,长⽩⼭经常被云雾所笼罩,属于寒温针叶林带。
在海拔1800⽶以上地区,由于地势⽐较陡峭,地表主要为各种⽕⼭喷发物组成。
在海拔1800~2000⽶地带,是由缓坡向⼭顶过度地带,属于寒温针叶矮曲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