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7.42 MB
- 文档页数:255
不动产登记应知应会知识《说说不动产登记那些事儿》嘿,各位朋友!今天咱来唠唠这“不动产登记应知应会知识”。
咱就说这可不是啥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和咱老百姓的生活那可是息息相关呢!你想想,房子那可是咱的大宝贝啊,咱辛辛苦苦攒钱买的,那不得好好登记一下,确定这就是咱的地盘!这不动产登记啊,就像是给咱的房子领了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有了它,咱心里才踏实,睡得才安稳呀!你要说这登记麻烦不?其实也没那么麻烦啦!就好比去给咱心爱的物件上个户口,按部就班地来呗。
先准备好那些该准备的资料,什么房产证啦、身份证啦,然后按照流程一步步走。
虽然可能得跑几趟,但一想到这是给自己的房子上保险,也就不觉得累啦!还有啊,可别小瞧了这不动产登记的作用。
万一以后有啥纠纷,或者要买卖房子,这登记可就是咱有力的证据呀!就像咱手里的王牌,一亮出来,啥都好说。
而且登记了之后,咱这房子的价值也能更好地体现呢。
说到这,我想起有个朋友,之前买房的时候就没太在意登记的事儿。
结果后来出了点小麻烦,差点惹上官司。
还好最后问题解决了,但他可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对不动产登记那叫一个重视,每次跟我们聊天都要唠叨几句,提醒我们可别马虎。
其实我觉得吧,这不动产登记不仅是个法律程序,更是对咱们生活的一种保障。
咱对待它,就该像对待自己珍贵的东西一样,认真、仔细。
虽然过程可能有点繁琐,但想想以后的安心,这点麻烦算啥呢?所以啊,大家可别把这不动产登记不当回事儿。
该登记就登记,该了解的知识就好好了解。
这样咱的房子才能稳稳地待在咱名下,咱的生活也才能更加有滋有味呀!别等到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那时候可就晚咯!咱要做个精明的主人,把这不动产登记的事儿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哈哈,大家一起加油吧!。
不动产登记行政行为及司法审查王达一、概述1、不动产登记系行政确认行为兼有登记对抗(物权法第十五条)与登记生效双重主义(物权法第十条)2、信赖保护原则(1)执政的宝贵资源(2)深圳案例(3)撤销初始登记是解决钉子户的制胜法宝,同时体现该原则3、首次登记(1)首次登记的要件及创新(2)沧州案例(3)比例原则与小产权房区分处理4、转移登记(1)单方申请与双方申请(2)邯郸案例——假公证书(3)郑州2个案例——假法院调解书5、注销抵押与撤销登记——柳州案例6、更正登记——武川案例7、异议登记——房山案例8、预告登记(1)所有权转移预告登记——上海案例(2)期房抵押权预告登记9、注销登记——郑州金水区案例10、不动产登记的三要素:主体、客体、法律关系(1)主体一致原则(2)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3)夫妻隐形共有——苏州案例(4)三种委托(5)公证信息不共享的立法缺失11、隐性共有与显性共有12、基于申请的行为(1)双方申请(2)单方申请13、申请的三种委托14、职权行为15、司法行为类型及导致物权变动门头沟案例16、司法行为对首次登记干预的限制北海案例17、利害关系人(1)查询登记簿(2)申请异议登记(3)提起行政诉讼18、审查的标准19、行政赔偿类型20、渎职犯罪二、不动产权利类型1、国有土地使用权2、集体土地所有权3、宅基地使用权4、集体土地使用权5、土地承包经营权6、国有林地使用权登记7、国有农用地的使用权登记8、海域使用权登记房屋所有权9、抵押权10、地役权三、不动产登记类型1、首次登记2、变更登记3、转移登记4、预告登记5、异议登记6、更正登记7、注销登记8、抵押登记9、撤销登记10、查封登记四、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解读第一章总则(立法目的)第一条为规范不动产登记行为,细化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方便人民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不动产登记知识课堂一、不动产登记概述不动产登记是指将不动产物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的事实记载于国家专门设立的不动产登记簿或相关不动产登记机构的行为。
通过不动产登记,国家可以确认不动产物权的归属和变动,维护不动产交易的秩序和安全。
二、登记程序与要求1. 登记申请: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向不动产登记机构提出登记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2. 审核:不动产登记机构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包括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3. 公告:对于某些特定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如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需要进行公告。
4. 登记簿记载:审核通过后,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事实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上。
5. 颁发证书:对于需要颁发证书的不动产物权,如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等,由不动产登记机构颁发。
三、登记种类与内容1. 初始登记:对新建的不动产进行初始确认,确定不动产物权的归属。
2. 变更登记:对已经存在的不动产物权进行变更,如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屋所有权的买卖等。
3. 注销登记:对已经不存在的不动产物权进行注销,如房屋被拆除、土地使用权到期等。
4. 其他登记:包括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等。
四、登记资料与档案管理1. 不动产登记资料由不动产登记机构统一管理和保管,包括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权属证书等。
2. 不动产登记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应当遵循合法、完整、安全、有效的原则,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可用性。
3. 不动产登记档案的保管期限应当根据档案的重要程度和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50年。
4. 不动产登记档案的利用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泄露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
五、登记权利与义务1. 不动产权利人享有不动产物权,并依法享有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权利。
2. 不动产权利人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不动产物权登记,并保证所提交的资料真实、合法、完整。
3. 不动产登记机构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守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
不动产登记代理人讲义一、引言不动产登记代理人是指由不动产权利人委托或者依法指派,代为办理不动产登记事务的专业代理人员。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不动产登记代理人承担的角色和职责也日益重要。
为了确保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规范、高效进行,不动产登记代理人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
二、职责和义务1.代理人应当具备熟悉不动产登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能力,能够准确理解不动产权属关系和登记程序,为委托人提供咨询和指导。
2.代理人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担任不动产登记业务的代表,代表委托人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
3.代理人应当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为其争取利益、解决问题。
4.代理人应当保守不动产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确保代理事项的保密性。
5.代理人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诚实守信、勤勉尽责,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三、技巧和要求1.代理人应当善于与相关部门、业务人员进行沟通协调,确保资料准备齐全、符合要求。
2.代理人应当熟悉办理不动产登记所需要的各类表格和证明文件,确保填写和备齐正确。
3.代理人应当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处理突发情况和复杂登记案件。
4.代理人应当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能够预判和避免可能出现的纠纷和法律风险。
5.代理人应当不断学习和更新登记业务的相关知识,与时俱进,提升专业水平。
四、总结作为不动产登记代理人,应当充分了解不动产登记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熟悉办理登记所需的文件和程序,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
代理人应当履行好职责和义务,善于沟通协调,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水平,为委托人提供高质量的代理服务。
同时,代理人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登记工作的规范和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