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 一般应用题(三)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6
应用题(一)基础卷1、菜市场运来1520千克蔬菜,分别装在24个大筐和40个小筐中,已知两个大筐装的是蔬菜和3个小筐一样多。
每个大筐和每个小筐分别能装多少千克?2、一瓶油,连瓶重46千克,把油加到原来的3倍,连瓶重86千克。
原来瓶中有油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3、一筐鲜鱼,连筐共重120千克,先卖出鲜鱼的一半,再卖出余下的一般,剩下的鱼连筐共重39千克。
原来筐里有鱼多少千克?4、有8盒糖果,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00克,那么8盒剩下的糖果正好等于原来的4盒的重量。
原来每盒糖果有多少克?5、某超市有5筐大米,如果从每个筐重取出60千克,那么5个筐里剩下的大米正好是原来的3筐。
原来每个筐里装多少千克大米?6、有6筐梨,每筐梨的个数相等。
如果从每筐重取出30个,那么6筐梨剩下的个数的总和比原来的2筐梨多24个,原来每筐有多少个?提高卷1、做一批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80个,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0个,结果提前1天完成任务。
原计划要生产多少个玩具?2、丽丽写毛笔字,计划每天写15个,实际每天多写5个,结果提前2天完成任务。
丽丽共要写多少个毛笔字?3、甲、乙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
甲队每天修18米,乙队每天比甲队少修6米,结果甲队修完路的一半后8天乙队才修完另一半。
这条路共长多少米?4、有两袋大米,第一袋有100千克,第二袋有76千克。
从第一袋中取出几千克放入第二袋,才能使两袋大米的重量相等?5、兄弟俩各有书若干本,哥哥有60本,弟弟有36本,每天哥哥送给弟弟2本书,多少天后兄弟俩的书就一样多?6、小红、军军、小桦分别有44、16、51块巧克力,小红和小桦分别给军军多少块巧克力,他们三人才一样多?应用题(二)基础卷1、某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26米,12天修完,实际修路时先按计划修了3天,后来每天比计划多修13米,又修了几天才完成任务?2、师徒俩同时开始加工288个玩具,师傅每天加工36个,完成任务时,徒弟还加工4天才能完成现在任务。
第9讲一般应用题(三)一、知识要点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出答案。
二、精讲精练【例题1】甲、乙两工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700个。
由于改进技术,甲每天多生产100个,乙的日产量提高了1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1020个。
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练习1:1.工厂里有2个锅炉,原来每月烧煤5.6吨。
进行技术改造后,1号锅炉每月节约1吨煤,2号锅炉每月烧煤量减少了一半,现在每月共烧煤3.5吨。
原来两个锅炉每月各烧煤多少吨?2.甲、乙两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80个。
由于更换了机器,甲每天多做40个,乙每天生产的是原来的4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零件300个。
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例题2】把一根竹竿插入水底,竹竿湿了40厘米,然后将竹竿倒转过来插入水底,这时,竹竿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长13厘米。
求竹竿的长。
练习2:1.有一根铁丝,截去一半多10厘米,剩下的部分正好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框架。
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厘米?2.有一根竹竿,两头各截去20厘米,剩下部分的长度比截去的4倍少10厘米。
这根竹竿原来长多少厘米?【例题3】将一根电线截成15段。
一部分每段长8米,另一部分每段长5米。
长8米的总长度比长5米的总长度多3米。
这根铁丝全长多少米?练习3:1.某人过一个小山坡共用了20分钟,他上坡每分钟走80米,下坡每分钟走102米。
上坡路比下坡路少220米。
这段小坡路全长多少米?2.食堂里买来15袋大米和面粉,每袋大米25千克,每袋面粉10千克。
已知买回的大米比面粉多165千克,求买回大米、面粉各多少千克?【例题4】甲、乙两名工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先花去2.5小时改装机器,因此前4小时甲比乙少做400个零件。
【导语】应⽤题是⼩学⽣们常常接触的数学题型,在做应⽤题的时候学⽣要按照⽼师所传授的知识耐⼼的分析,不同类型的应⽤题有着不⼀样的难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练习!希望能帮助到⼤家!⼩学五年级数学应⽤题100道及答案(⼀) 1、⼀堂数学课上,学⽣动⼿操作⽤了1/5⼩时,⽼师讲课⽤了3/10⼩时,其余的时间学⽣独⽴做作业,学⽣独⽴做作业⽤了多少时间? 把1堂课看做单位1,1-5分之1=5分之4,5分之4-10分之3=10分之8-10分之3=2分之1,答:2分之1学⽣写作业。
2、甲⼄两⼈按不同的天数轮流值⽇,甲四天⼀次,⼄六天⼀次,3⽉12⽇他们共同值⽇。
问下⼀次同时值⽇是⼏⽉⼏⽇? 4×6÷2=12天,12+12=24天,答:在3⽉24⽇他们共同值⽇。
3、⽤两种花,⽉季花54枝,百合花36枝,将他们配成花束,要求每种花在每束中同样多,最多可以配成多少束花?每束花中⽉季与百合各⽅多少只? 54÷18=3枝,36÷18=2枝答:最多可以配成18束花,束花中⽉季3枝,百合2枝。
4、有⼀列数,1,1,2,3,5,8,13,21,34····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他前⾯2个数的和,那么在前2008个数中有多少个奇数? 2008÷3=669组,669×2+1=1338+1=1339个,答:前2008个数中有1339个奇数。
5、进化⼩学有男教师9⼈,⽐⼥教师少45⼈,⼥教师占教师总数的⼏分之⼏? 9+45=54(⼈),45÷54=83.3% 6、⼩明看了⼀本12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2/5,还剩下⼏分之⼏没有看? 1-2\5=3\5 7、1/7化成⼩数后,⼩数点第100位数字是⼏? 1\7=0.142857142857......第100位是8。
(14285是循环⼩数) 8、在两只同样的玻璃杯中各放⼊⽩糖10千克,然后再甲杯中放100克开⽔,⼄中放90克开⽔,哪⼀杯的糖⽔最甜?您能⽤学过的知识解释吗? 甲:100-10=90(千克),⼄:90-10=80(千克)(⽔越少糖越浓、所以⼄的糖⽔甜)⼩学五年级数学应⽤题100道及答案(⼆) 1、⼤卡车每⼩时⾏50千⽶,⼩汽车每⼩时⾏60千⽶,它们从相距660千⽶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经过⼏⼩时两车相遇? 2、两个⼯程队合铺⼀条长6600⽶的地下管道,甲队从东往西每天铺150⽶,⼄队从西往东每天铺的是甲的1.2倍,经过⼏天可以铺完? 3、甲、⼄两地相距350千⽶。
第9讲一般应用题(三)一、知识要点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出答案。
二、精讲精练【例题1】甲、乙两工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700个。
由于改进技术,甲每天多生产100个,乙的日产量提高了1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1020个。
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练习1:1.工厂里有2个锅炉,原来每月烧煤5.6吨。
进行技术改造后,1号锅炉每月节约1吨煤,2号锅炉每月烧煤量减少了一半,现在每月共烧煤3.5吨。
原来两个锅炉每月各烧煤多少吨?2.甲、乙两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80个。
由于更换了机器,甲每天多做40个,乙每天生产的是原来的4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零件300个。
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例题2】把一根竹竿插入水底,竹竿湿了40厘米,然后将竹竿倒转过来插入水底,这时,竹竿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长13厘米。
求竹竿的长。
练习2:1.有一根铁丝,截去一半多10厘米,剩下的部分正好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框架。
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厘米?2.有一根竹竿,两头各截去20厘米,剩下部分的长度比截去的4倍少10厘米。
这根竹竿原来长多少厘米?【例题3】将一根电线截成15段。
一部分每段长8米,另一部分每段长5米。
长8米的总长度比长5米的总长度多3米。
这根铁丝全长多少米?练习3:1.某人过一个小山坡共用了20分钟,他上坡每分钟走80米,下坡每分钟走102米。
上坡路比下坡路少220米。
这段小坡路全长多少米?2.食堂里买来15袋大米和面粉,每袋大米25千克,每袋面粉10千克。
已知买回的大米比面粉多165千克,求买回大米、面粉各多少千克?【例题4】甲、乙两名工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先花去2.5小时改装机器,因此前4小时甲比乙少做400个零件。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应用题一、小数除法应用题。
1. 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150千米。
照这样计算,行驶450千米路程需要多少小时?- 解析:首先根据速度 = 路程÷时间,求出汽车的速度,即150÷2.5 = 60(千米/小时)。
然后再根据时间 = 路程÷速度,求出行驶450千米需要的时间为450÷60 = 7.5(小时)。
2. 5台织布机4.5小时织布108米,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解析:先求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的米数,108÷4.5 = 24(米),再求1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的米数,24÷5 = 4.8(米)。
3. 一个小数,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来增加了69.84,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 解析: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设原来的小数为x,则移动小数点后的数为10x。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10x - x=69.84,即9x = 69.84,解得x = 7.76。
4. 有一批货物重37.5吨,一辆货车载重5吨,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 解析:根据次数 = 货物总重量÷货车载重量,37.5÷5 = 7.5次。
但是运输次数必须为整数,所以需要向上取整,即至少要运8次。
5. 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解析:根据件数 = 布料总米数÷每件上衣所需布料米数,42÷2.5 = 16.8件。
由于衣服件数为整数,所以只能做16件。
二、循环小数应用题。
6. 一个循环小数是0.35147,这个循环小数小数点后第20位上的数字是几?- 解析:该循环小数不是纯循环小数,要先确定循环节。
这里没有明确给出循环节,我们假设它是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为35147,5个数字一循环。
20÷5 = 4,刚好整除,所以第20位上的数字是循环节的最后一个数字7。
欢迎阅读第7周一般应用题(一)专题简析:一般复合应用题往往是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有的已知条件是间接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叙述的方式和顺序也比较多样。
因此,一般应用题没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可循。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
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综合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分析法)。
在实际解时,可以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例1 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
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
原来每班多少人?4(人)。
练习1原来32这3例2分析加工288(天),练习1前221203工100例3 天后,分析6个,20天一共多加工6×20=120(个)。
这120个零件相当于乙25-20=5(天)加工的个数,乙每天加工120÷(25-20)=24(个)。
乙一共加工了24×25=600(个),甲一共加工了600×2=1200(个)练习三1,甲、乙二人加工一批帽子,甲每天比乙多加工10个。
途中乙因事休息了5天,20天后,甲加工的帽子正好是乙加工的2倍,这时两人各加工帽子多少个?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20千米。
途中乙因修车用了2小时,6小时后甲车到达两地中点,而乙车才行了甲车所行路程的一半。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甲、乙两人承包一项工程,共得工资1120元。
已知甲工作了10天,乙工作了12天,且甲5天的工资和乙4天的工资同样多。
求甲、乙每天各分得工资多少元?例4 服装厂要加工一批上衣,原计划20天完成任务。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照这样做了15天,就超过原计划件数350件。
原计划加工上衣多少件?分析由于每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15天就比原计划的15天多加工60×15=900(件),这时已超过计划件数350件,900件中去掉这350件,剩下的件数就是原计划(20-15)天中的工作量。
1.五年级奥数分数应用题(三)教师版2.准确找到量所对应的率,利用量÷对应率=单位“1”解题3.抓住不变量,统一单位“1”一、知识点概述:分数应用题是研究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一方面它是在整数应用题上的延续和深化,另一方面,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在解这类问题时,分析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找出“量”与“率”之间的对应是解题的关键.关键:分数应用题经常要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我们往往把其中的一个量看作是标准量.也称为:单位“1”,进行对比分析。
在几个量中,关键也是要找准单位“1”和对应的百分率,以及对应量三者的关系 例如:(1)a 是b 的几分之几,就把数b 看作单位“1”.(2)甲比乙多18,乙比甲少几分之几?方法一:可设乙为单位“1”,则甲为19188+=,因此乙比甲少191889÷=.方法二:可设乙为8份,则甲为9份,因此乙比甲少1199÷=.二、怎样找准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 (一)、部分数和总数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
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几分之几?——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解答题关键: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两种数量比较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
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有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
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解题关键: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知识点拨教学目标分数应用题(三)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
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谁就是单位“!”。
一般应用题一般应用题可以分为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
简单应用题通常指经过一步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则通常指经过两步,或者两步以上的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
复合应用题又可以分为典型应用题和非典型应用题。
一般简单应用题可以根据它的运算方法分为加法应用题、减法应用题、乘法应用题和除法应用题四种类型。
一、简单应用题(一)用加法解答的应用题1.求两个数的和例小云画了8朵花,小明画了4朵花,他们一共画了多少朵花?分析:要求一共画了多少朵花,就是把小云画的8朵花和小明画的4朵花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用线段图表示为:解:8+4=12(朵) 答:一共画了12朵花。
这个例题是已知两个部分数,求总数。
数量关系式是:部分数+部分数=总数习题1.1I..一班有10个三好生,二班有12个三好生,两个班有多少个三好生?2小英做了8道数学题,小华做的和她同样多,她们共做了多少道数学题?3.河边上有一些鸭子,游到河里5只,河边上还剩7只,这群鸭子是多少只?4一班有4根绳子,二班有5根,三班绳子的根数是一、二班的总和三班有多少根绳子?5.注射室里,一个医生正在给9个小朋友打预防针注射室里有几个人?6.图书馆有90本书,第一次借出去35本,第二次借出的和第一次同样多,两次共借出多少本?7.小动物排队,在狗的前面有4只动物,后面有6只动物,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例小华种了8棵树,小明比小华多种3棵,小明种了多少棵?分析:知道了小华种8棵,又知道小明比小华多种3棵,求小明种了多少棵?也就是求比8多3的数是多少,所以用加法计算。
用线段图表示为:解:8+3=11(棵) 答:小明种了11棵这个例题中是已知两数之差和其中较小的数,求较大的数。
数量关系式是: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习题1.21、图书馆有连环画78本,故事书比连环画多20本,故事书有多少本?2、体育室的篮球比排球多5个,排球有21个,篮球有多少个?3、红红做了10朵花比桃桃少做7朵,桃桃做了多少朵花?4、王梅家上个月烧煤200千克,比这个月节约了50千克,这个月烧煤多少千克?5、.平平写了9篇大字,再写3篇就和冬冬同样多了,冬冬写了多少篇大字?6.妈妈买了一些桔子和10个香蕉,吃了6个桔子后,剩下的桔子和香蕉同样多,妈妈买了多少个桔子?(二)用减法解答的应用题1.求剩余例:爸爸买来11个桃子,吃了6个,还剩几个?分析:求还剩多少个,就是从爸爸买来的11个桃子里去掉吃去的6个.,所以用减法计算。
五年级解方程应用题(一)1、大地小学今年招收1年级新生150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5倍。
一年级男、女学生各有多少人?2、一块地种鱼米可收入2500元,比种土豆收入的3倍还多100元。
这块地种土豆可收入多少元?3、五(2)班同学到工地去搬砖,共搬砖1100块。
男同学有20人,每人搬砖25块。
女同学有30人,每人搬砖多少块?4、客车和货车从相距60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
客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货车每小时形势多少千米?(用两种方程解)5、用120cm长的铝合金做两个长方形的镜框,要求每个镜框的长是18cm,那么宽应该是多少cm?6、食堂买了8千克黄瓜,付出15元,找回1.4元,每千克黄瓜是多少钱?7、水果店运来15筐桔子和12筐苹果,一共重600千克。
每筐桔子重2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8、工程队修一条600米的公路,修了8天后还剩下120米没修完。
平均每天修多少米?9、录音机厂上月计划组装录音机5800台,实际工作20天就超过计划440台,实际平均每天组装多少台?10、哥哥有55本科技书和一些故事书,科技书的本数比故事书的3倍还少14本。
哥哥有故事书多少本?五年级解方程应用题(二)1、某工厂共有职工800人,其中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人数的2倍少40人,这个工厂的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2、胜利小学进行数学竞赛,分两步进行,初试及格人数比不及格人数的3倍多14人,复试及格人数增加了33人,正好是不及格人数的5倍,有多少学生参加了竞赛?3、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一列快车从天津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4、一列火车从天津开出,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5商店运来500千克水果,其中有8筐苹果,剩下的是梨,梨有30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6、张老师到商店里买3副乒乓球拍,付出90元,找回1.8元。
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一般复合应用题专项练习(解析版)1.工程队抢修一条公路,前3天抢修了227.5米,后4天平均每天修154.7米。
这个抢修队平均每天抢修多少米公路?(得数保留整数)【答案】121米【分析】根据题意,前3天抢修了227.5米,后4天平均每天修154.7米,先用后4天平均每天修路的长度乘4,求出后4天一共修路的长度,再加上前3天修路的长度,即是(3+4)天一共修路的总长度;根据除法的意义,用修路的总长度除以(3+4)天,即可求出平均每天修路的长度;计算结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
【详解】(227.5+154.7×4)÷(3+4)=(227.5+618.8)÷7=846.3÷7≈121(米)答:这个抢修队平均每天抢修121米公路。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乘除法的应用,求出7天修路的总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2.一个玩具厂做一个毛绒兔原来需要4.5元的材料。
后来改进了制作方法,每个只需要3.6元的材料。
原来准备做400个毛绒兔的材料,现在可以做多少个?【答案】500个【分析】由题意可知,先用4.5乘400求出准备做毛绒兔的材料,然后用做毛绒兔的材料除以改进了制作方法后每个玩具需要用的材料即可求解。
【详解】400×4.5÷3.6=1800÷3.6=500(个)答:现在可以做500个。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乘除法,求出原来准备做毛绒兔需要的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3.A,B两个超市销售的同一种矿泉水的情况如下图:(1)在A超市买一箱矿泉水,平均每瓶矿泉水多少元?(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按零售价买20瓶矿泉水,在A超市买比在B超市买便宜多少钱?【答案】(1)1.4元;(2)2元【分析】(1)在A超市买一箱矿泉水,根据总价÷数量=单价,用34元除以24瓶,即可求出平均每瓶矿泉水多少元。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4大类01一般应用题一般应用题没有固定的结构,也没有解题规律可循,完全要依赖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线索。
● 要点: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从条件入手分析时,要随时注意题目的问题从问题入手分析时,要随时注意题目的已知条件。
● 例题如下:某五金厂一车间要生产11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130个。
剩下的如果平均每天生产150个,还需几天完成?● 思路分析:已知“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130个”,就可以求出已经生产的个数。
已知“要生产1100个机器零件”和已经生产的个数,已知“剩下的平均每天生产150个”,就可以求出还需几天完成。
02典型应用题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中,有的题目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因而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这样的应用题通常称为典型应用题。
(一)求平均数应用题● 解答求平均数问题的规律是:总数量÷对应总份数=平均数注:在这类应用题中,我们要抓住的是对应,可根据总数量来划分成不同的子数量,再一一地根据子数量找出各自的份数,最终得出对应关系。
● 例题如下:一台碾米机,上午4小时碾米1360千克,下午3小时碾米1096千克,这天平均每小时碾米约多少千克?● 思路分析:要求这天平均每小时碾米约多少千克,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这一天总共碾了多少米?(一天包括上午、下午)。
2、这一天总共工作了多少小时?(上午的4小时,下午的3小时)。
3、这一天的总数量是多少?这一天的总份数是多少?(从而找出了对应关系,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二) 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的题目结构是:题目的前部分是已知条件,是一组相关联的量;题目的后半部分是问题,也是一组相关联的量,其中有一个量是未知的。
● 解题规律先求出单一的量,然后再根据问题,或求单一量的几倍是多少,或求有几个单一量。
● 例题如下:6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300亩,照这样计数,8台拖拉机7小时可耕地多少亩?● 思路分析:先求出单一量,即1台拖拉机1小时耕地的亩数,再求8台拖拉机7小时耕地的亩数。
第9讲一般应用题(三)一、知识要点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出答案。
二、精讲精练【例题1】甲、乙两工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700个。
由于改进技术,甲每天多生产100个,乙的日产量提高了1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1020个。
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思路导航】二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020-700=320(个)。
这320个零件中,有100个是甲多生产的,那么320-100=220(个)就是乙日产量的1倍,即乙原来的日产量,甲原来每天生产700-220=480(个)。
练习1:1.工厂里有2个锅炉,原来每月烧煤5.6吨。
进行技术改造后,1号锅炉每月节约1吨煤,2号锅炉每月烧煤量减少了一半,现在每月共烧煤3.5吨。
原来两个锅炉每月各烧煤多少吨?2.甲、乙两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80个。
由于更换了机器,甲每天多做40个,乙每天生产的是原来的4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零件300个。
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3.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原计划两队每天共挖100米,实际甲队因有人请假,每天比计划少挖15米,而乙队由于增加了人,每天挖的是原计划的2倍,这样两队每天一共挖了150米。
求两队原计划每天各挖多少米?【答案】1.1号炉原来每月烧煤3.4吨,2号炉每月烧煤2.2吨2.甲原计划每天生产20个,乙原计划每天生产60个3.甲队原计划每天挖35米,乙队原计划每天挖60米【例题2】把一根竹竿插入水底,竹竿湿了40厘米,然后将竹竿倒转过来插入水底,这时,竹竿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长13厘米。
求竹竿的长。
【思路导航】因为竹竿先插了一次,湿了40厘米,倒转过来再插一次又湿了40厘米,所以湿了的部分是40×2=80(厘米)。
第9讲一般应用题(三)
一、知识要点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
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出答案。
二、精讲精练
【例题1】甲、乙两工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700个。
由于改进技术,甲每天多生产100个,乙的日产量提高了1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1020个。
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练习1:
1.工厂里有2个锅炉,原来每月烧煤5.6吨。
进行技术改造后,1号锅炉每月节约1吨煤,2号锅炉每月烧煤量减少了一半,现在每月共烧煤3.5吨。
原来两个锅炉每月各烧煤多少吨?
2.甲、乙两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80个。
由于更换了机器,甲每天多做40个,乙每天生产的是原来的4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零件300个。
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例题2】把一根竹竿插入水底,竹竿湿了40厘米,然后将竹竿倒转过来插入水底,这时,竹竿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长13厘米。
求竹竿的长。
练习2:
1.有一根铁丝,截去一半多10厘米,剩下的部分正好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框架。
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厘米?
2.有一根竹竿,两头各截去20厘米,剩下部分的长度比截去的4倍少10厘米。
这根竹竿原来长多少厘米?
【例题3】将一根电线截成15段。
一部分每段长8米,另一部分每段长5米。
长8米的总长度比长5米的总长度多3米。
这根铁丝全长多少米?
练习3:
1.某人过一个小山坡共用了20分钟,他上坡每分钟走80米,下坡每分钟走102米。
上坡路比下坡路少220米。
这段小坡路全长多少米?
2.食堂里买来15袋大米和面粉,每袋大米25千克,每袋面粉10千克。
已知买回的大米比面粉多165千克,求买回大米、面粉各多少千克?
【例题4】甲、乙两名工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先花去2.5小时改装机器,因此前4小时甲比乙少做400个零件。
又同时加工4小时后,甲总共加工的零件反而比乙多4200个。
甲、乙每小时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练习4:
1.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去B地,前3小时,甲因修车1小时,因此乙邻先于甲4千米。
又经过3小时,甲反而领先了乙17千米。
求二人的速度。
2.师徒二人生产同一种零件,徒弟比师傅早2小时开工,当师傅生产了2小时后,发现自己比徒弟少做20个零件。
二人又生产了2小时,师傅反而比徒弟多生产了10个。
师傅每小时生产多少个零件?
【例题5】加工一批零件,单给甲加工需10小时,单给乙加工需8小时。
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做3个零件,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练习5:
1.快、慢两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行完全程快车只用了4小时,而慢车用了6.5小时。
已知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25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妈妈去买水果,她所带的钱正好能买18千克苹果或25千克的梨。
已知每千克梨比每千克苹果便宜0.7元,妈妈一共带了多少钱?
三、课后作业
1.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原计划两队每天共挖100米,实际甲队因有人请假,每天比计划少挖15米,而乙队由于增加了人,每天挖的是原计划的2倍,这样两队每天一共挖了150米。
求两队原计划每天各挖多少米?
2.两根电线一样长,第一根剪去80米,第二根剪去320米,剩下部分第一根是第二根长度的4倍。
两根电线原来各长多少米?
3.老师买回两种笔共16支奖给三好学生,其中铅笔每支0.4元,圆珠笔每支1.2元,买圆珠笔比买铅笔共多用了1.6元。
求买这些笔共用去多少钱?
4.甲每小时生产12个零件,乙每小时生产8个零件。
一次,二人同时生产同样多的零件,结果甲比乙提前5小时完成了任务。
问:甲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5.师徒二人加工零件,已知师傅6小时加工的零件和徒弟8小时加工的零件相等。
如果师傅每小时比徒弟多加工3个零件,那么,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