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食物链
- 格式:docx
- 大小:21.75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科学上册《食物链和食物系统》教
案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络的概念;
2.理解食物链中各个生物之间的关系;
3.了解食物链的作用及其不可或缺性;
4.了解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
1.食物链和食物网络的概念;
2.食物链中各个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食物链的作用及其不可或缺性;
2.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生态环境图片或讲述一则富有启示性的故事,引出新课。
2.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片或模型,向学生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络的概念。
3.展示视频
教师通过展示探究性研究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认知。
4.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食物链中各个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的作用及其不可或缺性。
5.巩固研究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作业等形式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或者在学校附近进行野外考察,进一步了解和探究生态环境。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
2.作业评价。
六、教学后记
本节课是生态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教师需要掌握相关知识,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更好地掌握食物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1.2 图中的动物有蝉、螳螂和黄雀;植物有树。
老师想到的成语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家想到了吗?同学们仔细看图,蝉在干什么?1.3 是的,蝉在吸食树汁。
蝉和树之间存在着一种食物关系,那就是吃与被吃。
你知道如何表示这种关系吗?1.4 科学上规定,箭头的一端指向吃食物的生物,另一端指向被吃的生物。
我们可以这样表示:树→蝉请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中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尝试着用→表示出它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1.5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树汁被蝉吸食了,蝉被螳螂吃了,螳螂被黄雀吃了。
我们可以用箭头这样表示:树蝉螳螂黄雀2.探索新知 1.6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串起来后很像一条链子吧!自然界的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树蝉螳螂小鸟在食物链中,从食物关系的角度来说,大家认为哪一种生物与众不同?一条食物链都是从哪种生物开始的?1.7 我们发现,与众不同的是树,其他三种都是动物,而且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
我们把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比如:树。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比如:蝉、螳螂、黄雀。
1.8 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到玫瑰花丛中,用箭头将里面的生物连起来,写下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并指出生产者和消费者。
1.9 你们的答案与老师的一致吗?玫瑰蚜虫瓢虫小鸟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1.10 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有很多,取食关系很复杂,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食物链,同学们知道书写食物链有什么要求吗?树蝉螳螂黄雀玫瑰蚜虫瓢虫小鸟书写食物链要求:1.通常都是由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终止;2.箭头指向捕食者;3.最少有3环以上。
1.11 请同学们按照食物链的书写要求,根据下面的材料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并指出生产者和消费者。
有一个地方田鼠成灾,粮食大量减产,人们想尽了办法就是灭不了这些田鼠,后来他们从外地引来了蛇和猫头鹰,没费多大力气,这些田鼠就被消灭了,粮食恢复了原来的产量。
5.《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节《食物链和食物网》。
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谁被谁吃。
要求学生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说说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引出科学概念“食物链”,然后通过对食物链的分析,引出概念“生产者”和“消费者”。
第二部分:田野里的食物网。
在学生对食物链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图文,让学生找出田野中存在的多条食物链。
然后通过对这些纵横交错的食物链的分析,得出新的概念“食物网”,以此来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彼此复杂的食物关系。
【学情分析】本节课依据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能正确书写食物链,学会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食物链被破坏带来的影响,珍爱生命,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会写简单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1)理解食物网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2)能书写完整的食物网。
教学过程Yi \初步了解食物链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这儿就有两个谜语呢,有兴趣试试吗?好,一起来看大屏幕。
【出示谜语: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然后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名称)】结合学生回答,揭示谜底:草莓杨梅。
学生解释的同时,教师板书:草→羊→狼谈话:在科学上呢,我们是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被谁吃箭头就指向谁。
顺口溜“食物进了谁的嘴就把箭头指向谁”,方便学生记忆和书写。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1.预习课本中提到的生物种类的生活习性、食物来源
【评价反馈】
1.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发言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主要内容】
教师把本节课相关的知识按照难易程度把题目由易到难划分成三个等级:三级科学达人、二级科学达人、一级科学达人。
1、三级科学达人闯关题目: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食物链通常是从()开始,到()结束的。
2、二级科学达人闯关题目:
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狐狸、鹰、兔子、鼠、草,它们构成了食物网,请回答。
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草→鼠→兔子→鹰
草←兔子←鹰
草→兔子→鹰
3、三级科学达人闯关题目:
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草、兔子、蛇、老鼠、梅花鹿、狮子、老鹰,它们构成了一个食物网,请写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食物链。
【评价反馈】
1.学生完成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换批改。
给3分钟时间小组之间讨论找出正确的答案,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纠错,然后按照学生完成情况贴上相应的达人勋章。
2.通过本次测评的目的一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的了解,布置适合学生能力的作业,二是学生通过测试知道自己的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章节测试题1.【答题】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
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答案】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分析】本题考查食物链的概念。
【解答】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2.【答题】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凶猛的()终止。
【答案】绿色植物肉食性动物【分析】本题考查食物链的开始和终止。
【解答】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终止。
3.【答题】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生产者是()。
【答案】2 水稻【分析】本题考查食物链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解答】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老鼠和蛇是消费者,水稻是生产者。
4.【答题】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答案】食物网【分析】本题考查食物网的概念。
【解答】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答题】小明写了一条食物链:鹰→麻雀→小麦。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食物链的箭头方向。
【解答】正确的食物链应该是:小麦→麻雀→鹰。
6.【答题】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如兔、鼠等。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消费者的概念。
【解答】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不只是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7.【答题】“毛虫被小鸟吃”是一条食物链。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食物链的开始。
【解答】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毛虫和小鸟都不属于植物。
8.【答题】凤仙花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消费者的概念。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五年级科学生物单元第五节《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本课教学中,如何在学生中建立食物链、食物网这些概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建立食物链、食物网概念的基础在于,生物之间的存在的食物关系即“谁吃谁,谁被谁吃”。
明确了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于连接食物链并形成食物网至关重要。
通过教学活动明确在完整的食物链中都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
同时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概念。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寻找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会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掌握食物链中规律,并能正确表达食物链。
能利用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一个生态群落中的动植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能耐心地倾听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单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一、导入1、课件:有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图片。
谁能用一句俗语来说说这幅图讲的是哪个故事吗?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的这种食物关系!(板书课题:食物)二、探究过程: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生物也存在着像这样的食物关系?看看这三组食物关系,可以用一种符号来表示出来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师板书“→”)用箭头表示的,大家想一想,“→”代表的什么意思呢?像这样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和食物网》一、教材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第5课时。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过程与方法的不断深入,学生们对森林、花园、草地、池塘等环境越来越熟悉,对环境方面的科学研究也会越来越感兴趣。
在对环境的进一步观察中,他们会发现一些更加有深度和具有科学意义的问题。
有可能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建立这样一种看待生命世界的观点,需要经历一系列有结构的活动。
本课侧重于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进行重点研究。
学生将从观察熟悉的“蔷薇花丛”开始,研究“花丛”中动植物间的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内容主要分“谁被谁吃”和“田野里的食物网”两部分,通过讨论、探究,帮助学生建构“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等概念。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科学概念。
2、难点:在建构食物链概念时,要明确从植物开始和箭头的指向。
四、教学准备课件:为全班准备水稻、猫头鹰、老鼠、蝗虫等图片。
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1快地歌唱。
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本次参加优质课比赛,我选择执教五上第一单元的第五课内容《食物链和食物网》。
说实在的,片比赛前心里一直很没底,毕竟这节课没有了学生的动手实验,因此在内容上比较有挑战性。
比赛前,我在五年级进行了试教,有幸得到了王老师的指导,虽说她不是科学专业的,但是她还是在课堂调控及细节方面的设计给我提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第二天,去五小也上了一堂试教课,毕老师热情地给我进行了指导。
回来后,根据两位老师提的意见,我对设计的教案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这节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故事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刚开始设计时,这个故事的引出是通过教师的讲述,但是试教后,我发现让学生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动画来得更形象,而且时间的处理也比较合理,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提起了。
接着我让学生寻找成语中的食物关系,来引出食物链。
在找食物关系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出“螳螂被蝉吃,蝉被黄雀吃”,但很少有学生能说出树被蝉吃。
在试教和比赛时,我对学生做了适当的引导,最终学生都将成语中所有的食物关系给找齐了,为食物链的引出打好了基础。
在处理食物链这个知识点时,我直接向学生介绍食物链的表示方法。
在观摩了浙江省2011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后,我觉得参加比赛的教师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让学生先用他们的方法来进行表示,然后教师给出正确的食物链表示方法,并讲解“→”不仅表示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还能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
在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后,接下来我出示图片让学生找出校园花丛中的食物链。
在金华听课时,上这节课的参赛教师在这个环节上都使用了电子白板技术,借助屏幕捕捉、层技术和图形编辑等功能,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学生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我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请几个学生上台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小头饰,来扮演各种生物,并迅速找到“自己”喜爱的食物。
但是效果远远没有白子白板来得强。
期待电子白板的普及能够给我们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食物链这个知识,我在接下来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写出1--2条食物链。
在巡视的时候,我发现有个别学生写的食物链很有“特色”,
比如:水稻→田鼠→黄鼠狼→老虎→狮子。
分析的时候,针对学生出现老虎被狮子吃的这种写法,我也只是大概的分析了一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听了一小徐老师的课堂教学后,觉得她的处理非常的好。
生物之间除了食物关系外,还存在着竞争关系。
利用这一点来解释更容易使学生接受。
在田野里的食物网教学环节上,我先出示水稻田里的几种生物,让学生先写出这条食物链,再出示所有的生物,让学生找出所有的食物链,从简单到难。
可能是在动手操作之前,自己没有交代清楚,优质课上有几个组在纸上一条一条的将食物链写了下来,直到教师发现指出后才进行了改正。
这也使我意识到,即使不是实验操作也要将注意事项交代清楚。
最后一个环节生态平衡教育,由于在优质课比赛前,我对寻找校园花丛中的食物链做了调整,导致这个环节的时间明显减少。
最终只能让学生看幻灯片上的资料,并布置任务课后继续寻找这类资料,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体会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最后一个环节没有展开,实在是很可惜,错失了一个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的教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