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类型及步骤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26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工程的一门分支学科。
是一门研究各种机械制造装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科学。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与《机电一体化设计》、《模具设计》等学科处于同一层次。
它与《机床电器控制》、《机械CAD/CAM》、《现代制造技术》等构成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体系。
该课程是将原机制专业的四门专业课程(即机床设计、夹具设计、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融合形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新学科内容,是按照重基础、少学时、低重心、新知识、宽面向的原则整合而成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了解典型机械制造装备的工作原理、性能、传动与结构,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完成复杂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能力的培养服务的。
先修课程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等。
二、课程目标1.了解常用机械制造装备的典型结构、运动与传动等。
2.掌握分析和调整机械制造装备运动、传动的方法。
3.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运动、传动设计的方法。
4.掌握机械制造装备整机和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法。
5.了解机械制造装备性能的实验研究方法。
6.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运动学理论,掌握机械制造装备传动系统设计、主要零部件的载荷及力学分析、传动件计算条件确定的有关理论,了解精度、强度、刚度、动态特性、热特性、噪声理论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中的应用。
7.具有分析、比较和选择机械制造装备主要参数的能力、机械制造装备整体方案设计的能力、机械制造装备主要部件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机械制造装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领会,能作自主的解释、说明,并把握一般机械装备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一章、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第一节、概述机械制造装备的发展趋势1、向高效、高速、高精度方向发展2、多功能复合化、柔性自动化3、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4、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第二节机械制造装备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机械制造装备应具备的主要功能需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1、一般的功能要求2、柔性化3、精密化4、自动化5、机电一体化6、节材7、符合工业工程要求8、符合绿色工程要求一般的功能要求包括(1)加工精度方面的要求(2)强度、刚度和抗振性方面的要求3)加工稳定性方面的要求4)耐用性方面的要求5)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第三节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1、加工装备(机床或工作母机)2、工艺装备3、储运装备4、辅助装备加工装备包括:金属加工机床、特种加工机床、锻压机床、冲压机床、注塑机、焊接设备、铸造设备等。
金属切削机床可按如下特征进行分类:1、按机床的加工原理分为:车床、钻床、镗床、纹加工机床、铣床、刨(插)床、拉床、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工艺范围(2)柔性(5)精度(6)噪声(7)成产率和自动化(10)可靠性机床设计步骤1、确定结构原理方案4、工艺设计3)与物流系统的可亲性8)成本(11)造型与色彩2、总体设计5、机床整机综合评价4)刚度9)生产周期3、结构设计6、定型设计切断机床和其它机床等。
2、按机床的使用范围分为:通用机床:通用的金属切削机床可加工多种尺寸和形状的工件的多种加工面专用机床:用于特定工件的特定表面、特定尺寸和特定工序加工的机床专门化机床:用于对形状相似尺寸不同的工件的特定表面,按特定的工序进行加工3、机床按其通用特征可分为高精度精密、自动、半自动、数控、仿形、自动换刀、轻型、万能和简式机床等第四节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类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可分为创新设计、变型设计和模块化设计等三大类第五节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方法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典型步骤(一)产品规划阶段(二)方案设计阶段(三)技术设计阶段(四)施工设计阶段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机床的运动学原理金属切削机床工作原理是通过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由刀具切除工件加工表面多余的金属材料,形成工件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并达到其精度要求。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方法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主要方法为创新设计方法、系列化设计方法和模块化设计方法。
其中创新设计方法的步骤最为典型,可划分为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工艺设计等四个阶段。
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典型步骤(一)产品规划阶段产品规划阶段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调查讨论、猜测、可行性分析及编制设计任务书等内容。
(二)方案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实质上是依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产品功能原理的设计。
方案设计阶段大致包括对设计任务的抽象、建立功能结构、寻求原理解与求解方法、形成初步设计方案和对初步设计方案的评价与筛选等步骤。
(三)技术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是将方案设计阶段拟定的初步设计方案详细化,确定结构原理方案;进行总体技术方案设计,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及总体布局;进行结构设计,绘制装配草图,初选主要零件的材料和工艺方案,进行各种必要的性能计算;假如需要还可以通过模型试验检验和改善设计;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择较优的设计方案。
(四)工艺设计阶段工艺设计阶段主要进行零件工作图设计、完善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进行商品化设计,编制各类技术文档等。
二、系列化设计系列化设计方法是在设计的某一类产品中,选择功能、结构和尺寸等方面较典型的产品为基型,以它为基础,运用结构典型化、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出其他各种尺寸参数的系列产品,构成产品的基型系列。
在产品基型系列的基础上,同样运用上述原则,增减、更换或修改少数零部件,派生出不同用途的变型产品,构成产品的派生系列。
为了缩短产品的设计、制造周期,降低成本,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在产品设计中应遵循系列化设计的方法,以提高系列产品中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
系列化设计方法应遵循“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 原则,简称“三化”原则。
有时将“结构的典型化”作为第四条原则,即所谓的“四化” 原则。
三、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的基本概念是:为了开发多种不同功能结构,或相同功能结构而性能不同的产品,不必对每种产品单独进行设计,而是细心设计出一批功能模块,将这些模块经过不同的组合来构造具有不同功能结构和性能的多种产品。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装备的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常见机械制造装备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场景,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型。
3.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和绘图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装备设计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参与简单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制作和调试。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针对特定需求提出机械制造装备的改进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工程,关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原理:介绍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涵盖装备的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及动力学分析等内容。
2. 常见机械制造装备:分析各类机械制造装备的构造、性能、应用场景及选型方法,包括切削机床、特种加工设备、自动化装配线等。
3. 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和绘图的能力。
4.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例:分析典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设计过程,掌握设计方法和技巧。
5.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团队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第1-2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原理学习。
1机械制造装备分类:加工装备、工艺装备、仓储传送装备、辅助装备。
2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分为创新设计、变型设计、模块化设计。
3创新设计步骤分为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工艺设计4机床的主要参数包括主参数和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动力参数5可靠度是可靠性的度量化指标,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概率,一般记为R。
可靠度是时间函数,故也记为R(t),称为可靠度函数。
6机床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工艺范围、柔性、与物流系统的可接近性,刚度、精度、噪声、生产率、自动化、成本、生产周期、可靠性、造型与色彩、机床设计方法。
7运动原理图是将机床的运动功能式用简洁的符号和图形表达出来,除了描述机床的运动轴个数、形式及排列顺序之外,还表示了机床的两个末端执行器和各个运动轴的空间相对方位,是认识、分析和设计机床传动系统的依据。
8在低速运动时产生的运动不平稳性称为爬行。
会影响机床的定位精度、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是因摩擦产生的自激振动现象。
9机床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机床的主参数和基本参,基本参数可包括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
10分级变速主传动系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根据已确定的主变速传动系的运动参数,拟定结构式,转速图,合理分配各变速组中各传动副的传动比,确定齿轮齿数和带轮直径,绘制主变速传动系图。
11主轴和各传动件传递全部功率的最低转速为它们的计算转速nj。
12主轴轴承的配置形式:速度型、刚度型、刚度速度型。
13以承受弯矩为主的支撑件的截面形状应取矩形,以承受扭矩为主的支撑件的截面形状应取圆(环)形,对承受弯矩与转矩相当的立柱截面应设计成空心方截面。
14直线运动导轨的截面形状主要有四种:矩形(具有承载能力大,刚度高,制造简便,检验和维修方便等优点,但存在侧向间隙,需用镶条调整,导向性差),三角形,燕尾形,圆柱形15机器人的位姿两种描述方式(1)用动作功能的要求来描述(2)用机器人的运动来描述16机床间的工件传递和运送装置包括:托盘、随行夹具、各种传送装置,有轨小车(RGV)及无轨小车(AGV)17随行夹具的返回方式有上方返回、下方返回、水平放回。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总复习第一章绪论1.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
1、机械制造装备指的是什么?共分哪几大类?答:机械制造业中所使用的装备就是机械制造装备。
它共分为四大类:加工装备、工艺装备、物料储运装备和辅助装备。
1-1、加工装备都包括哪些装备?答:加工装备主要指机床,包括金属切削机床、特种加工机床、锻压机床和木工机床四大类。
1-2、工艺装备都包括哪些装备?答:工艺装备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辅助工具等。
1-3、物料储运装备都包括哪些装备?答:物料储运装备包括:物料输送装置、机床上下料装置、各级仓储装置与立体仓库等。
1-4、辅助装备都包括哪些装备?答:辅助装备包括:清洗机、排屑装置、测量设备和包装设备等。
第二章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方法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类型。
2.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方法。
3.机械创新设计的思维和方法。
1、利用各种创新方式,举出多种关于热水瓶(或水杯、笔、尺……)的创意,包括功能、附加物、使用方便等,要求有详细说明。
答:如红外遥控或声控的热水瓶,附加移动装置,可以方便使用;使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材料,制成有药效功能的热水瓶或摔不破、挤不破的热水瓶;附加净化装置的可以净化水的热水瓶;装上定时定量装置,能自动加水烧水的热水瓶;节能环保的太阳能热水瓶;可以按需要的温度出水的热水瓶;瓶身能够表示瓶内水温的热水瓶……(杯+玻璃+刻度----刻度杯;杯+套(真空密封)----保温杯(保热保冷);杯+金属+电----电热杯;杯+温度计----温度指示杯;杯+图文----知识观赏杯;杯+盖+指南针----可指南带盖杯……)2、利用各种创新方式,用“可折叠”对除折叠伞以外的各类物品进行改进。
要求有详细说明,包括功能、附加物、使用方便等。
(试举2例)答:3、为方便盲人使用,自选一件物品利用各种创新方式进行尝试,包括功能、附加物、使用方便等等,要求有详细说明。
答:如探路手杖,手杖端部安装探头,碰到障碍回有方向提示音,引导盲人回避;下方附加折叠凳,走路时间长了可以坐下休息;手杖能够折叠,不用时可以放入包内;又如眼镜上安装摄像仪,通过导线连接到司管视觉的器官,盲人戴上后马上就能恢复视觉……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设计3.1 设计要求、方法和步骤1.机床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制造是现代工业的基石,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机械装备的设计是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重要性、步骤和挑战,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技术。
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重要性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装备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装备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
首先,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可以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
通过合理的装备设计,可以优化生产线的布局与流程,减少人力消耗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和能源消耗,降低设备损耗和维护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最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可以提升产品质量。
通过精确的设计和控制,可以确保每个工件都符合规定的尺寸和质量要求,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步骤机械制造装备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验证测试。
首先,需求分析阶段是确定装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限制条件,包括产品规格、生产能力、工作环境和安全需求等。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需要与用户和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实际需求。
其次,方案设计阶段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几种不同的装备设计方案。
设计团队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接下来,详细设计阶段是对选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细化。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需要完成装备的结构设计、零部件选型和功能模块设计等工作。
同时,还需进行工艺分析和性能分析,确保设计方案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
最后,验证测试阶段是对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试验和测试,设计团队可以验证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挑战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面临着许多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首先,技术挑战。
现代机械装备设计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设计团队需要掌握涉及机械、电气、液压、气动、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一、机械装备的类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可以分为创新设计、变型设计和模块化设计适应设计和变参数设计统称为“变型设计”。
二、机械装备的设计方法1、系列化设计方法是在设计的某一类产品中,选择功能、结构和尺寸等方面较典型型产品为基型,以它为基础,运用结构典型化、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出其他各种尺寸参数的产品,构成产品的基型系列。
2、系列化设计应遵循“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原则,简称“三化”原则。
有时将“结构的典型化”作为第四条原则,即所谓“四化”原则。
3、系列化的优缺点:优点:①可以用较少品种规格的产品满足市场较大范围的需求。
减少产品品种意味着提高每个品种的生产批量,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制造质量的稳定性。
②系列中不同规格的产品是经过严格性能试验和长期生产考验的基型产品演变和派生而成的,可以大大减少设计工作量,提高设计质量,减少产品开发的风险,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
③产品有较高的结构相似性和零部件通用性,因而可以压缩工艺装备的数量和种类,有助于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④零备件的种类少,系列中的中的产品结构相似,便于进行产品的维修,改善售后服务质量。
⑤为开展变型设计提供技术基础。
缺点:为以较少品种规格的产品满足市场较大范围的需求,每个品种规格的产品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满足一定范围的使用需求,用户只能在系列型谱内有限的一些品种规格中选择所需的产品,选到的产品,一方面其性能参数和功能性不一定最符合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有些功能还可能冗余。
1.模块化设计:为了开发多种不同功能结构,或相同功能结构而性能不同的产品,不必对每种产品单独进行设计,而是精心设计出一批模块,将这些模块经过不同的组合来构造具有不同功能结构和性能的多种产品。
2.模块化设计的优点:①在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加强市场竞争能力方面的综合效果十分明显。
②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便于用新技术设计性能更好的模块,取代原有旧的模块,提高产品的性能,组合出功能更完善、性能更先进的组合产品,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类型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可分为创新设计、变型设计和模块化(组合)设计等三大类型。
一、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是依据市场需求,采纳规律思维方法,用主动的工作方式向创新目标靠近,快速地开发出新一代的、具有高技术附加值的新产品,改善产品的功能、技术性能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采纳先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量,快速占据和扩大市场。
创新设计通常从市场调研和猜测开头,明确产品设计任务,经过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工艺设计四个阶段;还应通过新产品试制和试验来验证其技术可行性;通过小批试生产来验证新产品的制造工艺和工艺装备的可行性。
这一般需要较长的设计开发周期,投入较大的研制开发工作量。
二、变型设计
为满意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经常采纳适应型设计和变参数型设计方法,这两种方法统称为变型设计。
即在原有产品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总体结构保持不变的基础上,适应型设计是通过更换或转变部分部件或结构,变参数型设计则是通过转变部分尺寸和性能参数,形成所谓的变型产品,以扩大使用范围,满意更广泛的用户需求。
三、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又称为组合设计,它是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适当的
功能模块,直接拼装成所谓的组合产品。
这种设计首先应在肯定范围内对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然后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这些功能模块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但性能不同的产品,以满意市场的多方面的需求。
机械制造装备产品中多数属于变型产品和组合产品,创新产品只占一小部分。
尽管如此,创新设计的重要意义不容低估。
这是由于变型设计和组合设计是在基型和模块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基型和模块系统是采纳创新设计方法完成的。